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墙体改梁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索古代墓葬文化的神秘世界
2024-08-16 05:11:32发布 浏览114次 信息编号:8289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河南墙体改梁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探索古代墓葬文化的神秘世界
第一部分 前言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以古墓葬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集帝王陵墓、古墓葬及其附属文物、石刻、古壁画于一体的大型墓葬博物馆,1987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此岸彼岸——古墓文化展》采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检索四位一体的展示方式,通过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洛阳的重大考古发现,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古墓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之门,让观众从古人对墓葬建设的执着与重视,解读出不同时期墓葬中的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碑文背后的思想、情感、伦理道德。
《河洛遗迹——洛阳典型墓葬》将原陈列的九朝二十五座古墓,按照时间顺序,分为青阳古墓、刺铜骆驼、迷雾缭绕、画中古墓四大篇章,营造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向观众讲述洛阳古墓的演变发展,以及古墓蕴含的时代信息和文物故事。
《冥府万年——河南古墓壁画大观》展出河南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古代壁画18组65幅,总面积185平方米。
《洛阳北魏王陵》主要讲述洛阳北魏王陵的陵墓制度,以及景陵背后精彩的北魏故事。
邙山传奇(太虚寺)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地上建筑的第一个大厅——太虚殿,在这里我们通过地形沙盘、多媒体视频演示等方式,向大家介绍洛阳古墓博物馆所在的区域——邙山。
众所周知,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十三朝古都,十三朝的帝王将相、皇亲国戚生前均居住在洛阳,死后大多葬于洛阳北边的邙山,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邙山属秦岭余脉、崤山支脉,东西绵延三百余里,最早记载于《山海经》,当时称“屏封山”。据《周应王城,北有夹山》记载,周代称“夹山”;战国时又称“屏封山”;东汉帝王葬于此,因山上多芒草,此处芒草即芒果科芒草,故称邙山;北魏孝明帝时改名为如今著名的“邙山”,宋代直至今日,称“邙岭”。
邙山说是山,其实是一片绵延数百里的黄土丘陵地带,地势平缓,水深土厚,是古人安息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自东周以来,邙山就成为古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不仅洛阳人葬于此,连居住在洛阳甚至仰慕邙山的人也纷纷迁此安葬。随着岁月流转、朝代更迭,邙山如今墓葬遍布,是我国最大的古墓葬集中地。这里汇集了周代以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墓葬,数量达数十万座,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群”。
提到邙山,就不得不提邙山陵墓群,它具体指分布在75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个朝代的24座帝王陵寝及陪葬墓。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邙山陵墓包括:东周王陵8座,推测为魏烈、安、烈、献四王和他们的皇后;东汉王陵5座,即光武帝元陵、汉安帝公陵、汉顺帝公陵、汉崇帝公陵和汉灵帝温陵;曹魏王陵1座,即文帝寿阳墓;西晋帝陵5座,即司马懿宣帝高元陵、司马师景帝钧平陵、司马昭重阳陵、汉武帝钧阳陵和司马衷惠帝太阳陵;北魏帝陵4座: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庄帝景陵和孝明帝定陵;后唐帝陵1座:明宗李嗣源惠陵。2001年6月,邙山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帝陵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园遗址和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保护单位之一,是我国帝王陵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震灾害。
从邙山陵墓群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周时期的王陵都建在邙山山脚下,没有直接利用邙山的山地地形。东汉时期的陵墓最早出现在邙山山顶,占据了自然条件最好的邙山中段。后来曹魏、西晋避开东汉陵区,移居邙山东段——首阳山;到了北魏时期,避开东汉、曹魏、西晋陵墓,在邙山西段修建陵墓;最后,后唐时期的陵墓混入东汉陵区西部。中国古代的都城与陵墓是二元一体的,都城建设史也就是陵墓建设史。千年古都繁华已久,北障邙山上密集的陵墓见证着洛阳辉煌的历史。
了解了北邙山、邙山陵墓之后,我们进入了地下展区,开始了对洛阳历代古墓葬收藏的探索。
第二部分 此岸彼岸——古墓文化展
首先这个木雕是墓顶上的造型,它横着放在这里,中间的镂空,像是一扇穿越时空的门,让我们站在此岸,透过这扇冥界的“门”,看到中国人心中的彼岸。现在就跟随我一起走进古墓文化展吧。
