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与瑞浦兰钧达成合作,计划 2026 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超 30 万吨

2024-08-18 02:08:17发布    浏览120次    信息编号:8312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格林美瑞浦兰钧达成合作,计划 2026 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超 30 万吨

作者 | 高正坤

编辑 | 江波

尽管股价“不断下跌”,但格林美仍在努力扩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中国能源网(公众号)获悉,1月11日,资源回收领域领军企业格林美(SZ:0000)旗下子公司与锂电池龙头企业热普兰君(HK:00666)旗下子公司就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将构建“废品换原料”的定向回收合作模式,其中格林美优先回收处理瑞普兰骏产业链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瑞普兰骏优先收购回收产生的电池原材料。

而格林美抢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更大野心则体现在其长远规划中——“计划到2026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

在格林美的营业收入中,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业务占比仅为总收入的零头,但这次却十分嚣张。显然,格林美通过与瑞普兰骏联手,是在试图加速扩张自己的“朋友圈”。提高自己在废旧动力电池获取渠道上的核心竞争力。毕竟,“三年内将回收规模提升十倍”是一个足够雄心勃勃的目标。

前几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迅速,累计销售超过1500万辆,按照新能源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周期计算,车用锂电池总量接近400万吨,将逐步进入回收市场,市场空间足够大。

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规则不完善、行业标准尚待建立等,这个行业好做吗?

扩大“朋友圈”,建立新渠道

1月11日,格林美控股子公司(甲方)与瑞普蓝骏控股子公司(乙方,以下简称“蓝骏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的重点包括三项优先权:乙方全球供应链产生的退役/废旧动力电池及废料在同等条件下交由甲方处置;甲方通过绿色回收技术提取的镍、钴等优先供应给甲方;乙方:甲方优先向乙方采购电芯、模组或标准箱。

此外还包括甲方向乙方及目标客户提供回收综合利用支持、为乙方提供工业园区、回收网点作为备件、配件仓库等。

格林美是国内最早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及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2001年在深圳成立,先后在深交所、瑞交所上市,实际控制人为王民、许开华。

格林美是“城市矿山”理念的先行者,成立之初就以电子废弃物回收为核心业务,此后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兴起,格林美将业务重点放在新能源材料上,并将业务延伸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瑞普兰骏背靠“世界镍王”青山集团,又是锂电池龙头企业,格林美选择与其开展深度合作,再次释放出抢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巨大野心。

据了解,目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动力电池企业通过自身的销售服务网络回收;电池生产企业与车企联合回收;第三方公司回收(含小作坊回收)。

但无论采取哪种模式,“渠道”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来源是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这意味着只要能抓住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通过搭便车甚至结成“联盟”,就有可能以更快、更低的成本搭建和拓展废旧动力电池获取渠道,从而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形成更大、更完整的产业闭环。

据公司公告,近年来,格林美与多家电池厂商、车企达成合作,包括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荣科科技、山河智能、蓝途汽车、奔驰、宁德时代、邦普回收、瑞普蓝骏等。其中,格林美与山河科技的合作为工程机械电动化及电池回收利用,与瑞普蓝骏的合作与此次与蓝骏新能源的合作类似。

此外,创业板的海外“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2021年,格林美旗下子公司与韩国签署《电池再生再利用技术许可合同》;2023年,格林美称正在欧洲考察选址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截至目前,格林美已建成7个动力电池回收中心。

市场前景好,但业绩提升难度大

格林美加大回收业务投入的背后,是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

需求端在增长,根据业内权威统计和预估,2023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量达58万余吨,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82万吨;2028年以后,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超过260万吨。

据统计,继去年11月工信部批准第五批白名单企业后,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数量已达156家,废旧动力锂电池处理规划建设产能987.5万吨,环评核准产能469.2万吨。

2023年8月格林美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旗下有4家子公司进入白名单,且均具备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资质,位居行业前列。

但另一方面,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才刚刚起步,服务商鱼龙混杂,“小作坊”式的二手回收商比比皆是,却缺少“正规军”。

即便成为了“正规军”,也不代表拥有竞争力,能做好二手回收工作。一位回收业内人士曾透露:“2020年,我国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但流入正规渠道的量也只有20万吨,总量只有3万吨左右,10多万吨退役动力电池流入了非正规渠道;2021年的情况也大致类似,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仅占20%-30%。”

由于实际回收量有限,合规企业分到的“蛋糕”不仅不大,还面临同行的激烈竞争。此外,与“小作坊”相比,合规白名单企业在回收价格上并不具备太大优势。原因在于,“合规”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解决安全问题,环保方面的支出就更大了。

行业内各类不利因素的积累,给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此外,从创业板自身的经营状况来看,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规模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实际增速并未达到预期。

具体来看,2023年,格林美通过其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3年计划回收拆解退役动力蓄电池3.5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00%;2023年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销售收入计划为20亿元,同比增长222%。

但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格林美实际回收拆解的动力电池总量为2.7万吨以上(3GWh),虽然同比增长逾50%,但未能达成原定3.5万吨的目标。

另一方面,虽然格林美对回收业务寄予厚望,但已树立“2026年实现30万吨”的长期目标,并期望其成为新的增长点,该业务在格林美总业务中占比仍较小,难以支撑业绩。

过往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格林美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29.4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贡献约97.57亿元,占比约75.4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贡献约31.82亿元,占比约24.59%。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