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王明深博士分享求学路上的个人体会

2024-08-22 16:05:37发布    浏览35次    信息编号:8366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天津大学王明深博士分享求学路上的个人体会

编者注

《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号开辟了“科研风采”专栏,邀请优秀的硕士、博士做客微信公众号,分享自己的科研和学习心得。希望他们能成为你漫长科研路上的点点星光,带给你些许启发和光明。本期嘉宾是来自天津大学的王明深博士,他将分享自己在科研中的亲身经历,希望给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同学们带来帮助和启发。

研究风格

王明申分别于2013年、2016年、2020年在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为贾宏杰教授、穆云飞教授。2017年至2019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两年联合培养,导师为李方兴教授。2020年加入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加入博士后工作站,共同指导老师为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磊高级工程师、东南大学顾伟教授,从事车网互动、充换电运行管理等研究,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是“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成员。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段简短的VCR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

研究简介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EV)的快速发展,大规模EV接入电网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单辆EV的电池容量较小,难以对电网的运行产生影响,而EV接入电网后的运行状态会受到用户交通模式、用户能源消耗习惯、电池充放电特性以及电力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增加了大规模EV集群的风险和建模的复杂性。由于不同应用场景下通信方式、市场政策等存在差异,在设计EV集群建模与控制策略时,还需要考虑应用场景的基础条件、技术可行性、实现目标等因素的影响。

图1 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示意图

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1)集群控制中心能够充分获取电动汽车数据信息,并能与每辆电动汽车进行独立、高质量的通信的应用场景;

2)集群控制中心只能获取有限的电动汽车数据信息,无法与每辆电动汽车进行高质量独立通信的应用场景;

3)集群参与日前市场的应用场景。

针对3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考虑出行模式和能耗特性的电动汽车簇响应能力评估模型、有限信息环境下的电动汽车簇状态空间模型和考虑用户参与市场环境下的电动汽车簇价格响应模型。结合所提出的电动汽车簇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平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电动汽车簇控制策略、考虑全局概率控制的电动汽车簇频率控制策略以及考虑电动汽车灵活参与的零售商日前竞价策略。

博士学习经历

科研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我希望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那种由衷的喜悦,这样才能体会科研人员的幸福。回首我的研究生生涯,七年过去了,有困难,也有欢乐,有迷茫,有放纵,也有紧张,但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我都克服了这一切。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浅见。

科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多读+多记+多想+多交流”。“多读”就是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但并不是每一篇论文都需要通读。先粗略地看材料,发现感兴趣、对研究有帮助的内容再深入阅读;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所以“多记”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值得思考的重点、问题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快速查找材料、追踪问题;“多想”就是思考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边跑步边做,也可以每天给自己留点时间思考问题。“多交流”一方面是多和老师交流,另一方面是通过学术会议多和学术前辈、年轻学者交流,珍惜每一次和他们交流的机会,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科研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还记得一篇我非常认真对待的英文论文,从开始到被接受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特别是看到专家意见的时候,我很失望,同学告诉我应该庆幸我的论文没有被拒,我想了想之后心情就好多了,然后就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回复审稿意见。我选择按照难度和相似度来分类审稿意见,从易到难解决每个问题,基本上都是重写,回复审稿意见有三十多页。感谢老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研究生期间,我有幸参加了课题组和学校主办的很多国际会议,让我能够和国内外的学者互相交流,提升自身研究的深度。

由于我是在疫情期间毕业的,成为第一批在线毕业的博士生,很遗憾错过了在实验室拍毕业合影的机会,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回到母校、回到实验室弥补,希望每一位研究生都能珍惜科研生活,这将是未来重要而难忘的人生财富。

在职经验

2020年8月,我加入国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同年12月入职,从学生到博士后工程师的角色和身份转变让我措手不及,也感谢公司给了新员工一年的培训过渡期。

实际工作并不容易

读研期间,我的科研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的任务基本就是研究资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之余,经常要面对多项实践任务,甚至有些任务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还要同时兼顾科研。这迫使我抛弃以往科研工作方式,学会管理好时间。入职后,每天面对“写书”、经验不足、时间碎片化的问题,申请完成的难度之大,我甚至想过放弃,寄希望于明年。感谢导师和朋友的帮助,让我意识到“明年明年,还有多少个明年?”,最终我坚持下来,利用节假日、工作日的深夜完成了申请。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入职后,我发现这份工作要求我的专业知识“宽+专”。“宽”意味着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专”意味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钻研。直井开发意味着学无止境,比如做负荷频率控制的研究,需要钻研电机调频、负荷控制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市场机制、一次设备运行控制、发电调度、通讯技术,甚至社会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提出的研究方案能够应用于实践。

合作与沟通很重要

入职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由于我是代表项目负责人申请该项目的,需要协调十多个单位、几十个人填写各种申请材料,组织多次申请会议,还要做好与各单位领导、专家的沟通,合理安排项目组成员准备材料和参加会议的时间。由于刚入职,很多沟通工作都不知道该联系谁,甚至有相当多的突发情况,入职后一定要了解同事以前的工作,有条件的话可以效仿前辈的做法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心中有数,遇到问题不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选择科研这条路后,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入职后,我也很荣幸能在博士学习期间继续沿着研究方向开展各项工作,很高兴之前研究的车网交互策略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并在电工所的充电桩上逐步进行试用。未来,电动汽车的运行机理甚至可以开发成APP供车主使用,科研的意义在于实际应用,在工作应用中我也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

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很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能源高效综合利用难、新能源消纳难、充电桩利用率低、充电等待时间长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们团队面临的难题。我做科研的时候,也会围绕这些实际问题,江苏省电力研究院提供了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平台,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很高兴在这里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也许你是一个面临毕业的研究生,又或许你是一个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科研人员,你也许也曾像我一样迷茫过、自我怀疑过,但你要相信“久违的云开月明”,希望每一位硕博士生都能顺利毕业,在职场上扬帆起航。

其他人的评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