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永州、零陵 杨万里绘像下的潇湘夜雨意境探秘

2025-08-27 18:03:29发布    浏览5次    信息编号:116234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打卡永州、零陵 杨万里绘像下的潇湘夜雨意境探秘

打卡地点:永州、零陵

记录时刻:自绍兴二十九年起,至隆兴元年止

杨诚斋绘像。

杨万里眼里的潇湘夜雨意境。

永州是雨的世界。

永州一年只下两场雨,第一场从春至夏,第二场由秋入冬。

然而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冬日开始,向春日而去。

绍兴二十九年十月,杨万里这位“小荷”诗人被调往永州担任零陵县丞之职。前一年,他刚在江西赣州结束人生首次任职,回到吉水家乡后,便在南溪建造宅邸,静候朝廷新的任命下来。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想到,仅仅过了一年便迅速获得第二份官职。要知道在南宋绍兴时期,那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往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不少人甚至要等待三十年才能得到一次调动机会,能够获得官职实属不易。杨万里官场顺遂,确实印证了他那句“嫩荷刚刚冒出尖尖芽,早有蜻蜓停在上头”!

从江西吉水到湖南永州,对古人而言是一段遥远的路途。杨万里即将前往永州零陵担任县丞的心情颇为矛盾,虽然得到官职的喜悦尚在心中回荡,但对旅途的忧虑恐怕也爬上了他的眉头。十月九日,与他同行的不仅有年迈的双亲,还有已经怀孕的妻子,这样的旅程怎能不令人发愁。

这段旅程中,相随“小荷”的并非“无声泉眼”,也非“树荫照水”,而是倾盆而下的湖南冬日飞雨。江西与湖南交界直至永州,沿途多见水道,“江面宽阔风势强劲带来持续寒冷”,使携带家眷的杨万里整夜难以安眠。这般体验,令他三年后身在湖南潭州(即今日长沙)担任漕司官吏时归返永州的途中,仍创作了《衡山值雨》一诗,用以记述旅途的艰辛,诗中写道:

行进到返回路程的中点,仍然担忧泥泞难行不知何时放晴。降雨降临也不体恤赶路人,刮风经过何必发出过多声响?

行至永州城外又写道:

探得归途尚有标志,又逢烦绪便往都邑。浑水时常萦绕梦境,峻岭岂会吝于相候。

杨万里从潭州漕司回到永州时正值绍兴三十二年秋季,当时他身体欠佳,在潭州感受到寒冷的气候和短暂的白昼,仍然像寄居他乡一样,即便在酒馆里也觉得不是家,内心十分思念父母和妻子,于是来到永州城郊,再次见到那条从零陵西南鸭山流来的愚溪,溪水呈现出蓝色,水质清澈见底,本应让人感到高兴;同时看到那高耸的山峰和秀丽的山岭,本该令人心情舒畅,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山峦也不显得欢迎他,最终只能带着忧愁进入城中。

杨万里对永州的雨并无反感,只是他生性喜爱游历,格外钟爱阳光明媚的日子,常常感叹春天为何迟迟不肯放晴,即便偶尔放晴了,又为何不让他外出游玩呢,实在无奈,春天的雨总是下得不大却迟迟不放晴,官道上的黄泥湿滑难行,雨天阻碍了他欣赏永州风光的脚步,让他感到些许沮丧罢了,雨天路面湿滑,容易让人摔倒,后来他在另一首诗作中写道,前人跌倒后有他人嘲笑,后人也跌倒可就难以预料了”如此活泼可爱,可见他早已跟永州的雨和解了!

永州风景如画,教你如何不爱她!又怎能不亲近她!

