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06-28 10:04:55发布 浏览149次 信息编号:7689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实验室废液主要包括:
1、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强酸、强碱、有机溶液等;
2、清洗各种实验器皿、设备(各种玻璃容器、注射瓶、制样设备等)时产生的废液;
3、设备冷却装置(如各种蒸馏冷却装置、仪器设备冷却装置等)产生的废液。
这些废液应根据其性质、成分等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废液可回收利用为有用物质,有的废液可直接排入外排水管网,有的废液可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再排入外排水管网。
例如一般设备冷却水使用后仅水温升高,这类废液不需处理,可直接排入水体或外排水管网;有些经过简单处理即可重复利用,如用于清洗实验设备;有些废液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物质,需要经过妥善处理或间接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体或外排水管网。
2.废液处理原理
高浓度废酸、废碱液必须经中和至中性后才能排放。含有少量分析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利用。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存放,循环使用;低浓度废液应处理后排放,并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存放容器和存放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得混合,并应远离光、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有标签,注明种类、存放时间等。
3.含不同化学物质的废液处理
含有汞、铬、铅、镉、砷、酚、氰化物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1.水星
如果在实验室中不慎将金属汞撒落(如摔碎温度计),必须立即清理干净。例如用滴管或浸过硝酸汞酸性溶液的薄铜片或铜丝收集起来,放在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粒,应用硫磺粉撒上,可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用盐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体积比5:1000)喷洒,1~2小时后再除去;或用20%三氯化铁水溶液喷洒,待其干燥后再除去(但此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引起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节至pH8~10,加入过量的硫化钠,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将硫化汞颗粒吸附沉淀,静置分离后清液排出,残渣经焙烧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 铅和镉
用碱将废液pH值调节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出。
3.铬
在含铬废水中加入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等还原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碱,生成Cr(OH)3沉淀,清液即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采用焙烧处理,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填埋。
4.砷
加入氧化钙使溶液pH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下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不溶性、低毒的硫化砷沉淀。在通风橱中进行含砷气体生成试验。
5. 苯酚
低浓度含酚废水可用投加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将苯酚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可用丁酸乙酯萃取后再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节pH值后再重新蒸馏净化后即可使用。
6.氰化物
低浓度废液可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10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分解氰化物的方法处理。若是高浓度,可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节pH值至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经充分氯化后,氢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24小时即可排放。含氰化物废液切勿倾倒或与酸混合,因为产生的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7.混合废液
低浓度含酚废水可用投加次氯酸钠或漂白粉将苯酚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可用丁酸乙酯萃取后再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节pH值后再重新蒸馏净化后即可使用。
8. 氯仿的回收
将氯仿废液用水、浓硫酸(氯仿量的十分之一)、纯水、盐酸羟胺溶液(0.5%AR)洗涤一次。用重蒸水洗涤两次,将洗涤后的氯仿用污水氯化钙脱水,放置数日,过滤,蒸馏。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收集沸程为60~62℃的馏出液(标示框以下),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不能用橡皮塞)。
四、注意事项
1. 尽量回收溶剂,在不干扰实验的前提下可以重复使用。
2.为处理方便,其收集分类常分为:(1)可燃性物质(2)难燃性物质(3)水性废液(4)固体物质等。
3. 可溶于水的物质,以水溶液形式容易流失,因此回收时应小心谨慎。但甲醇、乙醇、醋酸等溶剂易被细菌分解,因此这些溶剂的稀溶液可用大量水稀释后排放。
4、含有重金属等的废液,应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后,作为无机废液处理。
5. 常见治疗方法
1. 焚烧
(1)将可燃物质的废液放入燃烧炉内焚烧。如果量少,就装进铁制或瓷制的容器内,选择室外安全的地方焚烧。点火时,拿一根长棍,一端绑上沾有油的抹布,或用类似木片的东西,站在上风向点火燃烧。而且必须监视,直到烧完为止。
(2)对于难燃烧的物质,可以将其与可燃物混合或喷入装有助燃剂的焚烧炉中进行燃烧。对于难燃烧的物质,例如多氯联苯,往往会排出一些未燃烧的物质,因此应注意这一点。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焚烧含水的高浓度有机废液。
(3)因燃烧而产生NO2、SO2或HCl等有害气体的废液,必须放入装有洗涤器的焚烧炉内焚烧,此时必须用碱性溶液洗涤燃烧废气,以除去有害气体。
(4)固体物质也可以溶解在易燃溶剂中,然后燃烧。
2.溶剂萃取法
(1)对于含水的低浓度废液,可用与水不混溶的挥发性溶剂如正己烷萃取,分离出溶剂层,然后灼烧。再向其中吹入空气,将水层中的溶剂吹出。
(2)形成乳化液的废液不能用此方法处理,必须通过焚烧处理。
3.吸附法
使用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层、片状织物、聚丙烯、聚酯片、聚氨酯泡沫塑料、草屑和锯末等对溶剂有良好吸收作用的材料,使它们充分吸附,然后与吸附剂一起焚烧。
