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交流:从明朝到现代,雪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024-11-17 11:04:18发布 浏览2次 信息编号:9892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想要换雪茄的朋友可以添加个人微信,长按识别下面的个人微信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添加个人微信)
同时,我们会不定期在不同城市举办一些线下雪茄派对。我们的个人微信将会有公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与。
介绍:
雪茄的末端
一块石碑,一段雪茄的历史
上海有一座中国烟草博物馆,就在杨浦区上海卷烟厂旁边。里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宜川工业协会。此碑为四川收藏。宜川工业协会就是这座纪念碑现在的前身。原件藏于烟草博物馆,复制品现藏于什邡烟草厂。
这座纪念碑非常重要,几乎是中国雪茄行业历史的见证。
明朝就有雪茄了
雪茄进入中国的最早记录是在明朝
雪茄传入中国的历史其实相当悠久,相关记载是从明代中期开始的。
最早记载于明代1611年之前。 《吕书》记载:“吕宋国有一种奇草,以醉酒而闻名,能使人陶醉,能辟瘴气。”吕宋王国是南中国海吕宋岛周围的地区。天气炎热潮湿,瘴气较多。以生产优质烟草而闻名于世,故有“吕宋烟草”之称。事实上,“吕宋烟草”是在明朝正德年间由葡萄牙人传入广西合浦的。当时吕宋烟草仍指烟叶。
乾隆年间殷光仁、张汝霖编着的《澳门志》1751年提到,班人“亦食烟,纸卷如笔筒,以火焚烧而吸之”。
清末洋务主义者王滔在给友人唐廷枢的信中驳斥了烟税阻碍中外贸易的观点:“洋酒、吕宋香烟历来传入中国仅供自用,所以他们不享受食品免税;
1894年(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告诫·税则》中提到“凡进口吕宋烟、洋酒,只用于食品,不予征税”。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当时,英国赠送给李鸿章一盒雪茄。烟标上印有他的朝服图案,烟盒上还印有一行金字:中英邦交从此永久。但当时的记录是吕宋烟。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伯渊创办《天下盛世报》。他为报社写了连载小说《官场的面貌》,其中记录了雪茄。
雪茄产业化
从民国时期开始
中国雪茄真正的工业化始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开放地区,吸雪茄人数增多,雪茄生产也立足消费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国家忙于战事,外国雪茄的进口大幅下降。京城雪茄工厂相继成立。仅广州及周边地区就有大大小小的雪茄工厂100多家,其中大部分生产原味烟丝。加工厂进行了翻新或扩建。在上海有富士、万里、永通、吕宋、南方、华力、捞鱼台、上林等20余家门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外国雪茄公司卷土重来,国内雪茄制造商逐渐被淘汰或转移到其他行业。仅广东汉昌公司尚在生产。除上海外,其他制造商都倒闭了。
其中,历史最清晰、影响力最大的是增川工业株式会社。
民国七年(1918年),四川诞生了一家雪茄作坊。这一年,什邡男子王树岩举家搬到了成都客家巷。安顿下来后,他和妻子在家尝试手工包烟。很快,在家乡有丰富经验的王作坊就生产出了一种尾小中间大、形状类似青果或栀子花蕾的雪茄。这种卷烟随即在成都市场上少量销售。销量非常好,而且从来没有出现过库存积压的情况。当时,成都街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富人抽栀子花,穷人抽年糕”。
五年后,雪茄作坊被王树彦迁回家乡什邡,并正式命名为宜川工业协会。毫不夸张地说,它堪称开创了一个雪茄时代。
(增川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雪茄)
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对雪茄征税。由于成本上升,国外雪茄工厂倒闭,而国产雪茄工厂却有了新的发展。上海国资拥有的雪茄工厂数量已增至19家,员工超过800人。四川因雪茄原料丰富而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在什邡、中江、万县等地,其中什邡有30家,万县有5家。此外,山东兖州、浙江桐乡、云南昆明、柳州、广西宜山等地也产雪茄。
1930年代初,各界人士投资兴办雪茄工厂,中国雪茄业蓬勃发展。除上海外,山东兖州的生产已形成规模,四川中江县的雪茄生产已进入鼎盛期。有大小工厂(厂)200多家,员工4000至5000人,年产雪茄12000余箱。广西、湖南、贵州、陕西、云南等地也建有雪茄工厂。
抗战时期,雪茄进口中断,沦陷区雪茄产量逐渐萎缩。上海较大的雪茄企业纷纷倒闭。相反,出现了很多家庭作坊或者小工厂。山东兖州雪茄产量逐年下降,大部分卷烟作坊已倒闭。只有大众、华美等少数作坊还能勉强维持生产。由于战争影响,国统区交通运输中断,雪茄供应紧张,导致自制手工雪茄生产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四川、浙江、云南、陕西等地区。
抗战胜利后,由于大量进口雪茄倾销到中国,加上税收过重和运输困难,许多民族雪茄工厂纷纷倒闭。那些勉强维持生产的企业大多处于半停产状态。只有广州、浙江、云南等地的少数卷烟厂维持生产。上海仁和、合众、高尔夫球手、汉昌、秋宝、远东、亚洲、老裕泰等,为了加强相互保护、联合竞争,还成立了上海雪茄行业工会。
除四川省的中江、什邡、万县外,新都县、崇宁县、乐山县、广汉县、成都市也有雪茄工厂。每个县一般年产量在300多至700箱,最大的年产量达到3千箱。到1949年,四川省仅有30家厂(厂)继续生产,当年产量不足2万箱。
1949年以后,中国雪茄也经历了一次断裂,目前仍处于复苏阶段。
雪茄客部头条署名作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