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索卡专卖店 加拿大鹅:从鸟类到服装品牌,背后的虚荣与消费观念

2024-09-17 11:09:07发布    浏览187次    信息编号:8723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奥索卡专卖店 加拿大鹅:从鸟类到服装品牌,背后的虚荣与消费观念

加拿大鹅

加拿大雁( Goose)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的一种鸟类。加拿大服装公司的中文译名叫做鹅。

加拿大鹅在我国以羽绒服闻名,在2018年秋季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该品牌的羽绒服就已经在国内随处可见,这些产品的来源无非就是海外代购和假冒产品。二是在畸形虚荣心的影响下,很多消费者感觉冬天不穿“加拿大鹅”羽绒服出门都不好意思。这就好比在艰难的岁月里,一些可笑的人出门前反复用猪皮洗漱,一来是为了涂抹嘴巴以示自己吃了肉和油。

加拿大鹅原本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家族式服装厂,主要生产羊毛背心和滑雪服,80年代拿下南极探险队羽绒服代工合同,本世纪初更因频繁出现在《国家宝藏》、《后天》等好莱坞大片中,成为所谓世界顶级羽绒服品牌。

鲜为人知的是,1988年,我国组织了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任务是建立南极中山站。当时,四川电视台要拍一部关于科考站的片子,叫《长城向南延伸》。包括演员张国立和科考队全体成员,都穿着我国生产的“天鸽”牌羽绒服亮相南极。这家四川集体企业后来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可惜后来淹没在资本市场的洪流中。

此后,奥索卡、优仕顿、探路者、波司登等国产服装品牌纷纷尝试利用南极科考提升品牌号召力,但尚无一家本土羽绒服企业能够成功复制“加拿大鹅”的成功之路。

“加拿大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价格昂贵,比如一件含绒量为80%、填充量为150g-200g的女式羽绒大衣,售价近万元。加拿大鹅的产品中,填充的并不是鹅绒,据国外时尚杂志介绍,其所有羽绒混合物中都含有羽绒,而所谓的羽绒,就是品质优良、保暖性好的加拿大羽绒。

众所周知,影响羽绒品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后期加工方面的原因外,产绒禽类的成熟度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般来说,亚洲国家受养殖户养殖习惯的影响,羽绒品质普遍较差,有些鸭、鹅的羽绒成熟度不够,导致羽绒品质不稳定。欧洲羽绒品质普遍略高,但说加拿大羽绒是高品质或超高品质则完全不实。同时要注意,所谓北美寒冷气候产出的羽绒品质更高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从理论上讲,低温可能只会增加家禽的产绒量,而不会影响其品质。

此外,追捧“加拿大鹅”的粉丝认为,它的设计、裁剪、加工、缝制等都是在加拿大完成,坚持本土生产、全手工制作,所以品质好、价格贵。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在哪里?显然是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全球效率最高、工艺最好的纺织服装企业和技术工人都在中国。

如果忽略款式和颜色,仅衡量一件羽绒服的好坏,国家早就有技术标准,要根据填充量、蓬松度、清洁度、耗氧指数、气味程度等来判断。无论是羽毛,还是外国鸭绒,都能起到超强的保暖效果。

同时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在同等条件下,鹅绒和鸭绒的各项指标基本一致,仅在蓬松度指标值上鹅绒略高于鸭绒5%左右,保暖性上鹅绒和鸭绒并无太大差别,所谓鹅的饲养时间比鸭子长,所以鹅绒优于鸭绒,鹅是食草动物,而鸭子是杂食动物,所以鹅绒没有异味,鸭绒一般有“腥味”等等,都是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羽绒服界“西伯利亚绒”这个国际笑话。直到现在,我国仍有人宣称自己的羽绒服的填充物是西伯利亚绒。这种绒来自人烟稀少的极寒地区,那里的家禽饮水以冰川融水为主,以地衣、苔藓为食,品质堪称世界一流。

其实所谓的西伯利亚鹅,是鸭科黑雁属的一种红胸鹅,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华盛顿公约列出的濒危物种之一,更何况它的羽绒保暖性,无论它有多么好的功效,都是禁止获取和使用的。最后,也证明了市面上销售的西伯利亚羽绒及其制品并非来自西伯利亚,只不过是一个商标而已。既可以叫西伯利亚羽绒,也可以叫西伯利亚鹅。

当然,有些国外的羽绒服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口碑非常好,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时候难免会交不少“智商税”。

崇拜异物现象

俗话说,不管事物怎么变化,本质是一样的。我国羽绒服行业依然受到“丑”“笨重”“怪异”等关键词的困扰,但“奢侈”却成为新的热词。

随着国外高端羽绒服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并从一开始就牢牢占据高端市场,一件售价上万元的羽绒服显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国内消费者或是在专卖店排队购买国外品牌的羽绒服,或是在网购平台购买国外品牌的高端仿品。国内一线羽绒服企业也开始进军中高端市场,如波司登曾在2019年发布过“登峰”系列万元级羽绒服,其中最贵的珠峰款售价为11800元。

