光度法测定镍含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6-08 14:04:18发布    浏览56次    信息编号:7455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光度法测定镍含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光度法测定镍含量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职业技术学院 第22卷 第1期 2010年3月 文章号:1673-9620(2010)01-0057-04 光度法测定镍含量中存在的问题 (1.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摘要:分析了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含量的机理和最佳条件,比较了不同加入顺序的吸光度曲线,讨论了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的影响。镍的测定是在碱性条件下Ni先与丁二酮肟形成络合物,然后被氧化,补加碱可使显色更完全。试剂加入顺序为镍溶液、丁二酮肟、过硫酸铵、氢氧化钠。 在pH 12介质中显色,在4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标准曲线在14g?mL-1时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9。关键词:镍I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hi--hong,—feng,--yu。

(1.,,,中国; 2.,,中国):xime--,—. —. :Ni. ted. 。

,,,NaOH.ce,eof04/zg?mL_.—.9999.:;;众所周知,镍的分布很广,土壤、矿石、大豆、茶叶、钢铁、工业废水中均含有镍,因此镍含量的测定越来越重要,建立准确、灵敏的方法十分必要。镍的测定有ICP-AE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所用的试剂简单易得,所用仪器是目前十分普及的可见分光光度计,但相关数据[4]尚无明确的显色机理。 究竟是镍(II)离子先氧化为镍(IV)离子再与丁二酮肟反应生成镍(IV)配合物,还是镍(II)离子先与丁二酮肟反应生成镍(IT)配合物再被氧化为镍(IV)配合物,目前很少有文献进行解释。

实验中发现,加入试剂的顺序对测定有影响,若按照文献[1o3中的方法,有时会有沉淀生成,对此通过实验进行分析研究。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张志红(1966-),女,江苏丹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表面化学及复杂混合物分离方面的研究。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实验部分1.1实验仪器与试剂镍标准溶液:用硝酸溶解金属镍(纯度99.999),煮沸除去氮氧化物,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00~g?L_的溶液备用;使用时加水稀释至20g?L_。二甲基丁二酮肟:0.5g二甲基丁二酮肟,加50mL质量分数5的氢氧化钠溶解。 所用酸为高纯度,使用时用水稀释;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1.2实验方法:吸取+标准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先加入2.00mL1%丁二酮肟,然后迅速加入3.00mL3%过硫酸铵,最后加入3.00mL5%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Ni2+溶液波长/nm+丁二酮肟溶液显色25分钟,用1cm玻璃比色皿,UV-16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470nm处,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结果与讨论 2.1 显色机理 2.1.1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文献[12,13]报道,当使用溴和碘作为氧化剂时,显色过程中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对于常用的氧化剂过硫酸铵,许多相关文献、书籍只介绍方法,而未介绍加入试剂的顺序;或只说明了加入试剂的顺序,却不说明原因。笔者总结分析了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的两种加入顺序:依次加入镍标准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硫酸铵溶液、丁二酮肟溶液;依次加入镍标准溶液、丁二酮肟溶液、过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其对应的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l_00.8O. 6誊o. 40.20.0l-i~i2~溶液 0波长/nm 加入不同试剂的丁二酮肟的吸收光谱图。对比图1中各光谱后发现,左图中的3,4将镍()配合物氧化为镍(IV)配合物。 两条曲线差别不大,说明过硫酸铵没有将镍()离子氧化成镍()离子。两种添加顺序所得到的溶液的吸收曲线均为5。曲线2显示二乙酰肟的曲线与右边的曲线3差别不大,是因为显色剂是用碱配制的,酮肟在330nm波长附近有吸收。曲线5在330nm处显示镍的测定是Ni先与二乙酰肟在碱性条件下振摇,在470nm处均有强吸收峰,说明加入二乙酰肟后的酮肟形成了络合物,然后被氧化,加入碱后才能发生反应。其中330nm为二乙酰肟的吸收峰,使显色更加完全。

