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材料齐发力
2024-08-04 22:04:15发布 浏览150次 信息编号:8131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钴酸锂、三元材料齐发力
(报告出品/分析师:财通证券张一驰、张磊)
1、锂电池正极材料经过多年耕耘,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均有所发力
1.1 深耕正极材料领域,高电压能力突出
传承正极材料基因,以钴酸锂业务为基础,不断深耕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该公司前身为厦门钨业电池材料事业部。
2004年,厦门钨业建立钴酸锂生产线,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随后,又建立了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生产线,并成立了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参与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公司之一。
2016年12月20日,厦门钨业将新能源业务从母公司分离成立。
2019年,厦门钨业新能源引入天齐锂业、盛屯矿业等战略投资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2021年8月,完成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全国第五家、福建省第一家通过A股分拆成功上市的公司。
以钴酸锂+三元材料为核心产品,磷酸铁锂即将投产。
公司处于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中游,主要产品为以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为主的正极材料,其中钴酸锂全球排名第一,三元材料保持行业第一梯队地位。同时,公司稳步推进磷酸铁锂布局,2021年将在四川雅安启动磷酸铁锂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布局建设,计划2023年磷酸铁锂一期项目投产。
1)钴酸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比容量比较高,广泛应用于小型充电电池中。
尤其在中高端超薄电子产品领域,其体积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优势明显。2018年至2022年,公司钴酸锂产品不断迭代,电压由4.45V提升至4.5V以上,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3C电子产品。据信融咨询预测,2022年公司销量为3.32万吨,出货量继续位居第一,全球市场份额继续位居第一。
2)三元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电池寿命,其主要通过高电压、高镍含量来提高能量密度。
相较于高镍路线,中镍高压路线在达到同样提升能量密度效果的同时,在安全性和成本上更具优势。公司中镍高压产品源自长期钴酸锂的积累和技术迁移,高压Ni7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4.45V动力电池,高功率产品独树一帜,高镍产品性能优越。深度绑定核心客户,并与欧安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加速海外扩张,产能逐步释放,未来有望延续量增利丰的经营局面。
3)磷酸铁锂: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结构稳定、循环性能好,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
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高锰磷酸铁锂产品具有高电压、超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是行业内少有的高锰、高电压磷酸铁锰锂材料,产品得到核心客户高度认可,并在动力、储能电池领域成功推广。
公司四川雅安基地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预计2024年全面投产,并计划在一期产线基础上新增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二期项目计划于2024年4月投产。
公司的核心技术高电压是解决电池能量密度问题的最佳途径。
通过提高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使正极材料在更高电压下释放出更多的锂离子,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此方法不仅适用于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也是钠电池、锰铁锂等新材料提高能量密度的主要解决方案。
公司高压技术积累深厚,正在开发钴酸锂4.5V+产品,高压Ni7系三元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动力电池;高压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进展顺利,技术移植能力强,未来有望在高压新产品上拓宽差异化竞争之路。
1.2 股权结构是公司发展的基石,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福建省国资委。福建省国资委通过冶金控股间接控制公司,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一级股东中,厦门钨业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26%,战略投资者天齐锂业、盛屯矿业分别持股1.88%、1.79%。
长期利益深度绑定,大股东保障上游资源供应。公司第一大股东厦门钨业涉足钨、钼、稀土、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已建成钨矿山、钨钼冶炼、加工应用全产业链。A类战略投资者天齐锂业是全球最大锂矿生产商之一,B类战略投资者盛屯矿业掌控铜、钴、镍等资源。公司紧密绑定股东长期利益,充分保障金属资源供应。
子公司分工明确,为客户提供一线服务。公司目前有七家控股子公司,宁德夏通、厦门夏通、京鲁新能源、厦门明鲁为全资子公司。宁德夏通是夏通新能源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生产车用三元材料,专供松下、中信航空等世界一流动力电池厂商。
三明夏通的钴酸锂产品主要应用于小型数码电池领域,主要客户有宁德新能源、日本村田、韩国三星等。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及摩托车、储能电池等领域,主要客户有中国新能源、比亚迪、日本松下等。
