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城市历史地理考察报告(上):悠久建城史与城池变迁

2024-07-03 22:03:34发布    浏览44次    信息编号:77537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湖北襄阳城市历史地理考察报告(上):悠久建城史与城池变迁

湖北襄阳市历史地理报告(上)

【关于作者】

检验指导老师:陆希琪教授。

检查组成员:赵尔阳、罗丹、但昌武、梁振涛、陈阳、戴鹏芳、高新元、季昌、刘聪、李洪阳、李兆宇、王欣、余英男、苏占奇。

但昌武和梁振涛负责整篇文章的编辑,其他同学则负责各章节的撰写。

【全文发表于《中国人文场》第9期,成都:巴蜀出版社,2020年,第60-79页,省略注】

湖北襄阳地区有着悠久而发达的建城历史,襄阳平原的城市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从邓城遗址、楚皇城遗址等遗迹中可见一斑。此后,襄阳城在两千多年的战火洗礼中不断改变着面貌、丰富着内涵:从土制到砖制、从简单的城垣样式到复杂的城池体系、城墙的运动变形、两城隔水相望的格局……这里的城市有着足够多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意义,值得我们去挖掘和阐释。为此,我们在陆希琪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为期三天(2018年5月12日至14日)的襄阳城市地理调查。在获得第一手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还查阅了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不断思考和探讨,形成了如下认识。

1. 邓城、楚皇城

要了解今天的襄阳城,探究它以前的发展历程非常重要。汉水沿岸一南一北的邓城和楚皇城可以说是襄阳城的原始形态,对于探究这座城市的历史有着特殊的意义。2018年5月12日下午和5月14日上午,我们分别参观了这两个巨大而荒芜的遗址,它们的物质形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时期是如何描述它们的?今天的考古报告是如何描述它们的面貌、结构和变化过程的?这是我们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

1. 邓城调查

2018年5月14日上午,由襄阳市考古文物研究所梁超队长带领的一行15人,来到了位于樊城区北部团山镇邓城村的邓城遗址。下车后,看到一大片农田,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邓郭遗址”的标识,这是襄樊市政府于2007年3月28日立的。邓城遗址这一带原本荒凉,但现在已经规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遗址周围建起了商品房。南壕外是当地村民自建的楼房,外面是水泥灰墙,大多约有五层楼高。据说,邓城遗址原本被政府规划打造成遗址公园,但因为涉及周边拆迁,所以一直没有动工。 我们沿着荒地上的城墙行走,留意地面,没有发现地面上遗留的器物残片。放眼望去,邓城遗址中心保存完好,整个区域呈方形,现在大部分为耕地。梁队长介绍,邓城遗址周围分布着多座墓葬,其中周岗一带尚有新石器时代遗迹。梁队长认为,早期邓国的都城可能就在附近,邓城遗址可能只是西周晚期的遗迹。通过了解邓城遗址及其周边墓葬的分布情况,可以得知,樊城区早期历史遗址一般分布在靠近汉江的支流上,并不靠近汉江。东北部周代墓葬较多,秦汉及以后的墓葬等级不高。不同时期墓葬的分布为历史时期当地城市重心的迁移提供了一些地理线索。

经过实地观察,大家对邓城遗址及周边地区的墓葬分布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随后,我们从邓城遗址来到考古队工作站,参观了考古人员出土的各种器物,从史前的陶器到汉唐时期的陶器、瓷器,形态各异,其中还有在其他地区墓葬中很少见到的陶鸭等动物。另一座三层的东汉陶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陆老师结合文献记载对陶楼的形制、格局逐一分析,并指出这栋陶楼可以反映出当时居民的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房屋建筑形式、院落格局,也体现出当时人们丧葬仪式中的升天观念。

一、周代邓国的位置和范围

关于文献中古邓国的所在地,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在河南邓县;二说邓国在汉水以北的襄阳市附近,但具体记载不一致。根据石泉先生的分析,文献中大致有三种说法:在襄樊西北部、襄樊东北部、襄樊以北;第三种说法是在襄樊以北。

