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够网 上海 30 岁的你,需要攒多少钱才能过上父母那样的退休生活?

2024-07-27 18:11:14发布    浏览55次    信息编号:8033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必够网 上海 30 岁的你,需要攒多少钱才能过上父母那样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今年30岁,你需要存多少钱才能在30/35年后过上和你父母现在一样的退休生活?

年轻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退休”意味着什么。20岁的时候,你以为人活到30岁就够了。25岁的时候,你以为退休意味着再也不用加班,永远结束“屎一样的工作”,远离喧嚣,扬帆远航大西洋。30岁生日即将来临,你要工作的班次越来越多,但工资不涨反降。父母相继退休,把国家发的退休金花在早上买菜、晚上散步、打牌、爬山、跳广场舞上。你第一次觉得——这样老去也不错。你笨拙地查看着自己的社保账户和国家养老金报告,然后才发现,你和同龄人不可能“自动”过上父母那样的退休生活。

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计,到2028年(年龄34岁),养老保险待遇将无法覆盖开支,到2035年(年龄41岁)将触底。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即用在职人员缴纳的社保费来支付退休群体目前领取的养老金。当缴费人数减少、领取人数增加时,就会形成经常性收支缺口。事实上,扣除财政补贴,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已出现收支缺口,而且缺口还在扩大。

47岁的闫志鹏是上海交通大学热门课程《退休理财与规划》的教授,他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三十年后你的钱够花吗?》课程和新书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时代变迁下,这一代年轻人该如何规划财富,应对养老风险。

两年前,同样因为父母退休,闫志鹏辞去了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终身教授职位,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是一所商学院,金融课程几乎全部开完,因此他被要求开设一门新课程。闫志鹏深知老龄化是中国社会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加上他在金融机构有研究设计养老产品的经验,于是他决定在中国大学开设首个“养老课程”。

闫志鹏的学生都是MBA学生,平均工作年限9.5年,他们大多来自金融机构,有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然而,这些对财务敏感、善于用钱生钱的学生,对退休几乎毫无准备,认为这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闫志鹏提醒同学们要关注现实,现实情况是,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第二波婴儿潮一代(1962-1975年)出生的3亿人口相继进入退休年龄,加之持续的低生育率,养老金盈余归零的危机与应对迫在眉睫。

另外,中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养老金池快速枯竭不能完全归咎于“现收现付”制度,直到2014年启动、2024年完成的体制内外两制整合改革(体制内外两制整合为一个体系),体制内的人退休不用交一分钱,退休后的养老金由国家承担,这部分支出在过去几十年留下了历史空白。两制整合改革是为了促进公平,缩小不同身份、不同环境的退休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异。但现实中,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还是城乡之间,养老金差距依然存在。

这直接影响着这一代年轻人的选择。

第一批受影响的年轻人是“养老金倒挂”,即体制内退休父母的养老金高于其在职子女的工资。在一些“倒挂”的年轻人眼里,努力工作是不可能的,宁愿做“全职子女”,靠父母养活;

第二类受影响的年轻人重新思考并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奋斗叙事从父辈的“创业”变成了如今的“考上公务员、找到工作”。

与此同时,受影响的第三类人群是那些停止缴纳社保的年轻人。他们在经历失业或长期失业后,迫于经济压力而停止缴纳社保。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目前名义缴费率为单位16%、个人8%,仍是全球社保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在很多城市,落户、买房、买车、送孩子上学,都与社保有关。年轻人不会冲动,在生存危机面前,住房、车子、户口已经不能再是他们在价值序列中的优先选择。

上述三类年轻人代表了“躺平”的不同侧面。“20多年前,没有(躺平)这个词,现在父母年迈、子女尚小的年轻人,觉得就算再努力工作,也难以买房、结婚、养儿育女,就干脆躺着。目前韩国、日本尤其严重,值得警惕。”这是周小川今年4月在“中国养老产业论坛”上的发言。

周小川认为,从劳动者角度,当养老金缴费金额大于获得的待遇时,缴费积极性自然会减弱。

年轻人忙于养老,不禁担忧未来:下一代是否愿意、有能力养老?《学习指导十九届五中全会一百个问题》显示,2019年中国养老金抚养比为2.65:1,即2.65个参保人抚养1名退休人员;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下降为1.03:1,即1.03个在职人员抚养1名退休人员。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按照自愿、灵活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意味着独生子女一代将要比他们的父母工作更长时间,却不知道退休时是否有足够的养老金。

