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闪爆事故频发,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2024-05-30 18:14:10发布    浏览51次    信息编号:7349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化工企业闪爆事故频发,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闪爆在化工企业中很常见,对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闪爆是指可燃气体在没有空气流通的空间中聚集到一定浓度,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就会立即燃烧、膨胀、爆炸。一般只是一次性爆炸,如果可燃气体能及时补充,就会发生多次爆炸。闪爆具有突发性,火灾隐患很大,事发前往往没有明显的征兆,整个反应过程从发生到结束甚至不足0.1秒,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闪爆事故视频

希望你看完后能提高安全意识

时刻注意安全,不要违反规则

【视频1】上海赛科石化某储罐检修作业中发生闪爆事故,检修人员钻孔后浮筒内剩余的苯液体流出并在罐内蒸发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拆除内浮顶储罐浮筒过程中遇到点火源发生爆炸燃烧,导致6名承包商员工死亡。

【视频2】江苏泰兴扬子药业1号加氢反应器发生闪爆,王某被爆炸冲击波“震飞”,当场身亡。经调查发现,王某在人孔打开的情况下,未对1号加氢反应器进行氮气保护充入,而是开启真空泵,导致大量空气被吸入反应器,与乙醇蒸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同时,催化剂雷尼镍与空气接触发生自燃,引发闪爆。

【视频3】惠州市大亚湾二期项目POX(煤制氢)装置751机组过热器B炉在点火过程中发生闪爆,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原因是作业人员未严格按照《开机计划》对过热器燃气管道进行氮气置换或吹扫。

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应对闪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阻断闪爆发生的条件。闪爆发生的条件和燃烧有几个共同点,我们知道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燃源,而闪爆也离不开以上三点。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控制前两个条件,所以要在控制爆源上下功夫。

一、除去火源;

二、切断危险电源;

3.关闭现场人员一切通讯工具;

四、控制管道内和装载时的流速,防止产生静电;

5、控制工艺指标及温度,利用好废气回收系统,减少气体无组织排放;

6、保证设备、塔架及载重车辆的静电接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次事故是由一系列因素的连锁反应引起的

想要系统性预防

让我们从这份化工厂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开始

附:化工企业常见安全隐患清单

设备和设施

▼ 反应堆

1、减速器出现异常噪音;

2、减速器或机架上有大量油污;

3、减速机塑料叶片受热熔化变形;

4、机封、减速器缺油;

5.垫圈泄漏;

6、防静电接地线损坏或未安装;

7.安全阀未进行年度检验,出现泄漏,且未建立记录的;

8.温度计未每年检验或者已损坏;

9.压力表未每年检查、损坏或被物质堵塞;

10、关键反应釜未采用双组温度、压力显示、记录及报警;

11.爆破片过期不更换、泄漏,或者没有建立记录的;

12.爆破片下方的阀门没有打开;

13.有爆炸危险。反应堆未配备爆破片;

14.由于温度过高、搅拌中断等原因造成压力异常升高或物料突涌;

15、出料时底阀易堵塞;

16、不锈钢或碳钢水壶容易受到酸的腐蚀;

17.装载量超过规定限度等超载作业;

18、搪瓷水壶内搪瓷已损坏,仍用于腐蚀、易燃、易爆场所;

19、反应器内胆在夹套蒸汽入口处受到侵蚀、损坏;

20.压力容器超过使用年限、制造质量差,经多次修复仍发生泄漏的;

21.压力容器无铭牌;

22.位置编号缺失或者不清晰;

23.未能对易爆反应堆进行有效隔离;

24.重要设备没有编制安全检查表;

25.重要设备缺少备件或备用机。

▼ 储罐、油库、油罐车

1、液位计指示模糊、损坏或堵塞;

2、静电接地线松动或未接;

3、法兰垫片处泄漏;

4、小平台等高位储罐未得到有效固定;

5、安全液封水平不符合要求;

6、在压力下使用常压储罐;

7.装货量超过规定限额的;

8.超低温储罐未安装温度计;

9.容器有裂纹,但仍在使用;

10、频繁交替通入真空、氮气可能损坏储罐;

11、低沸点溶剂或液化气储罐受到阳光直射;

12、室外储罐存在运输车辆碰撞的危险;

13.危险货物罐区围堰孔洞未封堵的;

14.危化品罐区防护堤坝密封不严,随意开设雨水排水孔;

