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的政途:从上海到重庆,再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24-07-08 19:04:16发布    浏览59次    信息编号:78124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黄奇帆的政途:从上海到重庆,再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016年12月30日,黄奇帆卸任重庆市市长职务,当天他作市长报告时,一度落泪。

黄奇帆在重庆工作了15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早已“像一棵黄杨树一样扎根在重庆”。在任时,黄奇帆是“网红市长”,身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退休后,黄奇帆的去向也备受关注。最终,他去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担任副理事长。

而他身后的重庆,正进入没有黄奇帆的时代。

黄奇帆的政治生涯始终聚焦于他在重庆的15年,其实黄奇帆在上海待了33年,这也是为什么黄奇帆是黄奇帆的关键。

1986年至1990年,黄奇帆担任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1990年4月,他调任浦东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并被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选中,上任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制定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十条政策的具体实施文件。

他牵头,整整忙了两个月。这十项政策在当时是件大烧脑的事,中央有关部委、省份都没做过,也没有相关文件。比如保税区建设,涉及区内免征关税、免办证;比如外资在区内设立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设立证券交易所,租赁土地等具体规定。在浦东这块试验地上,黄奇帆和他的团队就像拓荒者。

一切规章制度定下来后,朱镕基又交待了一项任务:找钱。

“头三年要大干一场,每个区至少要投入100亿元,长远看要投入100多亿美元,但市政府没钱,我只能给每个区3000万元作为启动费,至于实际发展资金,浦东新区自己想办法吧。”朱镕基说。

牵头制定募集方案的是黄奇帆,他提出三管齐下的方法:一是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募集资金;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来募集资金;三是借助浦东新区开设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允许企业上市融资。

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大开发区均采用此方案,1990年9月陆家嘴、金桥、外高桥成立,1992年开始上市,到2000年,三大公司已成为实际投资七八百亿元、资产规模过千亿元的公司。

浦东经验为黄奇帆主政重庆奠定了基础。

黄奇帆先在上海焦化厂工作了十几年,当上了副厂长,离开焦化厂之后,正式步入政治舞台,开始以更高的视角参与宏观管理。

黄奇帆被朱镕基任命时,年仅38岁。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历史潮流把这位能干的官员推到了这个位置,他便担负起了这个重任。接触过黄奇帆的人,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他的许多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学习来的。这或许就是他文化程度不高却能有所作为的原因,一个与时俱进、与改革同步进步的学者型官员。后来,他又担任了7年上海市委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秘书长,对经济界的涉猎更为深入。

落实《上海证券交易所条例》、《浦东开发开放十条》、创办上海医药交易所、筹建上海钻石交易所……从黄奇帆在上海的政治生涯中,我们可以找到那条埋藏在暗处、延伸到重庆的线路。

黄奇帆到重庆的第一天,在机场碰到了时任财政部长项怀诚,项怀诚对黄奇帆说:“恭喜你去重庆,重庆的财政都破产了,你去重庆要小心一点。”[2]

那是2001年,重庆直辖四年,但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0多亿元,政府债务高达400多亿元,濒临破产。

黄奇帆对项怀诚说:“你是财政部长,以后多帮帮重庆吧。”[2]

担任重庆市副市长8年、市长7年,黄奇帆把自己积累的资源和知识全部用在了重庆。

黄奇帆到重庆后,被称为“大嘴市长”。他经常公开评论股票,各种经济判断在民间流传。他与经济学家郎咸平辩论国企改革,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让万吨货轮进重庆,公开批评P2P是开赌场。董明珠说和他谈话插不上话,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他可以一连说四个小时。他善于评论、善于判断、敢于直言,与传统官员的形象截然不同。

黄奇帆和他所主管的重庆,成为21世纪初城市发展和改革的奇葩。

黄奇帆刚到重庆时,政府没有地,90%的土地都在开发商手里。政府要建办公楼,就得从开发商手里买地。2002年,上任刚一年,黄奇帆就开始搞土地储备,收回一级土地市场的经营权。他有经验,浦东的土地储备就是他负责的。

土地储备是黄奇帆后续一系列改革的基础,当时储备了40多万亩土地。黄奇帆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十年间,利用了20万亩土地,每亩收入200万元,就是4000多亿元。扣除土地征用成本,还有2000-3000亿元的额外收入,抵消了重庆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3]

在此基础上,黄奇帆成立了“八大投资公司”(高发公司、高投公司、地产集团、建投公司、开投公司、水务控股和水投公司)和渝富公司,盘活了重庆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黄奇帆上任后,原本负债400多亿的市政府在地方债务安全线下,10年内投入600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黄奇帆把“八大投资公司”和渝富公司形容为“第三财政”,是重庆改革的金库。