1. 生命与死亡的探寻(丧葬的起源与形式)
死亡是生命存在与消亡、记忆轮回的过程,生者所要做的就是将逝者从湮没的肉体转化为不朽的存在,开启新的旅程。
坟墓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桥梁,古代的丧葬制度也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信仰的不同而演变,先民们会在坟墓中重现一个彼岸的理想世界,将祖先、孝道、怀念融为一体,将坟墓演变成一个建于生与死之间、交织时空、无限延伸的文化综合体。
中国古代埋葬制度
《周礼》记载的五种礼仪,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客礼、吉礼。其中凶礼是丧葬仪式,承载着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它包括伏、怜、葬、葬、扶桑五个阶段。伏是死后召魂;怜是给死者沐浴,穿上丧服,放入棺材;葬是将棺材留待下葬;葬是将棺材埋入地下;扶桑是穿丧服一段时间,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中国古代墓葬结构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竖坑墓和横坑墓。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墓葬史上划时代的变革。随着横坑墓的确立,对东亚地区的墓葬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棺材用来存放遗体,棺椁用来存放棺材和陪葬品,虽然两者都是最基本的陪葬设施,但棺椁是社会阶级分化的产物,商周以后多为阶级地位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棺椁结构趋于成熟。受墓葬空间立体化需求和模仿地面建筑的影响,竖坑墓结构在汉代衰落,被横坑砖室(石)墓所取代。东汉以后,横坑墓逐渐成型。
洛阳古墓考古
洛阳邙山墓葬是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墓葬遗址,墓葬分布密集,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广,内涵复杂,体现了不同社会对生命价值观的追求和审美习俗的演变。洛阳墓葬考古工作,逐渐揭开了这片土地上众多墓葬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生活、思想情感提供了大量实物材料。
新石器时代嫂子遗址洛阳地区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位于孟津嫂子遗址,该区域发现的55座墓葬集中排列有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形成了多层次的等级结构,直接反映出这一时期民主、平等的社会规范遭到破坏。其中,规格最高的墓葬(M50)为竖坑墓,面积为20.86平方米。从遗迹看,棺椁内壁涂成红色,棺底洒有朱砂。棺内随葬一名青年男子,其右臂及小肢佩戴象牙箍,推测墓主人是当时氏族或部落的首领。在附近的灰坑中发现3个螺旋形礼器,是当时礼仪等级制度的体现。
二里头遗址墓葬所体现的等级制度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殷询的都城所在地。墓葬根据死者地位的不同,可分为四级,体现在墓葬面积、棺椁使用情况、随葬品等方面。第一级墓葬()规模较大,墓底铺朱砂,随葬品为木棺,随葬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价值连城,有青铜礼器、陶器、玉器、漆器、绿松石等。第二级墓葬为较低级别的贵族墓或较高地位的平民()墓,面积近1平方米,随葬品20件,多为陶器,另发现1件骨镞。随葬陶器破碎放置,人骨及部分随葬品上覆有一层薄薄的朱砂。第三层墓为平民墓(),为一男一女合葬墓,年龄均在40至45岁左右,随葬普通日用陶器仅有8件。第四层墓葬的墓主可以说是社会阶层最低的(VM62),墓主非正常死亡,被杀作为活人祭祀后随意埋葬或抛弃。人骸躺在地上,双臂弯曲捆绑,腰间压着陶簋和陶罐。四层墓葬反映出在二里头夏文化时期社会阶层差异已经十分明显。
偃师商城遗址中的墓葬 偃师商城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遗址内已发现墓葬百余座,均为土坑竖墓,除极少数中型墓外,多为等级较低的小型墓。未发现棺椁痕迹,半数以上无随葬品,亦无专门的埋葬区。东、西、北墙内侧均发现路葬,亦无专门的埋葬区。死者入土后,在墓道上铺砌道路继续使用。位于作坊区和大型建筑基础内的居葬多为未成年人,死者可能是祭祀活动中的祭品。此外,商城遗址内还有石葬。
偃师商城几乎所有的随葬品墓葬都出现了器物破坏的现象,铜器、陶器、玉器等都被打碎后随葬,体现了商代先民对生与死的认识。
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葬 洛阳是西周都城洛邑城州的所在地,这里居住着大量的西周贵族、“八司城州”士兵和殷都安阳的遗民,他们在洛阳长期定居或驻扎,死后葬于此,留下了众多西周墓葬。其中,北窑西周墓葬是西周贵族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
北窑西周墓地位于潼河回族自治区北窑西侧邙山南麓。自1963年春至1973年,共发掘墓葬348座、马坑7座,共计355座,属西周早、中、晚时期。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看,应为西周王室贵族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棺椁、随葬品等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地位。出土的铜器铭文有“周王妃王人、封伯、虢公”等,反映墓主人大多应为西周高贵贵族甚至王室成员,生前一般担任周朝高官。
