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类技术书购买占比减少,老 Wu 买书偏好发生变化

2024-06-24 09:22:10发布    浏览90次    信息编号:7641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IT 类技术书购买占比减少,老 Wu 买书偏好发生变化

老吴自认为是个喜欢看书、买书的人,每年都会给图书出版社贡献几百块钱。但回头一看,他发现,近两三年买的书中,IT技术类书籍的比例在逐渐减少。我一般都是直接在亚马逊中国买IT类书籍。翻看过往的订单记录,我发现2016年我在亚马逊中国只买了三本书:《华为研发十四年:那些我们一起奋斗过的互联互通岁月》《彼得·科恩木工基础》和《PHP(中文版)》。其中,IT类唯一一本纯技术类的书籍是《PHP(中文版)》。2017年,我在亚马逊中国只买了一本书:《基于ANSYS的信号与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而且是电子版。

我经常逛书店,在之前的博文《情人节解脱单身的最佳去处——精品书店》中,也给大家介绍了广州几家不错的精品书店。由于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我经常去体育东路27号的“1200”和天河路383号太古汇商场的“方所”。

和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等大型国有书店相比,这些书店里的精品书店面积不是很大,书架上的书种类相对来说不算多也不全,基本都是小说、文学、宗教、历史、艺术类,几乎没有纯IT方面的技术书,如果有的话,也是一些比较艺术化的网页配色、排版或者营销性比较强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就算有IT方面的技术书,我也不打算在这里看了,女生在看文学、旅游、摄影、讨论哲学问题,嗯,你捧着一本《算法导论》???你还能好好泡妞吗?。

这类书店面积虽然不大,但书店环境装修却相当精致,除了精选书籍,还有手工艺品售卖区、咖啡休闲区,还有可以坐下来选书阅读的地方。像“1200”这样24小时营业的书店,甚至还有沙发可以躺下休息,很是贴心。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店员全都年轻漂亮,对书很了解,长得好看,说话也好听,态度也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在这里看书的感觉。想想看,当你找不到需要的书的时候,向店员求助,你只需要告诉她你需要的书名,女孩就会笑着说请等一下,然后她就会迈着轻快的步伐从书架上帮你找到书,脸上还带着笑容,双手恭敬地把书递给你。当你拿起书,打开扉页的时候,你似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应该是刚才店员女孩在手上抹的护手霜吧。把书捧在手里,真的是余香萦绕。

而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等店,店员全是中年妇女(广州购书中心的IT图书区确实是中年妇女,IT区在五楼,好像不太受欢迎,一楼精品区的店员比较年轻,但长相一般),服务态度也继承了国营单位的优良传统,冷漠,不懂书,当然这跟IT区太注重专业技术有关系,反正我懒得问他们书的事。

不过,由于广州购书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体育中心天河城,是广州人经常去购物、休闲的地方。有时候逛街或者看恒大的中超比赛,我都会忍不住想去购书中心看看书架上有没有新的IT技术书籍。但每次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快速翻阅,难免会大失所望。

按理说,IT技术日新月异,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新技术、新概念涌现,这应该会带动整个IT图书出版市场的繁荣。

好,我们来看看老吴2018年3月10日在广州购书中心IT区拍摄的书架书籍照片。

OMG,我发现那本被很多程序员诟病的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被放在了书架最上面重要的位置。啥?这本书还在卖吗?我赶紧从书架上拿下来一看,哇塞,已经出第四版了,书的封面上明明写着销量超过1250万册!!!【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畅销书特别奖】(后来我晚上回来在亚马逊上搜了一下,发现这本书2017年已经再版第五版了,总发行量又增加了150万册,突破1400万册了!!!)

翻开扉页,看到很多大人物的题词。我觉得谭先生的《C程序设计》是国内政治地位最高的IT书籍,每次修订发布都有领导人的题词。虽然这本书只有300多页,并不厚,但看完题词,瞬间感觉这本书很厚重。

我继续往前翻,第一章——程序设计与C语言,第二章——算法——程序的灵魂。哇哦,算法这一章还在,而且安排在第二章里。吓得我赶紧把书合上了。多年前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那种恐惧感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前言对这本书的读者定位是“本书是大学生学习C语言编程的教材,目标读者是没有学过计算机编程的大学生。本书不仅注重明确概念,让读者对程序设计与C语言建立清晰的认识,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学会用C语言编写程序,具备初步的编程知识与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 既然是针对刚接触编程的大学生,与其定位为C编程圣经,不如把重点放在C的基本特性上。一开篇就讲算法,显然抬高了C语言的入门门槛,很容易让人对C语言产生畏惧。