15.通向排水管的截止阀处于常开等不安全状态;

16.危化品罐区易燃、腐蚀性物品出口管道未设挂压弹簧补偿措施,或直接采用柔性连接短管;

17、危化品罐区内没有设置禁止使用手机、无火源、限制高度和速度等警示标识;

18、危险货物罐区无泄漏,投料操作记录及日常检查;

19.牵引车随意进入危险品罐区;

20.危险品罐区周围有明火或者森林火灾;

21、违反规定在危险货物罐区操作室内使用电炉、电水壶、电热板等;

22、油罐车在装卸现场无接地装置的;

23.无防止操作人员从油罐车上坠落的措施;

24、未安装有效阻火装置或状况不合格(照明灯损坏或刹车失灵)的油罐车进入罐区;

25、槽车储罐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无检验日期或者已过期;

26.油罐车罐体未标明压力容器下次检验日期的;

27、罐体上无静态拖链、无防毒设备、无阀门泄漏;

28.卸料前后接地静置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29、油罐车卸货时,驾驶员、押运人员离开卸货现场,又无现场监护人的;

30.采用露天、溅射卸料;

31、卸料时,储罐液位超过标准或溢流;

32.氯乙烯槽车卸料时,胶管或法兰发生泄漏;

33.运输氯乙烯时,储罐充满;

34、油罐车未满载时,在厂区内多次运输、卸货的;

35.卸货车辆熄火并拉上手制动,或者卸货过程中启动车辆的;

36.在高强度雷电、雷击频繁发生时进行卸货作业;

37、油箱没有两处接地点;

38、装卸汽油、甲苯时,操作人员未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

39.液氨等储罐储存区未设置事故围堰或者应急喷淋稀释设施;

40.现场未提供紧急淋浴和洗眼设施;

41.未能防止物料错装,例如将乙酸乙酯装入汽油罐;

42.站在汽油桶上进行焊接;

43.未清理干净就切割汽油桶或者焊接储罐;

44.液氨、氯乙烯储罐超标;

45.油罐车卸油时堵塞消防通道、占用交通道路的;

46、物料收集人员离开卸料现场;

47、在装卸现场不得使用铁制、塑料或其他易产生火花的材质制成的工具;

48、罐区送至车间的物料储罐无操作记录。

▼ 冷凝器、再沸器

1、腐蚀、垫片老化等引起的泄漏;

2、冷凝后料温过高;

3、热交换介质层被污泥、微生物堵塞;

4.高温表面没有得到保护;

5、冷却高温液体(如150℃)时,冷却水进、出水阀门未打开,或冷却水量不足;

6、蒸发器首次使用时,温度上升较快;

7、热交换器未考虑防振措施,造成与其连接的管道因振动而松动、泄漏。

▼ 管道及管件

1、管道安装后,内部焊渣等异物未清理干净;

2、镜面玻璃不干净或者有破损;

3、所选视管材质耐压、耐温性能不合适,视管安装不当;

4、视液管破裂或长期在压力下使用;

5、防静电接地线损坏;

6.管道、法兰或螺栓严重腐蚀或者裂纹;

7.高温管道未保温;

8、泄爆管制成弯管;

9.管道材质及流向标识不清;

10、管材颜色不清晰;

11、调试时,不同材质的串联阀门不要盲目连接;

12、废弃管道未及时清理;

13、管道阀门安装位置较低,容易造成撞头或操作困难;

14.腐蚀材料管道、法兰等易泄漏部位未采取防护措施;

15、物料管道内有水、氮气、空气、蒸汽等进入的可能性;

16、将盛有易燃、易爆物品的铁桶或塑料桶放置在高温管道旁;

17.管道或管件材质选择不当,容易产生腐蚀;

18、玻璃管液位计无防护措施;

19、可能发生爆炸的镜面玻璃处未安装防护金属网;

20、单向阀动作不灵活或失效;

21、电动阀门断电,气动阀门断电;

22.使用未定期维护或者存在缺陷的氢气等压力管道;

23.使用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未经过培训、未取得相关证书的;

24.维护人员不具备维修、改造压力管道资质的;

25、压力管道焊接质量差,存在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

26.压力管道未按照规定配备安全附件或者超过规定期限未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的;

27.未建立压力管道档案或操作规程;

28.搪玻璃管道与钢管等发生撞击;

29、生产工艺介质改变后,仍使用现有管道阀门,未考虑材质适应性;