4.氧化分解法
在含水低浓度有机废液中,采用H2O2+KMnO4+NaOCl+H2SO4+HNO3+HClO4+HClO4及废铬酸混合溶液对易氧化分解的废液进行氧化分解,然后按照上述无机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5. 水解
对于有机或无机酸酯,以及一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易水解的物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水解。水解后的废液若无毒,经中和稀释后即可排放。若含有害物质,可采用吸附等适当方法处理。
6.生化处理
使用活性污泥之类的物质,吹入空气进行处理。例如,含有乙醇、醋酸、动植物油、蛋白质、淀粉等的稀溶液,都可用此方法处理。
6.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由C、H、O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醇类、酯类、有机酸酮类、醚类等。对于此类物质废液中可燃性物质,多采用焚烧法处理。对于难燃性物质及低浓度可燃性物质废液,多采用溶剂萃取、吸附、氧化分解等方法处理。另外,当废液中含有重金属时,还必须保留焚烧残渣。但对于易生物降解的物质(即易被微生物作用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可用水稀释后排放。
含石油、动植物油脂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苯、己烷、二甲苯、甲苯、煤油、轻油、重油、润滑油、切削油、机械油、动植物油脂、液态及固态脂肪酸等物质。对于其易燃物质,采用焚烧法。对于其难燃物质及低浓度废液,采用溶剂萃取或吸附法。对于机械油等废液,当其含有重金属时,保留焚烧残渣。
7、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
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液污染主要为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还有放射性污染。
化学污染包括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有机污染主要包括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实验室中有机试剂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参加反应,而仅起溶剂的作用,因此消耗的有机试剂以各种形式排入周围环境中,排放量与试剂消耗量大致相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排放量相当可观。有机样品污染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α)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无机污染包括强酸强碱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污染等。其中,汞、砷、铅、镉、铬等重金属不仅毒性大,而且会在人体内蓄积。
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菌毒污染。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室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细菌阳性标本等。生物实验室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中个人安全防护存在漏洞,都会造成生物菌毒扩散,造成污染,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2003年非典疫情后,很多生物实验室加强了对SARS病毒的研究,后来报告的SARS感染病例,大多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研究中感染。
在处理这些污染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当废水浓度超过规定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设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废水的处理浓度限制往往会放宽。
废液最好先单独处理,如果要存放后一起处理,虽然处理方法会有所不同,但原则上应该将各种可以统一处理的化合物收集起来处理。
处理含有络合离子、螯合物等废液时,若有干扰成分,应将含有这些成分的废液单独收集。
8、下列废液不得相互混合:
(1)过氧化物和有机物;
(2)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及酸类;
(3)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和非挥发性酸;
(4)浓硫酸、磺酸、羟基酸、多聚磷酸等酸类;
(5)铵盐、挥发胺和碱。
选择无破损、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收集的废液要贴上明确的成分和含量标签,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特别要注意剧毒废液。
对于散发臭味的废液如硫醇、胺类,可能产生氰化物、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二硫化碳、乙醚等易燃性极强的废液,必须妥善处理,防止泄漏,并应尽快处理。含有过氧化物、硝酸甘油等爆炸性物质的废液必须谨慎处理,并应尽快处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液应采用其他方法收集,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防止泄漏,谨慎处理。
IX. 生物废弃物
生物废弃物应由专人收集、分类消毒、焚烧,并应当天清运。
液态废弃物一般采用添加漂白粉进行氯化处理;固体可燃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并及时焚烧;固体不可燃废弃物分类收集后采用添加漂白粉进行氯化处理,达到消毒条件后最终处置。
1、一次性用品如手套、帽子、工作工具、口罩等用后应放入垃圾袋并焚烧。
2.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如载玻片、吸管、玻璃瓶等,可用1000μL有效氯溶液浸泡2~6小时,清洗干净后重复使用,或丢弃。
3、玻璃、塑料、搪瓷等标本容器可用水煮沸15分钟或浸泡在1/L有效氯漂白剂澄清溶液中2~6小时,消毒后用洗涤剂和流动水擦洗,沥干。如用于微生物培养,可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再使用。
4. 进行微生物检测时,接种的琼脂平板应在压力下灭菌 30 分钟,并趁琼脂还热的时候丢弃。
5、对于尿液、唾液、血液等生物样本,加入漂白粉,搅拌,作用2-4小时,然后倒入化粪池或厕所,或焚烧。
10.放射性废物
一般实验室的放射性废物为中、低放射性废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在专用的废物桶内,桶外有醒目的标志,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存放一定时间使其衰变、用化学沉淀法浓缩、或焚烧后掩埋。
1、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较短的废物(如碘131、磷32等),应密封于专用容器内,放在专门的贮存室内,经十个半衰期后排放或焚烧。
2.对于含有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废物(如铁-59、钴-60等),可采用蒸发、离子交换、混凝剂共沉淀等方法将液体浓缩,然后装入容器,埋入放射性废物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