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设生态省,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024-10-13 15:11:18发布    浏览98次    信息编号:9362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山东:建设生态省,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县市、生态省是我国21世纪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张家港、日照、扬州、绍兴、长沙、盘锦、海宁、常熟、威海、青岛等城市已率先提出生态城市建设。 《2003年山东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提出“谋划生态省建设,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政府于2003年11月印发了《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是编制生态省建设规划和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规划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生态 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滨州生态城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尽快开展滨州生态城建设,系统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发展区域经济,对于保护滨州生态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滨州市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滨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滨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的通知》,2004年1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滨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主要相关局局长任成员。为科学、严格编制《滨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滨州市政府委托编制本规划。

青岛天仁环境规划研究院在详细调研滨州生态经济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以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平衡、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务实、严谨、科学的程序、滨州生态城建设规划编制。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领域基本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继续走向更高的平衡水平,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形成并持续发展;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规律,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再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最终实现循环社会的理想,将人类活动融入整个生态循环。

本规划的纵向逻辑结构如下:一是提出规划指导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对区域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优势分析和制约因素识别;在完成区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生态定位和指标体系建立;为了实现总体生态定位目标和指标体系,我们首先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然后开展了3类8个专项规划。每个专项计划均包含示范项目及相应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其次是保障和监督措施,以实现“规划、实施、监督、改进”的动态循环;最后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预期效果进行可达性分析。本规划横向逻辑结构分为社会、经济、环境三个部分。

策划和准备人员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领导、专家指正。

1一般原则

1.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整个滨州市区,包括滨城区、经济开发区、邹平、博兴、惠民、沾化、信阳、无棣等8个区县,海岸线长239公里,土地总面积9445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1.2 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划时期:近期(2004年~2007年)

中期(2008~2015)

未来(2016~2020)

1.3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中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倒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通知》;《重点城市“十一五”环境规划》保护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地方环境保护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技术纲要;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

地方相关规划、规划:《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纲要》; 《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纲要》; 《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个五年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编制》; 《滨州统计年鉴》(2003); 《滨州市林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 《滨州市环渤海行动林业工程建设规划》;《滨州市水利建设“十五”规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滨州市21世纪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滨州市六《江河洁净水实施规划》;《滨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滨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2002年滨州市环境质量报告》;

1.4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加快实施“赶超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6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河海生态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个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防治、资源优化配置四个关键环节。围绕“一点”、“两带”布局,加快滨州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道路。

1.5 规划原则

在规划区域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总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相互作用规律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货币体现资源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的协调发展局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坚持循环经济理论指导。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四)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6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鲁北现代化河海生态城

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区位优势和“中国棉纺之都”的经济特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在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利用近20年来,实现滨州市从粗放型工业向清洁型工业转变,转型高附加值产业,实现从严重的环境污染向清洁优美的生态环境转变,实现传统孙子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的融合,将滨州市建设成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繁荣的城市。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鲁北现代化河海生态城市。

阶段目标:

1、近阶段——启动推广阶段(2004-2007年)

生态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生态区划基本完成;生态城市、生态组团、城市功能区和建筑群设计风格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模式基本确定;交通网络、绿化、清水网全面建设;功能区、景观区逐步建设;各城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18个乡镇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审批;生态城市的首要目标——建设“山、水、田、城、海”的生态城市格局已初具规模。

2、中期阶段——发展完善阶段(2008-2015)

2008年至2015年,在完成生态市一期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到2015年,滨州生态城初步形成,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体,以生态隔离带、交通干线、以河流为主体。生态区全面建设。滨州城区生态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市民创业发展和居住居住适宜性不断提升,“山水”内涵“水、田野、城市、海洋”不断拓展,与民居建筑密切相关。与片区相配套的城市园林广场不断建成,逐步形成北方城市特有的生态景观和城市建筑景观。滨州城市中央商务区是一个以生态隔离带(圈)分隔的集群,放射状分区商务区和物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生态农业区、生态工业区、居住区和休闲区不断涌现。经济开发区和邹平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部分。邹平、无棣、博兴、惠民等地建设生态城市副中心。生态城市形态中期目标是“山、水、田、城、海”。 “生态格局已基本形成,共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6个,每个县1-2个乡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3、长期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