洛阳殷遗民墓葬。周公建洛邑,将殷遗民迁至此,这在洛阳殷遗民墓葬的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实。殷人多以氏族为单位生活,殷遗民墓葬形成独立的区域。从洛阳殷墓的发掘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浐河两岸、马坡、五女墓、建宾和汉魏古城等地。这些墓葬的年代不完全相同,既反映了殷遗民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又因受周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殷遗民墓葬基本都是长方形竖坑土墓,有大、中、小三种类型。保留了殷商墓葬特有的二层台、腰坑、坑内祭狗、墓底施朱砂等传统,从出土器物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传承与变化的关系。周人重视饮食器具,殷人重视酒器,因此洛阳殷人遗民墓葬随葬品多为爵、觚、觞等酒器与祭狗腰坑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
在王城东墙附近的27号中院内,发现3座大型墓葬,其中一座“亚”字形墓,是公元前以来西周时期发现的唯一一座“亚”字形墓葬。根据墓葬结构、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推测墓主可能为周平王。出土铜器、玉器、蚌器、石器、骨器等文物200余件。其中一件铜鼎的腹部内壁有铭文“王吒鬺邑”,铭文中清晰的“王吒”字,是帝王器物的象征,即侍奉皇帝的专用器物。
西小屯村1-4号战国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王城公园东北部,均为“甲”字形,其中1号墓平面近方形,大口小底,墓室为夯土填筑,墓室四壁绘有彩绘图案,为帷幔、画帘。棺室周围有厚达30-40厘米的卵石和炭化物,起到防盗防潮的作用。但这座墓葬依然逃脱不了多次被盗的命运,墓内遗物寥寥无几,唯一可以复原的是一面红彩陶镜、一件卧兽玉像、一辆战车、一件墨书“天子”二字的石簋,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期。四号墓出土了铜、玉、石、骨、蚌、陶器、玻璃、玛瑙、石料等文物,以及牛骨、猪骨、蛋壳等动物遗骸。一至四号战画墓以南约400米处有一车马坑,出土了一辆战车、四匹马和一只狗,还发现了弩机、箭头和制作精美的车马器具。伞状车盖的遗迹是首次发现。
现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的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是洛阳发现的最早的汉墓壁画。1916年被盗,经上海运往美国,再运往法国巴黎,1924年被巴黎古董商卢牧斋拍卖,并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该墓葬结构与洛阳烧沟六十一号汉墓相似。根据两墓中羊头雕刻及一面墙壁前后壁画,推断八里台汉墓年代应为西汉元帝至成帝时期(公元前48年至公元前8年),壁画题材为西汉时期流行的驱鬼迎宾傩礼。
前山墙全景
位于墓前山墙上,壁面呈歇山顶形,上方中部绘一羊头,左侧绘三人,后方蹲伏一兽,右侧绘三人,后方蹲伏一熊,下方横幅绘有人物形象,有跪着的,有行进的,有交谈的。
手办节
位于墓前山墙左侧。右侧为一男官员,头戴军帽,左手执杖,目视前方:身着右袍白裤。其后为另一男官员,头发梳理整齐,长眉长须,目视前方;身着素袍黑长靴,右手执杖,左手高举向前伸,似在攀登梯子。右侧人衣袖后为一男子,目视右前方。
手持斧头的人物
位于墓前山墙右侧。左侧为一身材高大的男性官员,头戴军帽,身着长袍,着便裤,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指着右侧持斧者。其右侧为一男子,半露上身,身着便衣,着长靴,双眼注视着持斧者。右侧持斧者右手握斧,左手张开,大步向前。
迎宾祈福
位于墓前山墙下横梁右侧,分列五人,均头戴小冠,身着长袍,蓄须。左前方一人,交叉双袖站立,望向第二人。第二人手执木棍,似乎在向第一人诉说着什么。第三人紧随其后。第四人回头望向第五人。
在中国古墓发展史上,西汉画像空心砖墓堪称是技术上“含金量”最高的墓葬类型,墓葬和墓砖的设计、建造和制作可以说极其精湛,前无古人,无与伦比。1985年在宜阳县排窑村发现的画像空心砖墓,是经科学发掘的第一座负型画像空心砖墓。整个墓室用89块空心砖砌成,其中画像空心砖15块,全部彩绘。画像空心砖呈长方形和三角形,四壁分布长方形砖,山墙分布三角形砖。墓砖之间没有一丝粘结材料的痕迹,完全靠砖上的榫卯连接,砖面光滑平整。用不同形状的砖砌成的墓室,结构紧凑,严密,工整坚固,令人惊叹。
这是益阳白窑村一座带画像的空心砖墓。脊上的三角砖上绘有武士骑龙及其复制品的图案。空心砖上的画像不仅华丽美观,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每幅画像或由多幅画像组成的一幅画,都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强盛、人民富裕的社会现状,以及厚葬习俗的盛行,寄托了人们殷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愿。
图像类别
象征意义
狩猎、参观
展现死者的社会地位和富裕生活
戰士龍
意思是祈求逝者的灵魂升入天堂。
武士、龙、虎
具有守护亡灵、避开厄运之意。
凤凰、鹤与良木
传统吉祥图案
马
汉武帝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神奇瑞兽
洛阳东汉黄昌石墓 东汉时期,丧葬制度和墓葬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帝王陵墓和高等级贵族墓葬由木棺墓改为砖石室墓。东汉帝王陵墓以方石为制,所用长方形石块上多刻有“黄昌”二字,故称黄昌石墓。千百年来,邙山东汉帝王陵墓屡遭盗掘,由于黄昌石重量过重,或被遗留在墓下,或被取走作他用,在现存的白马寺山门、天王殿中仍可见其踪迹。黄昌石墓中出土了多件玉衣碎片,更说明了墓主人的高贵地位。
据考证推测,洛阳汉墓黄肠石多为青石,产自偃师万安山。此外,还有黄砂、红砂两种石料,产自邙山起点西侧的石山、洛阳城东北的凤凰山、偃师首阳山。洛阳东汉黄肠石墓发现的黄肠石尺度规整,宽窄有章法,长度多在二尺多,不足五尺,配以少量特大石块、小石块,以及拱顶扇形石块,组合使用灵活,具有通用性。黄肠石与砖一样,可根据自身形状和工程需要,修建不同风格、不同面积的墓葬,并保持墙体宽度均匀一致,极少需另作石料。黄肠石上常可见碑文。隶书体势工整,结构平整,笔画挺拔,是汉代书法的一个特殊类别。