前期文献中发现的理论均认为古邓国与楚邓县为一处,认为楚文王灭邓而因之立县,所论述的地点多指向楚邓县。据石泉先生考证,楚邓县在襄樊西北之说最为可信。结合实地考察所见的邓城遗址,楚邓县所在地即为现今的邓城遗址。古邓国都城及其势力范围,目前尚无详尽记述。据考古报告,在襄阳城西侧真武山北麓,潭溪政法路南段,有一处真武山遗址,为一处规模较大的西周古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出土了不少房基、灰坑、沟渠等遗迹,出土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年代上自西周中期,下至战国中期。综合分析其文化面貌,春秋早期以前属中原冀周文化体系,且时代越早,中原文化风格越浓厚,春秋早期晚期以后才被楚文化所取代。王献甫先生认为:

虽然邓国的文化特征与真武山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遗存的文化特征相一致,但邓国的势力范围是否因汉水阻隔而可达,仍存在疑问。但根据2002年汉水西侧故城庙潭发现的一座春秋早期“邓子孙白”墓葬分析,邓国的领土有可能越过汉水……而《史记》卷二十三《礼记》首记:“为邓林所阻。”《搜阴》载:“相州南峰林山,古邓齐侯国,在楚北边。”若真武山遗址区在楚人占领前很可能是邓国聚居地,而渡汉水的唯一途径就是渡口。

因此,周朝古邓国的势力范围有可能涉及汉水两岸。

2. 考古学视野下的楚等县

据实地调查,邓城遗址位于樊城市西北的邓城村,呈长方形,夯土筑成,略北西,东长766米,西长713米,南长896米,北长858米。城墙底宽约10~15米,残高2~5米,面积0.64平方公里。各墙中间有一缺口,应为城门遗迹。北门外尚有一凸出数百米的土坡,为瓮城设施。城外​​有护城河,宽18~35米,河道东西两段分别利用黄龙沟和普陀沟筑成。城址修建年代不详。 仅从城墙上暴露的遗迹来看,该城至少在春秋至南北朝时期就有使用。

《左传·殷公元年》记载:“季仲言:‘都城大于百里,则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超过国土三分之一,中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不超过九分之一。’”按季仲所言,邓城遗址的规模应为中都水平,而非“国”的规模。考虑到邓国是西周王室封地南方重要藩属国,且其级别高于楚国,邓城遗址的面积似乎并不符合古邓国都城的规格。比照楚国灭亡的其他藩属国面积,例如南阳万城面积约4平方公里,可能是古申国所在地; 河南潢川龙固乡古城,面积约2.5平方公里,城内发现宫殿遗址和多处铸铜遗址。古城西南20公里的广山宝相寺一带,是春秋初期黄国的王室墓地,可能是春秋时期黄国的都城。邓国被周朝封为侯国,其级别应不低于申、黄等国。从城址面积考虑,邓城遗址更像是楚国灭邓后设立的县城;而对比楚国诸侯和其他楚国郡县的面积,大多与邓城遗址面积相近。相比较而言,今天所见的邓城遗址更有可能是文献中提到的楚邓县遗址。

(二)楚王城考察

楚黄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县郑集镇黄城村,在宜城市南7.5公里处,在郑集镇较高的山丘上,东距汉江约6公里,南距赤湖约4公里。城址周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在城址东北不远处,有一条自北向东南流淌的古河痕迹。楚黄城遗址区内原来的大营子、小营子遗址,现已为村落;遗址区现已种满稻麦。解放后修建的九指渠由西向东贯穿楚黄城。我们到达楚黄城遗址时已是12日下午4点15分,遗址区已是一片麦田、稻田。

我们从西北门附近进入楚皇城遗址区,向东行走,沿途观察城墙遗迹。城墙虽经千百年风霜侵蚀,掩映于农田之中,但依然颇高,不难辨认。据相关资料显示,GIS矢量图上测量的东、南、西、北城墙长度分别为1952.6米、1323.1米、1737.7米、1031.8米,总长度6045.2米(不含城门缝隙)。北墙较南墙短,城池呈楔形,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含城墙)。墙底宽44米,上窄26米,平均宽度34米。 残存城墙高2—4米,用灰褐色、黄褐色土夯筑而成。两边各有两道缺口,称为大、小东(南、西、北)门,东墙南端有一缺口。楚皇城西墙方向相对坐标约偏西北15°,城墙现高程约60米。楚皇城东南部和中西部有建筑区,称为大皇城和小皇城。

