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沙发家具厂 于书兰的茶香人生:从农田到茶文化,她的半辈子茶缘故事

2024-12-26 08:11:16发布    浏览27次    信息编号:10464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滑县沙发家具厂 于书兰的茶香人生:从农田到茶文化,她的半辈子茶缘故事

河南商报记者 郝楠楠/文记者 宋亚萌/摄

20岁时,于淑兰第一次喝茉莉花茶。

“叔叔让我尝尝,说这茶很香,我喝了一口,觉得这茶不香,还不如我的香油香。”余淑兰笑着说道。

那是1988年,于淑兰刚刚离开农田,来到郑州,寻找新的养家之道。 “我没想到,小学毕业后,我的半生都与茶这一丰富的文化打交道。”

【第一次喝茶,她说没有芝麻油香】

贫困家庭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家之主,于淑兰的童年是在照顾弟弟、纺纱织布中度过的。

“我妈妈去世得早,我又是家里的长子,所以我要承担一些责任。”于淑兰说,“20世纪70年代,农村人除了种地,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我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出去打工养家糊口。”

于淑兰的家乡在黄河以北的元阳。黄河以南还有人吗?这是于淑兰小时候很好奇的一个问题。长大后,她才知道那里有一座城市,叫“郑州”。她听说那里人很多,赚钱的门路也很多。

1988年,20岁的于淑兰来到郑州,帮姨妈做茶叶生意。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她叔叔教她如何识别茶叶。茶叶只有两种,茉莉花茶和信阳毛尖。 “叔叔让我尝尝茉莉花茶,说很香,我喝了一口,觉得还不如我的芝麻油香。”余淑兰笑着说道:“我当时真是太天真了。”

她的主要任务是包装茶叶。除此之外,她还需要做饭、洗碗。工作三个月后,于淑兰决定创业。 “当时,只有两家国有茶叶公司和三家私营茶叶公司,街上根本没有一家茶叶店,销售对象都是当地的食品公司。”于淑兰说道。

她性格活泼,很快就跑出了安阳、新乡、滑县等地的市场。工作一年多后,于淑兰萌生了开自己店的想法。

【30年前开的奶茶店,家里3000元积蓄只维持了3个月】

于淑兰回到家,向父亲说出了开店的想法,但父亲拒绝了。 “郑州是个什么地方,大城市,人多,邪念多,我怎么放心你一个小姑娘去开店?”她父亲劝告她。

但于淑兰也很固执。当她父亲不肯给她钱时,她就去亲戚家借钱。显然,没有人会相信她是一个“孩子”。看到她的坚持,父亲妥协了,把家里银行里的三千块钱全部拿出来交给了她。

“我把300张10元的钞票包了好几遍,装进米糠袋里,拎回了郑州。”于淑兰回忆,“为了省钱,我雇了一个木匠来做架子。”

当时,于淑兰在西街与顺城街交叉口租了一间约60平方米的商铺,每月租金400元。 “交了三个月房租,买了沙发、茶几、三轮车,钱就快没了。”

1990年5月1日,商店开业。但茶叶卖不出去。三个月后,3000块钱就花光了,于淑兰连房租都没有了。郁淑兰心灰意冷地回到了家乡。

【她骑三轮车送货赚了15万,给自己买了房子】

“那是最痛苦的一次,我一直在哭。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给了我,但我什么也做不了。”于淑兰说,“当时我想放弃,但父亲比较懂事,劝我先回去,放弃店面的租约,坚持做茶叶生意。”

同样走投无路的于淑兰回到郑州,关掉了店面,租了一间30平米的土坯房,把所有的家具都搬了进去,她拿着一百一十块钱,做起了小生意。

怎么做呢? “我在这里买茶叶,一次十斤。晚上把茶叶装在家里,白天骑着自行车沿街去卖。我去餐馆、烟店、商场,看到他们。”于淑兰坚信。 ,生意是在路上来的,而不是在家里等着。

“1992年底,花园阿春超市成为了我的稳定客户,从这里我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每个月商场的采购量达到数万。”于淑兰说。

在此期间,于淑兰再也没有开过店。在出租屋工作了几年后,于淑兰于1995年花15万在西街买了自己的公寓,房子和生意真正稳定了。

【“不想穷,做茶叶生意应该提前两年考虑。”】

1993年以后,国有茶企开始衰落,郑州的商场里开始出现小茶店。虽然规模和业务都不及于淑兰的经营,但她还是有一种危机感。从此,为了区别茶叶与其他茶叶,于淑兰开始前往杭州、福州、信阳等产地与茶农打交道,批发茶叶;

1995年以后,街上开始出现茶叶店,但郑州还没有茶叶批发市场。直到1997年,郑州华中食品城的其中一条街道被指定为茶叶批发市场。余淑兰果断入驻,成为早期市场50家茶叶批发商之一;

同年,于淑兰观察到商场里出售的茶叶受加热影响很容易变色,于是她开始了“保鲜茶生意”,并开了一家冷库。经过测试,她添加了“烘干机”,以确保茶色一致。茶叶市场稳定一度成为趋势;

2002年,郑州第一个专业茶叶批发市场“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开业,于淑兰成为该市场首批300家商户之一。

“当时我就怀疑,会有消费者来吗?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我还是定居下来了。”于淑兰说,“事实证明,在专业批发市场,你可以最先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和变化。” 2008年,于淑兰买下国祥茶城(现惠美茶城)前房,开始经营街区式店面,一直经营至今。

于淑兰认为,她之所以能够在郑州茶叶市场经营三十年,往往得益于她的“提前两年思考”。 “穷的时候就无法改变,必须预测市场,随时做出改变。”

总结30多年的行业经验,余淑兰认为,从2008年开始,郑州茶叶批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茶叶生意越来越好?但仔细算一算,郑州茶叶市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茶乡、茶商众多,饮茶人数也不断增加。不过,于淑兰明白,距离“全民喝茶”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茶行业从业者的努力。一起工作。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也算是一个‘茶人’了,我也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最现实的就是开始培养身边更多的人专业喝茶。”于淑兰说道。

这两年,于淑兰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广茶文化上,逐步开始做茶评培训、茶艺表演培训、插花培训、茶养生班等。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欢茶。这个梦想听起来有点大,但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于淑兰说,“有时候我想,我带领的人至少有200人,大部分都留在了茶行业,想到这种裂变式的冲击,总让我充满信心。” (徐驰,主编,熊子文,实习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