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男人为何热衷瑞士表:社交需求与身份象征

2024-09-22 15:02:39发布    浏览71次    信息编号:8900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揭秘中国男人为何热衷瑞士表:社交需求与身份象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会”(ID:),作者姚百万,36氪经授权转载。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功或者正在走向成功的中国男人来说,如果出门只能戴一件首饰,那一定是手表,而且一定是瑞士表。

就连8848钛金手机也一直无人能及。

中国男人对于腕表的热情,一方面源自于他们对机械的天生喜爱,但现实的社会需求显然更为重要:腕间不同档次的机械表盘,能够简单高效的彰显一个人的身份与财力。

有了“瑞士”二字的加持,廉价的石英表品牌早已深受国内青少年的喜爱,被当做准奢侈品。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瑞士表”被世界各国人士划归为高端奢侈品的时间并不长,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尽管一直都有高端品牌出现,但它依然是平价耐用品的代名词。

而且,与如今被大力渲染的悠闲、高贵气质不同,瑞士钟表业的起源和发展从来都是充满艰难困苦的。

难民带来的低端产业

在很多瑞士手表品牌的宣传中,瑞士手表的崛起,简单来说就是古典工艺的胜利:

在终年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区,勤劳勇敢的瑞士人民受制于自然环境,不得不从事手工制造,在漫长的冬季精心打磨微小的钟表零件,从而成就了瑞士钟表的完美品质。

唯一的缺点是,这些陈述并不真实。

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介绍,瑞士钟表业实际上起源于一群逃亡的贫困难民。

1562年,法国因新旧教派冲突而爆发宗教战争,大批新教徒从法国逃亡到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统治下的日内瓦,其中包括不少金银珠宝工匠。

1562年至1598年,法国因宗教改革引起教派分裂,爆发了八次宗教战争,新旧教派相互残杀,导致人口损失三百多万。

然而这些金匠们很快失望地发现,他们将失去工作,主张节俭的加尔文认为金银珠宝会腐蚀人们的心灵,严格禁止生产、销售和佩戴。

流亡工匠们无处可去,只好转行做起了最像珠宝制作的行业:制表业,瑞士钟表业由此诞生。

1530 年世界上第一块“表”:纽伦堡蛋——每日计时误差高达数十分钟,是时钟小型化的早期尝试,但并不太成功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瑞士手表并不为人所知。

17、18世纪,欧洲钟表业以英法两国为主,以生产高档钟表为主,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改良均出自伦敦和巴黎的钟表匠。

如今,瑞士钟表产业集群仍然位于瑞士与法国边境的汝拉山谷(图中标记为1)。

为了与英法等国竞争,瑞士钟表制造商不得不另辟蹊径,走低端、亲民的路线。

为了降低成本,瑞士制表商从17世纪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的地区分工体系:

冬季农闲时节,钟表师傅们通过农村门店,把原材料配送到各地农民手中,把特定的零部件分配到特定的区域,农民利用农闲时节,把这些零件加工成半成品,再买回来,送到城里的“钟表师傅”那里组装成成品。

18 和 19 世纪的手表(大部分是怀表)大约有 150-180 个零件。

这种三鹿奶粉式的地域分工体系,让瑞士钟表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升,雇佣大量城市工匠的英法钟表制造商在价格上明显不是瑞士钟表的对手,在19世纪中叶已经明显落败。

在与英法钟表业的竞争中,瑞士表逐渐有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存续至今的顶级奢侈品牌大多在当时就已经出现,但它们在瑞士钟表界并非主流,很多瑞士表甚至没有品牌。图为百达翡丽5004R双秒追针计时码表,该表创立于1851年。

但这种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生产的乡镇企业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手表产量虽然惊人,但质量良莠不齐,受到广泛批评。

而更让瑞士人不安的是,南北战争后兴起的美国制表业,大量使用机器,美国人追求产品标准化、零件互换性,这就足以兼顾产量与质量。

短短几年间,质优价廉的美国手表产量从1858年的1.4万只增至1864年的11万只,给瑞士钟表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早期的腕表多为女表,男表则直接由怀表演化而来,最早用于军事用途,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军事特征,图为一战时期的军用腕表。

