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移动电源产品监督抽查结果,不合格率为 28%

2024-06-28 05:05:49发布    浏览143次    信息编号:7686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移动电源产品监督抽查结果,不合格率为 28%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公布了移动电源产品抽检结果,在来自江苏、广东等省市的50批次样品中,经检测,有1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

2020.05.17《每周质量报告》

据悉,本次监督抽检,江苏省市场监督局委托苏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所有移动电源样品进行检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50个批次样品主要通过江苏省内生产企业现场抽样、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采购三个渠道获得,其中生产企业现场抽样2个批次,实体店抽样20个批次,电商平台抽样28个批次。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此次抽检的50个批次移动电源产品,分别从生产商、实体店、电商平台三个渠道抽样,但抽样比例明显不同,其中28个批次来自电商平台,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样品是从网店购买的。

抽检人员在抽检前进行了相关市场调研,发现各大电商平台网络店铺是我国消费者购买移动电源的主要渠道,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的销售份额。为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移动电源产品质量状况,本次监督抽检在抽检过程中将尽可能模拟当前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购买渠道。

检测机构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此次抽检的50个批次样品,采购的样品尽量选择不同价位段、不同容量的移动电源。

苏州质检所业务拓展部工程师刘毅:我们这次采购的移动电源产品价格在29元到358元之间,其中消费者每天购买量最大的是价格在50元到100元之间的产品,我们抽检了26个批次,占比过半。容量方面,从2000到不等,其中消费者购买较多的容量在到之间,我们抽检了30个批次,占比60%。

检查人员介绍,本次监督抽查的依据主要是2014年发布的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安全要求》和2017年发布的GB/T 35590-2017《信息技术便携式数码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两项相关国家标准。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抽检的50批次样品共涉及11个项目的检测,包括:外观及标识、常温有效输出容量、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误操作、振动、碰撞、自由跌落、高温外部短路、过度充电、热滥用等。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主任杨夏曦:本次监督抽检共涉及50批次移动电源产品,经按相关(国家)标准检测,发现有1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外观及标识、有效输出容量(常温)、高温外部短路。

记者注意到,外观及标识项目不合格,是此次移动电源监督抽检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在14批次不合格样品中,有13批次该项目不合格,占比高达92.9%。

外观及标识不合格的13批次移动电源中,7批次未明确标明额定容量;7批次未明确标明电池或电池组类型及能量;5批次具有多个输出端口的样品未标明同一输出电压下的总电流值;6批次具有多个输出端口的样品未标注各输出端口的额定输出电压及电流。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工程师付强:这款产品没有明确标明额定容量,消费者不知道能给电子产品充多少电量;这款产品没有明确标明电池组类型、能量样本,所以我们坐飞机是不允许携带的。民航局规定,移动电源外观必须清晰、无歧义、全面,容量超过100瓦时,也就是容量大于2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是不允许带上飞机的;这款产品没有标明各个端口的额定电压、电流,消费者无法确认是否和我们的电子产品匹配,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损坏我们的电子产品,甚至会引起冒烟、起火、爆炸等现象。

经检测,发现外观及标识不合格的移动电源有13批次,包括:标识为生产的移动电源;标识为生产的移动电源;标识为生产的移动电源等。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工程师付强:出现外观、标识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标准没有充分了解,有的企业抱有侥幸心理,钻了标准漏洞。虽然是推荐性标准,但体现了这类产品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要求。在当前质量高于一切的企业理念下,应该主动符合推荐性标准,而不是偷工减料、节约成本、一味追求利润。从抽检来看,这正是企业容易忽视、刻意回避的,但对消费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在进一步检测中,检测人员发现部分充电宝未通过“常温有效输出容量”测试,常温有效输出容量其实就是指充电宝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实际能给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充电的电量为多少。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常温有效输出容量不合格,主要是因为实际输出容量小于标准要求范围。实际输出容量与额定容量偏差较大,会影响实际使用,误导消费者,甚至造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通俗地说,就是容量虚标。