洛阳西渚村曹魏墓(曹庶)2015年7月,洛阳市寇店镇西渚村发现一座大型墓葬,墓道长52米,为“A”字形长坡道墓道,由墓道、角道、前室、后室组成。历史上曾被盗过三次,但仍出土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石器615件(套),其中有铭文石碑。铭文大致为随葬品的清单,其大小、书写格式、内容与安阳曹操铭文石碑相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考证,该墓主人为曹庶与魏明帝爱女平原义公主、曹睿、真璜的合葬墓。曹淑死于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与已逝的真皇后之孙真皇合葬。这是继曹休墓之后,洛阳发现的又一座高等级曹魏墓葬。
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的邙山北魏墓葬区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石刻艺术品,其中以彩绘石棺最具代表性。
石棺是北魏高规格墓葬中的陪葬工具,只有北魏王室,如元氏或高级贵族才能使用。2012年,洛阳市隆盛小学基建工程中发现一座北魏(公元528年)墓葬,从出土墓志可知墓主人为曹濂,并出土一具完整的孝墓石棺。曹濂石棺是现存唯一年代明确、墓主身份明确、石刻内容最完整的北魏孝墓石棺。根据墓志记载,石棺主人为曹操后裔,生前任颍川(今禹州)太守,在河阴之变中不幸遇难。下葬时加封安西将军、凉州刺史,现存的曹濂石棺有前后护手、左右扶手、棺底板、石棺盖等。
洛阳北朝孝子石屏风 屏风石棺是北魏晚期流行的一种棺材。
现珍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的石棺床屏共有四块,每块屏风正反面各有三幅画,正面画为一副线雕孝子故事,背面画为一对线雕神兽。石棺正面的画均为故事题材,是现存北朝石棺床中唯一一件。孝子故事是中国古代墓葬孝道的体现,是“待死如生”的最好体现。孝子画栩栩如生,线雕工艺精湛。从图文关系、孝子图像的神秘性等方面来看,孝子石屏与洛阳出土的其他北魏石葬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呼应,进一步证明此石刻应为北魏晚期在洛阳所作。
1991年在洛阳市伊川县雅陵渡沟村发现唐代齐国太夫人墓(由宫廷礼仪转入内廷生活时期)。该墓为单室土洞墓,由墓道、坑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1659件,其中金银器21件、金银饰物300件、玉器36件、宝石饰物1200件、骨雕35件、铅饰24件、铜器6件、铁器12件、钱币12件、陶瓷器9件、石雕4件。金银器是洛阳唐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有饮器、食器、容器、药器、杂用器等。
据墓志铭记载,齐国大夫人濮阳吴氏是唐朝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的母亲,王世贞的夫人。她生于公元763年,卒于公元824年,享年61岁。她生前曾两度被封为大夫人。墓志铭中提到的王世贞的父亲王吴钧、吴氏的丈夫王世贞、吴氏的儿子王承宗、王承宗的弟弟王承元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传记,反映了王氏家族在唐代的显赫地位。
五代宋金壁画、雕砖墓(由宫廷礼仪向内廷生活的过渡)晚唐至五代宋金元时期,洛阳出现了圆形砖室墓,墓室上装饰有仿木门窗、家具等。壁画内容也由宫廷礼仪转变为内廷生活,墓主人身份也由达官贵人转变为富户。已发现的墓葬有后晋孙骚墓、孟津新庄五代壁画墓、隆胜小学五代壁画墓、邙山镇营庄村五代壁画墓、邙山北宋壁画墓、洛阳宜阳雕砖墓等。
2. 同族合葬(不同朝代墓葬中的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农耕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依附于土地的乡村族群,以祖先崇拜为纽带,形成血缘社会,同宗同族的人们长期耕耘、经营土地,繁衍生息,形成了注重血缘关系和人伦的丧葬习俗。
全族合葬和集中安葬
以新郑裴李岗遗址、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裴李岗文化,在居住区附近设有公共墓地,将《周书》记载的“族葬”和“族冢”习俗推前了八千年。
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贾湖遗址同一墓地,分墓或分组,排列整齐,这应是由于家族、氏族的等级差异所致,体现了男女、长幼的顺序。大型墓葬中随葬品较多的,多为成年男性,说明氏族首领地位比较显赫。同一墓地可以延续一两百年甚至几百年,说明族人死后对居住地的记忆和坚守比较长。其中M419为一对夫妇墓,两人紧紧叠放在一起,经鉴定,上为女子,下为男子,一面向左,一面向右,紧紧拥抱在一起,夫妇合葬于同一墓中,体现了夫妇之间深厚的感情。
灵宝西坡遗址M27为一座长方形竖坑墓,墓室位于墓葬中部,底部距墓口约1.5米。墓室两侧有两层生土台,宽约1.3~1.4米,高约0.5米。在墓室东侧,即墓主脚下处,有一近圆形方形脚坑,长约16米,深约0.5米。墓内填满夹杂泥土的蓝灰色草木,泥土坚硬,似经过夯筑。泥土中保存有大量清晰的植物茎叶印痕,植物种类达十余种。
红山寺遗址的族葬与瓮棺墓 汝州红山寺遗址出土了一座大型瓮棺墓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座。该墓为同期多人二次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期规模最大的二次葬,也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瓮棺墓。墓葬共出土瓮棺136件,分为13排,每排约16件;每排可观察到3~5组。作为陪葬工具的瓮棺为大口红陶罐,平均高约50~60厘米,有与罐身上下贴合的盖子,每个罐内放置人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数百座墓葬相对集中,分区、分段。同一墓地区域内的墓葬大多属于同一亲属群体,基本以家族墓地形式出现。每座墓地内墓葬数量不定,从几座到十几座甚至几十座不等,可能是由于家族规模大小不一所致。墓地使用时间较长,同一墓地区域内的葬俗基本相似,同一家族内部有明显的阶级差异。这些墓葬分布在同一时期的生活区附近,同一区域内的生活区可能是死者的住所或其亲属生前居住的地方。而且,在中型夯土建筑基址附近发现了许多中型墓葬,墓葬的等级与附近建筑的规格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商周氏族墓地
