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城杀妻故事引唏嘘,网友评论为何污名化?
2024-09-10 15:07:58发布 浏览181次 信息编号:8587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诗人顾城杀妻故事引唏嘘,网友评论为何污名化?
或许是春天到了,大家都有些诗情画意,世界诗歌日刚过,诗人顾城杀妻的“斧声烛光”故事的现代版就被作家搬上了荧屏,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1.
不用看也知道,有网友的评论里满满都是被污蔑的诗人的话语,果然是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抓到了一头失去家园、精神分裂的大象,尽管这头大象已经死了多年,他们还是像秃鹫分享遗体一样扑上去,就像是最后的猎物。庞麦郎那蹩脚的口音和凄惨的人生,嚼起来一点也不好吃,非要找一个真正有才华有缺陷的人来敲敲吮吮,才能满足。苍蝇不咬无缝的蛋,他们找到了,知道那种滋味!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练过九头苍蝇骨爪?看来苍蝇无论怎么练,爪子都只能舔自己梳理毛发。
他们就像先知一样,警告女人不要嫁给诗人,因为那些人都是疯子,写不出好诗。而且,显然,她们需要的不是诗人,而是妻子。
这话怎么听都觉得酸溜溜的!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自古就是诗歌之国,几千年来写诗的祖宗圣贤们,都是疯子?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从中国教科书上学到了精神病的思想?他们胆大包天,心狠手辣,竟然敢天天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精神病院。
一些网友或许意识到不能一概而论,于是缩小攻击范围,妥协道:“至少现代诗不是诗。”他们口中的现代诗,不确定是指月牙派、迷雾派,还是伊沙、贾浅浅的“裤裆派”。我想,他们之所以突然这么在意诗歌,是因为他们被“裤裆派”激怒了,单纯的心灵受到了太大的伤害,无法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委屈,还得到“现代诗不是诗”这种武断的说法。
2.
有网友评论说,古代诗人大多心胸豁达,有家国情怀,为何现代诗人却那么多忧郁、偏执?
为什么这么多?这位网友开始自我反省,觉得这种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原因。
是的,自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来,中国的大师们一直在做着启蒙民众、改造民众精神的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十之八九都是文盲,这对于国家的繁荣当然是非常不利的,更别提提高审美、欣赏诗歌了!然而历史的进程充满曲折,在大众文化知识普及的同时,文学尤其是诗歌在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之后,却逐渐进入了黑暗时期。在体制的束缚下,空气沉重,作家、诗人难以舒展智慧的翅膀。
王小波如此天才,但他的作品却只能在台湾获奖,中国当代文学史只有两句话介绍他。北岛和顾城背井离乡,流落海外;食指被送进精神病院;海子卧铁轨自杀……国家积贫积弱,群众忙于城里经商打工,无暇顾及诗歌暴露在外界的痛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理解,也无可奈何!诗歌的悲哀,似乎是时代走到世纪末,走到新起点时必然经历的阵痛。为了活命而假死,注定没有隆重的葬礼!
那时的空气里弥漫着贫穷的味道。诗歌能当饭吃吗?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填饱肚子更重要!还有就是,人们穷的时候只想追求简单的幸福,人们只想多生孩子,哪里有时间读诗?诗歌能给农民创造劳动吗?春花烂漫秋果成熟之时,你还为岁月流逝而伤感?忧国忧民?我要打你!总之,有闲阶级和中产阶级都还没长出来,大众的态度不是跟我谈诗歌,而是谈油盐酱醋,谈村东头的厕纸够不够!
显然,那时的诗歌就像贵族运动,只有少数人追求。诗歌已经过时,从此没落。平原上的猛虎都会被狗欺负,孤鹿很容易被一群鬣狗盯上,更何况是明月般璀璨的诗意美人呢?此后的几十年,诗歌被回车键的操纵者们利用,被烙上污名。雪球越滚越大,墨迹越来越浓,污名也越来越重!
3.
诗歌是文学女神皇冠上的明珠,本来就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它远非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像通俗小说那样容易理解。而且每个人的观念、文学品味、审美水平差别很大,有的人就喜欢黄段子、黄段子,总之只要能一眼看懂就可以了。文学?我没兴趣,小时候最讨厌写论文了!至于诗歌,我更是忌讳,怕被别人看成精神病人。
然而他们就像张岱笔下的老邻居,不亲自读书,文笔也不好,却喜欢追求功名利禄,用炭笔匆匆写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字,以显示自己伟大的才华,每次都让张岱苦不堪言。这些人精神上懒惰,呆在精神的舒适区,不接受任何自己看不懂、欣赏不了的东西。他们在快餐文化中长大,看五分钟电影梗概,读五分钟名言,只知其果,不知其因。就像张岱的老邻居一样,一旦认识一些字眼,就敢在各种专业领域里发声!到最后,只能被人嘲笑!