30、氮气管与空气管串联;

31、盐水管与冷却水管串联。

▼ 输送泵、真空泵

1.泵泄漏;

2.异常噪音;

3.联轴器无防护罩;

4、泵出口处未安装压力表或止回阀;

5、泵长期不使用时,泵及管道内的液体未排净,造成腐蚀或冻害;

6、容积泵运行时,出口阀关闭或未装安全回流阀;

7、泵进水管管径小或管路较长、弯头多;

8、离心泵的安装高度高于吸入高度;

9.没有使用防静电皮带。

▼ 离心机

1、溶剂弃去、过滤,但没有充氮气或氮气管路堵塞或现场无流量计显示;

2、精烘包内的溶剂需用离心机过滤掉时,未安装含氧量计及报警装置;

3、迅速刹车或利用辅助工具(如铁棍等)刹车;

4、离心机没有有效接地;

5、防爆区域不使用防静电带;

6、离心机运转时振动异常。

▼ 双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机)

1.无护栏或安全联锁装置;

2、人员爬入双锥内更换真空袋;

3、传动带未受保护;

4.轴封泄漏;

5、使用过程中真空管路堵塞或真空阀门未打开。

▼ 气瓶

1、气瓶未配备瓶盖或防震圈;

2、夏季氢气瓶运输、储存时,没有遮阳措施,导致阳光暴晒;

3.部分气瓶已超过年度检验期限;

4、乙炔气瓶与氧气瓶同时使用时,二者安全距离不超过五米;

5、使用戴催化剂的手套关闭氢气瓶阀门;

6.撞击、碰撞气瓶;

7、气瓶使用后,气体压力小于0.05Mpa;

8.气瓶组件、管路连接件及阀门损坏;

9、使用氢气瓶时,防静电装置未使用或者损坏;

10.无防止气瓶倾倒措施;

11、存储区域内有战壕、秘密通道;

12.储存场所不通风或通风不良或有腐蚀性气体进入;

13.缺乏消防设备;

14.将乙炔气瓶放下,备用;

15.气瓶颜色不清晰。

电子仪器

1、在防爆区域内安装非防爆电器或控制柜;

2、配电室窗玻璃破碎;

3、配电室内杂物较多;

4、配电室内有汽水、料管、灰尘、腐蚀性物质等,造成电源柜内电器设备老化,引发短路事故;

5.变压器室外有酸雾腐蚀或溶剂渗透或灰尘过多;

6、控制柜或变压器柜后面有衣服等杂物;

7、配电柜太旧,容易发生短路;

8.电缆靠近高温管道;

9、架空电缆周围的料管、污水管泄漏,使腐蚀性物质流入电缆桥架;

10、埋地电缆受地下水腐蚀;

11、污水严重渗入电缆井、电缆沟;

12、电缆桥架腐蚀严重;

13、电缆保护套管老化、断裂;

14、电缆或电线钢管穿过不同地点之间墙体或楼板上的孔洞时,未用不燃材料严格封堵;

15、随意拉动移动式排风扇,可能造成电缆接头脱落,造成漏电;

16、开关按钮对应设备编号标注不清晰;

17.车间内有杂乱、不明线缆;

18.未安装应急照明或者应急照明损坏;

19.露天无防护罩的电动机;

20.作业现场照明不足;

21、设备与电器不相配(小牛拉车、老牛拉车),导致电器发热、损坏、起火;

22.电气设备、电缆桥架上的冲洗水;

23、防爆视镜灯、照明灯螺丝松动,造成漏光。

静电

1、易燃、易爆场所的反应釜、管道、储罐、冷凝器、输送泵、法兰、阀门等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2、易燃、易爆场所,粉料斗未接地,且充有氮气;

3. 超过安全流量(v2

4.主管氢气流速超过12m/s,支管超过8m/s;

5.从高处向油箱底部或者地面喷射汽油等;

6、在未充氮气的情况下,将异丙醇铝、镁粉等从敞口漏斗投入到装有汽油、甲苯等的反应釜中;

7.在易燃、易爆场所穿脱衣服、鞋帽或者进行剧烈活动;

8、在易燃、易爆场所,清洁设备或地板时要用化纤材质的拖把或抹布;

9、将汽油注入塑料桶;

10、用汽油或其它溶剂洗刷工作服或拖洗地板、钢平台、地面;

11、不锈钢、碳钢储罐罐壁未采用焊接钢筋或扁钢接地,且50m2以上无两处接地点;