经检测,该款标注为常温生产的移动电源有效输出容量不符合标准。

苏州质检院电检部工程师杨天翼:这个项目之所以不合格,一方面可能是生产厂家为了抬高销售价格,故意虚标有效输出容量,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产品外包装上标称的容量其实是移动电源内部电芯容量,而非实际输出容量,电芯容量换算成实际输出容量会带来损失,部分制造水平不高的企业产品可能转换效率低,实际输出容量远低于电芯容量,所以不愿意标明真实输出容量值。

该样品除未通过“常温有效输出容量”测试外,还未通过“高温外部短路”测试。

检测人员告诉记者,“高温外部短路”是一个安全指标,这款样品在初检和复检两次测试中,都出现了发热、冒烟、起火的迹象。

经检测,这款标注为“出厂”的移动电源,为本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质量最差的产品。

苏州市质检院电气检测部主任王萌萌:像这种移动电源产品,在“高温外部短路”项目上不合格。也就是一旦发生短路,电芯就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很大的起火、爆炸安全隐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明确规定移动电源“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池”,不合格的移动电源产品如果使用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劣质电池,那么在使用过程中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电池的容量和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容量也就越大。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主任王萌萌:比如这两款移动电源,看上去大小差不多,但左边红色的标称容量是1万毫安,右边黑色的标称容量是2万毫安,很显然黑色的容量是虚报的。电池的最大充放电电流是有限制的,如果按照虚报的容量使用移动电源,超过限制就会发热、冒烟,甚至爆炸。这就相当于给消费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记者注意到,此次抽检的50批次样品,明确执行的标准共有三类:其中,明确执行GB 31241-2014标准的样品有8批次,明确执行企业标准的样品有4批次,明确执行GB/T 35590-2017标准的样品有38批次。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主任杨夏曦:GB 31241-2014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移动电源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和外壳。因此31241标准只能考核移动电源里面的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而不能考核移动电源完整的产品。长期以来,移动电源产品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2017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GB/T 35590-2017标准,这是移动电源第一个国家推荐性产品标准。

经检测,明确执行2014年标准或企业标准的样品全部合格,而明确执行2017年国家标准的38批次样品中,有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约为36.8%。

专家告诉记者,一方面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检,另一方面也要要求企业提高质量意识,主动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安全可靠的产品。

苏州市质检院电器检测部主任杨夏曦:部分企业对标准理解不透彻,或者存在侥幸心理,导致按照GB/T 35590-2017抽检的38批次产品中有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6.8%。建议监管部门对这些不合格企业单独安排产品标准培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同时在今后的监督抽检中,可以重点针对本次监督抽检的不合格项目,保持并不断提高移动电源行业的质量水平。

记者统计后发现,本次抽检的不合格样品主要来自电商平台,不合格样品14批次中,有9批次采购自网店,占比超过60%,其中包括标明出厂的移动电源;标明出厂的移动电源;标明出厂的移动电源;等等。

在整理本次监督抽检结果时,记者还发现,移动电源的质量与价格成正比。销售价格在50元以下的6个批次移动电源中,有3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0%;销售价格在50元至100元之间的26个批次移动电源中,有7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6.9%;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18个批次移动电源中,有4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2%。

目前消费者使用的通讯数码产品越来越多,移动电源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为各种数码产品补充电量。近年来,我国移动电源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我国移动电源产品年销售额就已超过230亿元。

据了解,全球90%以上的移动电源均在我国生产,而我国的移动电源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城市,其中又以深圳的移动电源生产厂家最为集中。

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及其他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多次对移动电源进行监督抽检,2017年移动电源全国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为34.4%。在移动电源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广东省,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于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对该省移动电源产品进行监督抽检,结果显示2015年不合格率为44%,2016年不合格率为33.8%,2017年不合格率为36.3%。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移动电源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