楚皇城调查路线图

登上紫金城台地眺望楚皇城遗址后,考察队在大东门附近向南拐,到达建国后修建的人工排水渠九指渠。随后,考察队再次向西,经过郑集镇辖区的一个村庄,来到位于楚皇城遗址南侧的金银墓群。金银墓群矗立在一片麦田中,杂草丛生,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巨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城址南侧有一大片土丘,人们称之为金银丘。据乾隆《襄阳府志》记载,土丘前尚有清代残碑,碑文为篆书,但已严重剥落,已无法辨认。 乾隆《襄阳府志》也认为,该土丘应为楚昭王墓,而墓左侧数十步处有一口井,名为昭王井。这可以代表民间的一些普遍看法。该井及残碑已不复存在,但根据调查报告,该金银墓高6.5米,直径40余米。经钻探发现,为青砖墓。楚皇城调查队推测,该墓为汉末废城后所建。

经过远距离的观察和拍照,我们向北前往三金坡。根据勘察报告,金城东南有一处高坡,叫三金坡,大雨过后,经常能捡到金屑。1977年,楚皇城勘察队也见到了一些类似营源的金块。他们认为,一些传闻解放前在这一带出土的金块,可能就是“营源”或“盐源”。勘察过程中,勘察队观察到三金坡仍是一处明显的坡地,但有没有金块,并无证据。在新建的楚皇城遗址展览馆,我们看到了传​​闻在楚皇城出土的金块,上面明显盖有某种印章,与迄今所知的一些营源的造型相似。而按照一般惯例,印章上的文字很可能是地名。 但考虑到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刻有“燕”字的楚国金盘,因此是否为楚皇城调查队所猜测的“燕元”,还难以确认。

随后我们向西步行穿过郑集镇各村落,参观了楚皇城遗址西门附近新建的楚皇城遗址展览馆,并于6点10分左右从西门出发,结束了为期两小时的步行考察。

一、楚王城遗址概况及学术史争论:材料与文本

关于楚皇城的性质,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初发现时,石泉先生通过整理古文献,包括吴军入郢的路线、相关战场位置、楚昭王逃隋、秦军救楚、吴人东归的路线,以及郢都附近的水系、相关地名的位置和流转等,结合考古材料,指出楚国的首府郢,即今宜城楚皇城遗址。但黄胜章先生指出,楚皇城遗址肯定不是楚郢都,而应为楚国的陪都燕都,后来在汉代变为宜城郡。

随着考古遗迹的不断发现,这个问题的面貌可以说日渐清晰。首先,遗憾的是,考古学家对宜城楚皇城的不同位置进行了多次发掘,都证实楚皇城始建于战国时期,与楚人最早在郢都建都的时间不一致。似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宜城楚皇城就是楚国最初的都城郢都。

新发现的北大水陆里程简牍为探究楚皇城是否为楚燕之地提供了新的证据。首先,从楚皇城的地理位置看,遗址位于宜城东南郑集镇一带,东临汉水,地处宜城与荆门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水陆交通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赵庆淼结合《左传》昭公十三年楚灵王面临国家政变时要“随夏入燕”的记载,认为这不仅反映了楚人在春秋时期已开始利用汉水水道,而且也证明了燕地所在地必定与汉相邻。根据北大秦简所载信息,从若乡到燕地的陆路里程为80秦里,1秦里约等于今天的415米,80里约等于今天的33公里。 根据陈炜先生的考证,若乡在今胡集镇里阳村一带,遗址到楚皇城的直线距离约为26公里。古驿道走向不可能保持绝对的直线,因此其实际里程应比这个数据略多。由此看来,楚国燕都和燕县都位于楚皇城遗址处,可以满足燕县与若乡之间的陆路里程要求。另外,在北京大学收藏的秦代水陆里程书中,燕县有多个渡口,如坠水口、利津、瓯津、鲁鲁津等。同时,燕县也位于秦南县江陵与襄阳之间的南北要道上。上述信息反映了燕国的交通优势和战略地位,与楚皇城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吻合。

