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石油化工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技术

2024-09-05 13:05:45发布    浏览77次    信息编号:8526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石油化工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技术

减排含硫含碱废液新技术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减排含硫含碱废液新技术及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项目名称:化工行业含硫碱性废水减排新技术及应用

奖项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奖项等级:二等奖

授予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获奖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项目实施人:王华林、李树根、钱卓群、胡江清、白志山、杜海波、张明辉、刘成军、唐新华、曲斌

获奖年份:2009 年

成就:

该项目属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涉及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化工过程机械及环保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我国在油品脱硫及后续转化过程中,每年消耗碱性原料2万吨,产生含硫碱性废液(水)约4500万吨,涉及面广,安全隐患大。国外加氢脱硫及转化回收技术,既能控制污染,又能回收资源。我国也采用类似技术,但原料消耗较大,废碱回收率低,能耗高,COD排放量大。

项目组从含硫含碱废液“减量化、全回收、无污染”的“工艺减排”入手,在三锥旋流器基础上研发了低能耗单锥微旋流器,能耗由0.2MPa降低到0.1MPa;引入聚结剂,形成新型微纳米级杂质聚结旋流捕集技术与装置,使混合C4中醇胺分子浓度降低0.04mg/kg,聚结剂中醇胺浓度由1.02mg/L提高到24.03mg/L;环己烷氧化液钠离子浓度由旋风脱碱器出口的10.76mg/L降低到2.52mg/L,液液分离精度由旋风脱碱的微米级扩展到聚结微旋流器的纳米级,实现重大突破,单锥微旋流器成为GB/T国家标准。

项目发明了饱和造粒废碱膨胀燃烧、熔融碱全回收新技术,利用膨胀剂延缓固体的沉降,降低废碱液焚烧成本。以饱和碱液为介质,协调进行熔融碱的雾化、冷却、结晶,高浓度废碱液的碱回收率由70%提高到100%左右,无废水排放,实现“饱和碱液闭路循环、熔融碱全回收”。

项目成功开发了富氧氧化—重力沉降—旋风—聚结旋风捕集—反应再生新工艺技术,使环己酮生产工艺中碱耗降低30%,产量提高8%;使甲基叔丁基醚生产工艺中催化剂消耗降低40%,离子保护剂连续运行周期提高4倍;使含硫废液汽提塔蒸汽消耗由0.22吨/吨废水降低到0.12吨/吨,汽提工艺连续稳定运行周期提高1倍。

该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5项、美国、荷兰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制定了聚结旋风微相捕集用单锥微旋风器GB/T国家标准(已完成报批程序,待正式发布)。经专家鉴定,该技术整体属国内首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已完成6类化工企业含硫、碱性废液工艺减排示范项目,已应用于18个省市44个化工生产装置。环己酮占全国总产量的65%,含硫废液汽提处理能力1112万吨/年,干气、液化石油气脱硫处理能力314万吨/年,占全国的17.2%,甲基叔丁基醚占全国的10%。三年来减少原碱消耗7.44万吨,减少COD排放量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5万吨,减少蒸汽消耗262.5万吨,减少余热排放量2.14×109MJ,回收废油1.3万吨,回收废碱3万吨,新增利税12.1亿元,消除了18个省市44个含硫、碱废液点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含硫、含碱废液工艺减排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化工过程环保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炼油行业处理高含硫原油的竞争力。此外,还可应用于煤气化、聚氯乙烯、乙烯、纯碱、钢渣、天然气及合成气脱硫等生产领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