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的构成及锂盐优缺点对比

2024-07-14 19:07:26发布    浏览67次    信息编号:7883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磷酸铁锂电池电解液的构成及锂盐优缺点对比

来源 | 电池技术TOP+

社区 | 请添加微信加入电池材料群,并备注电池材料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主要由碳酸盐溶剂、锂盐、添加剂三部分组成。六氟磷酸锂(LiPF6)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最主要的商业化锂盐。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热稳定性差,在60-80℃开始分解五氟化磷(PF5)和氟化锂(LiF);对水分敏感,LiPF6和PF5能与电解液中的微量水发生反应,易产生氟化氢(HF)等腐蚀性气体,导致电池寿命快速衰减,降低电池安全性;低温性能一般。

与LiPF6相比,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以下优点:热稳定性好,分解温度在200℃以上,可以提高电池的高温性能和安全性;电导率高,得益于LiFSI的阴离子半径较大,锂离子更容易解离;与正负极材料兼容性好,可以提高电池的高低温性能。但LiFSI成本较高,不利于电池的商业化。因此本文将LiFSI与LiPF6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引入一些新型的LiFSI锂盐,并调整其质量分数,以寻求两种锂盐合适的匹配比例,在兼顾电池成本的同时提高电池性能。

1 实验

1.1 制作软包电池

采用已完成的LFP/Gr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制备电池,以LFP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PE为隔膜基质材料。将LFP、PVDF、Super P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均质罐中,以NMP为溶剂,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固含量为58%的稳定浆料,涂在13um厚的涂碳铝箔上,干燥后经卷绕、切割、冲孔制成正极片。将Gr、Super P、CMC、SBR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均质罐中,以水为溶剂,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固含量为48%的稳定浆料,涂在6um厚的铜箔上,干燥后经卷绕、切割、冲孔制成负极片。 将制备好的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叠合,制成容量为3.0Ah的软包电池。将电池烘干除湿后,分别向软包电池中注入电解液各组分,电解液组分如表1所示。室温静置1天后,经化成、分容、老化制成成品电池,工作电压范围为2.5~3.65V。

1.2 性能测试

1)高温循环性能:使用电池测试仪在45℃的恒温箱中对电池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为1C恒流充电至3.65V,恒压充电至150mA,静置10min,1C恒流放电至2.5V,静置10min,放电深度(DOD)为100%。

2)直流内阻(DCR)测试:依次调整电池荷电状态(SoC)为80%SoC、50%SoC、20%SoC,测试1C放电10s的DCR。

3)倍率放电:25℃时以0.33C恒定电流充电至3.65V,后转恒压充电至0.05C;再在25℃时以0.2、1.0、2.0、3.0C放电至2.5V,记录放电容量。

4)电化学阻抗谱(EIS):使用Gamry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电池SoC=100%,电压设置为2mV,测试频率范围为0.2-。

5)高温储存测试:①25℃下0.33C恒流充电至3.65V,再恒压充电至0.05C,休眠10min;0.33C放电至2.5V,休眠10min,所得到的放电容量即为初始容量。②25℃下电池充满电后,静置24h达到平衡,记录储存前电池的电压、内阻。③60℃高温箱储存28d后,在25℃下放置达到平衡,测试储存后的电压、内阻。④25℃下0.33C放电至2.5V所得到的容量即为剩余容量; 以0.33C恒流充电至3.65V,再以恒压充电至0.05C,休眠10min;以0.33C放电至2.5V,休眠10min,得到的放电容量即为恢复容量。 ⑤残余容量与恢复容量与初始容量之比即为容量保持率与容量恢复率。

6)低温循环性能:使用电池测试仪将电池放在恒温箱中测试,测试环境温度为0℃,测试过程为0.2C恒流充电至3.65V,恒压充电至150mA,静置10分钟;0.33C恒流放电至2.0V,静置10分钟,充放电循环50次后停止。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解质电导率

电解液中LiFSI含量对电解液电导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电解液中LiFSI含量的增加,电解液电导率呈线性增加。这是因为双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半径比六氟磷酸根阴离子的半径大,它与锂离子的结合能较低,有利于解离。

2.2 电池阻抗

电解液中LiFSI含量对循环伏安特性曲线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随着电解液中LiFSI含量的增加,氧化峰与还原峰的峰位差减小,说明电池中Li+嵌入/脱嵌电极反应的可逆性提高,降低了电池充放电极化。一方面LiFSI的加入提高了电解液的电导率,另一方面LiFSI可以降低石墨表面固体电解质膜的阻抗,减少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

电解液中LiFSI含量对电池DCR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LiFSI含量的增加,电池DCR下降,这与上面循环伏安特性曲线的结果是一致的。