闫志鹏第一次感受到衰老是在他35岁那年,也就是儿子出生那年,他的头发开始变白。作为一名金融学教授,脑力一直是他最信赖的工具。近几年,他开始感到自己的记忆力在下降,“有时候突然想起来最后一分钟要做什么,却想不起来。”他给自己定了规矩,比如只使用没有额外广告或弹出窗口的搜索网站,以减少外界干扰。

珍惜宝贵的记忆力和专注力,只是面对衰老你能做的一件小事。如何为你的晚年做好准备,是一件极其复杂而沉重的事情。

闫志鹏提到,首先要有认知上的准备。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寿命、退休年龄的认识需要更新。近100年来,人类寿命平均每10年增加2-3年。我们的平均寿命比父母辈大约长6-10年,而今天在发达国家出生的孩子有1/2的几率活到105岁。人类需要用“百岁人生”的视角重新规划人生。

基于充分的认知,闫志鹏认为,退休是一道务实的算术题——按照国际上“全生命周期财务安全”的理念,在不同的平均寿命条件下,退休后用于日常生活需要的收入应该能达到退休前日常生活水平的70%-80%。“假设你能活到100岁,22岁毕业参加工作,工作38年后退休,人生还剩40年,那么前38年积累的财富能支撑接下来40年的退休生活吗?”

物质保障的背后,是我们对晚年的想象——当身体、精力、能力不断被衰老夺去时,如何用足够的钱维持有医有养的生活?如果对生活多一些热爱,那也应该是富足、健康、快乐的。

以下为凤凰网与闫志鹏的对话:

凤凰网: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闫志鹏:我们的养老金体系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比较类似,就是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是基础养老金,只提供很基本的保障——“暖和又穿暖”。这从“养老金替代率”就可以看出来,它是指你退休工资与工作工资的比值。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上世纪90年代末是78%左右,现在大概在40%左右。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是55%。

第二支柱是职业年金,目前中国只有7000万人参加。这项补充养老保险包括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前者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是强制性的,覆盖率基本是100%;后者是针对企业员工的,近十年一直维持在6-7%的参保率。

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2022年11月开始实施,目前已有6000多万人开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凤凰网:什么问题?

闫志鹏:美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从1974年推出,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有6000多万人开设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这很了不起。但是,开设的账户很多,缴费的却很少,去年年底,缴费总额大概是280亿(除以每人460多元),有些人只存入1元,就为了得到开户奖励。

现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有762个,但选择还是不够丰富。比如为什么我们不能投资海外资本市场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我在美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没有任何限制,政府限制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范围,是为了防止个人盲目投资。但限制也不能太多,否则会阻碍这个重要制度的推广。

宣传上也存在问题,个人养老金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但中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数只有6000多万,如果只强调税收优惠,对大多数人来说吸引力不大。

凤凰网:目前基本养老金累计结存多少?

闫志鹏:截至去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10.66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年末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其中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6万亿元。

凤凰网: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5年养老金积累结余将会枯竭,请问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闫志鹏:中国的养老金在未来10年、20年会不会枯竭?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每个人交8%到个人账户,这个账户完全属于你自己;单位交16%到统筹部分,这个统筹部分用来支付现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一旦养老金收入不足以弥补支出,就会出现养老金缺口,根据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预测,预计2025年至203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注:若剔除财政补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自2014年起就存在当期收支缺口)。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加深,养老金缺口将不断累积。

凤凰网:老龄化给养老金收支带来哪些压力?

闫志鹏:我用“奔跑”这个词来形容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我们只用了21年的时间就从“老龄化社会”走向了“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4%,达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在法国,这个转变用了近150年的时间。因为我们的老龄化速度太快,我们在顶层设计、行业应对、个体层面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目前的养老金抚养比是2.6:1,即2.6个参保人抚养1名退休人员。到2050年,抚养比将达到1.03:1,即1.03个参保人抚养1名退休人员。

凤凰网:政府如何应对养老金收支压力?

