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菲 第五大道 奢侈品门店前排长龙,LV 入门款价格飙升,消费者排队仍买不到心仪产品
2024-09-20 20:06:53发布 浏览123次 信息编号:8834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孙亚菲 第五大道 奢侈品门店前排长龙,LV 入门款价格飙升,消费者排队仍买不到心仪产品
近期,“奢侈品店前大排长龙”的场景再次回到大众视野,而在所有奢侈品牌中,最糟糕的当属LV。
这背后是LV人为营造的稀缺性和高价位,以前LV的入门款只要5000多元,现在却要将近1.5万元,距离中产阶级越来越远。
“我犯了什么罪,要在LV门前排队?”2月2日,曾妮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但没有想到收到这么多回复。
曾妮自认是LV的常客,每年都会来两三次,一般是给自己买生日礼物,或者过节给父母买礼物。这是她第一次在工作日遇到这么长的排队,“什么货也买不到”的情况。
在门口排队十几分钟后,曾妮成功走进LV专卖店,她想买的是LV去年7月推出的字母组合手袋,然而她一问店员,就被告知这款包包已经缺货,“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这个款式了”。
抱着“尽量不白跑一趟”的想法,曾妮又询问了其他几款包包,但全部都缺货。无奈之下,她的“排队十几分钟、询问商品十几秒”的LV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家住上海的罗敏近日被LV“没事就问”的态度搞得无话可说。
1月28日,罗敏下班后开车来到IFC,18点半左右站在LV门前的长队末尾。等待的时候,罗敏往前看了看,发现队伍里至少有18个人,这还不算那些站在家长旁边发呆、东张西望的孩子。
十分钟后,罗敏进店询问营业员,称小邮差、牛角包、法棍包、布茨包这些款式都没货了。罗敏原本打算先看看实物再决定买哪一款,但LV市场太火爆,她没有机会。
“如果你确定要,就直接下单”“有货我一定会抢着买”……在营业员的劝说下,罗敏最终决定盲买一个米色的牛角面包。付完钱走人时,罗敏看了一眼还在排队的人,估计得等上15到20分钟。
近段时间,“奢侈品店前大排长龙”的场景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而在所有奢侈品牌中,最糟糕的当属LV。
© 截图自小红书
抢购LV的人都有哪些人?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CEO孙亚飞告诉我们,相比于其他品牌,LV的消费者画像呈现出两个“极端”,一端是18到25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有的刚刚步入职场,逢年过节给自己买来当礼物;
另一端则是40岁或5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毕竟LV代表的是欧洲的老钱家族。”
从2006年开始在LV购物的田欣告诉我们,多年来她在LV上的花费在30万到40万之间。“早些年买LV是对我努力的认可。现在基本款都有了,也会尝试新款式。”
曾妮告诉我们,她的一个还在上学的朋友几乎每个月都会去一次LV,每次至少花2万,“可能是因为她家里比较富裕吧”。
我们了解到有一位老板是卖二手奢侈品的,酷爱收藏,家里有200多个古董LV行李箱,价值不菲。
从目前来看,LV的火爆场面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海恒隆广场、南京德基广场、北京SKP、杭州大厦购物城、合肥银泰中心、广州太古汇等商场的LV专卖店相继被网友点名。
“不管是周末还是工作日,这里还是照常排着长队,区别只是队伍的长度。”家住迪拜、做代购生意的冯婷告诉我们,以前迪拜的一些LV专卖店只有在高峰时段才会有排队,但现在全天都有人在排队。”
事实上,“奢侈品”与“排队”两个词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前者有一定的准入门槛,而后者通常是大众消费。
也正因如此,当“LV门前大排长队”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后,引来一片笑料。有人调侃“LV门前排队太离谱了,给人一种抢白菜的错觉”,也有人吐槽“LV门前的队伍比同一商场喝奶茶的队伍还长”。
事实上,门前的长队只是LV销售火爆的一个缩影。
田欣告诉我们,从她的购物经历来看,LV 提供一对一服务,一个销售员每次只服务一位顾客。节假日顾客多的时候,就会出现排队现象。不过田欣也表示,很多顾客在熟悉了销售员之后,都会让销售员帮忙预约,直接送货上门,或者到店后直接跳过排队,由销售员领进店。
换言之,虽然“排长队”是外界对于LV消费热潮认知中的常见场景,但事实上,LV的更多销售并不局限于排队场景。
方佩琳告诉我们,她很少在LV门店门口排队,一般都是店员把包留给她,在门口等她。最近一次,方佩琳进店付款到离开,只用了不到15分钟。
没有销售支持,林萌把精力都花在了等待LV小程序上。林萌一直想买一款LV的法棍包,她在微信上问过店里销售几次,都被告知没有货,“系统没开通,没法预约。”于是,林萌连续几天浏览LV小程序,看到有货后,立马支付16500元购买。