又经过五年建设发展,生态市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滨城区、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滨州的中心区域。按照生态城市基本要求建设,自然资源利用合理,内外交通便捷,城市建设群组织严密。充分体现现代河海型生态城市内涵的新城区。整个滨州市将初步建成具有自然生态和园林诗画内涵、中西园林与建筑相结合、富有北方特色的鲁北现代化河海生态城市。

1.7 规划指标

详情请参见附录1。

2 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分析

2.1 优势因素

潜力来自优势。发挥好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从实践来看,滨州市的发展优势主要包括:

(一)海河区位优势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滨州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腹地,濒临江海。是环渤海经济圈十七个城市之一,也是“黄河三角洲”和“海洋山东”建设的重点城市之一。在已初步形成的以辽宁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地区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中,滨州位于该经济圈的中部。它不仅拥有重要的城市支撑,而且拥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新机遇,加快建设发展,滨州市不仅在黄河三角洲,而且在华东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未来发展中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滨州市地处京津唐线、胶济线两大经济隆起带的复合区位。双辐射的拉动效应将越来越明显。该市毗邻国家跨世纪重点工程黄骅港,黄骅港的崛起必将拉动滨州经济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开放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预计本世纪初,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区,而黄河三角洲中部腹地滨州市也将成为下世纪初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区之一。

(二)优势传统农业资源和一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农业方面,滨州市已形成粮油、棉花、畜牧业、林果、水产、蔬菜、食用菌、桑蚕等八个主导产业。滨州市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省粮棉主产区。金枣110万/15公顷、红富士苹果44.2万/15公顷、鸭梨18.7万/15公顷、冬枣密植园30万/15公顷、蔬菜80万/15公顷、蔬菜有6.5万/15公顷已建成桑园、牧场20万/15公顷、水产养殖32万/15公顷等商品基地已基本形成。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农业生产结构雏形已基本形成。此外,滨州市还培育了冬枣、鸭梨、金枣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优质特色农副产品。

工业方面,培育形成了纺织、化工、食品、机械、建材等5大支柱产业。拥有鲁北企业集团、滨州化工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渤海活塞集团、邹平琥珀啤酒集团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明星企业”。国内外知名企业。鲁北企业集团位于无棣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态工业园区之一。在建设滨州生态城过程中,可作为滨州市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滨州棉纺织行业出口创汇排名第二,仅次于青岛海尔的出口创汇。

这些都为滨州市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典型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多样的生态系统为滨州市创造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全市有无棣贝壳岛及湿地系统、马姑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鹤半山森林公园、大鱼张森林公园等4个自然保护区,占滨州市国土面积的8.78%。滨州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和谐的人文环境

滨州历史文化悠久。它是军事圣人孙武的故里,也是世界军事家的诞生地。以《孙子兵法》为核心的孙子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和谐的历史人文文化,为滨州生态城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近代以来,“滨州棉花”一直是中国的知名品牌。滨州市还拥有门类齐全的棉纺产业,形成了从纺纱、织造、印染等基础加工到毛巾、服装的配套体系。 2003年,滨州市成功举办了“家纺文化节”等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为滨州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国内外城市发展普遍重视城市文化品位和历史文化特色的背景下,滨州市进一步凸显滨州市历史文化特色,将现代棉纺文化名城建设成为重要的战略举措。跻身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城市行列。依靠。

(五)工作基础扎实,政策引导良好

滨州市前期开展了大量基础工作,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治理河流、海洋污染问题,滨州市开展了《滨州市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滨州市六大河流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经济转型实施方案》等多项方案已审定并正式颁布实施;博兴县生态县规划已审议通过,滨城、无棣、邹平生态县规划正在编制中;滨州市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县级以上城市(含县级)政府有独立的环境保护机构,乡镇、村庄有专职环境保护人员并建立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 ;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来物种未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2.2 约束条件

(一)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存在

滨州市当前工业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特点是开放性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资源深加工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小,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含量低。产值低,市场竞争力差。例如,对滨州市GDP贡献较大的棉纺行业,其出口量主要来源于技术含量较低的粗纺织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品牌产品。

滨州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滨州市特色农产品冬枣为例。由于生产、储藏、销售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入世后滨州市冬枣生产将面临严峻挑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重产量不重质量。冬枣园管理比较粗放,注重化肥农药的使用,耗水量大,忽视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技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严重浪费,造成未能保证冬枣产品质量稳定。二是重生产、轻市场。生产和销售之间存在脱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十分盲目,市场开拓能力弱。三是冬枣保鲜技术和储藏设施研究尚未完善。冬枣的保存一直是困扰冬枣产业发展的难题。这主要是由于保质期短(通常为3个月)和缺乏深加工产业造成的。一旦冬枣超过保质期,大量冬枣就会开始变质,给农民带来经济问题。损失。