此举大致可以看作是国产羽绒服品牌试图与国外高端羽绒服进行正面竞争。由于国外高端羽绒服已经打开了我国羽绒服行业的价格天花板,国产品牌羽绒服企业觉得必须在产品品质、生产工艺等方面下功夫,而国内品牌羽绒服企业早已具备与国外高端羽绒服竞争的条件,因此在想要分一杯羹高端羽绒服市场的驱动下,预计其将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

不过,国产品牌羽绒服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似乎有些让人失望。人们步入中年的第二步,也就是戏称为穿羽绒服,与第一步即穿秋裤,在消费者中的表现也大相径庭。据说,2020-2021年冬季羽绒服消费的一个怪现象是“北上广深杭,大街小巷都是来来往往的大雁;高校里,看到的尽是北方。”

可惜,所谓的“大鹅”和“The North Face”都是国外的高端羽绒服品牌。其中,The North Face羽绒服在大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几乎人人都有一件,因此被比喻为“隐形校服运动”。没有其中任何一个,你就会被挤出大学生的行列。

与此同时,虽然国内品牌羽绒服企业在高端羽绒服市场也做了一些尝试,但依然以中档羽绒服为主打产品,目标消费群体依然以中老年人为主。羽绒本身蓬松的特性决定了不臃肿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哪个高端品牌的羽绒服,还是哪位明星在穿,只要是中长款,羽绒填充量充足的羽绒服,都远远谈不上臃肿。绿色的看起来像菜青虫;深色的看起来像不知名的毛毛虫;而蓝黄色的,则很像我们经常接触的柞蚕……

那么,国外高端羽绒服是如何占领年轻消费市场的呢?

这其中的因素非常复杂,简单来说,和户外运动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程度、心理效应、精准的价格定位等息息相关。以North Face羽绒服为例,它是国外知名的户外品牌,名字来源于北坡,这是山上最冷、最难攀登的地方。这自然对热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产生了一定的亲和力,使其成为成功开拓这一消费群体的“敲门砖”。以及跟风现象,仿佛一夜之间North Face羽绒服就成了近年来大学生的“隐形校服”。

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看,1971年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所做的备受争议的模拟监狱实验,似乎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为何国外的高端羽绒服占领了我国的青少年消费市场。当时,津巴多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佣了2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随后,他将他们随机分成警察和囚犯两种不同的身份。然而,在实验的第六天,由于学生们的病态反应,实验不得不终止。不过,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也证明,参与实验的大学生通过大众媒体等有权或无权场合所学到的内容,进入新角色的速度是惊人的。

我们可以将外国高端羽绒服粗略地视为模拟监狱实验中大学生所穿的警服或囚服,将中国大学生穿着外国高端羽绒服视为对一种新的群体文化的认同,简单来说,他们认为只有穿着外国品牌高端羽绒服的人,才能融入当地的大学生群体,当然这也包括穿着高端或山寨版外国高端品牌羽绒服的学生。毫无疑问,从某款洋果手机到某款洋运动鞋,再到所谓的全洋羽绒服,归根结底都是青春被虚荣束缚而开出的畸形花朵。

国外高端羽绒服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是定价非常精准。比如某品牌的“隐形校服”系列羽绒服,售价在2000元左右,不算高也不算低,就是所谓的中产价位。靠父母养活的大学生,咬咬牙还是能买一件的。再说一句,就算买到高仿的,普通人也分不清是男的还是女的。

与此同时,国内羽绒服企业纷纷推出轻薄羽绒服,迎合年轻消费者对时尚、好看的追求,但正如甘蔗不能两头甜,羽绒服一旦追求轻薄,就必须牺牲保暖性。

众所周知,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一般是由填充量和含绒量决定的。填充量是指羽绒服中绒子的多少,含绒量是指绒毛中绒子所占的比例。绒子越多,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但是填充的绒子越多,羽绒服看起来就越蓬松。毕竟羽绒的蓬松度是客观存在的,与其保暖性能息息相关。

据了解,市面上的薄款羽绒服填充量都不算太大,以身高160cm的女性穿的薄款羽绒服来说,填充量最低也只有40克,最高也不过70多克,大部分都在50-60克之间。那么,这样的填充量,能抵御北方的极寒和南方的潮湿吗?