永州春日里,繁花盛开香气袭人,青山苍翠仿佛能浸透衣衫,自然造化之神奇,远非任何山水画可比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寻幽探胜,清除杂木,寻觅奇特美景,在山水间放浪形骸。杨万里游历永州时,听闻唐代柳宗元曾到冉溪深处,搭建简陋茅屋,耕种蔬菜,安家落户,并将冉溪更名为愚溪。既然杨万里来到永州,自然也想探寻柳宗元笔下的桃花源。

春天天气晴朗,谁不感到高兴呢?但这无法左右时晴时雨导致路面干湿不定的情况,性子急的杨万里,简直等不及就约朋友一同外出赏春。早先双方已经商量过,可对方总是找借口推脱,他索性写诗相劝,这才终于促成这次出游。众人路过“百花亭前繁花似潮”,映入视线的便是“子厚居所旁溪水如镜”的景致。痛快游玩一整天,恐怕都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零陵县丞是直接服务百姓的官员,有检查当地情况的职责。咱们国家依靠农业发展,杨万里收集的诗歌里,有《在旱天歇镜田店》《在旱天遇雨》《天亮后去石山》等作品,都是他在夏天秋天查看干旱状况时写下的。稍微研究一下这些诗,发现杨万里去过零陵很多地方,也许还走到了祁阳境内,沿途的风景他都写进了诗里。

杨万里在零陵的那段日子里,因为路途太远,经常没法回家,大多时候就在寺庙里借宿。有一次他迷了路,在零陵城南三十里的地方,龙归寺给了他不少帮助,那里有“竹子能知道雨要来,窗户挡不住江水清澈”的景致。还有一次他生病感到困惑,在零陵县北九十里的地方,普明寺也接纳了他,那里有“月亮落下山变得安静”“能听见雨声却听不到雨”的意境。

人无友不立,普明寺给了杨万里拥抱,也让他收获了真挚友情!

在普明寺休养期间,杨万里情绪非常低落,三十多岁就发出“一生睡眠不够,年老时梦境难寻”的感慨。刚到零陵时,杨万里曾和东山寺的照和尚互相吟诗作对。东山寺位于零陵城内,两人相距很近,可三年里没能再次见面。对杨万里而言,和照和尚只是见过一次面。但对照和尚来说,那次会面已是难得的知己之交。东山寺同普明寺相距九十多里远,听闻杨万里身体欠佳,照上人特地前往探望。杨万里在回赠的诗作里写道:临近年末独自观赏山景,在泥泞中骑马前来唯有你。回望之间不知不觉三年未见,因患病而模糊的双眼相视一笑。面对这份真挚情谊,他既感到惊喜又有些许惭愧,实在令人感动。

时间和距离是感情的试金石!

这不禁让人想起元稹那首《酬乐天频梦微之》,诗云:

山河阻隔书信中断,常思你待我情意深。如今身染病痛心神乱,只梦见寻常过客不梦见你。

元稹的诗实际上是封回信,白居易写给他的诗是这样的:

早晨迎着风,心中泛起失落,与远方的通川和湓水失去了联系。不清楚为何会思念我,昨夜三更时分,梦中见到了你。

那时白居易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供职,元稹在通州(今四川达州)任职,两处相距极远。

白居易向元稹表示,昨夜深夜他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海中浮现出对方的形象,于是提笔写信,目的是探询对方是否因为某些缘由而忆起了自己。

元稹在给白居易的信中写道,自己近来身体不适,精神恍惚,但在睡梦中出现的尽是些不相干的人,唯独没有你的身影,暗指自己非常渴望能在梦里见到你,却偏偏见不到。

这三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都是难得的佳作,只因饱含真挚的情感。

零陵时期,杨万里有位朝夕相处的挚友,同僚司法参军张仲良。张仲良字材,籍贯山东,生平事迹不详,此人“志向高远,声誉显赫”,颇具才气。杨万里现存诗集中,与张仲良唱和的作品有十多首。“同样是远离故土之人”,闲暇时,二人常共饮、谈诗、游历、赏景;“都是寄居他乡之辈”,日常起居,也彼此照应,互通有无,情谊深厚。

县丞的工作事务繁重,入夜时渔家的灯火晃动如同书灯,渔船的划桨声又惊扰了安睡之人,他常自问,一生本就疏于懒散,有什么药物能够治愈像嵇康那样的人?在处理完公务之后,杨万里也时常和同事们,寻到竹林深处畅饮美酒,他在《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一诗中写道: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永州在宋代时,早春已显燥热,正月十五灯会刚过,岭南一带的天气似乎就要转为盛夏。虽然上元节的灯火已经熄灭,但朋友们的聚会还在继续,大家举杯畅饮。“俯瞰竹林”“高举烛火”,这喧闹的景象,让杨万里一天的烦忧都忘得一干二净。朋友们轮番劝酒,一个接一个,不知不觉夜已深了,万籁俱寂,“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蛙鸣,仿佛在嘲笑我们酒量浅薄”,杨万里觉得自己喝得不多,却已分不清竹子的影子还是月光的清辉。