艺术家罗丹曾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孙悟空要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受三昧真火炼化四十九天,才有辨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那我们凡人呢?拥有发现美的智慧,不只是拥有一颗爱美的心,那只是进入美的第一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接受美的熏陶,提高智力,拥有好奇心、批判精神、勤奋的大脑才能充分开发!没有三代功德的积累,就成不了书香门第!有些事情要从脚底开始,如果你只懂一点,甚至不懂,就不要妄加评论!诗人、作家与你无仇,你凭什么让他们没有后代?
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正的诗人都是天才,他们不正统,不守规矩,但绝对不是精神病!你没听过唐伯虎嘲讽道:“别人笑我太疯,我笑别人看不透我!”真正的诗人是叛逆的,比如李白,“天子召我上船不登,酒里自称仙子”、“笑天出门,怎能做个杂草人”、“我怎能低头侍奉豪门,这样我才不快乐”。李白可以说是一个把叛逆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诗人,而当时的君主是唐玄宗,他心胸开阔,也爱好文艺,会填词作曲。他广纳艺才,开设梨园,高薪聘请戏曲演员,鼓励创作演出,被奉为戏曲界的祖师爷。如此文艺修养高,个性独特的皇帝,怎么会惩罚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呢?即使他再叛逆浮夸,那也是诗人的性格,只有奴隶才能奉承他!
诗人的苦闷,多半是因为才华不足,没有遇到对的时代,对的人。就连李白,最终也是在朝中失意,只能远离尘嚣,纵情山河,过着诗酒人生。但在一个以诗歌为显赫学科,以诗选才的国度,做诗人一般都是安稳的,有出路。君不见,看了一本《全唐诗》,诗人简介那一栏,清一色不是翰林,就是员外郎?几乎个个都是进士,得意洋洋,一天看遍长安花海!就算不能做官,也能当诗人、当地主,住山间别墅,偶尔干点田间活舒展筋骨,就是田园表演艺术。这才是当时诗人的超高待遇。李白岂不如同一位明星,走到哪里都受到达官贵人、地主们的热情招待,他们还不争相招揽这位名人做女婿吗?
八十年代的诗人,要出身于中产家庭才有当诗人的资本。就如顾城,辞去了大学职务,却还能养几百只鸡为生,还能写诗、参加研讨会。直到新西兰当地政府以污染环境为由,让他处理那几百只鸡,他才拿起斧头砍死它们。最后酿成了家庭惨剧,这件事或许就是让他走投无路的导火索!对于现在的人,也是如此。余秀华虽然出生在农民家庭,但因为身体残疾,不用干农活,又有家人供养,所以才有条件和时间写诗。诗人也是普通人,同样需要生存,如果生活没有保障,还当职业,那大概就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吧!
5.
为什么贺知章看到李白从袖中掏出的《蜀道难》手稿时惊呼李白是谪仙人,而如今的高考却规定作文不能写诗?是考官功底浅,不懂欣赏?是怕学生水平不够,随大流钻空子?还是怕诗不足800字,对其他考生不公平?不管怎样,诗歌符合主观题的概念。显然,这个时代的主导学科是理工科,但人文学科同样不容忽视,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和人文底蕴的塑造。
诗歌的没落,和高考作文“选题材,不选诗体”的要求息息相关!这也间接体现了诗歌作为文学瑰宝的地位,因为诗歌用词含蓄,意义多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就连考官也不容易评判。但能不能激起考官的感情,不正是诗歌的第一道门槛吗?古人能辨别诗歌的好坏,现代人却不能?这难道不悲哀吗?
幸好,诗歌没有死,只是蒙上了一层尘土!随着知识阶层的发展壮大,大众审美的提高,广大网友对“梨花带水”、“回车带水”、“屎尿带水”等诗歌零容忍,一次次发起严厉批评。这也直接引发了越来越多人对诗歌、对诗人生存状态的关注。
诗歌仿佛已从冬眠中渐渐苏醒,终有一天,它会重返荣誉殿堂,重新戴上文艺女神的王冠!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