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与哲学大众化:从口号到实践的探索之路

2024-09-15 10:05:16发布    浏览99次    信息编号:8648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艾思奇与哲学大众化:从口号到实践的探索之路

哲学的大众化是艾思奇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他一生追求的方向。他影响广泛的代表作叫《大众哲学》。哲学大众化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家们提出的一个口号。这个口号是在“文艺大众化”、“社会科学大众化”、“科学大众化”等口号的基础上提出的。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可以大众化,哲学也可以大众化吗?艾思奇首先进行了尝试。1932年,他开始在《中华日报》发表哲学论文。1934年,他调到《申报》,负责编辑“读书问答”栏目。这让他接触到读者在哲学、社会、人生等各方面提出的许多问题。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艾思奇与其他编辑为读者解答了一千八百个疑难问题,为他写作《大众哲学》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后来,“读书问答”专栏从《申报》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主编的半月刊《读书生活》。这给艾思奇提供了一个普及哲学的平台。他在《读书生活》上发表24篇哲学演说,深受读者欢迎,并于1936年1月以《哲学演说》为名出版。1936年6月第四版印刷时,改名为《大众哲学》。《大众哲学》一书共四章24节,11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而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辩证唯物主义。

通俗性是《大众哲学》的第一特点。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明确指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不是一个虚幻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哲学的踪迹”。这样就把哲学从神秘的殿堂介绍到现实生活中,把哲学拉近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知道日常生活中也有哲学。这在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创举。这本写给群众看的《大众哲学》确实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解放前,《大众哲学》印了32版,供不应求。1979年又加印了35万册,仍然销售一空。可以说,《大众哲学》是大众哲学著作中出版量最多的一部作品。谈及《大众哲学》时,艾思奇说:“我只希望这本书能缓解城市街头、店铺里、乡村里那些失学的人们的知识饥渴,但我不敢想象它一定能到达那些珍贵的大学生手中,因为它不是装饰精美的西点,而是干烤的烙饼。”李公朴在《大众哲学》序言中称赞道:“这本书用最通俗的文笔、日常对话的风格,把专门的理论融化,使广大民众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接受。这种写作风格在目前的出版界,至今仍是唯一的贡献。”他强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全部是从新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去写的。新哲学本来是群众的哲学,但过去还没有为群众写的新哲学著作。”《大众哲学》是结合群众关心的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通俗化是《大众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哲学的大众化离不开哲学的普及。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众熟知的历史故事和身边的现实,把深奥的哲学讲得浅显易懂,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群众中,使群众较快掌握的重要途径。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扫以往哲学的艰深玄奥色彩,从每篇文章的标题到内容的表达,都十分注重通俗化。《招牌上的各种图案》、《喇叭上的旅行》、《卓别林和希特勒》、《上帝知道》、《拿着匕首微笑》、《七十二变》等副标题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它们把深刻的哲理融入生动的故事之中,用群众的语言表达出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易于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现实性是大众哲学的第三个特点。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是为了哲学的现实化。艾思奇指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能够真正解决人类生活的实际问题。只有它能够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证明它是事实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和革命的实际行动相结合,成为指导革命行动的观点,才能担负起改造世界的任务,必须抓住群众,成为物质力量。”大众哲学之所以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除了它的表现形式通俗、大众化外,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群众最关心的救亡问题。在20世纪30、40年代,有一首歌、一本书对进步青年影响最大,这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本书就是《大众哲学》。很多人读了《大众哲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去了延安。蒋介石曾感叹:“一本《大众哲学》就突破了三民主义的防线”,足以证明《大众哲学》的影响力有多大。据北大一位老教授回忆:抗战爆发后,北大准备南迁,校方动员学生把书交校方统一储运,结果发现,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本《大众哲学》。

推动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课题,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生活哲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特别要注意传播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通过通俗易懂、通俗易懂、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在这方面,理论工作者责任重大,工作任重道远。为此,必须重视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逻辑和规律,防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人民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解放化有直接关系。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大众化,对促进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简单化、庸俗化、形式主义的问题。

第二,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学术含量,防止低水平重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是闹着玩儿的、搞大量的,而是学术性和现实性、学术视角和实践关怀相统一。这就要求理论创新,防止低水平重复。现在课题、项目、工程很多,论文、著作不计其数,但多是横向调剂,纵向改进很少,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复,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