此时,1868年,一位名叫A.琼斯的美国人移民到瑞士,开了“钟表店”,把美国的生产模式引入瑞士。瑞士钟表幸存了下来。瑞士原有的地区分工模式很快被机器生产、流水线装配所取代。制表业最终走向了工业化,瑞士钟表得以保住市场份额。

19 世纪末的瑞士钟表厂工坊

此后,瑞士钟表业不断将重心放在中低端市场,经过与美国、德国等竞争对手的周而复始的竞争,终于在二战末期取得了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末,全球每生产两块新手表,就有一块来自瑞士。

劳力士于1926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只防水手表。20世纪上半叶,制表业发展成为继纺织业之后瑞士的第二大产业。

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70年代,瑞士钟表突然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重新定义“好表”

1970年至1988年,瑞士钟表业经历了长达18年的裁员、破产潮,员工数量由9万人骤减至2.8万人,制表企业数量萎缩近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占1970年瑞士钟表出口总额43.9%的廉价低端机械表几乎完全消失,中档品牌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场世界钟表业的重大变革被称为“石英危机”。

“石英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人们发明手表的初衷。

无论是手表还是大钟,本质上都是用来测量和显示时间的仪器,手表的历史也是技术发展的历史,计时精度不断提高。

自19世纪末起,各大制表国家针对腕表精准度形成了各自的“天文台认证体系”。这些认证体系有着严格的测试程序,在多个温差和方向测试腕表的精准度,测试时间长达数十天。获得优秀评级的腕表将获得极高的荣誉。图为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

要提高手表的计时精度,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地球引力、外界温度、磁场、震动等都会影响手表的精准度。

为了增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除了采用一些复杂的抗干扰设计外,常用的方法只有一个:提高手表本身的振荡频率。

机械表机芯示意图。机械表的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左侧摆轮游丝系统的来回摆动。使用防磁游丝、避震器等抗干扰设计也能有效提高走时精度。

传统依靠发条带动齿轮的机械表,因为本身结构的原因,在提升震荡频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瓶颈,提升精准度需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成本,因此价格自然十分昂贵。

因此在机械表时代,最精准的手表通常是那些具有高振荡频率,特殊抗干扰设计,以及陀飞轮等昂贵机械的手表。

陀飞轮是一种擒纵和调节装置,由法国瑞士制表师亚伯拉罕·宝玑于 1795 年发明并获得专利,旨在通过将擒纵装置和摆轮安装在旋转框架中来抵消重力对手表准确性的影响

但在 20 世纪初,工程师们发明了石英钟,利用了石英晶体在电驱动时产生稳定振动的原理。

石英表以其简单的构造,却能达到远超机械表的精准度,从而开始了人类计时的“石英革命”。

1967年,世界上第一只石英腕表在纳沙泰尔诞生。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为32,768 Hz。

虽然世界上第一只石英表是瑞士人于1967年自己研制成功的,但是早已靠机械表赚得盆满钵满的瑞士钟表业高层却迟迟没有做出反应。

于是,精工(SEIKO)等日本钟表厂商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开发出一系列价格低廉、走时精准的石英电子表,迅速将瑞士机械表挤出了中低端市场。

石英表的计时性能无疑比机械表好得多。自石英表问世以来,就连米老鼠儿童手表的精确度也比最昂贵的机械表高出十倍以上。

2017年,瑞士钟表品牌真力时推出的DEFY LAB腕表,通过一系列黑科技,将机械表的震荡频率提升至惊人的每小时100次,每日误差仅为0.25秒,但与石英表相比,依然远不如其精准。

但问题在于,石英表能称得上是好表吗?