闫志鹏:第一,增加企业和劳动者的税收。但是现在税负已经很重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措施的空间不大了。

第二,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社保基金不是放在冰窖里,是有投资回报的。据我们测算,中国社保基金过去六年(指2017-2022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44%,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PP)过去十年的年化收益率约为9.2%。关键是这是几十万亿的资金,4%的年均收益率差距特别大。如何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涉及国家的投资战略和政策制定,如果过分看重短期安全,就会抛弃长期增长。

第三,延迟退休。目前我们的经济表现不是特别强劲,很多年轻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我认为一旦经济复苏、经济实力增强,退休年龄会逐渐延迟。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延迟了退休年龄。2018年世界杯揭幕战当天,俄罗斯5:0战胜沙特,普京当天就宣布延长该国退休年龄。当然,延迟退休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年持续延长。

第四,鼓励劳动者增加储蓄和投资。这也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大力推行和鼓励个人养老金的原因。

我认为不应该悲观,养老金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国家保障,国家有责任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我相信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比如中央政府担保、发行特别国债、拨付国有资本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这样做了,用地方国有企业的利润来支付地方社保基金。

凤凰网:民众对延迟退休怀有感情。

闫志鹏:你的反应可以理解。但是,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的寿命每10年增加2-3岁,这意味着我们的寿命比父母辈大约长6-10年。1949年,中国的人均寿命是35岁,现在已经超过78.2岁,到2035年将达到81.3岁。今天,一个在发达国家出生的孩子,至少有50%的机会活到105岁。我们已经进入了长寿时代,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老金支出很可能被低估。

假设你能活到100岁,22岁毕业参加工作,工作38年退休,人生还有40年。那么前38年积累的财富能支撑剩下40年的退休生活吗?随着寿​​命的延长,我们也要增加财富的积累。

凤凰网:1963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群将在2023年退休,这对养老金支付会带来什么影响?

闫志鹏: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三波婴儿潮,分别是1950-1958年、1962-1975年、1981-1997年。第三波出现是因为前两波出生的人都进入了育龄阶段。您刚才提到1963年出生的人口有近3000万人,他们全面退休后,养老金支出压力会比较明显,而去年新增就业人数远不及这个数字(注:2023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1244万人)。

凤凰网:一些失业青年迫于经济压力,已经停止缴纳社保,您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闫志鹏:我能理解,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失业了可以领失业保险,如果缴费预算有限,那就选择低缴费基数,但尽可能延长缴费年限。不间断地长期缴费比多缴更有用(注: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缴费时间越长,福利越多的原则)。

凤凰网:很多年轻人有“上一代”心态,不相信下一代有能力、有意愿养老,这种心态会削弱他们缴费的积极性。

闫志鹏:这是一个代际社会公平问题。我们现在交社保养老,等我们退休了,下一代能养活我们吗?下一代能做什么,我不能预测,因为要看很多因素。

第一,国家政策的演变,包括我刚才讲到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不高,投资政策怎么演变,缓解大家对养老金的担忧。第二,延迟退休年龄,更新社会对老年人的认识。过去60岁才算老,未来可能75岁才算老。第三,社会进步,特别是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凤凰网: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高于年轻一代在职工资的“养老金倒挂”现象正常吗?

闫志鹏:有些特殊行业的退休人员,退休金收入比较高,比如机关、军队或者大企业,除了基础养老金,还有第二支柱作为补充,如果两者加在一起,一个家庭退休人员的收入高于年轻人的工资,这是很正常的。

但我不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那就不正常了。

凤凰网:相对于老龄化城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年轻人就业的城市,是否能提供更有吸引力、更有保障的养老保障?

闫志鹏:不同城市的养老金确实有差异,如果你选择在发达城市工作,那么该省去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就比较高,你从统筹账户里拿到的养老金就比较高。

有人会担心,社保基金不够,拖欠了怎么办?养老金事关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政府高度重视、慎之又慎。19年来,退休人员领取的养老金不断增加。养老金替代率为何下降?就是因为养老金涨幅没有在职职工工资涨幅快。

如果某年养老金涨得很少,老百姓就会不高兴。比如我爸爸今年养老金涨了,我妈妈没有涨,我妈妈就会有疑虑。我相信以后养老金不会减少,估计还会继续涨,但涨幅可能不如预期。另外,如果养老金涨幅没有通胀涨幅快,你的实际购买力也会下降。

凤凰网:养老金也面临城乡差距问题,2022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月平均养老金仅为204.7元。

闫志鹏: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每月最低标准提高了20元,大家知道20元只能买一顿饭,对于城乡居民来说,基本养老金肯定不够。

