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52 号员工黄明威:从美国到中国,与马云的传奇故事

2024-09-21 10:06:44发布    浏览130次    信息编号:8847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阿里巴巴 52 号员工黄明威:从美国到中国,与马云的传奇故事

阿里巴巴员工52号 黄明伟

文/太一

如果18年前,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中国企业家邀请你加入他的团队,说“有一天”这家公司会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能够和比尔盖茨对话,你会相信他吗?

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不”。尤其是 Brian Wong,他毕业于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刚刚担任旧金山市长特别助理一年,他的人生规划是在美国发展事业,成为旧金山第一位华裔市长,但 1999 年夏天,黄明伟的前路出现了转折,在旧金山与马云、蔡崇信喝完一杯茶后,他辞去了工作,飞往中国杭州,成为阿里巴巴第一位美国籍员工。

1998年,黄明伟(左三)担任旧金山市长布朗(左二)特别助理

18年后,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黄明炜用一个“不”来形容自己的决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今天,阿里巴巴是亚洲第一家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公司,服务全球6亿消费者。

这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个起点。马云说,未来10年,阿里巴巴将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让消费者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在72小时内收到商品。这里是看似不可能的愿景变成现实的地方,也是他建设“更美好世界”的人生梦想得以实现的地方。

杭州第一位美国人

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黄明炜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培养的第一代华人医生,加之大学时期所受的文科教育,让他把“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视为终极价值。在美国,实现价值的职业路径通常有三条:工作几年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医学博士学位,拯救生命;或者去读法学院,像很多美国政客一样,先当律师,再步入政界;或者读MBA,通过商业技能影响社会。

工作几年后,黄明伟逐渐意识到,个人通过商业影响社会可能比从政更有效。但与其他美国精英不同,他在认识马云之前就考虑过加入中国互联网公司。这其中有微妙的个人色彩。

黄明伟

1985年,父亲乘飞机到广州参加全球眼科医师会议时,带着12岁的黄明伟,去广州白沙村看望中国亲戚,这个在旧金山繁华地带长大的美国男孩发现,在贫穷而封闭的南方农村里,亲戚家的老房子墙上总是挂着祖辈离家前的黑白照片。黄明伟对同龄人的黄脸孔感到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却发现自己对家乡几乎一无所知。从那个时候起,就决定以后要自己来中国。大学期间,黄明伟连续两个暑假到中国旅游,在云南山区支教一个月。毕业后,他前往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于南加州大学,在该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当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网站的新浪正如日中天,在黄明炜家的旁边设立了北美办事处。或者,和马云同龄的张朝阳(又名张朝阳)也是不错的选择,他已经在美国成功获得风险投资,并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很多朋友都很疑惑,为什么是没有技术背景、被投资人拒绝37次的马云呢?

黄明炜此前通过一名美国律师认识了蔡崇信,当蔡崇信邀请他出去见在硅谷寻求融资的中国企业家马云时,他被这个身材瘦削的中国企业家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打动,而且“极其热情”。马云描述了一个宏伟的愿景:从中国开始做电子商务,让人们通过网络自由地买卖东西,有朝一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交易平台。目标是一年之内将用户数提升到100万,但当时阿里巴巴只有3万用户。

虽然担心目标定得太高,但黄明伟还是认为“中国+电子商务”这个概念很有吸引力:一方面,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截至1998年7月,互联网上的域名已经超过300万个,240多个国家都建立了IP网络,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全球流行起来。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1991年至1998年,GDP增长率都在7.5%以上。蔡崇信无疑也能为阿里巴巴的潜力背书。

就这样,一个倾盆大雨的傍晚,从香港转机飞往杭州的黄明伟走出只有一层楼、一个大厅的萧山机场,拖着行李箱来到当时还是荒凉郊区的西湖滨花园丰和苑1栋1单元202室。马云的四室两厅公寓里,十几个人正在工作,门口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鞋子。

“你是谁?”

“我叫布莱恩,我来这里工作。”

1999年10月,黄明伟成为阿里巴巴员工,员工编号52号。

我每天晚上都害怕回家。

“我以为我会去中国版的硅谷,但事实并非如此,”黄明伟回忆道,“我在中国当过学生,也出过差,但从未在中国长期生活过。那时候非常困难,我没想到会这么难。就是这么难。”

由于他自学过HTML,蔡崇信推荐他负责阿里巴巴英文网站的开发。创业初期,密集的加班意味着大家经常一起吃饭、一起住,就像中学时的宿舍一样,黄明伟觉得“很有意思”。黄明伟是个很少独处的外国人,同事带他去附近的食堂吃饭,如果工作到深夜,他就在路边卖徽菜的推车上吃炒饭或炒面,戴着手套打字。为了让黄明伟在杭州安顿下来,在黄龙酒店住了一个月后,公司帮他在文一西路湖滨花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楼道里没有灯,从工地运来水泥、沙子的大卡车驶过,扬起一阵呛人的灰尘。

