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古城:从辉煌到残损,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

2024-05-31 19:11:35发布    浏览63次    信息编号:7362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固原古城:从辉煌到残损,背后隐藏着多少故事?

不了解固原的人,往往把它当成西北一个偏僻、无名的小城。然而,在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这里曾是明代“震慑九边”的“全国军区首府”所在地,元代的“直辖都城”也坐落于此。固原古城为何如此辉煌?

去固原之前,我被一年前的一条新闻吸引住了。据说,固原一位老人花了​​14年时间收集了大量古书、古图和民间寻访方法,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砖雕的形式还原了整个固原古城。相比之下,如今真正的古城却损毁严重——经过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只剩下几堵断壁残垣。

是怎样的韵味与怀念,能让一场梦持续14年?曾经雄伟坚固的固原城,又隐藏着多少故事与传说?

固原作为昔日的军事重镇,曾经是一座坚固的堡垒。然而,经过岁月的侵蚀,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人为破坏,古城墙只剩下一小部分可供人们怀念。据说,这一段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是因为当时这里是一所监狱的遗址。

守卫边境战略要地的“堡垒”

站在古城墙上,两边大大小小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守护它们的古城墙显得孤单而过时。四座城门只剩下“经朔门”和一条长约150米、布满裂痕的砖包城墙,加上一段青砖砌成、只剩夯土的城墙,总长度只有几百米。但即便如此,从它的残垣断壁中,仍能看出昔日雄伟的风采——城墙十分高峻,从一些破损坍塌的地方,还能看到坚硬的夯土,砖墙至少有两层。宽大厚重的城墙内一片天地,还有狭窄的通道可供通行。如果这是古人所为,那真是非常明智的攻防机制。古原博物馆中,完整的古城复原模型和古城防卫图,显露出它昔日的辉煌——内外城防共同构成一个“回”字形,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城垛庄严,炮台密集,犹如一把把精心铸造的战剑,锋利无比,引人注目。

这座宏伟的古城存在了很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巨大的人为破坏后终于被摧毁。但在很多固原老一辈人的心中,这里依然是“家”最深刻的记忆。这份乡情甚至融入到了年轻人的血液里。在固原街头,我和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随意聊天。让我惊讶的是,虽然古城在他们出生的那天就被摧毁了,但他们依然能轻松地用“我爷爷说过”这样的语录,带出许多关于城墙的传说和典故。

如果你能像鸟儿一样飞过固原,就会发现这座城市曾经如此坚不可摧的深刻原因——脚下清水河奔流,战国长城如丝带般蜿蜒而过,历史上辉煌的“小关”更是城东南一座供人们瞻仰的丰碑。固原历史地理专家薛正昌点出了这座城市的要点:它地处黄土高原,地势高耸,俯瞰关中平原,背靠六盘山、西栅陇道天险,扼守着群山形成的通往关中的狭道。它南距十三朝古都西安仅300多公里,与西安关系密切。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古代战争中,西北入侵的大军若闯入关中,六盘山就像是一道拦住滔滔巨浪的大坝,而固原则是这座大坝上最关键的闸门。

因此,如果战争是一盘棋,那么固原就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位于王朝版图北部的要冲。从秦汉到明清,虽然几经易手,名字更迭,但一直都是一座闪耀着重要军事地理位置的“名城”。历史上,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森林茂密,草原茂密,不仅适宜农耕,更是“循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心中的福地,他们中有一部分就居住在这一带,这直接构成了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遥远的漠北游牧民族要想进入富饶的中原,必须先穿越辽阔的沙漠地带,再到水源充足、甘草丰美的固原地区休养生息,才能继续前进。因此,这里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曾是羌族、匈奴、鲜卑、羌人、党项人、蒙古人与中原王朝的争夺之地,并形成了战国时期的秦长城、小关等军事防御设施,而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城市,固原不仅见证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在这里发生,而且凭借自身的坚固性,成为防线的核心组成部分。