核心管理团队拥有雄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董事长杨金红具有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其主持或参与的研发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董事兼总经理姜龙研发的项目于2016年荣获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2017年4月当选为福建省冶金行业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2019年10月荣获“厦门市第十批拔尖人才”称号。公司董事专业实力强,在公司任职时间长,合作关系稳定。
1.3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三元材料营收快速增长
短期内公司业绩面临压力,但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受益于钴酸锂业务量利双增、三元材料业务快速增长、氢能材料业务新纳入合并报表,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7.51亿元,同比增长80.5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1.21亿元,同比增长93.66%。
碳酸锂价格在2022年11月达到56万元/吨的高位后,2023年4月底大幅下跌至18.75元/吨,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公司存货损失增加,加上下游需求疲软,2023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营业总收入35.86亿元,同比下降40.6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46.17%。
据23日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3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21亿元,同比下降44.25%,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53.67%。随着碳酸锂价格回暖,库存损失减少,下游需求回暖,公司业绩有望回升。
钴酸锂产品收入保持稳定,三元材料收入快速增长,新增氢能新材料业务。
2022年公司钴酸锂/三元材料/氢能源材料产品营收分别为143.43亿/136.55亿/5.98亿元,占比分别为49.89%/47.49%/2.08%。
公司在保持钴酸锂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三元材料市场,三元材料业务营收由2018年的20.9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6.55亿元,营收占比由29.87%提升至47.49%,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第二大支柱。公司前瞻布局氢能材料,2022年实现销量4000吨,营业收入5.98亿元。
毛利率及净利率受上游原材料影响较大,预计未来将企稳回升。
2020年以来,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旺盛,镍、钴、锂等上游金属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且波动较大,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同步上涨,在加工费不变的情况下,毛利率仍在下滑。
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锂价暴跌,即便公司采取低库存、快周转的管理方式,也难以避免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因此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8.60%、3.93%,其中钴酸锂毛利率为6.69%,三元材料毛利率为10.21%。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36%、3.23%,随着公司库存逐步消化,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需求回暖,毛利率、净利率有望上升。
吨毛利持续回升,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吨毛利比毛利率更能体现公司的盈利能力。2018年至2019年,市场钴原料价格波动较大,公司因钴中间体长期开采协议执行导致产品成本高企,拉低公司吨毛利。2020年以来,公司吨毛利有所回升,2022年达2.96万元/吨,同比增长45.72%,其中钴酸锂吨毛利2.89万元/吨,三元材料吨毛利3.01万元/吨。
我们持续重视研发,并拥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近年来公司持续提质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72%,同比下降1.03pct。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在三元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氢能材料、钠电池正极材料、锂补充剂、前驱体技术等多个产品和技术方向全面布局,研发费用率持续处于高位。
2023年一季度,公司加速海外布局,扩大业务规模,期间费用率上升。
公司经营能力稳定,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2022年公司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55/7.27/9.42次,其中存货周转率有所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为稳定,应付账款有所提升,整体周转能力总体较好。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2022年达到45.71%,同比下降18.23pct。
2、高压镍优势明显,三元材料放量、利润不断提升
2.1 全球新能源汽车潜力大,镍高压路线优势明显
三元材料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三元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景气,2022年保有量达2590万辆,渗透率达14%,其中中国作为最大市场,保有量达1310万辆,渗透率达29%。
全球各国面临气候与环境责任,部分地区能源转型刻不容缓,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较低,中国、欧美等地区三大市场潜力巨大。