但襄阳楚皇城遗址及其周围(襄阳平原)确实存在着庞大的东周聚落群,发现东周遗址、墓葬80余处,其中14处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许多遗址都有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堆积。楚文化遗址尤为丰富,如1979年在珞珈山遗址发现春秋晚期青铜器;1990年,武汉大学考古系在楚皇城西12公里处发掘了郭家岗遗址。遗址面积120万平方米,包含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中晚期和战国早期、中晚期的堆积物。 与宜城县相邻的南漳县武安镇安乐岩东周高级贵族墓地,方圆约1.5公里,在长约3公里的山丘上分布着近百座墓葬。据王红星先生的现场勘察,墓葬底部直径30多米的墓葬多达数十座,推测附近可能有重要城池。徐少华先生根据楚皇城西侧南漳县武东乡安乐岩出土的蔡侯朱制罐和宜城朱市乡的蔡大山府罐、鼎等,认为春秋楚郢都可能就在附近。 尹鸿兵先生根据宜城楚皇城附近漫河流域的文物调查资料,指出春秋楚郢都可能没有城墙,并认为漫河流域很可能就是春秋楚都的所在地。

综上所述,虽然楚王城遗址可能不是楚国都城郢,但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位于楚王城附近的翼城平原漫河流域的可能性很大。

颖媛

楚王城遗址陈列馆的营元

2. 楚皇城重要性的兴衰:以几枚印章为例

2018年5月12日下午,我们在参观楚王城遗址陈列馆时,注意到一枚名为“韩懿懿君”的小印,根据标识,它是在楚王城所在的郑集镇收藏的,所以这枚印章很有可能是楚王城出土的。13日下午,我们在参观襄阳博物馆时,又注意到一枚楚印,印章上的“王”字依稀可见,博物馆的标识显示,这枚印章是从楚王城遗址出土的。

楚王城遗址陈列馆出土汉代夷易君印

襄阳博物馆藏“王”字印

以上两方印,曾见于王绍泉先生的《襄樊地区出土的几方铜印》。 王先生将这枚印章命名为“王”字印章,指出这枚印章出土于楚王城遗址的东南角,并对其作了如下描述:“印章上的文字和图画均为浮雕。画面正中立着一面鼓,右下角一人半跪击鼓,姿态活泼开朗。左侧一人翩翩起舞,手足摆动,衣袖飘扬,轻盈婀娜。右上角刻有“王”字,左上角刻有一物,从侧面看,形似卧羊。画面疏密有致,外有框,但斑驳不堪。钮纹饰为:一人跪在四层台上,面圆束发,双臂向前伸,手放在膝盖上,上身裸露,肋部露露凸出。两臂左右相连,有孔,可系绳。”关于汉代仪邑郡印,王先生指出,该印“方座羊钮”,“出土于仪城县”。

文中,王先生还透露,自己收藏了一枚宜城县金满益率山宜昌印,为铜质方坯,方座,驼钮,高2.2厘米,长2.2厘米,骆驼腹下有系绳小孔,印面为白篆书“金满益率山宜昌”七字,分三行。

从第一枚印章“王”字可以看出,楚皇城在当时应该具有很高的地位。印章“王”字可能是楚王的印章,也可能是与楚王关系密切的其他贵族的印章。出土的东南角是楚皇城遗址的大皇城。这颇有意思,对研究大皇城的性质应该很有价值。对比楚皇城周围大量的楚文化遗迹,可以看出楚皇城对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有着特殊的地位。

第二枚印章“汉夷夷君印”表明此时(汉代)楚皇城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如果结合勘察报告中的两点,即金城城墙可能是汉代所建,大城内的金银墓可能是汉代或更晚时期的墓葬,这更耐人寻味。楚皇城大城可能成为当时蛮族首领的居住地,汉代的势力范围退居金城。

第三方印表现的是金蛮夷率领优秀的镇守使者为翼城郡招募兵员,这也反映出在金代,蛮夷镇守使者很可能仍是这一地区的主体人口。

这三枚印章的组合,可以呈现出一幅楚皇城地位的兴衰图景,也为中国边疆的扩张与收缩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注脚。

