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24 座 GDP 超万亿城市人均收支数据公布,你的城市排第几?
2024-09-16 13:10:10发布 浏览168次 信息编号:8689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2022 年 24 座 GDP 超万亿城市人均收支数据公布,你的城市排第几?
2022年万亿城市人均收支数据将于近期公布。
作为中国城市经济的“排头兵”,24个GDP超万亿元城市的人均收支数据,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顶尖水平。
根据各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22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84034元位居全国第一,重庆以45509元在24个城市中垫底;在支出方面,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一,达到50336元。24个城市中,西安人均消费支出最低,为27431元。
通过分解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项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城市不同收入来源的占比,以及不同的消费支出偏好。
比如,哪个城市的工资最高?哪些人最擅长“经商”?再比如,万亿城市几万元的人均消费支出都花在哪儿了?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越高,不代表钱越“好花”,因为高收入也伴随着高消费,挣钱能力越强的城市居民,在花钱上就越不含糊。
具体来说,24个万亿城市中,哪个城市有更多的钱可以花?
总收入:长三角最赚钱,重庆垫底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同地区居民收入状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顾名思义,就是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最终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那么,哪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呢?(除特别说明外,统计对象均为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跻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五名,这五个城市也是中国50个“最富有城市”的前五名,这意味着如果扩大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它们依然占有绝对优势。
其中,上海、北京均超过8.4万元,上海以84034元排名第一,北京以11元的微弱差距位居第二。
进一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亿元的十大城市中,长三角有6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无锡;珠三角有3个,分别是广州、深圳、佛山;北京是上榜的唯一北方城市。
从增速来看,武汉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快,达到5.7%,上海增速最低,为1.9%。这也与两座城市的经济增长表现基本同步——去年上海GDP增速为-0.2%,在万亿城市中排名垫底,而经济快速复苏的武汉GDP增速则位列第三。
从长期趋势看,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连续多年位居第一,但地位并不稳定。
2019年,北京短暂超越上海,领先后者234元;随后两年,上海超越后者,并保持差距在800元以上;直至2022年,北京将差距缩小到仅差11元,二者几乎持平。
相比之下,同为直辖市的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来在万亿城市中排名垫底。
2022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09元,除重庆外,郑州、西安等也在4万+元左右徘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283元,若以此作为全国平均水平,重庆、郑州、西安是万亿城市中,仅有的三个未能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与最低的重庆之间的收入差距,5年间由3.31万元扩大至3.85万元。
分项:深圳工资最高,泉州最会“做生意”
看完了总收入,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及占比。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把这些收入项目分解开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总体来看,工资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9578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是四项收入中占比最高的。
目前,仅有9个万亿城市公布了2022年收入细分数据。可以看到,2022年,深圳人均工资收入达到61157元,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多。这也是深圳人均工资收入首次突破6万元。从工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深圳为84.1%,高出全国水平24个百分点。
但深圳并不是9个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关键变量在于净转移收入,深圳是9个城市中唯一为负值的城市(-2189元)。
注:净转移收入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补偿、医疗费用报销、家庭间扶持收入、非居民家庭成员寄回的收入等。转移支出包括上交税金、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扶持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补偿支出、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
对此,当地统计局曾解释,深圳的人口结构特点是青壮年就业人口和流动人口比重较大。大量年轻人来到深圳,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把在深圳的收入以“赡养支出”“农民工寄回家费用”等转移性支出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反哺到家乡。
我们通过2021年的数据来看看万亿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景图。
2021年,深圳工资性收入在万亿元城市中,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比,都位居第一,分别为59095元、83.4%。这不仅充分印证了“奋斗之城”的称号,也间接印证了深圳颇具吸引力的就业吸引力。
工资性收入位居第二的上海为51494元,距深圳约76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5%;北京、广州、苏州紧随其后,工资性收入均超过4.8万元,跻身万亿元城市前五名。
不难发现,由于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一个城市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城市的总收入水平。与上述工资性收入高、可支配收入高的城市类似,可支配收入低的城市,工资性收入排名也相对较低。
比如可支配收入最低的重庆,工资性收入在24个城市中也垫底,郑州、西安的情况也类似。
纵观其他收入分项,同样有不少“亮点”——24个城市中,人均营业净收入超过1万元的城市仅有2个,即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泉州和宁波,其人均营业净收入也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位,成为最“商务化”的城市。
从主要来源于租金、投资等收益的财产性净收入来看,北京、苏州、东莞三市财产性净收入较高,均在1.3万元以上;从转移性净收入来看,万亿元城市中,仅有深圳、东莞为负数,分别为-2233元、-226元。
消费支出:杭州超越北上广,钱都去哪儿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既要看收入,又要看消费。
一般而言,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2022年万亿城市中人均消费支出排名前六位的城市与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六位的城市保持一致,即“人能挣,能花”。
在人均消费支出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的消费实力更加突出,占据前十的6席,位列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第一的杭州,比上年增长了3.5%。
长沙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城市,此前,浙江省商务厅相关工作人员到长沙调研研究提振消费时,总结了长沙乃至整个湖南省的优势:消费氛围太浓,带动了餐饮业快速发展,餐饮业又带动了消费增长,形成正向循环。
由于2022年的消费分项数据还未出炉,我们将结合2021年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各地区消费支出的构成,看看大钱都花在了哪里。
数据显示,在居民消费支出的八大分项(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中,食品烟酒和居住类支出占比最高,几乎占到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
不同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倾向,如北京、上海、杭州在万亿城市中“住房”支出排名前三;成都在万亿城市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最高。
抗花能力:北京、西安、南京分列前三
如前所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终消费支出与储蓄之和。换言之,一个城市并不是收入越高,赚到的钱就越“持久”,而是取决于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储蓄三者之间的比例。
为此,有研究者提出了“居民收入持久力”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居民收入持久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消费阻力越大,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就越小,储蓄占收入的比重就越高,储蓄率越高,居民在面临失业等收入下降时,能够坚持的时间就越长,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消费阻力越大”。
据测算,在万亿城市中,北京居民的收入持久力最高,为1.84。2022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4个城市中排名第二,而人均消费支出仅排名第六——顶尖的收入水平和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使其收入持久力更高。
西安位居北京之后,居于第二位,去年居民收入耐久度为1.77。结合收入和支出数据,西安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在24个城市中排名垫底,但其收入排名(第22位)略好于消费支出(第24位)。
相比之下,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在24个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上海,在居民收入承受力方面则排名第四,这意味着居民能挣得更多,花得更多。此外,从近5年的走势来看,万亿城市整体收入承受力呈波动上行态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抗花性越高越好。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日前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到,“如果你有收入,却不花,放在银行、股票市场,你的收入和财富虽然多,但生活水平不会提高”。
他建议,从长远看,地方政府要出台鼓励和扶持中高端消费的政策,因为有了城镇,有了中高收入群体,就必须鼓励和扶持中高端消费,否则就难以实现生产、分配、消费的良性循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从一季度最新数据看,各地经济正在加快复苏,居民消费意愿也将进一步回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