“我每天晚上都不敢回家,因为就我一个人,每次走进去都会怀疑里面有没有人”,黄明伟笑着说,“当时我很郁闷,没有人可以倾诉,只能自己承受。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我很生气,因为他们的日子更难过,以前一个房间睡八个人,你抱怨什么?他们都吃方便面,现在你又抱怨食堂的饭菜难吃,但毕竟还有食堂。”

黄明炜很快就感到了孤独。他以为自己中文“还行”,但真正和同事交流时,却发现“没那么好”。他和中国同事经常听不懂对方关于体育的讨论,而谈到明星或者电视节目,交流就更加困难。黄明炜说:“虽然我们朝夕相处,但有些事情我没法讨论。你这个页面是怎么设计的?逻辑是什么?我没法表达我的意思。”

那时,吃一顿肯德基或哈根达斯大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一般在董事会议事时才点一次,一份上校鸡块就需要20元,如果有25个人,一顿盛宴的预算相当于时任CFO蔡崇信的月薪。雅虎作为硅谷的明星公司,已经可以每天为员工提供免费的甜点和饮料了。

马云鼓励挤在公寓里的同伴,并把大洋彼岸的硅谷公司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工程师还不错,还可以做跨境贸易,虽然现在还不能和那些硅谷公司相比,但我们有一天是可能的。

黄明炜(右一)出席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主持的会议。

在黄明伟看来,马云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非常注重如何培养员工,给予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并且善于激励人。初到时,马云对他说:“Brian,你现在负责英文网站,你是总制作人,这件事就靠你了。”“没有多少老板能给你这种真正信任你的感觉,”黄明伟说,“因为他信任你,所以你才会全力以赴地为他工作。”

谁知道,黑暗的日子会提前一天到来?2000年9月,刚刚将B2B业务打入全球200强的阿里巴巴,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不得不首次裁掉海外员工,将业务收缩至国内,业务重心转向中国供应商。当马云宣布阿里巴巴进入紧急状态时,身在香港的黄明炜感到十分意外。“我们很爱阿里巴巴,感觉它是一家人”,黄明炜在电话中问马云,为何会这样。“布莱恩,这是公司决策的错误,不是你的。没事的,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的”,马云不停地安慰他。

黄明炜选择离开阿里巴巴,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MBA。

返回阿里巴巴

2004年,黄明伟出差中国,路过杭州时顺道拜访了老同事,发现阿里巴巴已经迅速走出困境,办公室和马云的公寓都搬到了学院路华星创业大厦,员工人数也达到了1300多人,是他离开前的6倍多。而且,刚刚推出的C2C业务淘宝网正在迅速崛起,与美国电商巨头eBay展开竞争。开淘宝店已经成为中国人最时髦的副业。

一年后,黄明伟在纽约与马云、蔡崇信等几位阿里巴巴高管重聚。他们正在为淘宝寻找投资者,而黄明伟则在总部设在纽约的麦格劳-希尔公司工作。走出去后,黄明伟边走边和马云聊天:“马总,我最近在想怎么创业,麦格劳-希尔公司太大了,我觉得发展速度太慢了。”

“你为什么不回阿里巴巴?”马云直接回答。蔡崇信还与他通了一个小时电话,分析此时“回国”的好处,并得出结论“毫无疑问你应该回来”。

一股新的互联网创业浪潮正席卷中国。黄明伟在纽约中央公园边走边和一位在中国成功创业的朋友聊天。两人得出了一个共同的逻辑,那就是再说一次不。朋友告诉他,麦格劳希尔集团是好公司,但在中国做不出来。“如果你回到阿里巴巴,就可以马上到中国大陆参与全球工作,这就是你的优势。”

2006年,黄明炜在德国的一个贸易会议上代表阿里巴巴发言。

回归阿里巴巴之后,黄明炜负责产品研发和国际业务拓展。随着阿里巴巴业务范围日渐多元化,自身工作内容也发生改变,黄明炜得以对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融入。比如,在准备招募新人时,黄明炜一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选择中国最好的高校清华、北大作为目标学校。他的母校斯沃斯莫尔学院曾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得主、28位罗德学者。在他看来,去顶尖大学招募意味着寻找最聪明的申请者,这在硅谷也是常见的做法。但时任COO的李奇却认为,来自二三线学校的学生对机会和资源更渴求,也更勤奋,更愿意努力工作。相反,大学生未必能适应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面貌。

