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千年古县的文化瑰宝——泗洲塔

2024-07-18 12:08:25发布    浏览59次    信息编号:7928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唐河县:千年古县的文化瑰宝——泗洲塔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古县。位于县城的司州塔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至今已有近925年的历史。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依然巍峨雄伟,高耸入云,挺拔秀美。它是河南省境内规模最大、高度第二(高51米,仅次于开封铁塔)的著名阁楼式砖佛塔,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它是唐河古城不朽的千年地标,是历代唐河人的精神圣地和家园。 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唐河泗州塔,高51米,八角形,十一层,底层直径7.6米)

此外,境内还有县文庙大成殿、文笔峰塔、源潭山西会馆、城郊香寨茨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胡杨遗址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余处。近年来,唐河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除对各文物保护单位重新立碑外,还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按照修复古貌、原封不动的原则对部分文物进行修复,2015年8月对源潭山西会馆主殿及左右配殿进行修复。 2019年秋季对东厢房进行修复,使这座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的、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拥有百年历史的精美古建筑群焕然一新。

(元坛山善会馆主殿及配殿)

(圆坛山西会馆东厢房,两端为徽派山墙。)

唐州文庙始建于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南宋与金元的战争之后,这座国家级书院毁于战火。由于人口稀少,又发生兵变,朝廷将唐州降为唐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修复重建文庙成为当务之急。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县文庙,明洪武三年重修,知县程飞修建。永乐七年(1409年),布政使王焕修葺。成化十七年(1481年),知县李弘重建五开间的大成殿。正德五年(1510年),知县王宁重修棂星门、戟门、两厢,以及神厨、神库等均有。” 清乾隆五十二年《唐县志》卷二《学宫》篇,对唐县文庙的规模、各殿重修年代、祭祀规制等作了详细的记载:“旧大成殿,有殿宇五间,高三十六丈。侧有两厢,前为霁门,前为泮池,前为棂星门。殿后有明伦殿。万历年间,县令黄茂重修。至此,一所规制齐全的建筑落成。一所规模宏大的书院(亦称文庙或书院)在唐县又兴起了。”

(2019年修复前的文庙大成殿)

明崇祯十四年(1614年),李自成叛军攻破城墙,进入唐县,杀死县令王深泽,并放火焚烧文庙,这座气势宏伟的古代教育中心再次遭到破坏。随着形势趋于稳定,修建文庙被提上县衙主要议事日程,各殿堂陆续在旧址上修复重建。据清乾隆五十二年《唐县志》记载: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知县李志英修​​建大成殿,殿宇五间(现存大殿),东西厢房九间。 顺治十二年(1655年),知县吴普修建三开石蓟门、状元桥、明伦堂、启圣祠;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田杰修建名臣祠三座;县绅韩应祺修建地方名人祠三座; 雍正三年(1725年),县令周藩重修明伦堂;乾隆二年(1737年),县令王允正率当地绅士两次修葺;乾隆九年(1744年),县令杨增英增筑照壁,改前左右山门,殿宇四周镶上花墙,较以前宽敞。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宋枚率绅士重修,并刻石纪念。四十七年(1782年),泮池桥毁,师兄弟得以恢复。至今,经过顺治年间管唐县的县官和绅士儒生百余年的不断修建和修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庙规模逐渐完善,使儒家教育得以延续,后来又为唐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时代的列车,把社会带入了20世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批准废除科举制度,文庙学校的拜孔仪式也随之停止,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文庙废除,学校改为唐县府初级师范学校;民国以后,新式学校纷纷涌现,1914年改称边远县立师范学校;1933年,改为唐河县立师范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唐河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54年秋,改为唐河县第四初级中学;1970年,改为第四高级中学。 20世纪80年代初,大成门(工字间)正殿及两厢(东西廊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学楼。目前仅存大成殿、泮池、状元桥等建筑。尽管如此,南阳市内拥有这些历史建筑的古文庙已不多。1981年,被唐河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汤和文庙大成殿)

(修复时,拆除了后来的砖墙和窗户,恢复了五开间的木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成殿木柱木梁局部腐朽,屋瓦褪色,墙面龟裂,急需修缮,2019年9月,河南省文物局拨出专项资金进行修复;并拆除了后增建的正面墙体和窗户,年底完工,恢复了唐县文庙大成殿古时的面貌。

第三处修复的古建筑是七一镇山陕会馆钟鼓楼牌坊。牌坊位于七一镇第一小学内,原为清乾隆年间修建的山陕会馆(又名关帝庙),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唐县东南区模范小学。20世纪40年代初,大殿遭火灾后重建。民国、解放初期,大殿曾被用作临时监狱。1900年,七一公社在大殿内举办班级教育展览会。1990年,关帝庙内的银杏树枯死被砍,大殿亦被拆除。现仅存钟鼓楼和牌坊。

牌坊位于大殿前钟鼓楼之间,南北面对大殿,为寺院正门。钟鼓楼及牌坊均为砖木结构,东西长15.1米,南北进深约4米,东西两端的钟鼓楼长3.9米,高1.3米,南北进深约8.5米,拱券式屋顶,五脊六兽,上覆筒瓦,建造年代不详。中间牌坊东西宽7.3米,略低于钟鼓楼。 为三门四柱重檐曲顶建筑,雕梁画栋,庄严肃穆。据哲学大师冯友兰的曾祖父冯耀南所书“重修台基,改山门,增建钟鼓楼、牌坊、厢房、宫墙”碑文记载,此牌坊始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鼓楼修建时间更早,可能与大殿同时。牌坊两边过道为解放后用砖砌成,作为教师办公室。2012年被唐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秋,唐河县文广旅游局对牌坊进行修缮,拆除围墙,恢复原貌。

(修复后的七一镇钟鼓楼牌坊)

(牌楼左侧为钟鼓楼)

这些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和传承了唐河优秀的古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展示了唐河县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好评。

往期亮点:

探访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美丽的南阳

社旗 | 山陕会馆,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南阳卧龙岗又称“隆中”

南宋时期在河南南阳修建的南阳府衙门

邓州西营村席氏第三支,为洪门氏创始人万云龙太子后裔。

《白河诗集》连载——汉满郝亦旭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