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信用赤字却仍获资本青睐,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2024-09-15 12:03:52发布    浏览14次    信息编号:8651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寺库信用赤字却仍获资本青睐,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虽然寺库在消费者心目中存在“信用赤字”,但在资本面上依然具有吸引力。

今年8月,寺库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公司HCYK等400万美元认购;9月,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称已与寺库达成战略合作,内容包括“对寺库进行最高2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并通过认购寺库上市主体股票开展深度合作”。

这一系列融资动作是在寺库“空壳”传闻甚嚣尘上之时进行的。当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寺库位于北京的总部时看到,寺库仍在运营,但一波又一波的供应商上门讨债。

这些新投资者到底看中寺库什么?是噱头还是真正的商业计划?第一财经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阿拉丁控股集团和寺库。11月2日,阿拉丁控股集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寺库项目的合作正在继续推进,暂时不方便回应其他问题。截至发稿时,寺库尚未回应。

1. 透支消费信贷的寺库仍在筹集资金

下单两个月后,经过无数次催促,一双售价1600多元的奢侈品牌拖鞋终于送到了小星(化名)的手中,她毫不犹豫地卸载了寺库。

“从夏天等到秋天,干嘛还要穿拖鞋?大品牌的线上旗舰店不是更有吸引力吗?”在寺库买东西时犯错的小星告诉美景记者。像小星这样迟迟收不到货的消费者还有很多。美景记者在社交网站“如何有效督促寺库退款”的经验分享帖下找到了他们。“他们的客服就像机器人一样,问了就说‘不好意思,请稍等’,都一年了,还没发货。”一位消费者说。

而更早之前,寺库的颓势已在财务账目中暴露无遗。

2021年5月,奢侈品电商首家上市企业寺库因“未能及时提交2020年度财务报告”遭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警告。财务数据显示,寺库2020年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2%至60.2亿元,净亏损7186万元,同比扭亏。2021年经营状况“更惨”,净亏损5.66亿元,同比增长6倍。

2017年赴美上市堪称寺库的“高光时刻”。当时公司股价曾达到13美元/股以上,市值巅峰时曾达到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5亿元)。如今(截至11月4日),股价已跌至0.256美元/股。五年时间,寺库市值蒸发99%。通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如果连续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就会收到合规部门的警告信,警告其面临被动退市风险。寺库股价自2021年11月4日起已跌破1美元/股。

财务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半年来,依然有投资者愿意为危机重重的寺库进行资本输血。

最受外界关注的是今年9月,阿拉丁控股集团旗下的阿拉丁科技集团与其达成战略合作。阿拉丁控股集团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杨仁强。公开资料显示,杨仁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是阿拉丁控股集团董事长、当当社交创始人、雁栖湖论坛发起人。

雁栖湖论坛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固定会场的民间组织,为企业界、专家学者、财经界人士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杨仁强搭建了自己的“朋友圈”,甚至亲自主持了一档脱口秀节目。

据阿拉丁科技集团介绍,双方将“共同探索‘奢侈服务+社群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寺库创始人、董事长李日学出席签约仪式。李日学表示:“寺库集团成立14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精品生活平台’,坚持用户利益高于一切。”根据协议,阿拉丁科技集团对寺库整体投资额高达13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获悉,2022年6月至10月,因寺库未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李日学被四次限制高消费。

与此同时,寺库还与消费者存在多起合同纠纷,其中一份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一名消费者通过寺库APP下单,共计支付约1.56万元,但寺库并未在约定的工作日内发货或退款,而寺库以各种理由回避消费者的请求。

2、“趋势”加速多元化

“从细分行业来看,寺库最初的奢侈品销售主要集中在二手奢侈品领域(以下简称二手奢侈品),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进入整个奢侈品领域。”熟悉寺库发展的奢侈品行业资深从业者罗乔(化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毕业于南昌大学数学系、从事家电代理创业的李日学,2008年开始二次创业,在济南创办了寺库第一家线下门店,最开始是有人会把各种东西拿来寄售,也就是做二手货流通。

但李日学很快发现,珠宝、手表、包包更值钱,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奢侈品。当时,奢侈品牌假货横行,各大电商网站,李日学提出“真”才是奢侈品。寺库集奢侈品鉴定、销售、寄售、维修于一体,将线下线上结合。这一商业模式堪称如今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二手奢侈品店的“鼻祖”。

2011年,寺库获得IDG资本的A轮融资,上市前后,寺库在几轮融资中又吸引了更多“明星资本”。不过,当时二手奢侈品业务并未给寺库带来稳定的高收益,在资本的加速下,寺库顺势而为。

“2014年前后,国内奢侈品电商行业经历了最早的阵痛期,存活下来的玩家纷纷寻求转型,寺库的业务重心也随之转移,比如淡化‘奢侈品电商’概念,转型做高端服务平台。”罗俏介绍,此时寺库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奢侈品二级市场和自身优势品类,而是拿下了一线品牌Prada的授权,以奢侈品为切入点,新增高端旅游、艺术品、豪车、私人飞机等几十个品类。

如果寺库继续主打“第二奢侈品”业务,未来走向何方还很难说。但复杂的业务分支如果没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支撑,钱烧光之后,故事就会变得尴尬。

2021年9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经营问题采访该公司,公司表示,经营困难主要受疫情影响。

但在二手奢侈品行业,这样的理由或许不太合理。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二手奢侈品市场在疫情期间火爆起来。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成立二手业务相关公司1912家,为十年来最高,火爆势头延续到2022年。

罗桥认为,寺库倒闭的本质是垂直电商平台的生存问题。“垂直电商平台面临获客成本高、精准流量获取难、产品聚焦、用户群体小等问题。整体来看,垂直电商平台更依赖长期的营销投入,对企业的供应链和现金流考验很大。不只是寺库,近年来倒闭的垂直电商平台不少。”

3. 合作伙伴分道扬镳,Prada“闹翻”

泡沫瞬间破灭,曾经与寺库共度美好时光的合作伙伴,纷纷疏远了彼此。

今年7月,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普拉达(Prada)申请冻结寺库名下逾1100万元人民币及相应价值的财产,期限为一年。

第一财经记者曾就此事采访过有关人士,截至发稿时,相关方面尚未做出回应。

Prada与寺库的结盟始于2019年,当时Prada在中国市场的电商布局远远落后于同行,并因此在资本市场遭遇压力。为了迎合集团转型,进一步开拓市场,Prada选择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作为中国领先的奢侈品电商平台之一,寺库成为Prada入局的第一站。

Prada被扣款只是冰山一角。8月23日,在寺库北京总部,第一财经记者遇到两位上门讨债的供应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