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志愿者称商丘妇幼保健院4885份出生证被盗,10年未破
2025-08-07 05:00:37发布 浏览19次 信息编号:11476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打拐志愿者称商丘妇幼保健院4885份出生证被盗,10年未破
近期,一位名叫上官正义的打拐志愿者(网络昵称)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条信息,指出河南省商丘市的妇幼保健院丢失了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其中一部分证明已流入福建等地区,被用于为身份不明的儿童办理户籍。这起盗窃事件至今已有十年未解,呼吁当地政府给予关注并继续深入调查。该事件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商丘警方对此事高度重视,决定增强案件侦查强度,并会迅速向公众通报调查所得的结论。
在2021年12月9日,新华社记者张浩然对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摄影记录。
缘起:打拐志愿者顺藤摸瓜,医院被盗案浮出水面
上官正义向“新华视点”记者透露,大约在2014年,他接到线人的消息,称在福建等地区有人通过中介机构购买出生医学证明,为一些身份不明的小孩办理了户口。于是,他决定深入调查,潜入其中,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布多个地方,逐步揭开真相。
2016年9月,上官正义借助媒体渠道公布了其调查结果:流入福建省的某些出生医学证明源头竟追溯到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这一发现随即引发了一宗发生在2011年的盗窃案的重新浮现。
这是一张拼接而成的图片,其内容展示了商丘市梁园区卫生局于2011年2月7日发布的正式文件。该文件详细记载了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在出生医学证明被盗事件中,对涉事医院及有关责任人的处理措施。图片由上官正义提供。
2013年7月23日,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向商丘市卫生局(现更名为商丘市卫健委)提交的一份被盗情况报告揭示:2011年1月30日的清晨8时,该院保健科的员工在上班过程中发现,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办公室大门敞开,地面上和桌面上散落着若干份空白出生医学证明,原本存放证明的柜子门也被强行打开,随后他们立即报了警。现场清查发现,有2885份出生医学证明被盗。
这是一张拼接而成的图片,左侧展示的是商丘市妇幼保健院于2013年7月23日向商丘市卫生局提交的关于被盗事件的说明文件;右侧则是《商丘日报》上发布的一则关于一批出生医学证明遗失的作废公告。该图片由上官正义提供。
医院向卫生监管部门进行了报告,并在《商丘日报》上发布了作废公告。2012年2月,随着保健科前科长的退休,完成工作交接后,再次进行了清查,结果又发现了2000份出生医学证明的遗失,随后立即在报纸上发布了作废声明。
复盘:盗窃案是如何发生的?问责处理是否规范?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尤培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彼时医院的管理并未达到现今的规范程度。他指出,当时的空白出生医学证明并不具备经济价值,其被盗事件显然是有人有目的地为之。
面对公众对医院员工涉嫌盗窃的疑问,尤培华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强调医院正全力协助警方破案,并将致力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记者得知,2011年2月7日,商丘市梁园区卫生局(现更名为商丘市梁园区卫健委)发布了一则红头文件。文件指出,该局在接到盗窃事件的相关报告后,迅速启动了问责程序。经调查发现,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在安全保卫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管理层对此重视程度不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医院内部管理亟需得到强化。对院长、副院长等高层领导实施通报批评,责令他们提交详尽的书面反省,同时撤除保健科科长的职位,并将保健科管理员调离现有岗位。
为何被盗案发生一年后又发现2000份出生医学证明丢失?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在2013年所发布的被盗情况说明中作出如下说明:经过审查,该院指出,这是该院历史上首次发生盗窃事件,当时并未能够彻底查明情况。
尤培华指出,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储备了全市待领取的出生医学证明。在领取本院所需的证明时,他们会将其移至院内的小型仓库,并且会逐一记录领取的日期。经过调查核实,所有被盗证明的记录时间都集中在2010年,具体来说,首份被盗证明的记录日期是8月28日和12月7日,而第二次调查时发现,被盗证明的记录时间要早于第一次,分别是4月29日和5月16日;在院方首次进行被盗情况排查时,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们错误地认为在8月28日之前被盗证明已经全部发放完毕,这一错误判断导致首次排查未能彻底查明情况。
部分网友提出疑问,认为当地对这起盗窃事件的处理力度不够,且在第二次发现被盗后并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徐作社主任表示,十年前医院的监管力度和对出生医学证明的重视程度均不及今日。那时,我们对此问题在组织层面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对此表示认可。至于第二次的失窃事件,我们认为是同一宗案件,只是一次盗窃行为,因此未再次进行处理。
商丘市公安局梁园分局的负责人余方生透露,2011年1月30日,该局在接到报警后,民警们根据被盗财物的价值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随后将此案定性为入室盗窃治安案件。进入2012年,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发现2000份出生医学证明资料不翼而飞,目前尚不清楚是单次失窃还是分两次发生,公安机关正在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甄别工作。
追踪:作废证明如何成功落户?十年“悬案”为何迟迟未破?