黄明炜出席2009年阿里巴巴年会

马云特别助理

2012年春天,黄明炜第二次离开阿里巴巴,实现自己创业的夙愿,投资了一家将品牌与明星资源对接,帮助品牌在中国电商平台上打造品牌的公司,并担任CEO。

在距离阿里巴巴西溪园区5公里的天目山路上,黄明伟经历了创业的酸甜苦辣。两年后,他把公司卖了,突然感到内心空虚,他去寻求建议。

马云并没有给他任何创业或经营企业的建议。他说,“布莱恩,你应该尝试去旅行,在一个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呆一段时间,看看感觉如何,然后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舒服,它就不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就去另一个地方。等你搞清楚了再回来找我。”

黄明伟听后有些疑惑,但还是听从了马云的建议,收拾行李只身前往贵州。

离开大城市之后,黄明伟突然体会到了原来生活的幸福,再次遇见马云时,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变得明亮起来,清晰起来。此时马云问他有没有兴趣重回阿里巴巴做自己的特别助理。

“好啊,那我们再说不就回去吧,谁不想看看马先生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黄明伟从马云在国内外忙碌的行程总结道,“马云就是马云,他的风格很一致。”在非正式场合,马云常常给予别人鼓励,表达“我相信你,你……他在工作上是个完美主义者,对细节要求很高,讨厌迟到。”对合作伙伴、保安、门卫都很有礼貌,赶飞机前会下车与曾为他服务过的员工握手、表达感谢。

黄明伟陪同马云到访

黄明炜曾经问过马云,你总是有远见,你的导师是谁?

马云回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的导师。”

“我觉得马云在这方面是个高手——他永远都有‘有一天’,永远都有值得期待的事情。”黄明炜说,“没有水,人可以活七天;没有食物,可以活30天;但是没有希望的那一刻,你可能立刻就死了。阿里巴巴在给人希望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工作方式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黄明炜,也渗透到了他规划阿里巴巴全球领导力学院项目的过程中,这个项目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才来到中国,在阿里巴巴学习、轮岗,以建立对中国文化、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和战略布局的理解,并成为未来十年公司全球业务的商业领袖,全球领导力学院对于黄明炜来说是一个完美的任务。

黄明伟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学员合影

在阿里巴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在创办全球领导力学院之前,黄明伟曾看到一位背景傲人的外籍员工抱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做这种工作?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没有人赏识,我承认我的努力。”

“你知道我跟他说了什么吗?”黄明伟说,“你不开心是因为你在等待肯定和赞扬。你做这份工作的理由是错误的。你做这份工作的理由应该是相信你所做的事情的价值,以及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的重要目标。”

他说,他在阿里巴巴工作,并且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帮助阿里巴巴实现梦想,也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黄明伟的近照

小时候在白沙村看到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中国面孔时产生的那种陌生感,在黄明伟如今的作品中也有所呼应。“那时候你总会问自己,如果我的爷爷奶奶没有移民到美国,我还会这样吗?我在这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很幸运能在美国长大、学习,所以觉得我必须要回报他们一些东西。”“那时候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可能没有在美国那么舒适、富裕。所以我有一天会回去帮助他们。医疗可以帮助人,后来我发现互联网也可以帮助人。”

黄明伟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华人家庭,父亲有五个兄弟,其中四个拥有博士学位。父亲是美国空军医生,叔叔则在海军陆战队担任支援飞虎队的军官,本科主修英文。黄明伟没有经历过先辈初到美国不被允许拥有财产、不被允许投票的艰辛,但出于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他经常到中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学习传统文化,追寻自己的华人根源。他信奉基督教,但手腕上却一直戴着一串檀香佛珠,这是台湾一位道教老师送的礼物,“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黄明伟的母亲祖籍是广东中山,黄明伟从小就对孙中山的故事感兴趣,在马来西亚槟城,他了解了孙中山办报、维护同盟会、策划黄花岗起义的历史,黄明伟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一种与最早流亡海外的华侨之间的微妙联系,“孙中山也在夏威夷留学过,他也是一名医生。我在槟城了解到很多华人推翻清朝后,都想回到祖国,这是他们独有的情怀,但因为战乱等原因,最后没有回去。”

一百年后,中国人面临的历史命题从救国救民变成了中国发展。像黄明伟这样的中国商人、旅行者,可以自由往来于中美之间,以各种方式进行全球贸易。黄明伟认为,中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和贸易,包括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的两股至关重要的力量。他尤其幸运,因为华人血统和美国成长经历的双重背景,让他拥有双重身份。“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搭建桥梁,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世界?”

消除贫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实现国际环境和平,都是黄明炜试图进入美国政坛时的初衷。阿里巴巴如今成为了这些问题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电商创造就业、蚂蚁金服提供小微贷款服务扶贫、阿里娱乐和阿里健康为人们提供幸福和健康。黄明炜在阿里巴巴打造“更美好世界”的梦想和抱负已经实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