富裕阶层是绝对不会承认它的,只有保证少数人能用得起,它才能成为有效的阶级标识,劳动人民拥有的石英表,资本家就算想爱也不可能爱得了。

以复杂陀飞轮闻名的奢侈手表品牌:

虽然瑞士中低端手表早已实现工业化,但很多独立的奢侈手表品牌仍然坚持手工制作,而这非常昂贵。

当低端机械表在石英危机中惨遭淘汰的时候,百达翡丽、劳力士等高端品牌的销量却逐年上升,有力地证明了它们的价值。

此后,瑞士钟表业终于正视了现实:在劳动力成本高昂的欧洲,制表业要想摆脱困境,唯一的希望就是彻底转向奢侈品,与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的亚洲同行拉开距离。

带陀飞轮的宝玑腕表。宝玑于1775年在巴黎创立,历史上的名人如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拿破仑·波拿巴、维多利亚女王等都是宝玑腕表的顾客。它也是《人间喜剧》《基督山伯爵》等文学巨著和普希金诗歌中提到的品牌。1999年被斯沃琪集团收购后,这些历史渊源被用于品牌营销和宣传。

通过各种触动心灵的广告,瑞士制表商试图让全球高净值人士相信,真正的“好表”并不一定需要极其精准,但必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品牌价值。

每每举手投足之间,衬衫袖口上时不时闪现出一枚蕴藏百年奢华的瑞士机械腕表,“庄重典雅,却不浮华”,无愧于各界精英人士的身份。

无独有偶,20世纪最后十年,世界奢侈品行业迎来了百年不遇的重大利好,帮助瑞士钟表企业成功完成转型。

2000 年至 2017 年瑞士钟表出口总额中电子(石英)表和机械表份额的变化 | 资料来源: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

东亚脱贫,瑞士吃得好

1995年至2010年的15年间,世界奢侈品行业(时装、珠宝、手表和化妆品)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多,从770亿欧元增至1730亿欧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和中国等东亚新兴市场。

摧毁瑞士低端手表行业的是日本人,也是日本人最早在亚洲市场追捧瑞士高档手表。

1970年至1990年,日本人均GDP从12948美元增长至26506美元,中产阶级规模迅速壮大,奢侈品购买力随之提升。

以瑞士钟表巨头斯沃琪集团为例,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其在亚洲的品牌专卖店数量从总专卖店数量的20%增长至近30%,而日本顾客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尽管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陷入长期衰退,但斯沃琪集团在亚洲的销售额自2000年起却持续快速增长。

亚洲市场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30%飙升至2012年的53.4%,大中华区贡献了近70%,逐渐摆脱贫困的中国人终于成为世界奢侈品行业的主要买家。

2000 年至 2012 年瑞士手表主要出口市场的份额变化。中国大陆也是香港手表的主要消费者。资料来源:瑞士信贷

“瑞士手表”的奢华形象最终得以树立,并成为东亚众多高净值男性的最爱。

瑞士外贸数据显示,1995年至2010年,瑞士手表出口数量从5090万只减少至3190万只,而平均单价却上涨了5倍多。

中国先富起来的男性对于高端机械表的品味和偏好各有不同,天生阳刚之气的男性会选择具有军表特征的腕表;商界精英热衷于具有两地时、月相、年历等功能的精致腕表;娱乐、传媒从业者则偏爱价格昂贵的时尚品牌机械表。

而“运动表”则以大、亮、特殊材质、闪亮等特点,征服了从富豪到富二代几乎所有人。

Mille是近年来在内地非常火爆的高端手表品牌,其单块售价高达百万元,被称为富二代的“身份证”。

全球平均价格排名前十的奢侈手表大多为瑞士品牌。来源: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

对于那些正在走向成功之路,但目前还不够富裕的中国男士来说,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腕表并不难,而广东等地高端仿表业的繁荣,凭借其过硬的品质,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过度依赖东亚市场也并非没有副作用。

自2013年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瑞士钟表出口总量大幅下滑,行业业绩陷入连年低迷,直至2017年,情况才稍稍平静下来。

自2013年以来,瑞士钟表对大中华市场的出口大幅萎缩 | 来源: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