其实相比于JAVA或者PHP,我觉得C更适合初学者学习编程,尤其是做嵌入式开发的,C语言本身的特点并不是很复杂。

人们之所以觉得C语言枯燥难上手,全是这些为了考试、为了出题而设计的教材的功劳。程序代码是在对初学者非常不友好的黑漆漆的命令行窗口里编辑的(第四版已经换成VC6了,不再是Turbo C,体验稍好一些,但依然算不上现代的IDE),编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谓的算法“输入xx数据,进行xx操作,然后输出xx结果”,非常枯燥。但如果用这样的高级语言,做出好玩有趣的东西是很容易的。谭老师在《C程序设计》中强调的程序灵魂——算法,被封装在库里,可以直接引用。最好是经过更深入的程序开发,对算法问题有专门的理解。也有专门的书讲解算法。好在随着近几年的火爆,C语言的入门门槛已经降低了。 利用丰富的扩展资源,结合C语言进行逻辑控制,很容易做出一些好玩的小物件,这也是编程的乐趣所在,其实我们学编程,并不一定要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或者专职的程序员,程序就是一个可以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工具,有需要的话可以学一下。

《C 语言编程》前言中提到,这本书是为“没有学过计算机编程的大学生”写的,慢慢会觉得不合适。现在随着编程技术的普及,小学生也开始普及编程学习了。比如岛国的 C 语言入门书,就有针对 12 岁读者的基础入门教程。

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关于《C 编程》的评论,挺感动的,截图分享给大家。

其实,在国内IT技术书籍方面,谭先生是明星级的人物。30年来,他编写(包括合著)了150本计算机书籍,主编了400多本,合计55400多本,是世界上出版科技书籍最多的人。他的书籍总发行量已达5500多万册,是阅读量最多的科技作家。他编写的《BASIC语言》发行量高达1250万册,创下了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这太恐怖了。

我们来看看,一本IT书籍发行量超过1400万册意味着什么。老吴在百度上搜索了畅销书的概念,根据目前我国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畅销书可以分为五个级别:

至于国内的IT技术类图书,首发量大概在3000~5000册左右,如果销量可观,出版社会再版或者联系作者再版,在版权声明页会标注图书的累计发行量。比如同样是C语言教程、在业界广受好评的《理解C语言》,在日本一直是C语言教程销量排行榜的冠军,封面销量突破110万册,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国内翻译的册数大概在1万册左右,《人月神话40周年纪念版》标注的册数为:10001~13000。可以说,国内IT技术类图书累计发行量如果超过10万册,就已经是超级畅销书了。

《C 语言程序设计(第 4 版)》出版于 2010 年 6 月 1 日,书封上显示销量超过 1250 万册。第 5 版出版于 2017 年 8 月 26 日,书封上显示销量超过 1400 万册,平均每年销售 20 多万册。《C 语言程序设计》最早出版于 1991 年,当时只有专家才擅长计算机编程,1991 年 PC 还是奢侈品,当时的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脑并不奇怪,当时网络还不流行,甚至很多大学都没有网络,当时国内没有像样的计算机编程资料。按照当时的情况,谭先生这本略带学院派风格的《C 语言程序设计》可以说是一本难得的计算机编程入门教材。

但快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编程是小学生就开始玩的东西,网络也非常普及,还有许多大神的自媒体可以关注。人们的选择太多了。然而,今年《C语言编程》已经出到第五版了,我翻看目录,发现还是那熟悉的公式和味道,书架上依然摆着醒目的位置,不管网上读者有没有评论,它一年依然能卖出十几二十万本。不知道有多少初学C语言编程的人会被这本书吓跑,又有多少学生要花钱重考计算机二级C语言。

谭先生出生于1934年,今年已经84岁了。至于《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我不知道谭先生是否还有精力亲自去写,但这本书应该会继续出版。也许是“十二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的规划教材,又或许是为了书的前几页有领导的题词?还是如亚马逊中国网站的编辑推荐中所说:《C语言程序设计》销量已超过1400万册,不仅创下了同类图书的全国纪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堪称出版界的奇迹。

同样,在EDA行业,还有一位著作颇丰的作者周教授,给老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EDA设计软件教程如、、PADS,还是ARM7、单片机、常见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还是模拟仿真,都有他的署名,或作为独著者,或作为合著者。老吴也买了几本他的书,但都没能看完,基本上都积满灰尘了。

C语言之父 写了多少本书?根据维基百科介绍,他的主要著作只有两部:《C程序设计语言》(与Brian 合著)和《Unix的......