滨州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其在滨州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尚未形成共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结构较为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与省内大部分城市相比,旅游资源还不是很丰富,特别是缺乏规模化、优质的资源载体。除孙子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外,大部分旅游资源在省内缺乏一定的号召力。现有景区布局分散,综合协调不够强,整体联动性不强,规模效益不突出,规范化和培育力度不够。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道路、码头、车船、卫生间等还存在较大不足,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直接影响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高级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滨州市目前缺乏具有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能力的人才,尚未适应滨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所需的工程技术、网络信息、对外贸易等领域的拔尖人才,特别是懂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家明显短缺。加之科技投入不足,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较低。 2002年,资本投入不足1%,科技对企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也很低,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更新慢。目前,产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下一步的任务是工业化、信息化两条线推进。

(三)生态环境保护薄弱

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有些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根据城市功能定位要求,滨州市生态环境仍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容量小。随着水资源的开发,滨州河流目前属于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较低。

土地利用率低,未利用土地面积占滨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5。由于土地退化、盐碱化和荒漠化,大量可用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滨州市水土流失面积0.5公顷,占滨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9.92%。土地盐碱化面积0.2公顷,占滨州土地总面积的19.92%。 16.8%,沙化土地98976公顷,占10.47%。

滨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差。 2002年,滨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在山东省城市中排名垫底。这主要与滨州市能源结构长期不合理有关。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滨州市的主要能源。 2002年,煤炭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66.7%。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美国煤炭消费仅占24%,日本占17%。发达国家中,德国煤炭消费比例最高,占30%。这些国家相应的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较高。与此相比,滨州市煤炭消费比重过大。因此,改变滨州市空气质量的关键是转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蓝天工程”。

城市污染治理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2002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0%,污水全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用作农业用水;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40%,无害化处理率为78%。其他未经处理的垃圾被暂时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造成二次污染。 2002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为70%。全市危险废物主要是医疗废物,各医院处置方式均为焚烧。本市无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所有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均无法无害化处理。

河流污染严重,市控河流污染严重。 18条市管河流中,有13条污染严重,占市管河流的72.2%。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36~22.71,其中污染指数平均值超过10的河流有3条,占污染严重河流的23.1%。

滨州市只有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才能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 生态功能区划

3.1 生态功能区划结果

3.1.1 北部滨海滩涂湿地生态区

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之滨,位于无棣县北部、沾化县北部,涉及城口、小泊头、六堡、大山、马山子、佘家港、冯家、夏河、西小王、滨海区、沾化县部分地区和海防办事处,总面积公顷。

该区主要生态问题是:一是近海污染严重;二是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三是赤潮和鱼虾贝类疾病频繁发生。四是海洋生物物种不断减少,养殖种质不断退化。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保护和恢复海洋、海岸、岛屿等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鸟类和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开发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围绕海洋滨州建设和“蓝海行动”规划,加强海洋土地保护和海洋生态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滨州市现有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无棣县古贝堤(岛)和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并建立新的保护区;继续扩大盐晒制规模,发展系列盐加工,形成生态盐产业发展链;利用部分自然洼地开展蓄水工程,进一步扩大芦苇种植规模,发展沾化、无棣两县芦苇湿地污水处理生态项目,将贫瘠重盐碱地改造成芦苇绿洲,发展生态造纸产业园;抓好草原建设,完善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改善草结构,增加库容,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鱼虾产卵场、饵料场和鱼虾藻养殖场;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区制度,开展人工增殖和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浅滩优势产品养殖;巩固发展海防森林,建设沿海防潮墙;封滩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滨海绿色植被系统;发展黄河三角洲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综合发展其他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滩涂荒地开发,建设粮棉牧渔综合农业基地和速生林、林纸综合基地;充分发挥海洋、岛屿和黄金海岸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海滨度假旅游。

3.1.2 北方高效农业生态区

位于无棣县、沾化县、阳信县、惠民县。该地区位于黄河以北。境内海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徒骇河、马家河、德惠新河、琴口河等。还有流域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河流52条,潮汐河单独流入大海。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荒漠化严重;该地区上游水污染和工农业污染导致地表水污染严重。