12、散发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未采取加湿等措施消除静电的危害;

13、用塑料管吸入或装入甲苯或回收甲苯;

14、使用压缩空气输送或搅拌汽油;

15、防爆洁净区内不得使用防静电拖鞋;

16、接地扁钢、屋面防雷带生锈、腐蚀严重;

17、屋面以上金属设备无焊接钢筋,未纳入防雷带。

生产现场

1.原材料或废料储存过多;

2、现场“跑、泡、滴、漏”现象多;

3、绝缘层损坏;

4.缺乏有效的护栏;

5.常闭防火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6、有粉尘(镁粉、锌粉等)的操作岗位未及时清理;

7.金属钠、氢钠存放无防雨措施或装入废桶、废袋中;

8.消防通道堵塞或各类管线及其支撑物妨碍通行;

9.灭火器丢失或过期、腐蚀,或消防水带、消防栓不符合消防要求;

10.垃圾箱有多个标签;

11、强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堆放在木架上;

12、钢平台晃动太大;

13、钢平台或钢柱严重腐蚀;

14、部分区域溶剂浓度超标;

15、高处的阀门手柄、铁条易掉落;

16、混凝土地面剧烈震动;

17、室外钢棚或屋顶上堆积大量杂物;

18.防病毒设备已过期或者无效;

19.非生产用具(食品、报刊、小说)存放在生产现场;

20.缺乏夏季防暑降温设施;

21、室外小口径水管冬季不保温;

22、车间内没有紧急淋浴、洗眼器等卫生设施或者其设施受损;

23.进入生产现场的车辆未安装阻火器;

24.易燃、易爆场所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发生故障;

25.反应堆、储罐、泵等未标明设备编号、名称的;

26、大铁门没有固定门闩,一旦风大,可能引起火花飞溅,造成危险;

27、仓库门槛太低,一旦发生事故,危险品会溢出;

28.生产现场,铁板、钢管存放在地面上。

人员、现场作业

1.没有作业操作记录或操作记录不完整;

2.吸吮、盛装、搬运腐蚀性物品时未佩戴防护设备;

3.存在操作人员擅自离岗、离岗、上班睡觉等现象;

4、在粉末等加料岗位未佩戴防尘口罩;

5.快速开启、关闭阀门;

6、分层后分层釜、罐底阀门未关闭;

7、分层釜、罐引水阀开启过大,造成水中油排入污水池或引水时间过长忘记关闭,造成物料泄露;

8、向高温釜、塔内通入空气;

9.现场散落着大量的萃取催化剂(如钯碳、活性镍等);

10、用铁棒戳管道、釜内堵塞物或使用非防爆设备产生火花;

11.在嘈杂环境中不佩戴耳罩、耳塞;

12.储罐在超压情况下使用;

13、使用汽油、甲苯等易燃易爆溶剂的地方,不得使用氮气代替釜、罐;

14.烟雾尘埃、通风不良或缺氧;

15、带压打开反应釜盖;

16.员工有职业禁忌症、过敏症或长期接触毒物;

17.紧急阀门或紧急开关操作困难;

18、不要在易燃、易爆场所穿钉鞋、高跟鞋、凉鞋。

土木工程

1.对可能引起火灾蔓延的上下层管井没有采取阻燃材料封堵等预防措施;

2.有爆炸危险的工艺未采用防爆墙、轻质屋顶或未考虑足够的泄爆面;

3.出入口、紧急通道数量不足、阻塞或者无明显标志的;

4、厂房地基受到酸碱物质腐蚀,柱、梁损坏严重;

5、当有大风时,钢窗玻璃容易脱落;

6.楼梯太窄或者太陡;

7.室内排水不畅或低洼处长期积水、油污;

8.通道或工作区内,头部与天花板之间空间不够;

9、在不了解地下管线(水管、电缆等)的情况下随意开挖路面;

10.使用大型机械在地下电缆、管道等附近进行挖掘;

11、在禁火区域生火,生产车间未派人监督的;

12.施工过程中出现管道破裂、泄漏等异常情况,未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应急处理;

13.开挖的沟渠、坑、水池等和损坏的管线未设置围栏、标记,夜间未设置照明的;

14.发现地层有塌陷、滑动的危险,未停止作业的;

15.未采取措施防止地下空罐、空池上浮;

