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破解广告霸屏难题

2024-06-28 14:08:42发布    浏览37次    信息编号:7691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破解广告霸屏难题

看电视剧难逃广告霸屏、公众号文章是变相广告、培训广告贩卖焦虑……长期以来,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广告徘徊在灰色地带,让人极度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可识别、确保一键关闭,进一步细化规则标准,划清监管红线。

难以关闭

如果不买会员,就得忍受90秒的广告

常薇打开视频网站,找到一部热播电视剧,选择播放之后,一连串的广告开始播放,她想跳过,却发现根本没有直接关闭的提示,只有屏幕右上角90秒的倒计时和“会员可关闭此广告”的提示。

“说到底,他们还是想用这种方式逼迫用户开通会员,这已经成为了大部分视频网站的默认操作。”常伟点开查看发现,即便是新用户最低价的连续包月,首月也要12元,次月也要19元,“如果要在电视上播放,那就更贵了,连续包年要398元。”

常薇认为自己工作忙,没多少时间看电视剧,办了会员太浪费了。“但不办,就意味着每看一集都要忍受90秒的广告,而且没有办法关掉。”让她郁闷的是,一旦不小心点开正在播放的广告,就会被重定向到电商平台的购物页面或者应用软件的下载页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事实上,互联网广告难以关闭的情况并不罕见,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估报告(2020年)》显示,在所分析的600款App中,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App没有“关闭按钮”。

“有的有‘关闭按钮’,却不能‘一键关闭’。”在浏览网站时,徐明不止一次遇到过页面底部弹出广告的情况。“经过治理,现在大部分弹出广告都有关闭标志,但点击之后,你还是要选择是因为不感兴趣、内容不合适、屏蔽干扰还是屏蔽此类广告。这就像是多了一个流程,要点击两次才能真正关闭。”

对此,《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条明确规定,以开机播放、视频插播、弹窗等形式发布的互联网广告应当明确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出现以下情形:无关闭标志或者需要倒计时才能关闭的;关闭标志虚假、无法清晰识别或无法定位的;单个广告需要点击两次以上才能关闭的;在同一页面浏览过程中,广告关闭后继续弹窗的;其他影响一键关闭的行为。不得以欺骗、误导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广告。

难以识别

评论文章中隐藏的产品广告

除了一眼就能辨认出的显性广告外,当今互联网平台上还存在大量伪装的隐藏广告。

“我以为是第三方机构做的消费者评价,但往后拉才发现是广告。如果直接标注‘广告’,我肯定不会点进去。”为了在网购前“货比三家”,程瑶关注了一个自称做独立测评的微信公众号。当她打开一篇名为《1000条评价后,什么样的硬汉才是赢家?》的文章时,她突然发现,这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测评流程,只有一则裸桃乌龙茶广告,文章末尾附有购买链接,点击图片会自动跳转至微信小店小程序。

翻看公众号过往推送的文章,程瑶看到不少类似的操作。“‘30岁左右的年轻人日子过得真难熬!居然建议他们提前规划养老?’其实是一条保险广告,每年标准保费从3万到100万不等,还附上了销售顾问的二维码和暗号。‘减肥一定不能吃碳水化合物?那是因为你的选择错了’其实并不是在介绍什么减肥知识,只是在推销一家轻食店,最后附上了门店的二维码。”

在一些针对家长的微信公众号上,变相的广告也层出不穷。王悦没有想到,这两篇看似重磅的新闻,其实只是为了宣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认证。文章在大力宣扬证书价值的同时,还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上了报名通道。

另一篇名为《五岁看未来,十岁看老》的文章,早早就有宠男孩的迹象,让她觉得不可思议。“看标题,我以为可能是分享养男孩的经验,但点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妈妈边带娃边抖音赚钱的‘励志故事’,以及轻松月销过百万的‘传奇经历’。但这些都只是铺垫,最后的重点是宣传所谓的‘零基础抖音到现实训练营’,还送了购买课程的二维码。”

针对这一现象,《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条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使消费者能够辨识其为广告。通过网络媒体以竞品排名、新闻报道、经验分享、消费者评价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等形式推销商品和服务时,应当明确标注“广告”。

很难停止

育儿账号已演变为销售课程的平台

“通过公众号变相售卖的课程,不仅针对成人,还有针对儿童的,各种培训促销让家长们心急如焚。”作为一名妈妈,冯燕关注了不少育儿公众号,“原本以为可以看看一些经验分享文章,学习一下如何教育孩子,没想到都成了卖课程的平台。”

看到文章标题《能看英文原版的五岁小孩竟然没通过一年级英语考试……》,冯燕不禁好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则英语语法课程的广告,“全程20周60课时,涵盖了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中重要的语法内容,这不就是线上学科培训吗!”

冯艳发现,在同一个微信公众号上,还有介绍学习时长更长的课程的文章。“首期少儿系统历史课程”为期48周,共计240个小时,相当于一年的学习时间。”

在推广学术课程的同时,一些育儿账号也在推广非学术培训。在一篇名为《会下围棋的孩子更聪明,优质陪伴孩子的好帮手!我心目中最好的棋类游戏!》的文章中,儿童围棋培训课程成为明星项目。据介绍,课程分为入门和高级课程,4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文章末尾还附有购买课程的二维码。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十条规定,不得利用互联网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广告。今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无论学术类、非学术类,确保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公共场所、居住小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发布、播出中小学(含幼儿园)校外培训广告”。 同时强调,“对利用节目(专栏)、‘软文’等方式变相发布校外培训广告的,要依法严格查处,对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焦虑情绪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要依法严厉惩处”。

建议

及时更新管理办法

“虽然过去已经有了与广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互联网环境仍然存在一些不明确的灰色地带,一旦有企业‘钻空子’牟利,更多的企业就会效仿,形成恶性循环。”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整治互联网广告乱象势在必行。“现在很多人只看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但如果不择手段,榨取消费者的每一点利益,不注重用户体验或产品功能的提升,未来是走不远的,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赖阳认为,在《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通过增加条款等方式细化规定,有利于加强监管,确保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互联网技术一直在不断迭代升级,很多新事物、新广告形式不断涌现,这就要求配套的管理办法也要跟上变化,及时更新调整。”赖阳说,单纯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是远远不够的,下一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治理,引导互联网广告走向正规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