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增加终端续驶里程需求。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续航能力,也就是增加续驶里程是终端消费者的首要诉求,而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行业内公认且重点攻克的技术方向,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会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容量和电压共同决定了材料的能量密度。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NCM三元材料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
目前提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提高NCM三元材料的Ni含量和提高电池的充电电压,即高镍含量和高电压含量。
高镍路线提高了NCM三元材料中镍的占比,使得材料在更低的电压下释放出更多的锂离子,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容量的目的。
高压路线提高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使得正极材料在更高的电压下释放出更多的锂离子,同时提高容量和工作电压,从而达到提高能量密度的效果。
高镍路线的安全性和产品成熟度仍需时间的验证。
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提高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但随着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中镍含量的进一步提高,材料晶格中Ni2+与Li+易发生混杂,导致材料比容量下降、倍率性能减弱。同时镍含量的提高会进一步降低材料表面的稳定性,易引发安全问题,对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要求较高。
中镍高压路线与高镍路线在应用端的能量密度表现不相上下。
将经典Ni6基NCM三元材料产品的充电电压由4.25V提升至4.40V,可实现能量密度提升10%,其整体性能与经典Ni8基充电电压4.20V产品基本一致。
从目前实际应用的主要产品来看,典型高压Ni6系列产品735.15Wh/kg的实际能量密度与典型Ni8系列产品739.32Wh/kg基本一致,另外,公司成功研发并量产的新型高压Ni6系列产品的能量密度已经超过Ni8系列产品。
中镍高压路线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
1)从安全性角度,NCM三元材料随着镍含量的增加,结构稳定性、热稳定性均有所下降,Ni8系以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020年5月,搭载电池的广汽新能源AionS发生多起自燃事故,加剧了行业和消费者对电池安全性的担忧。相比较而言,中镍高压产品安全性更高。
2)从成本来看,综合成本较高。正极材料方面,成本为22.25万元/吨,成本为27.21万元/吨,后者较前者高出22.28%。电芯方面,高压Ni5系电芯成本较Ni5系电芯成本低15%左右。
此外,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钴、钴合金的工艺流程对窑炉设备、反应气氛等有特殊要求,一般要经过二次烧结甚至多次烧结,钴材料节省的成本不足以弥补生产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因此其综合成本明显高于如钴、钴合金等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最终胜负尚未分明,尚未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公司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前五大厂商市占率相差不大,呈现并驾齐驱的态势,暂无绝对的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以7%的市占率位列中国三元材料龙头企业第六位。
2022年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布局中高镍三元材料产品,公司市占率提升至近9%,凭借优良产品优势,未来公司持续引入客户,产能持续释放,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2.2中尼高压技术源自于钴酸锂领域的长期积累,产品矩阵丰富
中镍高压产品是公司核心产品,技术源自长期在钴酸锂领域的积累,高功率产品在行业领先企业中独树一帜,同时高镍产品取得重大突破,性能优异。
丰富的产品矩阵有利于公司实现长远发展:公司在钴酸锂领域全球绝对领先,在高压产品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
钴酸锂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作为龙头企业,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9%。
2018年,公司4.45V钴酸锂材料通过认证并在行业内领先后,逐步实现4.48V、4.5V钴酸锂材料量产,4.5V+产品正在开发中。
目前全球4.45V以上高压钴酸锂产量占比不足10%,行业内大部分公司仍以4.35V、4.4V钴酸锂产品为主,公司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高电压技术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有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
高电压量产难度主要体现在单晶和材料的稳定性上,不同于市面上大部分单晶都是大单晶或者团聚单晶,很难兼顾循环和倍率。公司将前驱体技术与烧结技术相结合,使单晶体积小、外形美观。另外公司在高电压方面有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技术储备,可以解决结构稳定性、锂离子扩散等问题。
高压产品既安全又性能优良。
2020年,中国新能源航空率先采用公司供应的高压Ni5系材料量产590块模组电池并应用于广汽埃安Aion-LX车型,使其成为国内首批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的SUV电动车型之一,彰显了公司产品的优异性能;2021年,广汽Aion品牌采用公司供应的高压Ni5系材料通过三元电池穿刺试验,成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宣布通过三元电池穿刺试验的汽车品牌之一,充分彰显了公司产品的高安全特性。
中镍高压三元材料是其核心产品,已有7个系列产品获得成功应用。
