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神秘的藏传佛教世界

2024-03-28 10:57:05发布    浏览143次    信息编号:7134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故宫里神秘的藏传佛教世界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代表了中国宫殿建筑的最高水平。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每天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但时至今日,故宫仍有一些未开放的区域,保留着一丝神秘色彩。

经过多方协调努力,记者终于进入故宫禁止游客进入的“禁区”,揭开了故宫藏传佛教的神秘世界。

神秘的“雨花阁”

在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一个区域统称为“中正殿”。 以中正殿为中心,由南向北分布着宝华殿、玉华阁、梵宗塔等十座藏传佛教殿堂,形成紫禁城内唯一完全由佛殿组成的建筑区域。 现有的这些佛堂均已关闭,不向游客开放,玉华阁就是其中之一。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采纳了三世张嘉活佛的建议,在原明代建筑的基础上仿造了西藏阿里格驼灵寺的坛城殿。并将其改建为玉华阁,成为一座藏寺。 密宗佛教寺庙。

雨花阁为楼阁式建筑,外三层,内四层。 也是清宫建筑群中唯一的汉藏风格建筑。 佛龛的四个层次分别代表密宗修行、戒德、瑜伽、无上瑜伽四个部分的不同修行层次。

“雨花阁的文物保持了乾隆至嘉庆年间的原貌,每件文物的时间和地点在故宫档案中都有详细记录。” 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说。

打开雨花阁朱红色的大门,冬日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在一楼入口处陈列的一座紫檀塔上。 抬头可见悬挂的乾隆皇帝御书“知珠心印”匾额。 据罗文华介绍,紫檀塔内供奉的是达赖喇嘛、班禅喇嘛进宫时赠送的西藏老佛像。 展馆内还陈列有密宗三大本尊的珐琅坛城,以及金铜佛像、礼器、瓷塔、唐卡等众多藏传佛教珍品。 其中有西藏、蒙古进献给皇帝的西藏、印度、尼泊尔等不同时期的珍宝,还有清宫内务府的杰作。

雨花阁悬挂的唐卡大多绘制于1750年始建之时,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由于光线会损害唐卡的色彩,所以雨花阁通常会用窗帘遮盖。 打开遮盖唐卡的帘子,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唐卡矿物颜料的绚丽色彩依然清晰可见。 “唐卡一直挂在这里,从来没有收起来,颜色也基本没有脱落。” 罗文华介绍说,故宫目前收藏唐卡1970幅,全部是乾隆时期藏族画家所画。

除了为一些重心较高的大型木瓷塔安装了先进的抗震底座外,雨花阁内的大量文物还保持了原来的陈设。 馆内文物密密麻麻,游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碰。 这也是雨花阁无法对游客开放的原因之一。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雨花阁已被纳入“数字故宫”计划,未来可能以VR形式呈现给观众。

罗文华还告诉记者,游客如果想欣赏故宫藏传佛教艺术珍品,可以参观慈宁宫花园的显若阁。 这个原陈列的展区是去年刚刚修复并对外开放的,是太后和妃子们拜佛的地方。

藏传佛教的突出地位

这里为何有如此多的藏传佛教文物? 因为故宫见证了中国藏传佛教最辉煌的历史时期。

顺治十年(1653年),顺治皇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正式册封他为“达赖喇嘛”。 1713年,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承认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 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紫城的藏传佛教寺庙也随之增多。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寿辰。 班禅喇嘛入宫成为宫内藏传佛教活动的最后高潮。 此后,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藏传佛教对皇权的影响逐渐衰落。

“皇帝住在宫里的时候,每天早起后,都会在各殿烧香,然后去干清宫用膳。由此可见这个佛寺地区的重要性。” 骆文华说道。

从玉华阁向北,穿过昭福门,就来到了宝华殿小广场。 这里是清宫每年举办大型佛教活动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着清朝遗留下来的经幡。 每年年底,皇帝都会亲自来参加“鬼斗”。 这是宫中最高级别的佛教活动,主要是为了祛除晦气。 活动当天,皇帝将与漠北蒙古大喇嘛、漠南蒙古张嘉大师、西藏达赖喇嘛或班禅喇嘛并坐,可见藏传佛教在西藏的显赫地位。清朝。

如今,后人仍能从故宫收藏的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中感受到当时藏传佛教的繁荣。 故宫目前藏有宗教文物4.2万件,其中80%为藏传佛教文物,可见藏传佛教在清朝统治中的深远影响。

文物保护与对外交流

骆文华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此后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 他是国际知名的藏传佛教学者。 令记者惊讶的是,罗文华不仅精通英语,还精通藏语、梵语、德语等多国语言。

谈到藏传佛教文物的保护,骆文华显得有些担忧。 “目前,藏区大量文物散落在各个寺庙中,具体数量不清楚,也没有得到整理,更谈不上保护。” 骆文华介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目前设在北京,而不是西藏。 藏区虽然保留了大量珍贵文物,但由于当地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淡薄、资金匮乏、人才匮乏,大量文物有待整理和统计,一些文物还没有被整理清点。文物流失海外。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文物管理,海关检查也更加严格。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文物流失情况有所改善。

为更有效地保护藏区文物,去年故宫博物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文物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双方将在博物馆建设、藏品研究与出版、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开展合作,西藏的考古调查也将逐步开展。 目前,由故宫文物保护专家参与的西藏大昭寺文物保护工程已经启动。

截至记者采访时,“东方梵天、东方莲花——公元400年至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正在故宫午门陈列馆展出。 罗文华是本次展览的独立策展人,并为此多次访问印度。 谈及与印度的合作,骆文华感慨万千:“印度是一个古代文物古迹比比皆是的国家,中印两国在历史上交往频繁,深刻影响了彼此的文化。但在近代,人们变得如此陌生。” 骆文华认为,现代中印两国应该怀着感恩的心相互接近,加强文化交流。 他每次访问印度,都带回大量佛学书籍,他视之为珍宝。

谈及藏学在海外的影响,罗文华表示,藏传佛教文物在海外备受关注,西方藏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 近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对藏传佛教文化,特别是喜马拉雅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希望未来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中国的藏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同仁深入交流、广泛合作,深入探索故宫博物院文物资源。 这也是故宫博物院的使命。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神秘之地。 2016年底,纪录片《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在中国院线贺岁上映。 观众终于可以通过大银幕领略故宫古老而神秘的风采,了解故宫文物保护工作者不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故宫也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呈现给世界。

同城信息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