当林梦分享自己在网上购买LV的经历时,很多人都过来询问,普遍的反应是,最近LV真的很难买到。
富豪们纷纷购买LV,让母公司LVMH赚得盆满钵满。
不久前,LVMH集团发布2022财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集团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791.8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2%至210.6亿欧元。随后,在业绩发布会上,LVMH管理层披露,LV品牌收入首次突破200亿欧元,超过集团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随后,LV一天净赚2.8亿的消息成为热议话题,比茅台的赚钱能力还要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LVMH集团首次公布单个品牌的业绩,从这个角度来看,LV创下销售纪录对集团意义重大。
耀科研究院院长周婷告诉我们,与其说LV做对了什么,不如说品牌站到了正确的位置,收获了最大的利益。
从一开始,集团就将所有资源向LV倾斜,无论是沟通、开店、产品创意还是人才。
周婷说,集团这么做的逻辑很简单,首先花巨资打造一个成功的模式,支撑股价和投资回报,有了赚钱机器之后再去收购更多的品牌。
LVMH是一家庞大的奢侈品集团,从1987年接手LVMH,到后来收购纪梵希、蒂芙尼,再到如今旗下拥有75个品牌,现任掌舵人伯纳德·阿诺将浓重的个人主义写进了集团的扩张历程中。
1987年,由LV(路易·威登,主营奢侈品)和MH(酩悦·轩尼诗,主营葡萄酒)合并而成的LVMH并不太平,公司内部矛盾不断。
随后,受邀加盟的伯纳德·阿诺( )表面上调解冲突,暗中却增持该公司股份,并趁法国股市大跌之际低价买入,从而成为LVMH第一大股东。
此后,阿诺特“等待机会、低价收购”的经营策略被运用到更多品牌的收购上。
通常,阿诺和LVMH会先选定一个目标公司,然后当公司内部矛盾激化,或者公司陷入经济低迷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
然后,他们“清理”被收购的公司,并将其占为己用。
© 视觉中国
LVMH不断收购背后的核心逻辑很清晰:既然奢侈品无法过度增长,那么它就会收购所有拥有悠久历史的奢侈品品牌。
一方面,欧洲很多老店都是家族企业,经过几代人的打造,产品和品牌已经趋于稳定;
另一方面,单一家族很难单凭自身力量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从这个角度看,收购与被收购是双赢的。
LVMH也懂得如何让收购的品牌价值最大化。首先,奢侈品是靠设计卖出去的,阿诺尊重设计师的创造力,善于招募新鲜血液;其次,加入奢侈品巨头LVMH,也能让品牌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来看,LVMH无疑是行业老大,2022财年,LVMH、开云、历峰(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的营收数据分别为:LVMH全年营收791.8亿欧元,开云前三季度营收150.67亿欧元,历峰全年营收191.8亿欧元。
当地时间1月17日,随着LVMH股价创下801.8欧元/股的新高,公司市值首次达到4000亿欧元。据彭博亿万富翁榜单显示,截至1月30日,阿诺位列榜单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
已然享受到中产红利的LV及其集团,在通过“去中产”增强应对经济波动能力的同时,仍在不断扩大版图。
根据耀科研究院近几年对高端消费的报告和解读,“去中产化”趋势加剧,中国高端核心消费者对线上购买奢侈品的不敏感价格在2万元左右。对于这部分核心用户来说,全球危机对生活方式和消费没有直接影响。
资深包迷郑琳琳告诉记者,近两年她明显感觉到LV想让自己的品牌形象向爱马仕靠拢。
有钱人特别在意稀缺性,当他们达到一定的层次或社会地位时,希望包包能与自己的形象挂钩,尤其是有些人喜欢研究包包,对市场上包包的发展趋势、未来市场的稀缺性有自己的判断。
郑琳琳说,据她所知,LV去年开始减产经典字母系列,考虑到字母系列价格比较低,在街上也很容易见到同款,所以知道减产后她就买了几双收起来。
此外,郑琳琳还告诉我们,相对于经济资源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中产阶级,奢侈品越高端,越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吸引顶级富豪并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至少可以确保品牌的销售额中位数保持相对稳定。
最新一条回答与涨价传闻有关。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被销售告知“LV即将涨价,涨幅在8%到20%之间”。不少受访者也告诉我们,自己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