黄奇帆还介绍了重庆的地票制度。那是2008年,房价上涨的时候,农民进城后,把农村建设用地转为耕地,形成“地票”,拿到土地交易所去交易。拿到地票的,可以申请把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农用地转为重庆地区国有建设用地。这一举措,农民有钱了,有城市建设用地了。

这是重庆房价平稳的秘诀,另一个秘诀是黄奇帆主导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电影《三峡好人》

黄奇帆在资本运作方面也很有天赋,早在1998年,担任上海市体改委副主任期间,他就主导完成了资本市场第一起上市公司“网壳”收购案——上海地产集团收购嘉丰股份。

到重庆之后,黄奇帆继续展现这方面的才华。除了创办“八大投资”和渝富公司外,他还通过增资扩股、债务重组、投资上市等方式,主导重组西南证券、重庆商业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商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这就是他广为流传的“三吃龙虾”理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曾说,上海对重庆的一大贡献,就是带来了一位首都市长黄奇帆。

但有一样东西黄奇帆不会碰:P2P。早在2013年,黄奇帆就严控P2P,不做P2P投资是他的投资原则之一。后来P2P崩盘,重庆并未受到影响。

黄奇帆来重庆招商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2008年金融危机,电子产品、机械加工产品、化工产品市场都不景气,但笔记本电脑却保持着每年20%的增速,黄奇帆看到了这个机会。

2008年5月,黄奇帆率领招商人员团队来到惠普美国总部。惠普是当时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黄奇帆想把这个巨头吸引到重庆来。当时内陆地区没有电子产业,也不具备招商优势。他吸引惠普的要点是:如果能把3000万台电脑的生产订单转移到重庆,保证两年内就能配备1000个零部件厂,形成产业链集群,降低其物流成本。

2009年2月,黄奇帆再次赴台与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零部件生产商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见面。他和郭台铭十多年前就在浦东见过面,郭台铭当时给了黄奇帆半个小时见面时间。

黄奇帆对郭台铭说:“我和惠普有几千万台电脑要加工,他们可以接一些订单给你做整机,但是你也要把零件拿来给我,我们做垂直整合。”

郭台铭听后大喜,立即召集四位副总裁、十位部长参加会议,会议持续了三个半小时。

但实际上,黄奇帆当时并没有和惠普签订合同,只是口头承诺。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想让双方互动,当然这边要承诺,那边也要承诺,最后双方都承诺了,那我就成功了。”

2009年8月,富士康与重庆正式签约。

富士康的入驻,还带动了其他电脑配件生产企业,两年内,重庆的电脑配件生产企业就超过1000家,除了惠普以外,还吸引了六七家全球知名的电脑生产企业,产量占到全球电脑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电影《日照重庆》

重庆每年生产6000万台电脑、2亿部手机,需要大量液晶面板,2014年,黄奇帆牵头引进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京东方。

当时,京东方缺钱,黄奇帆答应帮其筹资:京东方定向增发100亿股,重庆企业买入,变现投资200亿元,再向银行借款140亿元,共筹资340亿元。当京东方股价从2元多元/股涨到4.5元/股时,重庆企业又将其卖出,收回200亿元,并将剩余的250亿元继续投资于京东方。

黄奇帆还打通了重庆至欧洲“渝新欧”国际运输通道,拿下了重庆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并申报了一类口岸和保税区,打通了各个环节,为产业链的顺畅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黄奇帆这些年在重庆所做的事,从未偏离朱镕基初到浦东时给出的两个要求:画蓝图+找钱。

作为市长,他调动资源、做顶层设计,用经济头脑找钱、调动资本,最终把纸面上的东西付诸实践。

善于管理经济的市长并不多。2016年底,64岁的黄奇帆退休。没有了黄奇帆,重庆就被推上了媒体的热锅:房价会反弹吗?重庆模式还能持续吗?

重庆的故事已经开启了下一个篇章,一个不再有黄奇帆的故事。

参考:

[1]. 浦东开发:大博弈中的重要一步,作者:黄奇帆。

[2].《黄奇帆:我跟郭台铭商量过,不要把宿舍区变成军营》,凤凰卫视《中国问答》,嘉宾黄奇帆。

[3].《重庆的土地生意》,记者:邓全伦,时代周刊。

[4].《黄奇帆是用转型改造改变世界的实践者》,中国证券报。

[5].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出路,作者:黄奇帆。

* 标题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