被盗的出生医学证明去哪儿了?
上官正义透露,某些证据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后流入外省的。他所提供的名单揭示,有9名2006年至2012年出生的孩子在福建省落户,而这些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编号恰好是商丘市妇幼保健院被盗的一批,编号范围在某个特定区间内。
为何作废的出生医学证明在外省被成功用于上户口?
尤培华表示对此并不了解,他认为按照常规,一旦作废声明发布,公安部门应当启动相关程序。如果经过核实确认无误,那么凭借这份作废证明,理应无法办理户口登记。
4885份出生医学证明遗失,这难道暗示着众多来历不明的儿童身份可能被非法“清洗”?余方生透露,依据上官正义当时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目前已确认有10名儿童在办理户口时使用了商丘失窃的出生医学证明。警方经过分析研判,已将此案定性为刑事案件,并持续追查相关线索。
公安机关经过鉴定确认,这些被非法使用的出生证明文件均为真品,然而所盖医院的公章却是伪造的。福建警方在协助调查过程中透露,此类出生证明在当地的售价从450元至4500元不等。余方生这样说道。
余方生透露,在福建警方的协助下,经过一番侦查和DNA亲子鉴定,已查明这10名孩子中,有4位是亲生父母所生,3位是被收养的,2位是被人捡到的,而剩下1位则来源不明。遗憾的是,这位来源不明的孩子的情况因负责处理的工作人员已故,导致线索中断。
上官正义向记者透露,他掌握着更多与此事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待公安机关进行深入核实。
一个盗窃案为何十年未破?
余方生阐述道,由于当时缺乏监控设备,现场一片混乱,而且在此之前并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使得调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应:进一步加大案件侦破力度,争取早日破案
当地公安机关明确指出,在前期侦查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他们计划进一步强化案件侦破工作,通过不同警种之间的紧密合作,力求尽快实现案件的破解。
出生证明遭窃,所使用的公章系伪造,最终被用于为来历不明的婴儿办理户籍,这种做法或许与人口贩卖犯罪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地众多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此案件不能再拖延,必须彻底查明。一旦发现背后有利益链条,必须严格追究责任并妥善处理,向公众作出解释。此外,还需积极提升对其他拐卖线索的应对力度。
祁雪瑞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建议,应迅速推动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在全国一体化平台上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同时,他主张建立出生医学证明与新生儿DNA之间的关联机制,以源头控制利用出生医学证明进行户口登记的违法行为,并有效预防儿童拐卖案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众多专家提出需强化不同部门间的协作以及针对整个流程的精确打击。祁雪瑞提出,应当构建并完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体系,特别是公安与卫生健康部门需增强联动,确保信息在地区间、部门间得到相互信任和认可,同时提升公安机关在新生儿落户手续办理环节的审查强度。此外,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也应积极参与,特别关注非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以填补打击拐卖儿童产业链的缺口。
河南益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征提出,此案例提醒我们需严密封堵户籍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的保管与分发等环节可能存在的缺陷,并需对拐卖儿童的全过程进行精确打击。(张浩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