16.在罐体、池内作业时,未办理相关批准手续或未按批准要求(如劳动保护用品、监护人等),防护措施不到位的;

17.进行非土木工程作业时,作业前未办妥“非基建劳动手续”或未了解相应可能存在的危险,在未采取充分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开工。

生产维护

1.在集装箱内部进行清理、维修时,如遇危险情况,没有紧急逃生设施或措施;

2.动火作业时无监护人或监护人为新进人员或违反规定进行动火作业的;

3.超载起重;

4.工具或悬挂物没有正确固定;

5.未配备或者佩戴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

6.没有警告标志或标志不清(如防触电、防坠落等);

7.维修时踩踏悬空管道或小口径塑料管道、搪玻璃管道或者使用不安全的攀爬设施;

8、电焊机、手动电动工具等电缆破损,造成漏电,零线损坏或跳线;

9、盲目进入污水池、深沟、深水池进行作业;

10、冬季管架结冰、湿滑,无防滑措施;

11、安装公司焊工无焊接证或维修工人未接受过相关培训;

12. 直接在石棉瓦、油毡等易碎材料的屋顶上作业;

13.高空作业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进行交叉作业;

14、高空作业时,焊机中性线没有接在焊接位置;

15.在有异味或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区域作业,未佩戴防毒面具的;

16.高空墙体修缮、挖洞时,未安装安全围栏、安全网的;

17.清理出的危险物品由上层往下层散落;

18、使用起重机械运载人员;

19.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20、遇有6级以上大风或其他恶劣气象情况,仍在高空露天进行作业时;

21、釜内工作时,釜外监护人员不得超过两人;

22、检查水壶内部时,未切断电源,亦未挂“有人检查,请勿关闭开关”的标志;

23.水壶入箱前未进行有效清洗;

24、入罐前未分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有毒气体(CO、H2S)浓度;

25.进入罐体前,原料、溶剂、蒸汽、水、氮气等物料管道未可靠隔离;

26、维修过程中未对水壶进行定期取样分析;

27.水壶外的一个明显的地方没有“坦克中的某人”标志。

28.“双重检查系统”在储罐进入操作过程中未实施;

29.水壶内的照明不符合安全电压标准。

30.大修后,启动机器而无需检查和清洁碎屑;

31.在水壶中工作很长时间而无需旋转;

32.在维护过程中,水壶中缺少必要的通风设施;

33.在玻璃衬里的玻璃罐的外表面或内壁上进行焊接;

34.没有垫子放在玻璃衬里的水壶或水箱中;

35.玻璃衬里水壶的快速加热或快速冷却;

36.使用玻璃衬里的水箱时,罐或人孔处的螺栓或夹子落入了储罐中;

37.使用玻璃衬里水壶,不锈钢水壶或碳钢水壶时,酸液会进入水壶夹克;

38.尚未对温度,pH,腐蚀溶解度进行审核,并且可能存在压力的地方尚未审核压力;

39.大修完成后,试验开始时,没有彻底清洁和审查水壶内的所有空间以及在大修地点的高和低位置;

40.大修完成后,没有完全交流相关的事项,没有确认和批准变更,并且在接管之前未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和理解;

41.在维护完成并确认操作之前开始生产。

生产流程

1.存在紧急情况,缺乏反应措施和培训;

2.随意更改饲养量或喂养率;

3.没有安全评估的改进或新过程;

4.流程更改尚未严格审查和批准;

5.该过程在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内进行;

6.使用剧毒材料时,请使用开放操作;

7.未能为试验生产准备过程操作程序;

8.未能编译使用的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用于安全使用的预防措施;

9.未详细计算所用材料分解的材料时产生的热量;

10.有潜在的尘埃爆炸风险;

11.当无法及时添加某些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时,当材料暂时存储在水壶中时,存在危险。

12.原材料或中间体在存储期间可能会自发燃烧,聚合或分解;

13.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温度,压力等)接近危险限制;

14.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没有措施快速排放反应物。

15.没有防止或阻止急性反应的措施。

附件是化学车间安全培训手册

(1)介绍研讨会的一般情况,例如研讨会所产生的产品,过程流程及其特征,工作室的人员结构,安全生产的组织和活动,危险领域,讲习班的危险领域,有害和有害工作的状况讲习班中的常见事故介绍以及典型事故案件的分析,良好的人和讲习班安全生产的善行的简介以及研讨会中文明生产的具体实践和要求。