国家宗族合葬制度从新石器时代的“公墓”演变为商周时期成熟的“族墓”制度,后经东周、秦汉社会变革而逐渐衰落。
以宗族为单位的群葬有“公墓”,即贵族按照等级和宗族关系埋葬的墓葬;也有“国墓”,即人们集体埋葬的墓葬。不管是“公墓”还是“国墓”,每个人的埋葬地点和埋葬规范都要严格遵守礼仪的规定。
宗族墓制,是同一宗族的死者必须按照血缘关系葬在同一墓地的一种葬式。据《周礼·春官》载,先秦时期的宗族墓有两种,即公墓和国墓。公墓即“王墓”,是王室、国君等最高贵族的墓地。这类墓地由守墓人管理,墓葬按宗法等级排列。即先王墓居中,昭墓分左右(父为昭,子为穆,孙又为昭),形成昭墓制。国墓即“万民葬”,是下级贵族和平民的墓地。由“令国民隐,治其禁”的墓医负责管理。不同家族有自己的家族墓,按长幼次第排列,家族墓制体现了商周时期成熟的宗法制度的存在。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强大的西周王朝。周公东征商朝,迁商朝残余势力,建东都洛邑(今洛阳),以此作为控制商朝残余势力和东方广大领土的重要据点。公元前770年,申公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邑成为东周都城。洛阳历来是两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以洛阳为中心的周文化遗存丰富,对两周墓葬的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比较重要的有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及铸铜作坊遗址、平顶山英郭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浙江川下司楚墓等。洛阳西周墓葬与河南及全国其他地区西周墓葬最大的不同,就是周墓数量多,商代残部墓葬也多,而且这两类墓葬分布区域明确,又有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
春秋早期,虢国是周王室的西部盾牌。1956—1957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发现并发掘了虢国墓地。墓地年代上自西周晚期直至虢国灭亡,历时一百余年。墓葬均为土坑竖墓,无墓道,墓主头朝北,已发掘墓葬234座。最大墓葬为两棺一棺,棺外盖上安放石簋,棺内放置铜质礼器、乐器、兵器等,棺内安放玉器。铜质礼器为七鼎六簋。根据铭文铜匕首可判定墓主人为春秋早期虢国太子元君,墓西有一车马坑,内埋有战车10辆、战马20匹。
1990年至1991年,三门峡国墓地又发掘了两座王墓,墓葬保存完好,等级较高,出土文物众多,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根据随葬青铜器铭文可知,墓主人名为“虢姬”和“虢忠”,是虢国的国王。
陆浑荣迁徙与徐阳墓地河南伊川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明高镇徐阳村,墓地沿顺阳河流域呈带状分布,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近300座、车马坑15座,年代为西周、东周。
墓葬车马坑位于墓葬西北20米处,随葬战车6辆,马13匹。车马坑东北角,安放有3个马头、8个牛头、21个羊头及若干蹄子。在车马坑内安放大量马、牛、羊头及蹄子的习俗,此前在中原地区尚无发现。结合文献记载,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车马坑应为陆浑戎王或高级贵族的陪葬品。
秦汉魏晋家族墓葬
秦汉时期,宗族墓葬制度瓦解,以家族成员为单位的埋葬制度开始出现。在同一墓葬区内,出现了不同身份、不同财富、错落有致的墓葬,每个家族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葬回旧墓”、“归墓”、“葬回故里”的史料记载,表明在外地去世的家族成员,一般都会葬在故里。为了便于辨认,墓葬开始以高大的土丘来区分。
洛阳汉墓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是洛阳烧沟汉墓群。1952年至1953年,在洛阳北郊烧沟村发掘汉墓225座,时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
汉代模范陪葬品概述
模型类别
象征意义
典型对象
农业生产
象征“财富”
陶器仓库、灶台、水井、磨坊、仓库建筑、作坊、风车、稻碓、石磨
家畜模型
陶瓷圈舍(猪)、鸡、狗、牛、羊、鸭、鱼、龟等。
各种型号
象征“旅行”
铜、铅制的车马模型,陶瓷马头、马、牛车等,还有与之相配的俑头、仆从俑等,陶瓷的“龙头”似亦有此义。
各种小雕像
象征“宴会”
七个舞蹈小雕像、跳球小雕像、滑稽小雕像、倒立小雕像、音乐小雕像等。
葬于北邙与唐人的最终归宿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华时代,由于社会流动性大、开放性强,死者与家人合葬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唐人的丧葬形式有“还葬”、“暂葬”、“厝(厝)”、“移宅”和“府(府)”。暂葬又称暂宅,即暂时葬于祖坟以外的地方;还葬则指回到家族墓地。唐代墓葬的考古发掘表明,家族葬仍是主流,但很多人死后不再葬在家族墓地,而是葬在两京(洛阳、长安)。居住在洛阳的外族官员死后,大多葬于邙山,形成了唐代新的丧葬习俗。
偃师兴元唐墓共发掘陇西李氏家族墓葬10座。陇西李氏古藏支有李荣初、李世华、李贵侯、李柱、李悦;北魏镇南将军李思本、李彦珍的后代李崇;还有家系不详但可推断世系的李敬佑。陇西李氏家族墓葬中,可确认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家族有3个,其中父子关系有:李思本—李彦珍、李荣初—李世华;兄弟关系有:李柱—李奋。无论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墓葬的排列方式都是父亲和哥哥在右前,儿子和弟弟在左后,均为竖式排列。整片墓地由陇西李氏家族不同支系分别独立组成。至少现在还看不出这座墓地被整体规划的迹象,在各个独立的支系下,墓穴的排列都严格按照长者和最受尊敬者在右、在前的原则。