电解液中LiFSI添加量对电池DCR的降低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电解液中添加3份LiFSI时,DCR降低约0.4%;添加6份LiFSI时,DCR降低约1%;添加9份LiFSI时,DCR降低约2%。

2.3 电气性能

2.3.1 高温循环性能

电解液中LiFSI含量对电池45℃循环性能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与LiPF6电解液基准相比,当LiFSI含量为3%和6%时,电池45℃循环性能的改善幅度较小,但当LiFSI含量提高至9%时,电池45℃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9%LiFSI溶液电池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1%,而0%LiFSI溶液电池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为91.7%,容量保持率相差1.4%。这是因为LiFSI比LiPF6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对水分不敏感,释放酸较少,可以减少正极金属离子的溶解;同时LiFSI的加入可以在石墨表面形成阻抗更低、机械稳定性更好的SEI膜,有效减少电池高温循环过程中副反应造成的活性锂的损失。

2.3.2 速率表现

电解液中LiFSI用量对电池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LiFSI用量的增加,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提高。与0%LiFSI方案相比,9%LiFSI方案在1、2、3C电流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提高了0.48%、1.29%、1.58%。可以看出,电流越大,LiFSI的作用越显著,也就是说,LiFSI有助于提升电池在高倍率下的放电性能。一方面,随着LiFSI用量的增加,电解液的电导率提高,有助于放电过程中Li+的迁移,减弱浓差极化; 另一方面,从DCR数据可以看出,随着LiFSI量的增加,电池放电DCR下降,说明LiFSI可以使电池形成阻抗更低的SEI膜,从而使电解液中的LiFSI适合高倍率放电。

2.3.3 低温循环性能

电解液中LiFSI含量对电池0℃循环性能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随着LiFSI配比的提高,0℃首次放电容量明显提升:2.71Ah(0%LiFSI)-2.75Ah(3%LiFSI)-2.78Ah(6%LiFSI)-2.81Ah(9%LiFSI),说明LiFSI有助于提高低温充电性能。 在0℃下经过50次循环后,随着LiFSI比例的增加,电池放电容量保持得很好:2.52Ah(0%LiFSI)-2.58Ah(3%LiFSI)-2.61Ah(6%LiFSI)-2.64Ah(9%LiFSI),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99%、93.82%、93.88%、93.95%。

在0℃下循环50次后,0%LiFSI方案负极片表面生成大量灰色锂金属,并出现严重的锂析出现象。随着LiFSI用量的增加,负极片表面状态得到改善,表面锂析出程度降低。其中9%LiFSI方案负极片表面呈金黄色,肉眼未见锂枝晶。随着LiFSI占比的继续增加,电池SEI膜阻抗不断下降,有利于Li+在低温下的扩散,显著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2.3.4 高温储存性能

电解液中LiFSI添加量对电池60℃储存性能的影响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LiFSI比例的增加,储存后电池电压降和内阻增长减小,电池剩余容量率和恢复容量率提高。与0%LiFSI溶液相比,9%LiFSI溶液的剩余容量率提高了0.56%,恢复容量率提高了0.89%。这说明LiFSI的加入可以减少储存过程中负极表面的副反应,有利于提高电池的高温储存性能。

电池在60℃储存后的电化学阻抗谱如图6所示,电池高温储存前后的EIS拟合数据如表5所示。分析图6可知,EIS谱中频区域的半圆主要对应电解液/电极界面的电荷转移阻抗(Rct)。

如图6和表5所示,随着LiFSI用量的增加,电池储存后Rct的尺寸和增长率逐渐减小。与0%LiFSI溶液相比,电解液中添加LiFSI明显抑制了Rct的增长。电解液中添加LiFSI可以提高电池的高温储存性能。这主要是由于LiFSI在负极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SEI膜。高温储存下,负极表面发生的副反应较少,从而抑制了阻抗的增长。

3 结论

随着LiFSI用量的增加,电解液电导率提高,电化学性能逐渐提高,当LiFSI用量为9%时,磷酸铁锂电池DCR下降约2%。电池在45℃下循环800次,容量保持率为93.1%,提升1.4%。1、2、3C电流下放电容量保持率分别提升0.48%、1.29%、1.58%。60℃储存28天后,电池电压降和阻抗增长降低,增长率可从77.3%降低到21.7%,剩余容量率提升0.56%,恢复容量率提升0.89%。 经过0℃低温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由92.99%提升至93.95%,锂析出程度明显降低,负极片表面状态得到很大改善。

参考文献:刘欢,刘伯政,王浩,刘兴伟,徐瑞林,曾涛,赵利鹏.电解液中LiFSI添加量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J].湖北工学院学报,2023,39(2):34-38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