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回收规模化,电池回收成新增长点,市场活跃企业超 360 家

2024-09-03 10:04:10发布    浏览31次    信息编号:85004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新能源汽车回收规模化,电池回收成新增长点,市场活跃企业超 360 家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图片由GEM提供

随着新能源汽车回收进入规模化,电池回收成为新的增长点,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首次爆发式增长,近9年后,已有至少33.1万辆汽车的使用年限超过5-8年。

废旧电池中,价值最高的是硫酸钴、硫酸镍、碳酸锂等再提炼产品。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和公司布局显示,中国已构建电池回收供应链,市场活跃,回收企业数量超过360家。到20​​23年底,中国回收能力已增至330万吨/年,这一数量远超现有退役动力电池。

从有电池回收业务的公司来看,其工艺相对互通,采用湿法冶金工艺的前驱体厂商走在前列。表现较好的公司中,宁德时代(.SZ)旗下广东邦普、格林美(.SZ)、华友钴业(.SH)等均在2015-2017年间进入该市场。2023年,相关业务占格林美营收的近三成,为75.6亿元。时报记者从格林美了解到,今年报废汽车规模大幅增长,与去年相比,回收量预计增长50%。新浪信息高级研究员张金辉对记者表示,去年报废汽车规模约12万辆,供应量并不大,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增加供应量。由于行业进入者众多,各家公司的开工率较低,通过电池回收赚钱并不容易。

渠道为王,自动化是出路

近期电池回收行业活跃度颇高,动力电池回收似乎不再是潜在商机。据赣锋锂业(.SZ)7月6日公告,公司已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南京环保集团签署协议,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废旧电池回收、锂电池应用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合资公司将在江苏省建设3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基地,总投资10亿元,每万吨投资成本3333万元。港股上市公司金晶新能源(01783.HK)从建筑业跨界到动力电池回收,如今这项业务已成为其最大收入来源。金晶新能源近日表示,通过与特斯拉(TSLA)、国轩高科(SZ)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公司正加快在香港及大湾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项目,预计初期年处理产能为1万吨。

中国即将进入锂电池退役增长期的消息在行业内不断传出,目前各公司对电池回收业务的增长预期较高。格林美和华友钴业相关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公司的电池回收业务发展良好,其中,格林美预计可实现50%的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陈训生曾公开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将建成动力电池实体回收产能100万吨,可回收锂超过1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彭博新能源财经称,到2023年底,中国回收产能增长10倍,从2018年的32.5万吨/年增至330万吨/年。已有企业宣布计划在2030年底前额外新增2020万吨/年的产能,其中部分已在建设中。市场规模方面,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在乐观预期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总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1048.9亿元。德勤咨询2022年报告显示,未来5年预计将达到1048.9亿元。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

这一产能规划几乎宣告了电池回收行业将走向末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将达到58万吨,天风证券预测,到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有望达到13亿吨,达到380.3GWh(约300万吨),2021-2030年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如果回收产能已经超过上述产能如期实施,回收产能与废旧资源供给之间的缺口将进一步拉大。张金辉称,5-8年前的装机容量大致对应现在的回收量,市场的主要限制是目前供给量不够大。其次,各家动力电池龙头厂商均建立了自己的内循环。这意味着市场上的流通量更小。

下一次大幅增长可能还要3-4年,从新能源汽车装机量来看,除了2015年,2021年也出现了一次爆发式增长,根据《2016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通知》,乘用车生产企业对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期,8年质保下,未来供给量大幅提升,要等到2028年了。

不过产能的提升未必很快。格林美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的工厂包括整体设备、自动化、流水线都比较齐全,并根据电池的供应量培训相应数量的工人。为了保证安全,工人基本都要经过一年的培训才能上岗。

此外,资质较差的企业也可能被出局。近年来,涉足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至2023年,工信部已公布了五批共156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名单在业内也被称为白名单,相当于“正规军”。其中,具备梯级利用资质的企业数量依然位居第一,比回收资质还多,占比近60%。从资质来看,分为拆解回收、梯级利用、粉碎成黑粉、冶炼资质两类。格林美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具备回收综合利用和粉碎成黑粉资质的企业不少,但真正能把黑粉变成黑粉的企业还有很多。能将废粉转化为可用金属资源的企业少之又少,为了更好地发展回收行业,也建议规范小工厂,加强白名单筛选。

渠道为王,自动化是出路

虽然目前市场空间有限,赚钱不容易,但从环保和整个产业链角度看,企业布局电池回收产能是十分必要的。回收可回收的电池材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电池回收是电池企业业务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金辉解释道。如今,镍、钴、锂等主要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报废电池会造成污染。以宁德时代为例,镍、钴、锰的回收率超过 99%,锂的回收率超过 90%。

实际锂电池回收中,合理的回收半径以圆心500公里为单位,这个区域内的电池都可以安全送至回收站回收。电池回收包括以下步骤:有两个方向:利用或者回收。简单来说,梯级利用就是对电池容量降低的电池进行筛选、重组,比如将动力电池转换成电池,用于储能、低速汽车、通信基站等领域。回收涉及收集废旧电池和黑火药处理,比如拆解电池、粉碎电池、分离、提纯和冶炼多个工序,最后提取出金属材料进行再利用。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回收市场可能还是以3C电子终端主机为主。

从行业参与者来看,主要的动力电池回收公司包括格林美、光华科技(.SZ)、天齐股份(.SZ)、广东邦普、华友钴业、豪鹏科技(.SZ)、时代中能、赣锋锂业、中威股份(.SZ)等公司。记者发现,其中不少为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及材料的企业,对此,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符合政策要求的白名单企业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前驱体(正极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这一环节所用的技术类似于电池回收所需的湿法冶炼,对于想要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来说,技术是一道硬门槛。根据相关规定,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不得低于98%,锂的回收率不得低于85%,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率不得低于97%。

渠道为王,自动化是出路

除了湿法、热解或材料修复的技术储备外,回收公司是否拥有强大的收割渠道也同样重要。在一条电池回收供应链中,可分为上游废旧锂电池供应商、中游锂电池回收企业、下游回收企业和下游回收材料需求者。商业模式围绕回收实体,也就是电池供应渠道展开。天风证券指出,回收渠道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商业模式的优劣,其中,整车厂渠道优势最强,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电池厂商拥有产业闭环,最为稳定。对于第三方公司而言,与整车厂、电池厂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这是一个以B端为主的市场,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手机端规模比较大,动力领域相对不成熟,公司主要与大型商用车企业、政府方(新能源汽车、 ...

从未来发展来看,这还是一个需要政策引导的行业。相比于在回收渠道、回收价格上更有优势的小作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承担生产、管理、税收等成本,利润相对稳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出现。格林美相关负责人也提到,确实能感受到部分小作坊带来的竞争,但他也认为,很多小作坊回收的锂电池只是进行简单的拆解。相比于单纯进行粉碎的企业,能够对废旧锂电池进行全流程处理,将黑色粉末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金属资源(如前驱体或正极材料)的企业,未来会更加稀缺。

面对内部竞争,自动化或许是未来的方向。锂电池作为危险化学品,其危险性人尽皆知,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电池从整车及电池组上拆解下来,成为显而易见的难题。据格林美相关负责人介绍,难点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底盘规格繁多,大约有上万种规格,一方面危险性极高,另一方面其结构各异,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底盘、结构进行拆解。如今,不同企业的拆解设备自动化程度不一,柔性自动化设备不仅具备拆解各类动力电池的能力,还可以避免部分人工作业,因此,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仍有增长机会可挖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