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冬月,焦作恩州驿古街: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回声

2024-06-17 13:06:17发布    浏览77次    信息编号:7563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甲午年冬月,焦作恩州驿古街: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历史回声

甲午年冬季,高峡通平湖,丹江绿水北流,荡漾在焦作市内,把中心城区分成江北、江南两部分。江两岸,绿廊、翠堤犹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山阳古城上。在长达10公里的天河绿带上,有一块古建筑林立的历史文化街区,那就是山阳区恩州驿古街。街道西临山阳路,东临翁涧河,南临天河路,北临丹江。恩州驿古街新建仿古建筑12栋,总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古街总长500余米,建筑功能为戏台、文娱、茶馆、书院等文化艺术产业。 一街两排,青砖黑瓦,错落有序,雅俗共赏,气势磅礴,犹如一座独一无二的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漫步古街,聆听历史的回音,勾勒出渐行渐远的身影,将高贵的先贤高举在头顶,与尘封的遗迹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山阳厚重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山阳恩州驿古街位于山阳区恩村古城根镇古官道上,古街上保存有众多文物古迹:省级宝祖师庙、市级宝和圣祠、范家祠堂、清乾隆年间两广盐运使赵三元故居、解放战争时期焦作市长张章故居等。建筑年代横跨明、清、民国,建筑风格极具豫西北民间传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山阳区许多因南水北调迁建、城中村改造而消失的村落留下了美好的怀旧记忆,保留了寻根祭祖的圣地,浓缩了山阳三千年历史,蕴含了焦作文化的精髓。 是全市人民精神家园的一角。山阳恩州驿古街承载着许多凄美的历史故事和美丽动人的传说。尧舜时代,山阳恩村被称为鲧镇。当时,黄河汹涌,洪水泛滥。尧帝派鲧治理水患。鲧在今恩村三官庙附近设立了治水指挥部。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位后,罢鲧之职,将鲧曾征战的地方命名为鲧镇。鲧之子大禹接手父亲治水,改“堵”为“泄”,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乡,没有进水。终于,黄河平静,百姓安居。大禹被推选为王,成为夏朝的始祖。商朝,商纣王将鲧镇改为恩州驿。 周武王伐纣时路过此处,当地居民以酒宴款待纣王,武王深受感动,将此处命名为承恩镇。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恩村。《封神演义》中,妲己死于恩州驿。享誉三千年的“妲己墓”至今犹存。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和圣刘下惠的宗庙“和圣祠”至今犹存。汉献帝刘协退位后,隐居在山阳城,他正月十五与爱妃重逢的“迎风桥”早已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这里承载着山阳厚重的历史,凝聚着山阳文化的精髓。

古街东端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师庙。祖师庙又名玄帝庙,与其他祖师庙不同,它是祖师的临时行宫。全国共有三座祖师庙,恩村祖师庙就是其中之一。祖师庙坐东向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原有大殿、拜殿、山门、钟楼、道舍等建筑均留存。现仅存山门、拜殿、大殿,呈工字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殿单檐歇山顶,覆琉璃筒瓦,梁、柱、斗拱上彩绘。拜殿为六梁框架结构、灰筒瓦弧形屋顶建筑。山门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灰筒瓦顶,七梁结构。 为清代建筑,文革期间,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石碑被砸毁。

在恩州驿古街东南角、天河南路尽头,一座高大的“墓谷堆”前,矗立着一块花岗岩墓碑,上面写着“妲己墓”三个字。墓碑正中是妲己塑像,落款为“山阳区人民政府于2020年2月建立”。简练的图文表达了山阳人民对传奇人物“苏妲己”的怀念。人已逝,墓在。我们不需要争论妲己的真假与是非,只需懂得仁政的道理。明代著名小说家许钟麟曾在恩村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活多年。在宗祠中,他日日听山阳城古俗,夜夜听恩州驿神话,写下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史诗《封神榜》。

祖师庙西侧、古街北侧矗立着一座砖木结构、四坡顶的门楼。主墙用青砖砌至上,门额嵌有硬木柱。门楣与檐檩之间,嵌有精美的元宝形木雕牡丹。瞭望牌上刻有“和圣庙”三个粗大的大字。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和圣”刘下惠的祖庙。和圣庙建于明正德年间,面阔24米,进深110米,占地面积2640平方米。南水北调总渠穿城而过,仅存和圣庙小门楼。 合圣寺前是连接怀庆府与修武县的东西古驿道,也是千百年来繁华的古镇承恩镇的中心。

柳下惠是柳氏家族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和”文化的第一位创始人。孟子称他与万世师表的孔子、辅佐商汤建立商朝的伊尹、不食周粮的伯益并称为四大圣人。“坐妇人膝而不怒”、“劝齐退兵”、“和为贵”等成语都出自他的事迹。他的思想强调“和”字,主张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平。