声音震动了固原城九界

早在《诗经》中就有西周与固原羌云的战争记载,即六月间“攻羌云至大原”,《出塞》中有武士之声:“天子命我北筑城”,从此固原城开始了筑城筑垒的历史。

西汉初年,十四万匈奴大军从古小关道侵入关中,长安陷入万劫不复之境。镇守小关的北狄统帅孙茂浴血沙场,全力与匈奴作战。最后他为国捐躯,但也为汉朝组织军队反击匈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名将孙茂之死,使朝廷意识到小关军事要塞的重要性和弱点。为了让中原王朝的北大门更加坚固,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在此地设立安定县,寓意“关中之安定,全赖于此”,县治高平,即今固原。 固原城防进入“坚城深堑”的新阶段,成为小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分担了小关的边防压力。固原城开始登上“外堵河朔、内守龙口、抱秦凉、守吉浦”的历史舞台。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征讨当时固原霸主卫骁时,曾赞叹此城坚固,为“高平第一城”。从后来出土的汉代陶瓷排水管来看,当时城池规模颇大。此后,连绵不断的战乱也使城防更加坚固,如南北朝时修筑了新城墙,宋代时作为宋夏对峙的重要防线,又增建了城墙。

古城虽然已毁,但却成为固原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固原一位老人用14年时间,搜寻大量古籍、地图和收集民间资料,用民间工艺,将自己的古城梦想变成了现实——以砖雕的形式还原了整座固原城。

昔日的战争机器如今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城墙上那个让孩子嬉戏探出身子的小洞里也隐藏着一个秘密——一条狭窄的通道穿过厚厚的夯土,通向城墙顶部。如果这确实是当年守军所为,那确实是一种独特的攻防机制。 韩胜利 摄

行走在古城墙脚下,我拾起一片散落在各处的砖瓦碎片。虽然经历了漫长岁月,但这块坚硬的碎片似乎依然留有难以磨灭的力量与硝烟的痕迹。抬头望去,城垛的雄伟残存,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朝代的过往——“明”。

可以说,几经变迁、几经重建,固原城在明代迎来了其最初建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也是这座古城最终定型的朝代。当时,为了防御蒙古元朝残余势力从南方入侵,明朝在全国防线上先后设立了九座军镇,史称“九边镇”,出动的军队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占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二。但庞大的边防设置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由于防线漫长,各占一方,边防官员遇到事情很容易各自为政,有警情时互相不帮。甘肃、宁夏是防守最为关键的地区。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九边防军,朝廷设立三边总督府,由兵部尚书等朝廷高级官员担任总督,统管、调度各镇。而由于固原控制着军事要塞,南北与宁夏垂直,东连榆林,西接甘肃,属“中枢之地”,所以固原就成了三边总督的府邸。据史料记载,总督府气势宏伟,连影壁上都画着“一麒麟二凤九虎,代表一将二督九将”。至此,固原“军门甲天下”,如同全国最重要的特大军区所在地,“巍然耸立,犹如巨镇”。固原“名震九边”的名号流传已久。 从明代重臣杨一清的长诗中可以看出,他三次出任三边总督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以至于旧臣有言“将子亦封为将,兵亦称将”。

因此在成为全国边防重镇的这段时间里,固原的城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增设了角楼和炮台。内外城高三米多,仅内城就有城垛1046个,炮台28个。外城的军事设施更为齐全,四座城门也雄伟壮观,分别命名为“镇秦”、“经朔”、“安边”、“威远”。当时这座规模宏大的“砖包城”傲视北方,是一座防御功能强大的庞大城池,是西北地区最杰出的军事建筑之一。

元代“特大城市”诞生在山里

高高的城墙是“两千年名城”身份的“丝带”,而在固原市区以南约18公里处,有一块名为开城的地方,堪称固原的一块“勋章”。可以说,在固原作为名城的漫长岁月中,开城的辉煌正是它的巅峰时刻。深秋来此游玩,庄稼已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田野。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夹在两道山脊之间的一条河流,据说这就是清水河的源头。稍懂固原考古的人都知道,这块看似普通的土地,却是一座元代文物宝库。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当地百姓就已经感受到了这里不一样的气息,他们经常从田野里犁出一些破碎的黄琉璃瓦和龙形仿古物,甚至挖出大块的古地砖,这些都是普通人家的房子不可能有的建筑材料。 难道这里曾经有一座巨大而宏伟的宫殿?