保护和开发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利用生物、土壤、工程等措施治理和改造盐渍土、沙土;加大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建设,打造生态防护林、名优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发挥粮棉优势;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林果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过境河流污染治理,实施六河水净化工程和潮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了无棣枣粮间作、养心鸭梨果园、沾化冬枣集约种植园、惠民林果园等特色林果园区。

3.1.3 中心城生态功能区

该地区位于滨城区,经济基础良好,城镇化水平较高。是滨州市的经济中心,具有人口多、交通密集、耕地面积小、建筑面积广的特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因此,该地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1.4 沿黄及“四环五海”旅游区生态产业

包括博兴县北部、邹平县北部、惠民县南部。涉及乔庄、春春镇、滨海镇、太子镇、大年陈、江楼、清河镇、李庄、尉吉、丽泽、亮才、大店、九镇等乡镇。

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滨州市是黄河引水灌区,造成大量泥沙淤积。加之防护林建设得不到支持,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导致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地貌现象严重。该地区土地年轻,海拔较低。受引黄灌溉积沙、黄河侧向渗漏、沿海矿化地下水支撑及地表暴露、蒸发强烈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极易遭受风沙侵袭。化学和次生盐化危害;水资源匮乏,供水基本靠引黄水,自产地表水资源稀缺,地下水利用不足。

该片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大黄河泥沙清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生态安全;建设大规模水土保持林,恢复天然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倡导生态林建设,适度发展名特优经济林,构建生态功能高的农田林复合网络。综合治理开发低产田、荒地,逐步改善生产条件,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抓好桑树种植,积极发展畜牧业,实现生态建设农业;完善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污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最终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开展博兴县大峪张森林公园建设和“四环五海”工程建设。

3.1.5 小清河沿岸高效农业生态区

包括邹平北部地区和博兴中南部地区,涉及邹平县的邹平、常山、焦桥、孙镇、韩店、九湖、明集和博兴县的草王、幸福、店子、湖滨、博兴、燕房、庞家。小清河位于黄河以南,属淮河水系。该河自邹平五龙塘注入,流经邹平、博兴两县。辖区内河道长76.16公里,有孝妇河、胜利河、星星河等29条支流。花河、北河、五河等

小清河的主要功能有排洪、灌溉、航运、养殖等功能。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淡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急剧下降。邹平县东部地区,包括县城、常山镇、岱西镇,形成了较大的地下水落差漏斗。环境污染严重。化肥和农药造成污染。农田和森林受到污染。网络并不完善。

本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严格执行《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解决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实现小清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到2012年小清河流域水体清澈;将土地资源与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减少化学污染 投入精力发展优质高产农业,以有机食品生产为主,同时开展商品化生产和有机农产品加工;完善农田、林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加强生活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再生水利用等节水设施建设,推广和鼓励使用节水设施,节水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辖区地下水管理,减少地下水开采,逐步调整高耗水行业,停止新建高耗水项目,在地面沉降严重地区划定地下水开采区,清理不合理抽水设施,并停止新的加剧水平衡失衡的蓄水、饮用水和灌溉项目。

3.1.6 邹平南部低山丘陵旅游生态区

包括西东、临池、豪胜、庆阳4个镇,土地总面积23993.54公顷。由白云山、辉仙山、玛哈山三个山群组成。有大小山头317座。最高点为长白山马哈丁主峰,海拔826.8m。属于山东中部太乙山脉北麓,地貌、水温条件复杂多变。山地盆地内有岱溪河、祝龙河、甘沟河等主要沟渠28条,大小山谷408处。该区还有铜矿储量39455吨,少量锌矿、伴生黄铁矿等矿藏。位于临池镇的王家庄铜矿是一座小型、特富、综合性有色金属伴生矿山。

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土壤条件为发展林果业和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条件。而且,该地区是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区,在生态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植被稀疏、水源涵养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平均水土流失模数3105t/a·km2,损失面积达224.94平方公里,占邹平县土地总面积的18%。该区保护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加强次生天然林保护,积极推进封山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恢复天然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扩大山楂、杏、香椿等地方名优特产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发展草食畜牧业、生态农业旅游、高效旱作农业;坚决制止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加大城市周边自然景观管理治理力度。优势:以鹤半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为重点,加快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人文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区。