宋、元、明、清家族墓葬
北宋时期,洛阳为西都,为全国文化中心,国子监为全国最高学府,名臣文人云集。洛阳有众多名园,园林之美无与伦比。元朝以后,洛阳不再为京师,降为河南府。但谁得中原,谁就得天下,洛阳的战略地位不容小觑。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至今许多人仍把洛阳邙山作为自己死后的埋葬之地。
2008年2月至6月,在洛阳市西工区史家屯村发掘宋代墓葬11座,出土墓志14块。根据墓志记载,这批宋代墓葬为北宋中期宰相富弼夫妇及家人之墓。墓葬规划齐整,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宋代富弼家族墓葬共11座,按形制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5座圆形单室斜道墓,包括富弼夫妇墓、富鼎夫妇墓、富绍敬夫妇墓、富芝芳夫妇墓和1座墓主不详墓。第二类为5座长方形单室竖坑墓,包括傅少宁夫妇墓、傅少秀夫妇墓、傅少荣夫妇墓,其中两座墓主人不详;第三类为1座长方形单室斜坑墓,为傅志英墓。
富弼夫妇墓修建于公元1083年,为圆形单室砖室石棺室墓,墓道为长斜坡式,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棺室五部分组成,坐北朝南,全长24.6米。富弼墓志平置于甬道与墓室之间,富弼妻颜氏墓志倚靠墓室西南角。棺室位于墓室中部底平面以下,为暗室,棺室四壁及地面均为长条青石砌成。墓内除墓志铭和少量壁画外,未发现其他遗物。
明代沈应时家族墓于2012年在洛阳市西工区道北二路与荆八路交叉口东北侧发现。墓地共5座墓葬,根据墓志铭,分别为沈基夫妇(父亲)、沈应时夫妇、沈乔夫妇(儿子)、沈余庆夫妇(长孙)四人墓。另有一座墓葬的墓志铭尚未出土,但从形制、年代、位置等可以确认墓主人为沈应时家族成员。从墓葬排列方式看,墓地是按照昭穆制进行规划设计的。沈应时的父母沈姬夫妇墓在主位,沈应时夫妇和长孙沈余卿夫妇墓在召位,儿子沈乔夫妇和另一墓在木位。
国难流浪子弟烈士墓(囚犯和驻军士兵的古代墓地)
历史上残酷的战争和繁重的赋税,导致各地都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囚犯和龙兵墓地。这些墓葬大多排列杂乱,葬式各异。基坑多为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坑内无棺材或随葬品。经辨认,囚犯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脊柱有明显的劳损痕迹,部分尸骨有被器械刺伤或砍伤的伤痕。这说明囚犯大多是在强制重劳役下被折磨致死,有的则死于酷刑或被杀害。
洛阳偃师店庄东汉囚犯墓地。囚犯是秦汉时期被判刑、押送到工地的罪犯的统称。洛阳作为东汉都城,修建宫殿、陵墓、修路架桥、冶炼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作为自由人力资源的囚犯,不仅要忍受强制劳动的折磨,还经常被士兵虐待、折磨、疾病而死。清末的《陶斋藏史记》和《衡农墓遗迹》中都有囚犯砖的发掘记录。
1964年,在洛阳南郊发掘了522座囚犯墓,均为狭长密实的长方形竖坑,有棺椁,随葬品很少。囚犯多为青壮年男性,脊柱有劳损痕迹,有的骸骨上尚有刺、砍等伤痕。墓葬一般随葬囚犯砖,上面刻有死者姓名、犯人姓名、郡狱名称、死亡日期等,可知其死亡时间在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至延光四年(公元215年)之间。囚犯砖上的铭文虽然随意潦草,却让后人感受到了朴素、直率、奔放之美。
中国自古就有丧葬救济和抚恤制度,始于汉代,北宋时达到顶峰。楼泽园墓地是宋代政府设立的集体墓地,凡战死的将士、无人认领的尸体以及穷困无葬身之地的人,都由政府安葬,并称其为“楼泽园”。楼泽园作为公共墓地,在宋代各地十分常见。
3. 国王归来
陵墓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从战国中期开始,君王的陵墓才被称为陵墓。人们用山陵来象征皇帝的崇高地位,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因此,皇帝的死就被比喻为“崩塌”,即山崩。历代皇帝死后,都修建豪华的陵墓,希望延续生前的权力和享受。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既是历代帝王立业之地,也是帝王长眠之地。洛阳邙山帝陵区主要包括万安山帝陵南区、东周周山帝陵区、东周王城帝陵区、偃师景山唐陵区、宜川、宜阳战国五代帝陵区等,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延续时间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群。
从夏都二里头到隋唐洛阳
洛阳地处天地中心,“山环水绕,地利天下第一”。从偃师到剑河,沿着洛河,不到三十公里的距离内,分布着夏都殷询、商都西壕、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创造了“五都洛阳”的独特历史现象;从邙山之巅到伊水之畔,分布着东周王陵、东汉王陵、曹魏王陵、西晋王陵、北魏王陵、唐公陵等皇家陵墓,形成蔚为壮观的皇家陵墓群。都城的沧桑与王陵的壮丽,共同诉说着源远流长的都城制度与丧葬文化。
商代皇家陵墓
安阳殷遗址王陵区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武官村北的一处高地上。共发现12座有墓道的大型墓葬和一座未完成的墓葬。西部区域为大型墓葬,除大型墓葬外,在东部区域还发现大型祭祀坑,应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分布在大型墓葬之间的小墓葬可能是陪葬墓。殷遗址王陵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
安阳西北山殷祚王陵区殷祚王陵区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殷祚王陵区位于侯家庄西北山丘高地上、洹河北岸武官村北,东南距宫殿祠庙区约2.5公里。陵区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王陵区布局有一定规划,共发现有墓道的大型墓葬12座及残缺墓葬1座。西区为一座大型墓葬,除大型墓葬外,东区还发现一座大型祭祀坑,应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大墓之间还分布着一些小墓,可能是陪葬墓。