因此实验采用镍标准溶液的顺序加入。其吸光度没有曲线2那么强,说明丁二酮肟参与了反相液,应按顺序加入丁二酮肟溶液、过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470nm处的吸收峰为镍(Ⅱ)配合物的吸收峰。2.1.2显色时间与配合物的稳定性。右图中曲线3可见550nm处的吸收峰为镍(Ⅱ)配合物的吸收峰;曲线4在550nm处无吸收峰,在470nm处有吸收峰,为镍(Ⅳ)配合物的吸收峰,说明镍(Ⅱ)配合物被氧化为镍(Ⅳ)配合物;曲线5在470nm处的吸光度值大于曲线4中470nm处的吸光度,说明NaOH对过硫酸铵有促进作用。 实验过程中发现溶液显色后,在一段时间内吸光度不停地变化,这给我们的实验带来了困难。实验过程中发现加入镍和丁二酮肟后,溶液颜色由清澈变为淡黄色,最后形成粉红色沉淀,而加入过硫酸铵后沉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溶解。同时,张志宏等研究发现,若加入丁二酮肟后立即加入过硫酸铵,则无沉淀生成,且显色较快。根据2.1.1中两种不同的加入顺序,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显色时间,络合物吸光度见图2(图a为镍标准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过硫酸铵溶液、丁二酮肟溶液的顺序;图b为镍标准溶液、丁二酮肟溶液、过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顺序)。

吸光度与显色时间关系图。可见,试剂加入顺序不同,配合物的显色时间不同,达到最大吸光度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在2O条件下,顺序加入法的显色时间为20min,因此应采用顺序加入试剂进行显色反应。配合物的吸光度在显色20min后达最大稳定值,放置一段时间后吸光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配合物很稳定,因此本实验选定的显色时间为。2.2 其他反应条件的探索与确定2.2.1 显色剂用量实验中发现,空白溶液中丁二酮肟的含量对吸光度测定没有影响。 因此,在使用不同量的丁二酮肟显色时,可用同一空白作为参比,如图3所示。丁二酮肟加入量对吸光度的影响图。结果表明,对于0.1mgNi,加入1份丁二酮肟2.00mL,即可保证显色完全且显色速度快。测定中,丁二酮肟加入量为3份。2.2.2氧化剂用量实验过程中发现,空白溶液中过硫酸铵的含量对吸光度测定没有影响。

改变过硫酸铵加入量,以同样的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如图4所示。过硫酸铵加入量对吸光度的影响可以看出,当氧化剂加入量不足时,络合物显色缓慢,而且不完全,当氧化剂用量为1.00~6.00mL时,吸光度最大且稳定,本文选定的氧化剂用量为3.2.2.3。NaOH的加入量可以看出NaOH的加入量会影响显色的灵敏度,改变NaOH的加入量,测定其吸光度,可以看出当NaOH加入量少于2mL时,光强下降,这是因为显色液中有沉淀产生的,当NaOH加入量大于2mL时,吸光度稳定,显色速度快。 由此可见,使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时,需在碱性介质中,实验选定NaOH的加入量为4mL,才能保证丁二酮肟的正常显色。图2.3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如图6所示,当Ni的质量浓度为0~4mg/cm2时,符合比尔定律A-ebc,相关系数为0.999。结论通过对镍测定过程吸光度曲线的分析,镍的测定是Ni在碱性条件下先与丁二酮肟反应生成络合物,然后被氧化,补充碱可以使显色更加完全。

试剂加入顺序为镍溶液、丁二酮肟溶液、过硫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参考文献: Ni2'标准溶液加入量,mL 标准曲线Fi制备6S~[1]吴伟明,徐芳. ICP-AES测定铜合金中镍、铅、锡[J]. 现代科学仪器,2008(5):54-55。[2]戴学乾,胡建春. 电解重量法测定烧结镍中镍[J]. 冶金分析,2008,28(8):27-31。[3]陈兰花,徐明生. 动力学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镍[J]. 理化测试-化学分册,2008,44(6):528-529。[4]王永利。 过硫酸铵-丁二酮肟差示光度法测定镍铁中镍[J].东北林业大学,2001,29(4):82-83。[5]张静,胡国强,张门兰。二乙酰肟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镍生产废水中的镍。化学工程师,1997(3):22-24。[6]黄业初,毕荣。二乙酰肟快速光度法测定钢中镍。冶金分析,2002,22(6):64-65。[7]苏文静,张宇。二乙酰肟吸光光度法测定陶瓷釉中镍。山东陶瓷,1994,17(2):29-31。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