抗战时期,恩村荷圣的很多男丁后裔,遵循“忠勇爱国”的祖训,挺身而出。刘公堂、刘志道、刘云志等许多热血青年,在奔赴战场、为国捐躯前,都在荷圣祠里诵读家训、祭拜祖先。荷圣祠是一座没有匾额的烈士祠,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后人遵纪守法、善良仁爱、勤奋进取的庄严圣地。

恩州驿古街西侧北侧,临街有三栋徽派瓦房,门上悬挂着“范氏宗祠”三个字的匾额,这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氏宗祠。范氏宗祠临街房屋为单檐硬山式歇山顶,带门廊,两根红木柱高高托起,支撑着门廊。门廊下层为厚薄均衡的圆形椽头,上层为大小一致的方形椽头;椽头上端镶有精美的滴水勾檐,吉祥物兽头位于屋脊之上。门廊下方是一排木雕,连接着两根木柱与山墙。

一对精美的砖雕檐口从建筑两端的山墙顶部伸出,是祠堂建筑的精华所在。檐口底部为石雕须弥座,须弥座上为虎足座,虎足座上雕有虎前足,虎足座上为砖雕麒麟,取“麒麟产子”之意。麒麟上方为一朵盛开的砖雕牡丹,象征“富贵荣华”。砖雕群用十层砖砌筑,每层呈弧形均匀向前延伸,弧形中间镶嵌一朵砖雕葵花,寓意“富贵荣华”。檐口顶部檐板上有一对孪生石榴,取“子孙满堂”之意。

砖雕屋檐,历经风雨洗刷,历经沧桑,历久弥坚,是中国古代砖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屋檐虽然只占祠堂建筑的一小部分,却充分表达了主人和工匠的丰富情感,彰显了现代农业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典雅精致的无尽追求。

范家祠原位于恩州驿古街西侧两公里的张庄村,2020年迁至恩州驿古街。如今,范家祠依然风光秀丽,历经百年修复,依然如新。

范家祠对面,是中共焦作市第一任市长张章故居的预留空地。张章,山阳区恩村人,1939年9月入抗大第一分校学习,1941年任中共北方局书记,1946年4月任中共焦作市市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事局二局副局长。山阳人民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章感恩戴德,他的三开间两层楼故居拆迁后,仍保留在恩村。因张章故居在天河南路中段,恩村村民自筹资金,在恩州驿古街范家祠对面按原貌重建了张章故居。

范家祠西侧一处破旧民宅内,矗立着两栋清代两层五开间的砖木建筑,这就是赵三元故居。赵三元,山阳区恩村人,清乾隆四十九年进士,曾任知府、粮政、广西左江路署理巡抚、广东盐运使等职。他为官清廉,清正廉洁,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堪称一代清官。赵三元故居坐北朝南,原为一进三合院,高低错落。因年代久远及历史原因,现仅存北屋两栋,各五间。两栋建筑均为单檐硬山挑梁五梁建筑结构,砖木墙体结构,板门小窗。 该屋用料考究,工艺精细,规模宏伟,是当时当地工匠的杰作,也是焦作地区明清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山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遍布着古城、庙宇、亭台、牌坊、影剧院、民居、祠堂等,构成了一幅横跨古今的沧桑画卷,它们犹如坐标,串联起山阳这片土地的历史。凝结着历史记忆的古建筑,至今仍是长辈、村民的聚集之地,一代代传承着先辈的事迹。人们也信仰着它们的灵验,在祈福中寻根。这些城市符号、历史记忆,是山阳深厚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焦作行政地图上消失的“恩村一、二、三、张场、郝六顶”八个村落的乡愁与记忆。

漫步在恩州驿古街,古建筑与丹江交相辉映,展现着中国古建筑的无穷魅力。半年后的恩州驿古街,霓虹闪烁,船影荡漾,人声熙攘,汉服飘逸,锣鼓喧天,歌声阵阵。穿越时空,带你走进汉唐鼎盛时期,让你梦回宋朝繁华,寻觅寻觅,蓦然回首,情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山阳恩州驿古街,是山阳人民永远的故乡,也是外地游客向往的远方。

原文刊载于《焦作日报》

关于作者

焦裕江,笔名裕江,1966年10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多年在国有企业、党政机关、边防检查站、街道基层工作,是河南省第五批赴疆干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任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财政局副局长、主任科员,曾任山阳区广亚办主任、区科技局局长、科协主席、区文化旅游局局长。曾任山阳区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现任区人大一级主任科员、区文联副主席。 爱好文学,诗歌、散文发表于《怀川小岛》等媒体,主编《新河情》《走进山阳》《山神文汇》《抗疫山花》等书籍,出版有文集《河南新疆情深》。

读者简介

秦熙芝是一名朗诵爱好者,乐于通过朗诵美丽的文章来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她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插上飞翔的翅膀,通过朗诵传递美丽。

编辑:薛俊梅

首席顾问:张先华

朗诵顾问:孟昭晨

文学顾问:熊彦东、张绍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