银旭M1001
墓室呈“亚”字形,有四条斜坡式墓道,棺室用木板砌成,墓内发现人祭160余件。墓葬曾多次被盗,随葬品不多,第二层台基、墓道及被盗坑内发现铜、玉、石、骨、角、牙、蚌器、白陶、金饰等。墓主人疑似为商代武丁王墓。
银旭M260
墓葬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斜坡状,主室为长方形六坑。M260出土了中国人熟知的青铜重器——司母戊方鼎。器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为商王武丁之子为祭祀其母戊而铸。该鼎重832.84公斤,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残酷的人祭和牲祭 人祭是指死者死后,随从死者侍奉社会或家庭中某些特权阶层的人,包括大臣、妻妾、侍卫、心腹,以及用作仆人的奴隶等。
人祭又称活人祭祀,多为外族俘虏,以人为祭品,杀牛、马、羊等,以人肉为食,供奉神灵,以示敬仰,祈求神灵消灾赐福。
人祭现象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达到顶峰,商末以后逐渐衰落。春秋战国时期,人偶开始代替活人。秦汉以后,人祭制度衰落,但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明清时期又有所复兴。
殷旭商代武官村墓为“钟”字形墓葬,墓道南北,中间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长马坑,每座坑内埋葬四匹马,另有一人跪地。北坑同样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马坑,共埋葬马16匹。西南侧马坑旁,另有一坑,埋葬两人。
墓葬平面呈长方形,中间为棺室,棺椁及墓主人尸骨早已不见踪影,棺室四周两座平台上埋葬着大量活人,东侧17人多为男性,西侧24人多为女性。所有活人均完好无损,有的还有木棺及随葬品,可能是墓主人的心腹、仆从、妃嫔等。
棺室底部中央有一腰坑,内埋有一名等待铜矛的人,共埋葬45人。墓室上部填土中发现人头34个,而武官村的陶官人多达79人。
洛阳东周墓葬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延续500余年的东周25位皇帝均葬于洛阳,但由于年代久远,墓主人难以辨认。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探索,大致可分为周山、王城、金村三个陵区。
在山地的山区是山脉的残余,在山地的西南部有一座Zhou山。他们的文献记录是,这四个皇家墓被东部的皇家坟墓覆盖。林国王,国王国王,道国王和东部王朝的国王丁。
区位于 City的中心,该地区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长时间和7.2米宽。 “皇帝驾驶六辆战车”的发现证实了古代文件中的记录,“皇帝驾驶六个,王子驾驶四名,学者驾驶2次”,并提供了可靠的考古数据,用于研究帝国马车系统和仪系统的帝国王朝王朝,并确认了 山区的确切位置。
的古老陵墓地区位于Han and Wei的东北部,在1928年,的孟买镇,八个“ JIA”墓地。 JI分别将被盗的文化遗物纳入了两本书“在卢阳的古城研究”和“在卢阳的的古代坟墓”中分别是坟墓中出土的文化遗物。
西州王子的坟墓
西部王朝的贵族埋葬系统主要是从上王朝那里继承的,但其制度更加完整,更严格地执行了贵族的棺材系统。中文“中”或“甲”。地面上的牺牲。
汉朝皇帝
汉朝的帝国坟墓位于西部朝代的首都,西安王朝的首都卢阳的大部分。不同的陵墓。
东部朝代对基于血迹的父权制,扩大了祖先的寺庙,并将其应用于陵墓系统,除了西安皇帝的Zen陵墓,在Henei ,Henei 的远处一对石雕刻在通往陵墓基地的神圣道路的两侧,为在神圣道路的两侧建造石头雕像的先例,反映了皇帝的最高权威。
西汉朝王王王莫勒姆山山,河南河南王朝王沃莫勒姆集团是在第一次埋葬在144 BC的 的Baoan 的Liang Xiao Wang Liu Wu之后。迄今为止,有22个王王的王朝,涵盖了整个汉王朝,这是汉恩王朝的王朝,这是我国最大的山顶,这是我国家的大山顶。后来死亡的Ang被埋葬在一个较小的山顶中,该山顶构成了汉王朝的Liang Wang 埋葬系统的重要特征。 Liang Xiao Wang墓为王子和国王的“挖掘山脉”开辟了先例。 ,山东和中山国王的坟墓在山上雕刻,他们的相对位置随着山的自然分布而移动,这实际上违反了人工墓穴的体系。
四个神乌云
西汉王朝早期/宽5.14米,长3.27米
1987年,河南山谷山山( )的 Han Tomb发掘
四个神灵在汉族早期的林族陵墓中发掘出来,被称为“邓湖()”众神不仅是中国最早,最大,最高,最高层,最完整的壁画,而且是一部宏伟的史诗,它在西部汉朝早期带有中国不朽的思想。
镀金的玉式服装的生存和灭绝是在汉朝期间为皇家贵族和王子制成的墓葬,它的起源最初可以追溯到“玉式”,这可以追溯到“玉式”,而在东部翡翠的玉米界,越野越过了,直到山王朝的曾经是少年的, ,CAO PI在黄丘(AD 222)的第三年(公元222年)发布了一项法令,以禁止使用玉器。
玉器是由几个小玉式饰有的,根据人体的形状,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刘xi的坟墓,中的国王国王,的 Han坟墓,江苏和Zhao Mei墓,位于广州西部汉王朝的北那纽王子。
东部汉朝的帝国坟墓在汉朝的帝国坟墓中有12个帝国坟墓。在现任孟金地区。 The six are of Ming Liu , of Zhang Liu Yuan, of He Liu Zhao, of Shang Liu Long, of Zhi Liu Zun, and of Huan Liu Zhi. In to the , the area also the tombs of many and and . The Han ' tombs were with stone on the roads, and were like and evil- . There were no walls the , but " " were used. Pairs of stone were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to the , the 's .