有益友、自有良师。

杨万里曾有多位师长,其中在任零陵县丞期间的张浚、胡铨,对其个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绍兴三十年,即1160年,杨万里在永州度过了他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的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万里到永州的时候,北宋那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的徒弟张浚已经在永州住了十年了。杨万里非常敬重这位爱国的将领,多次请求去拜访他,但张浚那时候不接待客人,一直没有见到。后来杨万里又写了好多封信,还通过张浚的儿子张栻介绍,才终于得到了张浚的接见。这次见面后,张浚鼓励杨万里要端正心思真诚待人,杨万里非常佩服他的教导,一辈子之后把自己的书房取名叫“诚斋”。”后来杨万里有诗回忆道:

浯溪遇到紫岩归来,独自对着春风露出笑容,心情无比舒畅。随便对世人讲述昨夜的梦境,随即跑来称呼我为诚斋。

绍兴三十一年,胡铨这位同样主张抗战的大臣,从流放之地获释归乡,途中路过衡州,特地前往拜访张浚。杨万里也在这时开始拜胡铨为师,人们称赞他“一天之内同时拥有了两位良师”。“两位老师都已六十岁高龄,每次交谈都互相探讨天人之间的关系,每年都会共同忧虑国家大事”。

有益友、良师,也会有知音。

绍兴三十二年秋季,萧千巌路过零陵时,杨万里与他第一次见面,彼此谈吐投机。炎热的夜晚,杨万里竟然抱着被盖追到萧千巌的住处,两人整夜相对,一边睡觉一边谈论诗文。杨万里对萧千巌的才华十分敬佩,曾说当代诗人中,像范成大那样清新,尤袤那样淡泊,陆游那样丰腴,以及萧千巌这样精巧的,都是他敬畏的对象。从杨万里当时的举动和后来的评价来看,可以知道他对萧千巌非常仰慕。萧千巌必定内心十分触动,天色未明就悄悄起床,替杨万里创作诗篇以表惜别,杨万里也和诗回应,彼此约定妥善保存,从此二人成为挚友。

一个有意思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那年七月,杨万里将自己以前写的上千首诗全部烧掉了,从这可以看出,“顶尖诗人”逐渐成名,这次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情感常常导致离别,孤独地度过秋天,告别之后,看着车子远去,从此杨万里和萧千巌互相不再联系,已经超过了十六年。这十六年里,杨万里回想过去,一想到萧千巌说的“我一定会像定婚一样确定交情”,肯定会忍不住流泪,也不知道怎样让那晚的“湘江晓月”不再反复出现。

隆兴元年春季,零陵任职期满,杨万里把父亲接到家乡安顿下来。到了夏季,他才从零陵动身返回江西老家。

他悄然离去,与他无声到来时模样相同。同事们和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杨万里难以承受分别的哀伤,提前一天就独自动身,并且留下了两首格调明快、别具一格的告别诗作:

已坐诗癯病更羸,诸公刚欲饯湘湄。

夜浮一叶逃盟去,已被沙鸥圣得知。

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半夜犹闻郡楼鼓,明朝应失永州山。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忧愁与喜悦,相聚与别离,月亮也有时圆时缺,这种状况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世间上的相逢常常是意想不到的,但分别多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湘江上雨水敲打着船顶,在分别的时刻,无法挽留,最终只能启程,不要仓促离开。

杨万里虽然失去了永州的山景,但他的诗作却保存了他的永州意境——那是一个“花朵温暖可以熏染视线,山峦浓密仿佛能浸透衣衫”的意境;那是一个“月亮落下时山间空寂幽深,窗户不阻挡江水清澈”的意境;那是一个收获益友、找到良师、遇见知音的意境。竹子能够感知雨水的到来,听到雨声却无声响,不知它是有意还是无意,为许许多多的人发出声响。如今,这淅淅沥沥的声音还在持续着呢,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

明周臣绘杨万里诗意图。

线装《诚斋集》。

《四库全书》之《诚斋集》内页。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