3.2 分区控制规划

3.2.1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的地区

1.河源及沿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

主要位于引黄入青岛的通道博兴县。滨州市淡水资源匮乏。保护此类功能区,可以增加生态用水,提高淡水供应能力,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控制规划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保护区,设立禁采区、禁采区、禁伐区、禁牧区、禁垦区、禁磷区,禁止在区内建设污染、有毒工业。地区;

(二)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三)实施退耕还草还林、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等人工生态建设工程,适当开展生态移民;

(四)调整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组织生态产业示范,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名特产品;

(五)维护水土,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库区草、灌、林植被或生态系统,治理水土流失;

(6)减轻水污染负荷,改善水质条件,恢复水生态系统自然净化能力。

2.邹平南山水源涵养与生态屏障生态功能保护区

控制规划措施:

(一)建立鹤板山自然保护区和马庄流域自然保护区,运用生态学、林学、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选择乡土植物种类和其他适宜物种,采取封山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森林。自然恢复森林和灌木植被,创建水源涵养林和生态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二)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果树、经济林等;

(三)加强梯田养护,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使用相对安全的替代品。

(三)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地区。

本区域包括:已建自然保护区(马姑山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无棣贝壳岛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博兴县大鱼张省级森林公园、邹平县鹤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惠民县沙窝森林公园)农场、滨州贝壳岛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无棣滩洋湿地自然保护区、博兴县马大湖自然保护区、邹平县马庄河流域等)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所在地(韦氏庄园、孙子故里、拳师丈八佛石像、范公寺等)。

控制规划措施:

(一)严禁在区域内,特别是风景名胜区附近、道路两侧、重要水源保护区随意修建采石场。注重恢复自然景观,减少水土流失;

(二)以封山造林为主,退耕还林、还果、还牧,在旅游点附近或交通要道沿线建设旅游果园,美化环境,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三)禁止在区域内建设与旅游无关的建筑设施、乱扔垃圾、乱捕猎鸟类,拆除严重违规的建筑物;

(四)严禁在区内兴建排污企业和开展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

(五)推进区域内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发展安全食品,减少和减少化肥使用量,以微生态肥料替代化肥,逐步以生物防虫代替农药,控制使用化肥。化肥施用量在合理范围内;

(六)重点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育草,依靠自然演替,加强自然更新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尽可能重建原始、自然植被类型(即森林、灌丛、灌丛等)尽可能的草原),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对重点地区,要根据具体情况,特别是国家级保护区,根据生态特征、保护状况、生态功能恢复状况和区域情况,建立和增加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状况。各部门、各地区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3.2.2 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区

1.重要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

滨州市重要湿地有浅滩湿地、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琴口河、巢河、小清河、织麦河、博兴县马达湖湿地以及蓄水量大于水库的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有蒲城水库、琴台水库、三坝水库、月明洼水库、毛家洼水库和“乌海”。

针对滨州市湿地系统,提出以下治理措施:

(一)在东郊水库、孟家水库、幸福水库、三家洼水库、毛家洼水库、七泉水库、大峪掌渠首水库、净化水库、三坝等用作饮用水水库的水库周边建设不少于500米绿化带保护区绿化率达到80%,成为服务中心城镇的生态环境调节区和旅游区。

(二)控制中型水库、蓄洪河道、农业河道(主要接受再生水)、排水河道周边500米以内的建设用地,加强生态农业和农田林网建设。

(三)控制陆源面源污染排放,推进区域内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发展安全食品,减少和减少化肥使用量,以微生态肥料替代化肥,逐步以生物防治代替农药,使化肥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五)以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爱濒危鸟类为重点,通过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大污染防治、限制捕捞强度和时间等多种方式和措施,逐步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大面积沼泽、芦苇湿地生态环境。

(6)拟保留现有盐田、滩涂。

2.风景旅游胜地

滨州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魏氏庄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孙子故里。还有土亥河生态旅游区、琴台旅游区、马达湖旅游区等多个景区有待开发建设。等待。

区域控制规划措施:

(一)严格控制风景旅游区违法建设,整修或者拆除严重影响风景名胜区视觉敏感度的不合理建筑物、标志;

(二)进一步加强风景旅游度假区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的环境污染和乱采规定;

(三)加强重要岸线断面环境监测管理:规范海水养殖活动,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加强船舶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水土流失治理等。