随即,有人盲目猜测LV“大概是囤货,等涨价后再卖”,还有人调侃“现在买LV,相当于涨价后打了八折,这么想的话,脑洞就大开了”。
一家跟踪奢侈品市场的网站发布了一组数据:低端奢侈品的价格平均每年上涨约4%,高端奢侈品的平均涨幅在15%至18%之间。作为皮具品类前三大奢侈品牌之一(另两家是香奈儿和爱马仕),LV上一次涨价是在2022年11月。
虽然LV涨价一事还未尘埃落定,涨价传闻也确实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但归根结底,LV的走红,更多指向其在“人为制造稀缺”方面的成功。
阿诺曾坦言,打造一个奢侈品牌比其他生意要困难得多,“它需要创造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消费者需求”。
后来,在阿诺的领导下,LV等找到了打造奢侈品牌的公式:
第一步是充分探索品牌历史,并选用合适的设计师来诠释历史,从而定义品牌标识;
第二步,严控品牌销量,人为制造稀缺性;
第三步,善于运用营销手段,巧妙制造声势,吸引注意力。
孙亚飞告诉我们,2009年她刚开始做奢侈品电商的时候,LV的基础入门款售价才5000多元,“当时LV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做客源拓展。”
当“市场买菜的妈妈们都开始拎LV包包”的时候,品牌开始严控低端产品的入门门槛,并上调入门款售价,如今官网上同款售价已达14400元。
一方面提高进入门槛,一方面保持“高傲”姿态。
据孙亚飞介绍,香奈儿曾在美国纽约州附近开过一家奥特莱斯店,但后来因为觉得价格太低而撤出。自此,LV、香奈儿、爱马仕三大顶级皮具品牌从此与“折扣”二字隔绝。相比之下,以量为主的Gucci、Dior等品牌不仅有奥特莱斯店,过季产品也会打折,导致价差更大。
除了坚持不打折,为了维护自己的态度,LV还会克制全面商业化,“如果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款式,卖完之后就绝不会再生产。”
上个世纪末,有学者进行研究,得出一个公式,描述奢侈品品牌知名度、消费者欲望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奢侈品必须提高知名度,但不能人人都能买得起。
© 城市边界
具体到LV,一方面通过各类广告、活动赞助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让大众了解它的百年历史和旅行箱的故事,从而产生“拥有LV就很自豪”的心态;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价格体系来维持品牌调性,营造出一种“想而不可得”的梦想感,并且游刃有余地做到了。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当问到LV为何如此受欢迎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买LV就是为了保值”。近一两年,在股市波动、基金亏损的大背景下,奢侈品保值理念尤为凸显。前不久,香港富豪刘銮雄要拍卖76个爱马仕包包的消息引发热议,让“奢侈品保值增值”理念焕发了新的生机。
但事实上,由于奢侈品归根结底是消费品,其保值增值并不具有普适性,换言之,LV并不是保值增值的“高手”。
热衷买包包、动辄上百万的郑琳琳告诉我们,LV的玩法和香奈儿、爱马仕不一样,爱马仕主要是分销,你分销到一定数量,你才能买到你想要的包包。所以爱马仕包包在市面上的售价,并不是消费者真正拿到手的价格,“分销的溢价要算进去。”有鉴于此,当爱马仕被转到二手或者二手市场时,价格是一路飙升的。
同样,每季度都会出新款,尤其是一些设计感爆棚的款式一机难求,另一方面也在模仿Hermès做搭配。相较之下,“没玩法”的LV就没那么值钱了。
循环时尚生活方式电商平台告诉我们,奢侈品在二级市场的估值受到品牌价值、市场热度、独特性、商品状态等因素影响。而尔家二手的老板尼尔也告诉我们,奢侈品的回收和二手车一样,“一看使用年限,二看使用痕迹。”
入行十余年的尼尔发现,除开硬性瑕疵外,LV字母包的做工在过去三五年间已经变得“愈发粗糙”,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二手市场的估价。
此外,Neel还告诉我们,随着LV在国内和国外专柜的价格差越来越大,LV在二级市场上越来越卖不出高价。“比如同样的LV包,国内专柜卖24500元,国外退税后卖17800元,那么回收价肯定不会高于17800元。”Neel说。奢侈品能否保值,不是由涨价频率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奢侈品数字营销博士包武侠曾经告诉我们,奢侈品是一个造梦的行业,它是富人的日常必需品,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愿望。
一个成功的奢侈品牌,从来不会“既吸引高端消费者,又吸引大众消费者”,这是品牌的问题,或许也是消费者的问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