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成书时间的新推论:怀表并非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以后的唯一证据
2024-10-23 15:05:45发布 浏览54次 信息编号:9505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红楼梦成书时间的新推论:怀表并非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以后的唯一证据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一块怀表。据此,有人认为《红楼梦》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之后写成的。例如,铁木堂先生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史:轻工业》的记载,“外商首次进口钟表到中国是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他认为:“《红楼梦》诞生于1716年,从此以后,1715年之前写的所谓《红楼梦》,就容不下怀表了。”
这种推论看似合理,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中国科技史:轻工业》中提到的康熙五十年(1716年)是“洋商”第一次向中国进口钟表,但在结束语 第一批向中国进口钟表的人不是“洋商人”,而是外国传教士。
据史料记载,第一个将西方钟表带到中国的人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据裴华兴着、萧俊华译的《十六世纪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记载,明万历九年(1581年)春,罗明坚乘海路来到广州,“派遣送黄英甲总司令一块机械表。” 《利玛窦》《中国笔记》也说“罗明坚送给他一块手表,这是一个配备了许多小齿轮的计时工具”。据传,钟表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此后,利玛窦、汤若望、李雷思、安文斯等传教士以及许多外国使节纷纷向中国皇帝和官员赠送钟表,进行所谓的“钟表外交”。因此,中国人看到外国钟表并不需要等到康熙五十五年。因此,所谓《红楼梦》只能诞生于1716年后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从宝玉的怀表中,我们能否推断出《红楼梦》的写作时间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对这款怀表的描述。
第十九章《良宵花解,静日香之意》:“宝玉一看表,原来针已指向正月二刻,于是他又开始洗漱,脱衣服休息,没什么好担心的。”
《金兰奇相剖金兰语风雨夕,压风雨》第四十五回:“宝玉听了,又回兜里,掏出一枚核桃大小的金表,一看,发现针已指向旭末亥初,我又忙起来,说道:‘该休息了,但你辛苦了很久了。’”
第63章“寿衣红群芳设夜宴送死,金丹独赴丧事”:“袭人正欲丢去,却有人叫门,老妇人急忙出去询问。原来是薛姨妈派人来接黛玉了,众人问:“几点了?”那人答道:“已经二更了,钟已经敲十一点了。” ,于是他看了看表,发现已经十一点了。”
第89章《少爷蛇影杯公皱眉决礼诗中的人与物都死了》手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游初的第二季。”
从《红楼梦》中的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宝玉怀表的造型:
这是一块金表;
它呈球形,核桃大小;
它不是用罗马数字或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时间,而是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
可见“一日一刻十”,应为两只手。
那么,从宝玉怀表的形状上,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出它出现的大致时间呢?
一位名叫咕咚亲人的网友根据玉石怀表“以十二地支指示时间”且呈“金黄色”的信息,认为玉石怀表的原型是康熙皇帝于1710年制造的皇家怀表。他说:“钟表最初作为贡品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就被钟表精美的外观和精巧的机构所吸引。但是,中国人并没有只是被动地接受它们,而是赋予了它们中国的文化内涵。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制造的一款钟表,这款标有“康熙制造”的怀表,采用帝王黄作为珐琅表壳的底色,所有代表美好寓意的图案、造型、设计、材质等细节的变化都始于。康熙末年,康熙帝参与设计,将英文版改为表示十二地支的中文版,指定为送给母亲孝惠太后的生日礼物。金玉其成,刻有龙凤。”《红楼梦》中对钟表的描述来自于1710年以后的宫器场景,这意味着《红楼梦》并不是更早写的。比 1710 还要多。”
