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成长项目,天津同仁堂 IPO 之路曲折,行业缺陷还是个案?

2024-09-16 04:06:28发布    浏览24次    信息编号:8676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聚焦高成长项目,天津同仁堂 IPO 之路曲折,行业缺陷还是个案?

聚焦高成长项目,8万+投资精英关注

9月7日,深交所披露,2023年9月6日,天津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同仁堂”)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回顾金同仁的IPO申请历程,金同仁创业板IPO等待时间较长,2021年6月28日其创业板IPO获批,原定2022年8月31日董事会审议,后被取消,2023年9月7日金同仁主动撤单,总计耗时两年多。

曲折的IPO之路,是否反映出行业的“缺陷”?还是只是个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01

天津老字号,去年营收近11亿元

消费者经常会将天津同仁堂与北京同仁堂混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同仁堂并非那个同仁堂。

天津同仁在招股说明书开头表示:公司主要产品为肾炎康复片、血管康复片,其他产品包括脑血栓片、养血生发胶囊、冠心苏合胶囊、冠脉通片、精制狗皮膏、丹芪片、白檀风胶囊等,终端客户主要为公立医疗机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代表产品为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金同仁营收分别为8.18亿元、10.12亿元、10.8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1.91亿元、2.0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天津同仁堂的收入及毛利主要来源于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及血管复康片。2020年至2022年,上述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7.11亿元、8.90亿元及9.49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85%、88.00%及87.35%,合计毛利分别为6.15亿元、7.692亿元及8.11亿元,占各期合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1.56%、91.64%及90.34%。

天津同仁堂的三大支柱产品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血管康复片虽然拥有高达85%的极高毛利率,但均属于传统中药,而非保密配方,相比北京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对新进入者没有特殊壁垒,随后将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

天津同仁堂部分产品已进入地方集采,如其脉络复康片、血府逐瘀胶囊分别被湖北等多个省份纳入带量采购,降价幅度达30%-60%,盈利能力受损。

02

老字号之间的“斗嘴”

据证券时报报道,金同仁与北京同仁堂因品牌名称相同,导致二者产生冲突。2021年8月,金同仁申请IPO不到两个月,北京同仁堂便将金同仁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使用“同仁堂”名称。目前该诉讼仍在审理中。

2021年8月6日,北京同仁堂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将天津同仁列为被告之一。诉因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对天津同仁的诉讼请求为:“1)停止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2)立即停止使用‘同仁堂’名称,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同仁堂’或者与‘同仁堂’近似的字样;3)停止不正当竞争;4、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5000万元;5、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目前,国内中药市场上有北京、天津、南京三家“同仁堂”,其中以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最为著名。

天津同仁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前身源于清朝时期张家老药房,历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张家老药房、北京同仁堂和记、天津同仁堂制药厂等名称开展医药经营活动,2002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筹建,2008年更名并沿用至今。

在2006年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天津同仁取得“天津同仁堂”商标名称,北京同仁堂取得“同仁堂”商标名称,天津同仁的商标侵权纠纷案也受到深交所的特别关注和问询。

03

反腐风暴后,中药企业上市受挫

除了潜在的业绩可持续性、诉讼风险等,高昂的推广成本也是天津同仁堂备受监管层关注的一大原因。

2019年至2022年,天津同仁堂销售费用分别为3.54亿元、4.01亿元、5.15亿元、5.64亿元。其中,营销费用占比最高且逐年上升。2021年,天津同仁堂营销费用达4.85亿元,占当期销售费用的94.23%,为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53倍。

对此,深交所曾要求天津同仁堂说明公司销售费用关联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否存在虚开发票、重大促销服务商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自今年反腐力度加大以来,中药企业IPO似乎迎来了“难关”;7月,中药企业陕西汉王药业选择撤回申请,其IPO之旅宣告结束。据行业媒体统计,2018年以来,仅有3家中药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自2022年9月恩威药业IPO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尚无一家中药企业成功上市。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行业可能是行业反腐“重灾区”。中药企业普遍重销售轻研发,具体表现在销售费用高、财务合规问题等。另一方面,部分中药的疗效无法准确评估,比如不同厂家功效相近的中药,加价销售更容易受到青睐。以当归为例,野生当归的价格一般在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但人工栽培的当归价格只有几十元左右。这里面存在着微妙的“操作”空间。

另一个原因是,2021年以来,中药材集采步伐加快,对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药企业产生了一定冲击,这关系到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前景,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被摘走了。

结语:在市场热议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收紧之际,中药企业IPO大门或已紧闭,或许并非监管不力,而是竞争缺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