(2)例如,根据研讨会的特征,引入基本的安全技术。在机器中,应告知工人的手。 iings,请勿手动拉动它们,但要保持工作场所; 磨轮应适当地安装,配件应符合所需的规格,磨削轮表面和支架之间的缝隙不应太大,在操作时不要使用过多的力,应将站立位置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和磨削轮的角度,并在处理超级和超高的产品,安全性,安全性,等等。

其他地方,例如铸造,锻造和热处理研讨会,锅炉房,变电站,有害商品仓库,石油仓库等,应根据新工人各自的特征为安全和技术知识教育提供安全和技术知识教育。

(3)引入研讨会预防消防知识,包括防火原则,车间中易燃和爆炸性材料的存在,关键的防火区和特殊的防火需求,消防设备的位置,射击灭火器的性能和使用,工作坊消防组织的组织以及如何处理火灾危害。

(4)组织新工人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和安全的操作程序,并教育他们以尊重他们的硕士,遵守命令和安全工作。

研讨会安全教育是研讨会主任或安全技术人员的责任,该课程通常需要4到8个小时。

1.仔细遵循安全操作程序

新工人必须牢记的第一件事是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法规。

任何操作都应具有正确的过程,这是一种可以使操作“平滑”,“安全”,因此,如果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则某些人可能会出现事故和伤害。

2.提出职位之前的早期安全意识

在帖子中,您必须了解工作的预防措施严格禁止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并用阀,电气开关等篡改。

3.一般安全知识

1)应围起来或覆盖为生产需求而设置的坑,沟渠和水池。

2)原材料,成品和半生产产品的堆叠不应阻碍运营和交通,并且应及时清除废料。

3)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和整洁。

4)在释放易燃和爆炸材料的地方,应严格禁止烟火。

5)禁止向在易燃,爆炸性,可燃烧或静态发电的地方工作的工人分发和使用化学纤维防护服和供应。

4.普通电击事故的主要原因:

(1)电线和设备的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2)非电子人任意处理电气事项。

(3)将长和高金属物体移动以接触电源线,配电柜和其他活物体。

(4)操作机械或带有泄漏电流的设备或使用带有泄漏电流的电动工具。

(5)手持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的电源线损坏或松动。

(6)焊工穿着背心和短裤,但他的手套浸透了;

(6)操作机开关,按钮等用湿手。

(7)使用或管理临时线路不良。

(8)分配设备,高架线,电缆,开关,配电箱和其他电气设备可能会暴露于高温,高湿度,灰尘,压碎,摩擦,腐蚀等期间,这可能会损害由于接地差或零保护而导致电气绝缘并导致泄漏。

(9)接线盒或插头插座不合格或损坏。

5.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例如,在检查机械时忽略安全措施,如果有人进入检查或维护的设备而无需切断电源,而无需悬挂警告信号,即不允许关闭开关,或者没有任命专门的人来监督,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缺乏安全设备。

(3)电源开关的布局不合理。

(4)在机器运行时,执行清洁,加载和其他操作。

(5)随意进入机器的危险操作区域(禁止区域或禁止的通行区域)。

(6)用机械篡改。

6.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在大修机械上,必须严格实施警告标志,以确认该机械的电源后,必须严格实施特殊的监督。可以删除标志,并可以关闭开关。

(2)必须安装适当的安全设备。

(3)电源开关的布局必须是合理的,并且必须符合两个标准:一个是促进操作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机器,另一个是防止操作员意外启动其他机械设备。

(4)执行操作(例如清除累积的材料或在机械上取消阻塞的材料)时,应关闭机器,关闭电源并悬挂警告标志。

(5)严格禁止未经授权的人进入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机械操作地点。

(6)操作各种机器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掌握设备性能的基本知识。

7.什么是现场固定位置管理?

首先,从平面空间到三维空间,设备,工具,材料,工件等。绿色区域是一个安全的区域,可以由人员输入,但应避免危险的物流。

8.为什么香烟屁股会引起大火?

燃烧的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C -300°C,中心的温度可以达到700°C -800°C,而纸张,棉花,木材,木材,聚酯纤维,纤维和其他一般燃烧的燃烧点则是130°C的燃烧。易燃。

9.易燃场所的行为是“四个禁忌”

首先,避免大火包括不焊接和切割,吸烟和携带火。

其次,避免在化学纤维原材料中避免服装和指甲鞋。

第三,避免使用非探索 - 防护工具和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