我们学校很多保洁阿姨都是农村来的,干活很辛苦,一大早就来学校上班,一个月工资大概有5000元左右。农村老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是要外出打工,这样养老更有保障。

农村的年轻人也到城市来打工,他们可能开网约车,送外卖,在多个平台打工。现在我国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其中一部分人没有缴纳社保。如何保障这些人的社保,需要政府、平台、学者共同思考、设计方案。

我们还要提高劳动者的退休意识。很多人以为结婚、在大城市安家需要存钱,没钱考虑退休,这是一种认知偏差。畅销书作家清崎夫妇做出一个决定,每挣一块钱,就拿出30美分去投资、储蓄和捐赠。如果钱不够花怎么办?他们会找份兼职工作来弥补,但不会动用积蓄。

在金融中,复利的威力非常强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息加利息”,你投入复利的时间越长,你的财富积累的速度就越快。

凤凰网:“以房养老”未来是否可持续?

闫志鹏:2014年,国内保险行业推出了反向抵押贷款,相当于你把房子抵押出去,保险公司给你钱养老,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但是这个做法很不成功,十年过去了,整个市场规模也才4个亿。

一个原因是子女反对。人们通常希望父母把房子留给自己作为遗产。如果房子后来被保险公司占有,就会引发家庭矛盾。

另外,保险公司是根据现在的房价来算每个月给你多少钱。2014年房价在上涨,当时普通个人不愿意投保,大家都认为房价会一直涨。现在房价在下降,如果未来十年房价不涨,甚至跌一点,保险公司都会觉得不划算。

凤凰网:随着楼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房产投资的观念是否也需要调整?

闫志鹏:过去二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福利分房向商品房的转变、城镇化、货币供应量剧增、房地产投机、土地财政等因素都导致房价大幅上涨。不过,房地产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许房价能跟上通胀,保值,但如果你像过去一样期待房价长期大幅上涨,你可能会失望。

一项投资是否合理,不能单看它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还要看它和你已有投资的关联度。如果房地产已经占到你总资产的80%,你还需要贷款来撬动房地产投资吗?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每月在房地产上的支出不应超过30%。当然,在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超过30%,比如你预计未来家庭收入还会继续增加,也可以增加房地产支出。

房地产投资还有一条基本原则:不要把你的流动资金都用在投资房产上。你必须量入为出。如果买房太吃力,租房也是一个选择。

凤凰网:在经济繁荣时期和衰退时期,人们对待退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吗?

闫志鹏:当然有,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和个人都会担心利润、担心收入,在投资方面,特别是在养老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方面,大家会觉得不需要做长期的准备,对吧?

这其实是投资和准备的好时机。定投比较适合波动大的市场,比如大盘大跌的时候,1万元定投可以买多点股份,等到股价上涨的时候,多买股份可以帮你赚钱。股市不明朗的时候,你会担心风险,但是可以投资储蓄和保险产品,基本不会亏钱。无论如何,不​​能放弃长线投资的理念。

凤凰网:现在年轻人在网上讨论,能存多少钱才能早点退休,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您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闫志鹏:小红书上有些网友很节俭,一个月只花一定数额的钱,达到一定目标就退休。一方面这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省钱在财富积累中的作用。相比增加收入,省钱是更能掌控的事情。比如我宁愿在交大食堂吃10块钱的面,也不愿在外面吃300块钱的饭。

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财富在未来可能不够用。如果你存了200万,但没有做好理财规划和投资,很有可能一场大病或者一场意外,就让你的钱不够用了。再加上现在的通胀率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通胀率曾一度升至24.1%,你的购买力会在一段时间内因为通胀的急剧上升而急剧下降。

即使你已经达到了储蓄目标,我还是建议你继续整体规划你的财富。我在学校教过,财富框架有三个目标:

首先,最基本的保障目标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可以拿出一笔应急资金,保证我和家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第二是中长期目标,比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买房买车等;

最后,还有梦想目标。比如,如果你想获得学位或发财,你可能想进行高风险投资,但你必须做好失去大量甚至全部资本的风险准备。即使你已经实现了存下 200 万的目标,我建议你也不要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凤凰网:您是如何安排父母的退休生活的?

闫志鹏:我爸爸81岁,妈妈86岁,他们身体都不太好。我以前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任教,是终身教授。我回国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父母退休,也是为了离家近一些。我妈妈去年5月份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做了早期肺癌手术,之后每半年需要复查一次,我的存在对她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我父母目前都住在家里,生活可以自理,我估计再过一两年就需要请保姆照顾他们了。

凤凰网:您去过上海的养老院吗?