(三)邓城与楚皇城的关系

邓城与楚皇城都是东周时期重要的古城址,一个位于汉水以北,一个位于汉水以南。两座城址相距并不远,而明显的区别就是楚皇城的面积比邓城大很多。这固然能看出邓城与楚皇城之间有些关系,但不是很明显。邓城周围的一些遗址及其特点前面已经介绍过,也说明了楚皇城周围的湘义平原上分布着丰富的东周遗迹。下面就通过具体分析这些遗址的特点来说明邓城与楚皇城之间的关系。

楚皇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在楚皇城附近发现了两座大型墓葬,分别是枣阳九连墩和襄阳陈坡M10。九连墩一号墓葬有两棺两椁,椁长8米,宽6.82米,随葬品初步整理为600余套,其中青铜器及青铜礼器组较为齐全。九连墩二号墓葬有两棺两椁,椁长7.45米,宽6.8米,随葬品初步整理为587套,随葬青铜礼器组。根据已发掘楚墓葬等级有关资料,该墓葬等级可能为贵族一级。 襄阳陈坡M10楚墓出土了一件较大的虎钮铜鼎,上铸“大司马”铭文。大司马是楚国的高级军事官员。《宝山鉴》和《鄂郡齐节》均记载了“大司马昭阳在襄陵破晋军之年”。《史记》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怀王六年)楚使诸国昭阳率兵伐魏,败于襄陵,夺八城。”结合陈坡M10的器形,其埋葬年代可能为公元前300年前后的楚怀王时期。然而,M10楚墓中还出土了一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匕首。匕首长14.6厘米,宽3.1厘米,长10.2厘米。 匕首上端较隆起,有棱,两刃聚拢,形成利刃。利刃较圆钝,有长须,须下角圆润,下端内角缺失。栏边有四个孔,上部内侧有一个孔。铭文共11个字,分两行铸在匕首上。发掘者对匕首铭文的解读为:昭阳王姬金姬阁。根据刘昭先生的研究,匕首铭文中的第四个字为“辛”,应为主人的私名。因此,这座墓可能不是楚大司马昭阳的墓,而是与其同族,关系比较密切。 to the these and those from seven Chu tombs, Tomb No. 2, Tomb No. 2 and No. 4, Tomb No. 1 and No. 2, Tomb No. 2, and M201, the of the that the date of M10 was the last years of King Huai of Chu ( 300 BC), and the owner of the tomb was a . [8] The site, not far from the Chu City, has a total area of ​​about 200,000 . The from the of the and to the late . Part of the site is about 1 meter above the . to by the , it is that it may to the of a large . 这样,在楚帝国帝国城市周围应该有大量的高级贵族。

相比之下,根据上述分析,汉河北岸的邓陈()遗址较小。宽(Caipo M12)。 M1的长度为20.2米,宽度在最狭窄的地方,它仍然比Caipo M12大得多,而Caipo M12的埋葬工具仍然是单一的外部棺材和较重的棺材。 u仍然出土,坟墓的所有者可能是医生,很可能是军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其他国家的物体经常在邓彻()的贵族和平民的坟墓中发掘出来,如上所述,吴国王的剑从Caipo M12中散发出来,如上所述。两者都在邓彻()围绕着进行的文化遗物收集活动中的“ Zheng公爵孙子”一词,例如Hou Gui和 Fu。 “ Zuo Zhuan· 6”说:“ Xu Yichu被邀请到Chu。楚的国王逮捕了他并逃走了。担心他会叛逆,他派Xie攻击了Xu U Yin Qiji都指责他并杀死了他。

一些异国情调的青铜艺术品也在楚帝国围绕着,例如1958年在安莱恩()出土的蔡族( ),在1987年在中出土的Cai 在1987年在中出现了四到五公里,距离 Zhu Zhu Zhu Zhu Zhu Zhu’只有四到五公里。 :“朱逃到楚。富吉从东方拿走了货物,对凯伊人民说:'朱不遵守楚的命令,国王将建立东方国家。如果您不首先遵循国王的愿望,那么Chu肯定会包围Cai。'' 凯(Cai)的人害怕,朱(Zhu)呼吁朱(Chu)攻击库吉(Cai),他的儿子曾被杀死,他的儿子曾是国王。 ,这不是很好吗?是因为他的“逃往楚”。 考虑到挖掘和青铜时代的位置,厨师应该与Cai Hou Zhu一起逃到Chu,这正是Xu 先生相信,在春季和秋季,Chu帝国城市附近的人类应该是Chu 的一员。