这种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宝玉的怀表是“金表”,并不是皇帝专用的黄色,而“用十二地支指示时间”也不是从康熙皇帝开始的,而是早在万历年间明朝年间就已经开始了。据此前出版的《十六世纪天主教来华传教记》记载,明万历十年(1582年)12月,罗明坚、巴凡吉来到肇庆府,赠送了许多贵重物品,其中包括自传。 ——时任两广总督陈锐的钟声敲响。大岳巡抚作为礼物,安排他们住在肇庆东门的天宁寺。后来,为了讨好中国人,罗明坚亲自调整了自鸣钟,根据中国人的习惯,把欧洲的一天24小时改成了中国的一天12小时,还把阿拉伯数字改成了中文。可见,用钟表“以十二地支报时”是在西方钟表进入中国后不久就开始的,而不是从康熙皇帝开始。正因为十二点代替了二十四小时,一小时相当于两小时,所以我们把小时称为“大小时”,相当于半小时的单位称为“小时”。这就是今天“小时”这个名字的由来。
此外,咕咚秦人还贴出了一张“传闻是康熙皇帝制造的怀表原件”的图片(下图)。如果这幅画真的是康熙皇帝制作的怀表,那么它与宝玉怀表有很大不同:宝玉怀表是球形的,有核桃那么大,而这块表又薄又圆,不是球形;宝玉怀表有两只指针,而这只表有六只指针。因此,这款表应该是宝玉怀表的后期产品。
在世界钟表史上,早在15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就出现了钟表的记录。据侯金金、石一民主编的《世界趣事新集》记载:“最早的怀表是由德国纽伦堡的金匠和机械师Peter 制作的。生于1480年,卒于1542年。他首先制作的怀表被称为“纽伦堡蛋”,这种“纽伦堡蛋”外观呈蛋形,只有一只指针。到了1675年,荷兰人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游丝”,大大提高了走时精度。直到1710年,英国发明家格兰瑟姆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才使得表身变薄,才做到了薄型化。我们今天看到的圆形机械怀表就应运而生了。
从玉怀表的形状来看,它以十二地支指示时间,应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以后的制品;它的形状像“纽伦堡蛋”,应该是1710年的“工字轮擒纵机构”。“发明之前的产品;它可以指示“一天的第一刻钟和十分钟”,有两只指针,并且精度很高,应该是1675年“游丝”发明之后的产品。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宝玉的怀表应该是1675年到1710年之间的产品。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产品从发明到制造应该有一个过程,从制造到传入中国也应该有一个过程,所以宝玉怀表的制造时间应该往后推。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这与当时的历史情况并不相符。
首先,在工业革命之前,发明和生产往往是一体化的,发明者往往是生产者。新产品发明后,发明人往往立即投入生产,并通过销售新产品赚取利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8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动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通过生产珍妮号赚取利润。所以从发明到制造的过程是不存在的。
其次,在工业革命之前,产品制造依赖于手工劳动,因此不可能一次性生产出许多产品来销售。产品的生产通常是定制的。买家向生产者定制产品,生产者根据买家的需求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交付给买家。如上所述,最早传入中国的钟表是由传教士和外国使节传入中国,目的是进行“钟表外交”。因此,这些传教士和外国使节肯定是向厂家定制了钟表。它们生产出来后,就直接带入中国。因此,从制造到进口到中国的过程是不存在的。例如,1710年,英国人格兰瑟姆发明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同年,康熙皇帝参与设计制造了采用“工字轮擒纵机构”的“皇家怀表”。同年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并引入中国。
既然宝玉的怀表是在1675年到1710年间,也就是康熙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九年生产的,难道曹雪芹写的是乾隆时期的上一代的事情吗?毕竟前人的事,让后人来写应该没问题吧。但在《红楼梦》中,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到了乾隆时期,像“纽伦堡蛋”这样的怀表已经成为“古董”,不再流行。 《红楼梦》中的钟表被描述为刚刚引进的西方稀有之物。如果你是曹雪芹,你会选择早已成为“古董”的“纽伦堡蛋”怀表,还是会选择时下流行的采用“工字轮擒纵机构”的薄型圆形怀表?我认为更可能描述为后者。
综上所述,从《红楼梦》中贾宝玉怀表的造型,我们可以推断出它是康熙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九年的产物,否认它只能是一个是1710年以后的产物。由此可以推断,《红楼梦》一书描写的是康熙王朝的生活场景。综合各种内外证据,《红楼梦》写于1715年之前是完全可信的。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