上没有找到 Java 之父 James 和 Linux 之父 Linus 的代表书籍。

《信号完整性分析》这本书的作者Eric,我们在网上搜一下作者的名字,基本上就是一本叫《信号完整性》的书。第一版是2003年出版的,第三版预计在今年,也就是2018年出版。

为什么国内的IT教授都喜欢写书,而且产量很高,但写的书基本没人看呢?这可能和学校的职称评定或者学术出版任务有关。老吴在2015年还荣幸地被一家出版社委托,当时某大学的一个教授要署名他的作品,他被冠以第一作者的称号,给了一万多元的署名费。

后来很遗憾书没交出来,作者费自然也没拿到。一是老吴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敢沾沾自喜,更不敢承受这样的耻辱。二是看不起稿费。出版社编辑委托写稿时,老吴直接拿到的稿费是按照版税结算的,也就是书价X8%的版税费率X实际销售册数。注意,这是实际销售册数,不是印数。出版社给面子的话,首印3000册,定价60元,版税能有.08=14400。作者费尽心机宣传,吸引粉丝购买,如果全部卖出去,版税能有14000左右,然后还要交相当多的个人所得税。 睡完觉的收入大概是14400-14400*11.2%=12787.2。书籍出版流程比较繁琐,耗时较长。作者投稿后,在出版社的流程一般有:三次审稿、三次校对、申请书号、排版、印刷、出版。整个流程走完,从投稿到印刷,两个月应该算快的了,三四个月也正常。如果编辑觉得稿件问题多,需要反复修改的话,半年一年也是可以的。辛苦半年后,如果粉丝强势的话,能拿到一万多版税?还不如接个私活,拉线、打码比写文章轻松多了,还不用被负责人骂,一个项目拿三五万很正常。 最主要的是,以老吴的文笔,如果想正式出版一本书,稿子是一定会被编辑杀掉的。

于是出书的计划不得不放弃,但老吴会继续在我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分享有用的文章,也会把原稿的内容重新整理,分享到老吴的博客上。一方面知识分享方便,另一方面不受纸质媒体的限制,内容可以更丰富,还可以加入GIF动图甚至视频素材,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国内每年都会出版很多IT技术方面的书籍,但大部分的口碑都不太好。如果你有阅读英文的能力,我还是建议你尽量看英文原版,或者结合英文原版看中译本。在买书付钱之前,最好先去亚马逊中国、豆瓣看看读者评论或者去书店看看。对于那些产出很高的作者,而以往读者评价不是很高的,就要谨慎了。有可能书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写的,甚至是当做任务交给自己的学生去完成,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好在近几年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出版了质量不错的书籍。在电子设计领域,也有一些一线工程师在出版书籍。这些实用风格的书籍而非学术风格的书籍代表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可以应用到实践中,质量还不错,但比例还是略少一些。

在书店里逛了一圈,还是没有一本能让我心动愿意花钱买的书。为什么我买的IT技术书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出版的IT技术书籍质量有待提高,更重要的是,书籍只是引领你走进IT技术大门的敲门砖,进一步的实践,更多的还是要靠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知识的积累。

书商自负盈亏,所以对于出版社和编辑来说,赚钱永远是最重要的。作为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寻找作者,大作者,好作者,比如在学校有影响力的作者。如果书能入选学校教材,学校的使用量还是很可观的。如果作者粉丝量大,首印一下子就能买光,然后不断再版,那就太好了。

然后就是委托文章的选题,一般会选受众面广的题目,越基础的书受众越广,越高级越深入的技术文章销量越少,最后作者也没有动力再版。所以你以为买了一本《精通XXX》的书,就能成为领域专家了吗?这不过是出版社为了让书卖得好而起的一个好名字而已。

另外一个问题是新技术迭代太快,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作者整合、整理知识点成书,再到最后通过出版社编辑的修订评审、出版、印刷、上架销售,需要很长的时间。等到书出版的时候,这项新技术可能已经经历了好几个版本的迭代。比如我们刚刚看到Book 17的发布,买来看了两章,结果发现新版18已经出来了,软件界面和17的差别很大,还要继续买。其实老吴觉得官方的手册很好,只是很多人就是不看。

作为初学者,还是需要购买书籍的,它们可以让你系统地学习,快速跨过技术门槛,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并决定你最终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工作之后,你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只靠市面上卖的技术书籍,显然已经无法帮到你了,我们需要拓展更多的学习技术的途径。老吴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好的平台很重要

老吴认为,毕业之后去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公司对你的晋升很重要。好的公司平台往往注重员工的培养,在公司内部培训的时候,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会指导你,纠正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公司往往有技术积累的文档,可以让你工作中少走坑、少走弯路。有好的实验平台和充足的资金,因为如果你是做电子产品开发的话,需要相关的仪器进行测量和验证。高带宽的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都是很贵的。