公司已陆续推出了高压单晶Ni5系列、高压单晶Ni6系列、高压单晶Ni7系列产品,与高镍三元材料龙头企业容百科技的产品相比,公司高压Ni5系列产品在克容量、首次效率等方面与其产品相当,Ni6系列产品性能与其产品基本相同。
新开发的高电压Ni7系三元材料已成功应用于4.45V高电压动力锂电池,其能量密度与Ni9系高镍材料相当,且在安全性、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材料循环稳定性、储存性能已接近Ni6系水平。
高镍产品取得突破,性能优越。
公司在超高镍系列产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产品性能参数优异,综合性能突出,目前超高镍Ni9系列材料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产品下游应用正在逐步导入。
高功率三元材料低温性能优异,适用于混动等车型,开启差异化竞争。
公司通过细化材料初生晶粒、增加比表面积、减小粒径等措施,大幅降低锂离子传输活化能,多元复合材料的动力性能特别是低温动力性能较常规NCM三元材料提升20%以上,满足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要求。
2013年,公司研发并量产了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NCM三元材料,批量出货日本松下,随后引入宁德时代、宝马,是国内最早进入国际豪华品牌供应链的NCM三元材料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持续设计开发了多种Ni3、Ni5系列高功率三元材料,在行业龙头企业中独树一帜。
2.3 深度绑定核心客户,与法国欧安诺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出海进程
深度绑定优质客户,持续向下游拓展,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中国新能源、松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三元材料业务尚处于拓展阶段,将继续拓展下游客户,目前Ni9系列三元超高镍材料已通过多家电池客户的检验,并进入海外车厂体系认证。
加速海外扩张战略,与欧安诺集团合作成立法国合资子公司。
为实现海外布局,公司与法国欧安诺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拟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设立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及前驱体合资公司。
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公司由公司子公司持股51%,欧安诺持股49%;前驱体合资公司由厦门钨业新能源子公司持股49%,欧安诺持股51%。
此举不仅能够更好地向欧洲客户提供先进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还将有效规避立法风险,为国有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
2.4 深度布局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有望延续量价齐升的经营局面
锁定上游资源,加大前驱体自供比例。前驱体是生产锂电池正极的重要原材料,公司与前驱体供应商中威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格林美签订新一代三元前驱体产品合作开发协议,建立长期供销关系,保障上游供应。
2022年底,该公司计划在5月23日与 和投资的合资企业中建立40,000吨的三元前体生产线,该公司与Orano集团建立了前体合资企业,并持有49%的股份,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供应和成分的成分。
随着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布,预计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该公司的材料生产能力在2022年继续扩大,该公司的40,000吨生产能力已在2023年底全部投入生产。预计将在2023年将20,000吨磷酸锂的生产能力的第一阶段和20,000吨的三元生产能力和10,000吨镍 - 粘液回收率投入生产。
根据该公司的计划,该公司的三元材料的有效生产能力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73,000吨,2024年将达到118,000吨。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发布,该公司有望抓住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增加其市场份额。
该公司的三元材料产品在2022年的数量和价格上都增加了,随着公司的三元生产能力的发布,三元材料的销售收入达到136.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35%,销售量增加了,销售量每年增长46,402.36吨,每年增长了71.32%。 55.35%,形成了增加数量和利润的业务状况。
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释放,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原材料价格反弹,预计三元材料将继续保持规模增长和提高利润率的发展趋势。
3氢能材料具有广泛的未来潜力,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3.1氢能行业具有潜力,固态氢存储具有明显的优势
氢能行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推动了中游氢存储行业的崛起。
根据氢能联盟的说法,在2030年的碳峰情况下,中国的氢需求将达到3715万吨,占2060年碳中立性情况下的约5%。
有各种氢存储技术,固态氢的储存优势包括液体氢存储,气态氢存储,固体氢存储等。
1)每单位体积的氢储存密度和良好的安全性。
2)根据氢能技术的计算,从原始气体到氢加油站,在大规模运输的条件下,将设备的折旧和每个链接的能量消耗。至500公里,高压气体氢/液体氢/镁基固体存储的运营成本分别为35/22/20 yuan/kg。
3)从运营投资的角度来看,以20吨/天的氢运输为例,固体氢的储存需要约8800万元的元素,这略高于高压气体氢,比液体氢的投资低得多。
当前的主流固态氢储存技术是金属氢化物,它使用加热和热量释放来实现金属氢释放和氢气吸收,从而形成金属氢的储存。
可以与氢结合形成氢化物的金属元素通常可以分为两类:A类金属对氢的亲和力高(例如Ti,Zr,Ca,Mg,Mg,Mg,V,Nb,Nb,Rare 等)和对氢的亲和力低的B类金属(例如Fe,Co,Co,Co,Co,Co,co,ni,co,cr,cu,cu,cu,cu,cu等)。