(4)景区以旅游业为主业,属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禁止发展违反这一原则的产业和项目。

3、荒漠化、盐碱化、生态脆弱和退化地区

滨州市荒漠化、盐碱化、退化等生态脆弱和退化地区主要集中在滨北地区,包括无棣、沾化、阳信县和滨城区。

(一)考虑通过控制地下水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遏制和改善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二)农田采取相应综合技术措施,减少盐害;在荒滩上播种耐盐牧草和绿肥,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度,抑制含盐量上升;

(3)利用废弃滩涂建塘养虾,发展海水养殖,但必须考虑土壤改良,避免人为抬高地下水位,加剧附近土壤盐碱化的危害;

3.2.3生态环境引导控制区

1、地下水库水源区

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梯级调蓄、回灌和源头补给工程,扩大上游河流供水能力等工程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禁止在地下水库及其流域内兴办污染严重的企业。废污水排放及农药、化肥、家禽等污染源排放。

2、地下水超采区

划定地下水禁采区,清理不合理的抽水设施,停止新建加剧水平衡失衡的蓄水、饮用水和灌溉工程;地下水超采地区,加强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循环利用。建设用水等节水设施,推广和鼓励使用节水设施,减少地下水开采,进一步提高节水力度;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逐步调整辖区工业高耗水区域,停止新建高耗水项目,确保生态用水在河流流域中使用。

3. 农田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数量,落实“占一补一”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平原地区土地资源优势,采用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的生态农业;开发荒地、荒地种植业、养殖业,复垦废弃矿区,合并村庄,改造空心村,腾出耕地;推广节水农业和滴灌技术;

完善平原绿化体系,提高农田林网标准和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园区,综合控制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治,增加高效有机肥、复合肥的施用和可降解地膜的使用采取薄膜等综合措施,减少农畜水产品污染物残留量,发展无公害食品,逐步发展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农田周边重污染、高耗能企业。

4.小型水库

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植被工作,涵养水土、涵养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绿化面积,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围绕小型水库可发展生态产业,水土保持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果树、经济林等,淘汰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企业。

3.2.4 可开发建设面积

区域主要包括各区县工业园区,以及滨州市、经济开发区、邹平县、惠民县、阳新县、博兴县、无棣县、沾化县等县、镇、区。中心村。

该片区规划方向如下:

1.保持适度的人口密度,控制各类土地利用比例,避免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带来的众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2、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适宜的可开发能力进行合理建设。加强现有建设用地环境管理。

3、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量和建设用地性质,建筑风格应区域化。

4、加强城市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治理人为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5、严格实行水、气、声、渣污染排放控制管理,不得将污染废物直接排入干流。

6、尽量保持河流自然状态,减少矫直、筑坝等工程,使河流保持自然动力和较强的自净能力。将河道两岸林带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充分维护和发挥。河流的生态功能。

7.结合河流,高速公路和其他走廊,促进公路绿化,社区绿色和绿化带建筑,并促进垂直绿色和三维绿化,包括屋顶绿色,阳台绿色,墙壁绿色,墙绿色,桥梁绿色,室内绿色和其他绿色形式。逐渐提高城镇的绿色水平。

8。必要时,在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立一个500米宽的防护森林带,以消除工业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达到60%以上的绿色速度。

3.3绿色空间结构

3.3.1生态走廊网络建设

1。“黄河森林生态走廊”

“黄河森林生态走廊”属于市政府提出的“一点点,两条皮带”的“一腰带”。走廊的生态结构主要是林地,沿黄河的北侧和南侧将建造宽度为500至1,000米的生态绿色林地。 ,绿色覆盖率保持在70%。它连接到西部的“ Tuhai River生态走廊”和东部拳击县的“ 省森林公园”。

在黄河上,贯穿平息中心的主要开发轴,建造“走廊型”生态走廊,并将生态结构与黄河两岸的经济发展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将是的重点城市最近的生态建筑。该走廊应成为平息市的标志性黄河景观带,并与四个县连接的绿色连接。它也应该成为比村市最好的自然生态恢复和最富有的生物多样性的领域之一。

2。“沿海海滩森林生态走廊”

I沿海骨干保护森林腰带:在61.9公里的 Road的两侧,将种植宽度超过100米的保护森林带,建筑面积为1,720公顷。采用广泛的管理方法,遵循自然继承模式和过程,恢复植被中物种之间的生态相互作用,改善异质性并创建自然的沿海生态保护森林系统。