固原市南部元开城遗址的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物普查中浮出水面。渐渐地,关于这座神秘宫殿的更多线索被从民间“挖”出来,黄釉宝塔顶饰、元代铜重、金帽顶、三彩鹰饰等重要文物,以及瓦当、石龙头等建筑材料相继被发现。考古专家还进一步在开城梁周围的珞珈山、北珈山、开城村、尉迟村等地发现了更多的元代遗迹。如今,在固原博物馆里,陈列柜里陈列着许多“物证”。大量的琉璃瓦、瓦片,主要是高浮雕的龙纹,还有不少金画、夔银等奢华的装饰,证明这座宫殿的规格相当高。 而出土的黄釉瓷碗、元钧窑碗、金帽顶、金镯子、金条饰物等也显示出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奢华生活。

那么,这座宫殿是谁建造的?

如今,经历过战火、烽火的古城墙已经成为固原人平静生活的一部分。古老的“景朔门”、老城墙见证着小城每日平凡而温馨的生活,路边店铺招牌上的古老地名“朝那”,仿佛还在追忆这座城市久远的辉煌。

开城的所有传说,都和一个名词有着很深的联系——“金家”。这要从成吉思汗灭西夏前夕在六盘山避暑说起。由于固原军事地理位置重要,是蒙元灭金夏、进一步攻克四川、消灭南宋的关键之地,又控制着大军南下的军事通道,因此被这位大才子视为称霸的重要基地,并在开城设立了行宫。此后,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也为这片土地付出了不少心血。特别是在忽必烈时期,德高望重的太子莽哥喇被封为安西王,改原州为开城道。在城南三十余里选址修建行宫,大规模兴建,在规格、层次上都给予优待。 在资金方面,甚至“钱不够,就从寺庙(朝廷)拿”,动用国库之力修建这座宫殿建筑群,这样的恩宠在元代实属绝无仅有。紧邻固原的开城在鼎盛时期,作为都城,统管陕西、河西、四川、吐鲁番的军政宪政财政,驻扎着大批军队,地位一飞冲天,被誉为“上路”和“上都”,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政治、军事中心之一,拥有如今的直辖市的特殊地位,让固原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座山谷中崛起的元代巨型城市中,不难想象安息王府的规模和辉煌。虽然留存的文字记载不多,但另一座位于京兆西安的安息王府可以作为比较。据史料记载,它是“一座毛皮立于中间的宫殿,卫兵列阵,惊恐不已,引以为傲,即使在古代可汗国中也难以超越”。两者相比,开城的安息王府占地面积更大,仅花园和鱼塘面积就约有5万平方米。近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宫城内一座高大的中央宫殿的夯土台基。 据间接资料显示,1306年8月,“开城地震,宫殿、官民住宅全部被毁,前秦王妃耶律婉等五千余人被压死”。当时已是开城逐渐衰落的后期,如此庞大的人数与规模,不难想象其辉煌时期的盛况。

因战乱而闻名两千年的固原城,终于在清朝灭亡了。由于满蒙贵族的联盟,北方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固原城成为了清朝的腹地。它不再承担主要的军事责任,而是成为向更远的西北运送军队和调拨饷银的交通要地。

《诗经》中,一位在固原战斗过的周朝将士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年的诗句:“我去杨柳摇,我归来雨雪纷飞。”据说,春天的固原也是满街的垂柳,仿佛在追溯这座2000年古城的种种往事。离开前,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了固原市的另一番辉煌——2007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给了宁夏四处,最终开城遗址、固原城、固原北朝遗址和隋唐墓葬、须弥山石窟入选。它们之间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在固原。

- 超过-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02期 作者:孟勤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