2021年1月7日,北京气温降至-19.1摄氏度,创20年来最低。与此同时,-10摄氏度线也南移至秦岭至江淮东部,就连广州也出现了3摄氏度的低温。在这场寒潮中,羽绒服厂家和经销商宣称自己的轻薄羽绒服保暖性能优越的噱头被无情打脸。

不知道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年轻人,还会不会相信羽绒服轻便保暖的神话呢?万事万物都有客观规律,我们应该遵守和尊重。没有一个伟大的行业是靠欺骗和洗脑建立起来的。伟大的是,一旦消费者对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失去信心,在当今各种保暖纤维百花齐放的市场,还有各种各样的选择。

“下坡赛车”的如意算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我国保暖纤维行业如今正如古代启蒙书《古今圣贤合作》中所说,蚕丝、木棉、羊绒、兔毛、腈纶超细纤维(特高绒)、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竹纤维)等都在竞相抢占保暖纺织服装产品市场。

毫无疑问,各种保暖纤维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考虑使用环境、性价比等要求时,并不存在优劣之分。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冬季执勤服内衬填充的超细纤维絮片量达120至200克,这也说明化学纤维同样可以满足警员冬季执行任务时的保暖需要。

那么,市场上出现的这些“仿羽绒”、“仿丝绸”、“仿羊绒”产品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

所谓羽绒,其实就是涤纶短纤维,是将涤纶纺成丝束,再经过切割得到的纤维原料。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涤纶材料切片,比如饮料瓶,在纺丝、切割后再进行剪裁。羽绒和涤纶短纤维的区别在于纤维卷曲立体,而且超细、中空。

在同样的环境下,普通涤纶短纤维的蓬松度在67%左右,保暖性在70%左右;超细中空涤纶短纤维(仿羽绒)的蓬松度在80%左右,保暖性在82%左右;而羽绒的蓬松度在83%以上,保暖性在85%以上。虽然羽绒比所谓的羽绒有更好的性能,但羽绒极低的价格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相比于一件羽绒服,仅需一百八十元的羽绒产品对于中低端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

所谓桑蚕丝,就是将涤纶长纤维经过特殊的加工、特殊的整理后,得到的具有桑蚕丝外观、光泽、手感的纤维原料。仿桑蚕丝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品种类也非常多样,有雪纺、缎纹雪纺、绉布、绉布等。从仿桑蚕丝的纤维性能上看,它的保暖性明显低于桑蚕丝,但也有价格低廉的优势。

羊绒有时也叫仿羊绒或小羊皮,是一种以70%涤纶和30%腈纶为原料,采用高速经编机编织而成的服装面料。仿羊绒制品是以腈纶纤维经特殊加工后制成的。仿羊绒制品的缺点是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保暖性能比羊绒低很多;优点是强度高,染色性好。羊绒与仿羊绒的价格差异巨大,因此这类保暖纤维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也十分混乱,有羊毛与仿羊绒混纺的面料,有羊绒与仿羊绒混纺的面料,也有羊毛、羊绒、仿羊绒混纺的面料,还有仿羊绒与氨纶等其他化纤混纺的产品,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纯粹仿羊绒制成的产品一般都是围巾、毛毯、低端毛衣等低价位产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所有天然纤维价格低廉,同时在纤维性能方面也基本与天然纤维相近,甚至在某些标准上优于天然纤维。那么,这些所谓的“赛”系列保暖纤维的目标客户和消费市场在哪里呢?

2020年5月,国家领导人表示,我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同时,在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中,处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中的人口,月收入不菲的人数合计5.6亿,平均月收入只有965元。而能买得起价值几万元的羽绒服的消费者数量,并不是很多。目标人群,恰恰是我国最大的中低收入群体。

正是岁末年初,虽然受疫情影响,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可能无法回家过年,但这挡不住乡镇经济一年一度的火爆景象。按照往年的惯例,从中小学生放假到春节后的半个月里,乡镇服装鞋帽等消费品市场一片红火。购置新衣过年依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习俗,越是偏僻、闭塞的地方,这种习俗对于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来说就越根深蒂固。

川东北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新疆、西藏等地区打工,除了疫情,往年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人都不能回家过春节,过去他们一般会把打工挣来的钱换成回家孝敬父母、赡养子女。现在农村电商网络基本覆盖了村子​​,他们可以轻松地在网上平台购买衣服等商品,通过快递寄给家人。

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保暖纤维纺织服装产品在农村的覆盖,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儿童等也从中受益。一是保暖纺织服装产品的性价比明显提高,以前一个镇上只有几家、十几家卖这类产品的店铺,同样的产品售价比城里高很多。

此外,留守老人、儿童对于保暖纺织服饰产品的要求大多只是“新”,对材质、价格等并没有过多的要求,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农村老人把家人从网上买来的新衣服、被褥挂在门口显眼的地方“晾”上几天再使用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向村民、邻居“炫耀”自己子女的孝心,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农村电商并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而是消费者需要到乡镇或乡村的电商门店提货,这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较为麻烦,部分寄存点还要额外收取3元费用。同时,乡镇实体店与农村电商网点之间的矛盾也较为突出。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赛尔”系列保暖纤维纺织服装产品能让广大中低收入消费者花更少的钱,用上性能相对优异的产品,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保暖纤维市场普遍呈现高中低端产品分布格局,针对高中低端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这是我国保暖纤维行业健康发展的一条道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