II沿海海滩封闭和空中播种森林区:计划区是从新海路北部到达Bohai Sea。海滩封闭和造林区域占地8,000公顷。通过采取支持工程措施,例如平整和挖掘碱排水沟,并联合使用由人力,建筑,管理,密封和耕种补充的机械操作,以收集当地物种并大力发展抗性物种。优秀的树种具有抗盐水和贫瘠的抗性树种,主要是森林,遵循自然继承过程,并尽快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三.沿海中部人工造林区:在新罕路南部的沿海区域,覆盖了5,980公顷的面积,是一个由灰烬,杨树,柳树,阿拉伯,阿联酸和其他树种组成的混合保护林。

IV内陆绿色地区:在有良好地点条件的农业地区,计划建立3,267公顷的经济森林,主要由冬汁和朱朱伯组成,并计划了1,700公顷的防护林腰带,主要由沟渠,运河和道路组成。

v农田森林网络: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农田森林网络,在耕地的公顷土地内,实际的造林面积为6,552公顷。

沿海潮汐森林生态走廊的建设将成为保护平息城的重要生态障碍,这将有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潮汐平坦的生态环境,丰富和改善沿海旅游资源,并改善生态文化的口味和内涵。在此范围内,还应注意保护Wudi Shell 和 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物自然保护区。

3。“四个环和五海”宾州市区的湿地森林生态走廊

第四圈景观:城市周围的国家高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周围森林景观 - 茂密的森林和绿化;国家公路,高速公路和河流之间的保护性森林景观 - 绿树成荫的绿色屏障;城市周围的河流形成的河流,湖泊和水景 - 蓝浪和晴朗的溪流;以及城市内侧附近的水域休闲绿色空间景观---绿色的花路。景观特征是:充分探索旅游资源的潜力,并突出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

五个海洋景观:东方海以“水”为主题,使用3.40平方公里的水库作为沿储层沿着250米宽的松树森林保护带计划的基地,形成了大型景观效果水面和较大的绿色空间;南中国海使用“情感”作为主题,“黄河风格”的设计概念被突出显示,而南中国海的现场佛像则被用作设计形式。风景秀丽的景点的布局包括:莲花池,河滨风格腰带,黄河科学中心,黄河风格的村庄,手工艺车间,菩提树,渔村,绿色路堤上的春天,娱乐和休闲中心,丛林仙境,丛林灌木花园,南入口广场和其他景点; :以“人”为主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融合的设计概念,这个绿色空间主要用作公民放松和锻炼地点和景点的布局的场所,包括: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意义,水彩虹,温暖的家,海滨休闲,水浪方形,渔夫码头,漂流,狂野冒险,彩弹射击游戏和其他景点;中海:以“天堂”为主题,强调了太阳,月亮,星星和早晨的设计概念,计划布局以相应的形状在宽阔的水面上传播了绿色岛屿。

整个生态森林带绿色项目有机地结合了生态保护森林,生态经济森林,风景秀丽的森林和风景秀丽的绿化,将森林生态学作为主体,形成一个大型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了城市在森林中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和森林中的一个城市。它创建了一种生态模式,即“被透明的水包围,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充分体现了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形象。

在建造“四个环和五海”湿地生态走廊时,应努力种植树木,开发水果和花卉行业,以创造出绿树的美丽场景,并互相融合。在此期间,可以适当开发旅游农业和渔业,并且可以培养一些稀有或有价值的水生产产品。应保留足够的候鸟空间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4。“芦苇湿地保护区”

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种植在芦苇,在成库镇,镇, , ,Wudi 和Fuguo Town, Town, ,Xiahe 和Liguo 的Fuguo Town。保护区。通过建造水槽来存储水,将累积五条河流的水和五河的水源,其中包括玛吉亚河,德海·辛河,杜哈伊河,河和Chao River,将累积,并将引入灰水。芦苇生态湿地的开发和建设。 。

芦苇湿地生态储备的建立不仅可以发挥“肾脏”和“肺”的作用,并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还可以为制造纸张和净化水质提供原材料。通过在镇,Wudi县和县的Fuguo镇建造造纸厂,Reeds将被用作造纸的原材料。同时,经过认证的污水将被排放到芦苇湿地进行治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