通过比较 City和的城市毁灭,周围坟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外国的古铜色,并不难看到 City曾经与共存一段时间,而 City的水平比 更高。 Chu或皇家部长与Chu国王曾经在 City呆在一起。

2.一条河下的两个城市:江城和范钦市的历史层和空间形式

对江城的调查始于5月13日上午8点。我们在 City东部的 的Han River附近聚集了,并从Afar介绍了,从而介绍了我们的二千年和沟通方式。

1.“双城市”:江城和范钦市的位置分析

是一个由和组成的典型的“双城”城市。

1.“嘴唇和牙齿互相依赖”:江城和芬钦市的军事位置

和位于我国家的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地理区域,地形和地形属于第二步的过渡区,并且位于东北部和南北运输中心, EST,如果您撤退,您可以合并东南部。 第79卷的地理和历史记录指出,“木冈县跨越了王和Yu,控制着北部和南部。自从三个王国时期以来,它一直是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19]第1卷,第1卷的记录是汤兹县的蒂安吉县,“过去曾经是北方的北方,以及北方的另一个如果强大,将是强大的,如果强大,所有的县和城市将是安全的,而是的盾牌。

尽管和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他们的联系一直在加强,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无法忽视。军事资源,重要的经济区域的位置和变化以及该地区的经济自给自足也对武族人和芬奇()的平原产生了重大影响。 Gyang和已成为各个年龄段的军事战斗中防守的重要场所。

一条汉河,两个古老的城市:江城和芬钦市的相对位置

2.“南部的船和北部的马”:明亚和清朝的武市和芬契市的经济地点

西安格和粉丝主要城市的功能的转变与明朝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武汉镇的兴起,这是两个湖泊的持续发展,这逐渐成为了朝鲜的主要河流,这是大道上的朝鲜。杨和扬祖直接促成了武港的崛起,这已经是两个湖泊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以及吉安的纽约。但是,在北京 - 汉库铁路开放之前,从武汉到北部的的道路很危险,而旅行者害怕这条路。 Xiang和Fan沿着平坦的平坦而悬而未决的道路向南前往。 “七个省的十字路口”和“来自北方的船只的船只和北部的马匹”的运输条件都促进了江西安和芬太的商业活动的发展和繁荣。杨作为中心。 “ ”记载了第1卷“地理状况”说:“ 位于Chu and Shu的上游,其危险足够强,它的土地足以忽视东方的Wu and Yue,在东部,和在West and and 和和和和 and and and and and and Jij and and Jij ,并且没有延迟的运输方式。 Anhui,Hunan,,和在Xiang and Fan中建立了130多个大小的行会大厅。 仅在中就有20多个,这表明了商业经济的繁荣。

2.历史上的武城城的变化:以江城市和徐甘城墙为例

从汉河南岸的海滩向西行走,您可以看到可以看到的 City墙。因此,在明年占领木子之后,他们于当年7月开始重建 City。

在该国开始的Yisi年中,的杜克·尤格(Duk Yu of )在旧站点上建造。除了面向北侧的河流外,有4,210个头部和70个庇护所,西侧的护城河是2112英尺,宽39英尺,有六个大门。

现场调查显示,现有的 City的主要部分已被拆除,而原始的 已转变为 Ruins Park,但仅剩下一个 Tower。被堆满了泥浆,外侧上覆盖着蓝色的砖块,墙壁上刻有“ City Ruins”,这是一个弯道的 City Ruils,这是一个弯道。 我们还注意到,在城墙的这一部分中使用的砖块有不同的大小,混合在一起,表明城墙的这一部分可能已经修复了两次或更多Oy Xian在统治的夏季(1516年)重建了东方,西部,大北和东昌大门;六个门户和西南城市的狮子被重建。 在的第二年,Dong ,Dong ,县,在的第六年重建了;