相应的,有了好的公司平台,你就能结识到更多的人脉,也许你现在很好的同事、朋友,将来自己创业,也能在你未来的创业项目上给你提供帮助。

仔细阅读并理解原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除非您是原厂,否则请您仔细阅读并理解原厂提供的资料,这些信息不是随便写的,特别是一些国际著名的IC设计厂商。

没必要再去重新发明轮子,原厂提供的资料已经验证了产品的基本功能,以原厂参考软硬件设计为切入点,可以大大降低我们产品开发的风险,缩短开发时间。

而且华为、三星、高通提供的资料很全,不仅提供了产品的技术规格,还指出了产品量产时需要注意的陷阱。老吴的博客也分享了一些原创的软硬件参考设计,大家可以下载参考一下。

他们的《模拟对话》写得非常好,已经连续出版了 50 多年。全部免费,您可以查看过去的文章。

同时其官网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电路设计和应用笔记技术知识库,都是很好的参考文档。

相应的,资料也很不错,官网:。资料也很丰富,不过老吴个人觉得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做得不够好。如果用过TI处理器的可以看看这个页面。TI的技术社区原厂做的不错,老吴在里面问的很多帖子都得到了TI原厂工程师的热情解答。社区的->其他资源->文档中心也有很多资料下载。

善于搜索

用百度会被人瞧不起吗?以前我很瞧不起在百度上搜索技术资料的人,但自从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对竞价广告排名和搜索算法做了很大的调整。曾经在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后独霸一方的百度,确实没落了。我用百度搜索中山大学,学校官网排在第二页,而第一页却全是各种用竞价排名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靠着竞价排名的高额报酬,拿到了百度搜索的第一页。

诚然,更懂技术,百度更懂中文。百度搜索仍然可以作为中文搜索的补充参考。此外,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百度自己的百度知道、百家号也吸引了众多行业大咖的关注。百度自己的搜索引擎在收录和检索这些自媒体方面比更有优势。

论坛

像21IC、电子爱好者论坛、还有社区、TI社区等等都是很不错的专业论坛

但是访问论坛时,请尊重论坛规则。论坛上没有人欠任何人任何东西。如果没有人回复您的帖子,这很正常。您可以去另一个论坛试试运气。最好发表评论,向花时间回答您问题的朋友表示感谢,无论答案是否真正解决了您的问题。

碎片化学习

我平时会关注国内知名大牛的公众号或者头条,并定期浏览他们的技术博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技术话题。通过自媒体分享的技术文章不需要像出书那么繁琐,也可以用于深入探讨相关技术。老五觉得关注这些大牛、大牛的自媒体公众号,比读他们出版的书收获更大。

除了国内知名的技术博客,老吴还会关注或者订阅一些技术大号,比如Zuken、EDN等,他们的社交媒体建设的很好,经常会推送有用的文章,通过这些推送信息,也能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还有,上面资源那么丰富,如果不能科学上网,那真的是损失很大。国内有些人就玩今日头条视频,把上的视频教程整理出来,放到国内的今日头条账号上,收益还是挺不错的。

往前追溯一百多年,知识分子的能力主要靠记忆力,当时书少且贵,曾国藩在清末买的一套《二十三史》,花了一百两银子,约等于一个七品官员两年半的俸禄。现在网上的《二十四史》要一千三百元,约等于一个处级干部一周的薪水。所以古人表扬一个人能一眼看十行,所见皆知,记忆犹新。不但了不起,还能省多少钱啊!

到了上世纪中叶,书籍成为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的东西。知识的竞争开始转向阅读量。这时候大家主要比拼的是阅读量和理解量。书本上都是正确答案,知道的越多,读的文献越多,就越有可能获胜。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在这个思维阶段。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网络上的知识都是免费的(除了电费和网费),一旦载体便宜了,知识总量就会开始爆炸式增长。

第一,知识本身变得丰富而廉价。如果曾国藩活在今天,他可能输入“二十四史”、“免费下载”等关键词,就能偷偷得到一套免费的盗版电子书。只要你有好的搜索能力,大部分知识基本上都是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

其次,搜索技术改变了知识的存储方式,人们可以记住关键词,并且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

最后,这个时代的人面临太多新问题,相关知识不断更新,让我们无法知道哪些是经过验证的,哪些是无稽之谈,这就需要我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时代,知识的差距已经变成了能力的较量——搜寻能力、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在同一片知识的海洋里,谁学得更快、更多、更准确,谁就轻松获胜。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