Yan :去年,我在上海Jiao Tong 的金融学院设计了一门新课程,称为养老金金融和计划。

社区疗养院的每月费用约为5,000至6,000元人民币,包括食物,住宿和护理,如果您去高端老年护理机构,它将每月至少花费15,000人民币,如果是重症监护室,并且它将花费超过20,000元人民币。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许多疗养院的占用率不佳,即使是由保险公司建造的养老院,但他们的养老院没有团体联系,例如通过建立养老院的养老金来销售养老金保险产品。

我去了Xuhui区的一个社区疗养院。

:您的退休准备和计划是什么?

:我30岁,在美国工作,大多数美国人在22岁时从大学开始工作,以供退休。两个部分退休。

考虑到我担任教授的工作稳定,我选择投资于高风险的金融资产 - 我的养老金中的100%投资于美国股票,在2009年3月达到最低点后,美国股票市场上升了7次,我的养老金帐户也相应地上升了。

许多人认为美国人不会省钱,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当美国人开始工作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投资于第二和第三个支柱养老金计划开始积累退休。

当我第一次回到上海,我的家人不带我住在我自己的房子里,所以我住在我的房子里,我租了我的房子。今年是第三年。

我的学生是9。5年的平均工作经验,并且在逻辑上有相当多的工作,这些人对退休的投资有更好的了解,我发现许多学生不需要在二十多岁时就可以为您提供基本的养老金。 ,将来会越容易。

:如果一个年轻人有50万元人民币的积蓄,您会给他什么退休建议?

Yan :在不了解一个人的特定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情况下,一个简单的建议是使用“ 100个减去年龄”的简单投资规则,这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高风险资产的比例(例如股票和商品)和低风险资产(例如,债券,货币市场资金等)在投资范围内缩小了这些规则的范围。低风险资产以减少市场波动对其资产的影响并保护其累积财富。

如果您现在已经30岁了,您应该将70%(100-30个)投资资产(例如高度多样化的指数基金或ETF),其余的资金应投资于低风险的资产(例如,长期的政府债券)可以根据您的风险范围和投资率更高。

:只有孩子在老年时给父母提供巨大的压力。

Yan :老年护理的压力不仅是经济的,而且是父母的年龄较大,他们需要孩子的情感和精神伴侣,只有孩子必须发展自己的职业,支持自己的孩子,并同时照顾父母。

一个好的方法是尽早与父母沟通,以了解他们对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他们是否愿意与您住在一起,或者他们愿意经常雇用,他们是否愿意雇用,他们是否愿意雇用,他们是否愿意雇用自己的理解?要在75岁的机构中生活在附近的机构中,他们的孩子可以事先了解附近老年护理机构的特征和成本,并根据此制定财务计划。

:一名60岁的男子担心他的退休金会在2035年耗尽,这会影响他的退休基金,因此他现在省钱以应对可能的变化,还是不必担心?

Yan :首先,60岁的年龄在当今的世界中不被视为“老年人”,在“百年纪念生活”的时代,60岁的年轻人仍然很年轻。

其次,我对为其公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的支付充满信心。

但是,如果您想根据2035年的“基本”来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国家基本养老金才能提供“基本”的保护,我对已退休并主要依靠基本养老金的60岁年轻人的建议是节省资金,增加收入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请在您的额外收入中赚取额外的收入或投资额外的产品。

:如果您今年30岁,您需要节省多少钱才能在30年内过着与您的父母相同的退休生活?

Yan :目前,全国企业的退休员工的平均每月退休金约为3500元,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0%。一个月的退休寿命。

假设您可以活到95,也就是说,在60岁时退休后仍可以居住35年。根据今天的购买力,这35年来总共需要147万元人民币(= 3500*12*35)。

假设未来30年的平均年平均通货膨胀率是3%,则当您在30岁时退休时,您将需要35.681亿元人民币(= 147*1.03^30)。

作者:Wang |编辑:GGY

排版wei wei

欢迎新闻提示和读者的意见

请将您的来信发送给:

1.您有足够的钱在30年内花费吗?

2.如何提供2024年5月27日 的老年人

3.周市:探索个人帐户养老金的“一对一”模型,,5月7日,2024年

4.中国老化报告2024,Zepin宏观经济学,2024年6月4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