唯一幸存的长门( Gate)城市塔楼

明王朝城墙残余的发现部分

城墙的角落

从沿河的樟脑到西部,可以看到复古结构的 City Wall,但在城墙中没有变化,因此不会改变城市的形状。”

吉兹( Guzhi)是苏伊(Sui)和唐(Tang )期间的东北角。这里仍然有城墙,以使内部和外部差异不同,而后城墙则固执。

在检查期间,我们注意到南城墙的一部分依靠南部,并在该地点向外伸出来,但Ye教授说,在 City墙的后期,Ye教授在 City Plan的阶段中,该城市的距离仍然可以恢复。一次。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城墙上的角落建筑物。

(1)宗X族建筑

通常在城的东南角被称为,它是为了纪念王Yan(Zi ),这是东部汉朝的“ Jian'an的七个儿子”之一东正教年的第一年(1436年),从那以后,千施豪宅搬到了木子之家的“ House”,“ Xiang”并不意味着它是哪一个,但至少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存在。 据推测,当邓·尤(Deng Yu)建于明王朝早期时,什叶·王(Shi Zai Wang Yan)“登上了建筑物并延续了未来。

从已知的材料来看,中在“修改Xiang的重建”后经历了几次维护。 's " House · " : "The , the envoy Zhao was . In the 25th year of , Hu Yi was .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of China, the was built by the in 1993 to its . It is into three parts: city walls, city , and main . It has gone and , and no how many times the has . Each of Zhong 's will add and of Wang Yan and Zhong , such as Wang 's "Zhong Ji" and the words of Zhao . , the of is not only the or of the horn , but it has a local and . What's more is that have Wang Yan and .

中世建筑

(2)Kui

Kui 的记录不多。 将根据 的八角形, Kui 在反日战争中被摧毁。

右下角是建筑物的地点

(3)狮子大楼

天兴的“武县纪事”纪念碑包含:“狮子塔,在县西南部的拐角处。建立了洪阳夏,狮子在城镇的顶部绘制了,因此,后方建筑物被摧毁了。 ,三只石头狮子在建筑物外面,有纪念碑和仆人。 “这座城市是在明朝的开始时建造的。在稻谷中,它被烧毁,建筑物被重建。石头狮子放在建筑物外面;至少在期间,建筑物倒闭了。石头的狮子被储存了尽管狮子不存在,但从今天的变化的历史上看,这是狮子的遗漏,尽管狮子不存在,但这是该建筑物中的八角形建筑物。

(4)城市夫人

曼城夫人是 City的最早的建筑,它是在Jin 的,并且一直在撤退。

观看夫人城市

(3)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 Town空间形式 - 以几个历史遗址为例

在的街道上,您可以通过几个古老的概述了旧的,和 是北部城市的墙上的三次。

1. Town城市空间在水运输贸易的影响下形成

在明朝和清朝的过程中,范昌镇是“繁荣的清单,宾客,喜欢森林。”

Town的五个形状的街道和车道。 已经在 Gate( Saito )向东移动,而向东移动,而 则包括在城市中,并连接到 。后街与许多车道相关,形成了清晰的静脉和清晰的商业城镇社区。 21个俱乐部位于鱼骨形的街道上,或位于码头附近的主要道路上,并且很方便地运输。

不断发展的商业区。 AIHE,以及在明代和清朝的情况下,粉丝王的新命中,和的趋势与镇的商业贸易条件相吻合。

2.在明代和清朝期间,水星露台和粉丝镇的天际线

水星露台建立在东部的金朝。汞露台的四年纪念碑是写的:“ Jin guo是建造的,它是在Ming王朝的 (1540)的19年高度,底部长30米,顶部为28米,宽度为22米,前室是在中间轴上建造的。

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在1970年代之前,水星露台一直是范钦的最高建筑,可以在郊区看到。

在的朝圣之门中,它是在城市上建造的。

“但是平台很高,美丽的平台是将水星平台设置为高标准所必需的。

江城检查路线图

结尾

西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西南大学历史与地理研究所,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