Cao Wei皇帝的坟墓Cao Wei改变了其首都46年。 Yibin区的镇的Wan'an山是Cao Shu的联合墓,是Wei,Cao Rui和Zhen Huang的女儿,另一个被认为是wei Rui的重要线索的人。
白色的杯子是珍贵的玉米,它是一个圆形的肚子,圆形的脚是白色的。极简主义的“白玉杯”是对Cao Wei时期简单而古老的艺术风格的复制品。当时,这是一部精湛的艺术水平的玉器雕刻作品。
Wei的宫(Wei)的口服Wei(Wei)的口服,在2008 - 2009年发现的Wei之王Cao的口服位于 City, City的 的南部。 ,后室和侧室。研究和确定坟墓所有者的身份。
西金和北魏的帝国坟墓
西部王朝在卢阳建立了其首都,并根据历史记录和考古探索持续了52年,确认,朱恩皇帝的陵墓位于南部的,和 nouth the and emper west emper west金朝皇家陵墓是单室矩形洞穴墓,山脉是身体,没有建造陵墓。
After of the Wei moved the to , he " the west of the Chan as a place for a ". A total of 5 tombs have been in the Wei area. The tombs and of each have been . Among them, the of (Yuan Hong), the of (Yuan Ke), the of (Yuan Ziyou), and the of (Yuan Gong) are in the Aoxi Area, while the of (Yuan Xu) is in the of .
西金王朝的宗教陵墓和朱阳陵墓位于卢阳的曼格山的南部,在山和卢齐山上,根据考古学探索。金。
皇帝将首都搬到了卢阳之后,首都被宣布为陈的西部山地花园。在曼格山()的中间,计划避免了东部陵墓地区,从东到西部约20公里,北部到南方的陵墓。皇帝小海(Yuan Ziyou)和吉安皇帝(Yuan Gong)的陵墓的Ling 。小米皇帝(Yuan Xu)的陵墓位于的中部。
北魏王朝期间卢阳的坟墓结构和等级制
皇帝
一个带有坟墓通道的单室砖墓,前角通道和后角通道,石墓门和几乎平方英尺的坟墓室,侧面长6.6米。
王室成员和不同姓氏的王子
一个带有坟墓通道和走廊的单室砖墓,坟墓室的正方形或弯曲的正方形平面图相对较常规,坟墓的侧面长度为4.5-5.5米。
高层官员
中低级官员
一个带有天窗,通道和走廊的单室洞穴坟墓。
平民
一个带有坟墓通道的单室土洞墓的具有矩形或几乎正方形的平面图,侧面长于3米。
Sui,Tang和五个王朝的帝国坟墓
在Sui王朝的开始,首都是 City(Chang'an),Yang皇帝将首都搬到了Tang 的,和同样重要。放任自流,除了吴的长子李洪(Li Hong)被埋葬在,位于的镇Hutuo ,尽管这是“王子的坟墓”,这是皇帝在皇帝之后的皇帝统治统治统治的先例。唐朝的坟墓。在卢阳,只有五个王朝帝国坟墓,这是后来唐王朝的明宗(李苏伊恩)的武装。
唐·陵墓(Tang )是李·洪(Li Hong)的陵墓,唐(tang)的第五个儿子,沃泽()在我的国家中,最保存的陵墓是中央平原上最大的标准陵墓的陵墓。在陵墓周围塔,门和角塔的底部仍然存在。有19个石头雕刻在锣陵中,有精美的雕刻和生动的形状,这可以称为唐朝的雕刻艺术的宝藏。 B“,这是李洪的妻子AI的陵墓。2001年,它被州议会列为第五批国家关键文化文化保护部门。
Song 帝国坟墓(七个皇帝和八个坟墓)
北部的皇帝帝国陵墓地区是七个皇帝的所在地,除了惠宗皇帝和皇帝,以及Zhao 的父亲,被称为“七个皇帝和八个陵墓”,以及帝国官员和Z Heans Quare and and and kou kou kou。北方皇家皇室的官员的坟墓。
北部的歌曲王朝位于Xicun Town, Town和 City, City的总面积,总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陵墓的东南部和低点。每个帝国陵墓都有58个石雕刻,例如支柱和吉祥的鸟,每个陵墓都有34。其他陵墓中石雕刻的数量和规格根据其水平而异。
河南王子墓
在美洲,河畔是帝国法院的重要谷物税收区,使其成为明朝的王子中最大的王子。 UM平台和其他坟墓。
在林阳的王朝国王的坟墓是国王的坟墓,在2016年发现的是主要坟墓,埋葬坟墓和主坟墓的内壁,绘制了乌云,,bodhi tomer的鸟类,是,bods pr的纪念物。埋葬的墓葬位于主坟墓的东部和西侧,并以南北的方式安排。
在 King Zhou ding的Zhou国王的坟墓是Zhu 的第五个儿子,他被赋予了周国王的头衔。 Town, City是向东的,然后在山上挖一个洞,然后使用砖块和石拱门。 400平方米。
Tomb of Lu Jian of the Ming Lu Jian was the ninth- of Zhu , the first of the Ming . His tomb is at the foot of , 13 north of . The of three parts: the road, the tomb of Lu in the east area, and the tomb of the Zhao in the west area. It an area of 267,000 and was built in the 43rd year of Wanli (1615 AD). The and style the of Zhu Yijun, the of the Ming , in , and was known as the " ". 卢江王子区有三个庭院,由“卢·范·贾奇(Lu fan )”,神圣的道路,圣桥(Yuhe ),吉安(),“ ”拱门, Gate,The Gate,The Gate,,,,,,,等等。中国明朝王子的坟墓。
iv。
在来世中建立理想的空间与死者的和平以及其后代的安全和繁荣有关,因此坟墓的环境和葬礼的装饰尤为重要。
西部王朝的棺材漆画
棺材制度是中国葬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出现在中间和晚期的时代,并通过夏外的西安王朝开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