通常,氢储存合金是由A型金属和B型金属组合制成的,并且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
氢气合金在镍金属电池电池链的上游,在促进镍金属氢化物储存材料的促进后逐渐增加。合金被广泛用作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负电极材料,并且在促进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后逐渐增加体积。
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加了对镍金属氢电池的需求,推动了上游氢储存合金的开发。布里德电池,船舶等
2022年,全球混合动力车的销售额达到290万辆,同比增长了53%的销售额。
3.2产品性能是优越的,领导氢储存合金行业
氢气材料业务已被合并,公司的氢能材料已启动氢气,是生产镍氢的重要材料。 Ogen存储合金材料相关的企业于2022年12月1日与该公司与公司的企业进行了正式转让,从而增加了公司的业务多样性并开放了新的业务增长领域。
该公司的产品分为氢储存合金和固体氢储存材料,两者都取得了突破:
1)氢储存合金当前用于镍氢电池。
2)固体储存材料与目前的其他场景相比,与稀土储存材料相比,AB2系列的氢储物材料的储存材料具有较高的氢化量,并且可以在液体范围内使用液体固定量。易于的车辆和氢能的叉车。
该公司的氢气合金在该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将专注于氢气存储材料在未来吸引了许多新材料。 ,主动部署固态氢存储材料业务并实现销售增长。
4.利润预测和估值
4.1利润预测
1)氧化锂:氧化锂的市场浓度相对较高。预计会上升。
但是,考虑到全球消费市场在短期内仍然很薄弱,我们预计该公司的运营收入为102.5亿,1161.6亿和127.68亿元,而2023 - 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82%,8.50%和8.50%。
2)三元材料:该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系列,其高压NI7系列产品已成功用于4.45V电池。
高功率产品适用于独特的混合模型,高烟料的性能较高,并与众所周知的电池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新航空,,Catl,Catl,高科技碳酸锂的高价在22个,许多电池制造商转向磷酸锂溶液,导致三元材料行业的运输减少23。
加上2023年碳酸盐价格的下跌,该单位的销售价格下降了,该公司的绩效在短期压力下。
3)磷酸锂:在2023年,该公司的20,000吨磷酸锂生产能力将于2023年发行。其功率电池产品的性能要比市场上的矿物质量相比,在稀有的高型岩石层面上,其量相比,其能量储能系列的产品比市场上的量度更好。 Ate将于2024年投入生产。
基于此,我们估计该公司在2023 - 2025年的业务运营收入将为3.96亿,25.5亿元和5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10.36%,15.88%和15.29%。
4)氢能材料:在2022年底, 行业在此之前,将其氢能业务转移到的能型能量之前, 行业的氢能业务已被部署了近20年材料已成功地用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的新混合模型中,并完成了大规模试验并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考虑到该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预计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在2023 - 2025年为6.24亿,8.46亿和12.6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分别为11.38%,11.35%和11.35%。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预计该公司的收入为2023 - 2025年的收入为196.3万,321.63亿和441.37亿元,同比减少-31.72%, +63.84%, +63.84%和 +37.23%, +37.23%,毛利率为10.34%,11.34%,11.17%,11.17%,和11.17%。
4.2估值
我们预计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将在2023 - 2025年获得196.3亿,321.63亿元和441.3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可归因于6.48亿,13.85亿股份公司的股东,13.85亿和19.32亿所元,并与28.34、134、13.34、13.51的价格相对应。
考虑到公司对积极电极材料行业的深入参与,以及其前瞻性的氢能材料布局,以帮助公司的长期发展,技术, , 在氧化锂和三元材料的布局中也在盐水中的布局中进行了24.20的平均水平。和20.27次,高于公司的PE。
5风险警告
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
该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钴四氧化物,钴中间体,氯化钴,氢氧化钴,硫酸钴,硫酸钴,三元前体,硫酸镍,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锂等,由于关联的原始材料的高价,直接材料成本是 的主要成本。
如果主要原材料的供应不足,公司可能无法及时购买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果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急剧下降,则会影响公司的生产和供应稳定性,并且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优化策略和管理系统将无法实施生产的材料,而材料的价格不足。
电动汽车销售低于预期的风险:
该公司的年产量为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工业化项目,并建立了30,000吨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和全面的生产研讨会的扩展(年度生产能力计划15,000吨)。
新能量车技术中波动的风险:
新的能源电池具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例如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在它们中,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锂钴电池,锰酸盐电池,磷酸锂电池,NCM/NCA 和其他类型。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电池技术系统主要基于锂离子电池。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