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厦门珠绣惊艳亮相,谢丽瑜团队坚守18年

2025-09-27 14:05:16发布    浏览10次    信息编号:118410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厦门珠绣惊艳亮相,谢丽瑜团队坚守18年

第五、六代传承人共同赶制珠绣作品。

细细捻动针线,匠人手指灵巧舞动之中,那些米粒般的珠子仿佛被巧妙嵌入,生动地呈现在绒布表面,这就是厦门珠绣—— 6月17日,在海峡论坛第十五届的会场内,这项通过针线展现出的精美非遗手艺让众人赞叹不已。让厦门珠绣这一厦门传统工艺的文化珍品得以重新吸引众人目光,其核心在于非遗传承人谢丽瑜及其团队长达十八年的执着追求。

谢丽瑜

有数百年历史

曾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厦门珠绣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数百年前。依据现存的珠绣作品和传承技艺,确认该技艺自明末清初起未曾中断。谢丽瑜指出这一发现。当时,海外侨民返乡时携带了装饰玻璃珠的衣物饰品。厦门当地制鞋工匠从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运用珠绣手法装饰鞋面。这种创新设计广受欢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鼓浪屿和大同路出现了不少制作珠绣拖鞋的家庭作坊,成为当地一道常见的风景线,后来这些作坊还陆续搬到了中山路和定安路等地,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珠绣拖鞋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雅致的纹饰,逐渐从厦门销往世界各地。

1975年,18岁的谢丽瑜完成中学学业,随即在皮件鞋帽厂就业。她从基层学徒岗位做起,逐步加深了对珠绣的理解程度:起初面对绣工们的精湛手艺,她感到十分钦佩。约莫一年时光过去,车间里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师傅主动询问她是否愿意学习设计。原因是师傅发现,她在工作之余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外出购物,而是习惯静坐阅读书籍,因此认为她具备可塑性。“师傅说,珠绣设计是艺术也是工艺,要能沉得下心来”。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厦门珠绣行业呈现兴盛态势,跻身当地出口创汇的领先行列。同时,珠绣拖鞋产品也为厦门赢得国内外良好评价:1979年至1990年期间,屡次在省级及国家级评选中斩获殊荣。谢丽瑜创作的“水晶”珠绣品牌标识,沿用至今未曾更改。

那段时间,水晶牌珠绣拖鞋作为国产佳品,畅销五大洲四十几国,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谢丽瑜至今清楚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美国影视摄制组专程来到厦门,目的就是记录珠绣制作工艺。

她见证过辉煌

如今正努力重塑辉煌

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经济环境调整,该单位停止运营并最终撤销,谢丽瑜因此转向了不同的职业领域。

2007年,谢丽瑜在一场水彩画摄影的授奖仪式上遇见了厦门美术馆的负责人,那位负责人向其他领导指出她,表示她正是要寻找的珠绣延续者,这就是她后来被选中的缘由,谢丽瑜因此感到莫大的骄傲,同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仿佛被火焰点燃般迅速增强。她努力让零散的珠绣匠人重新聚集在一起,四处奔波寻找制作材料,经过她和团队的不懈努力,2008年3月,全新的珠绣作品终于完成。

2007年,厦门珠绣被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专门负责传承与保护的机构“正人·珠绣技艺传习所”建立起来;2012年,一个平台成立,使得厦门珠绣作品得以重新作为商品进行销售;2021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发布,“正人·珠绣技艺传习所”被授予“厦门珠绣”项目的保护单位身份,并且它是当前厦门珠绣唯一负责保护与传承的机构。

现在的珠绣,已经不单是拖鞋鞋面的装饰,还扩展到了衣服、饰品、行李箱等更多物品上,同时,为了让这项手艺能够长久地延续,从2009年起,谢丽瑜和她的同事们就把珠绣带到了大学里,教育了很多掌握这门手艺的人,他们中间,有将近二十位成为了顶尖的传承人。

谢丽瑜带领的团队,如今在厦门理工学院、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等不少大学都设立了珠绣教学点。谢丽瑜表示,厦门珠绣之所以能呈现这般蓬勃景象,她的团队和身边同仁贡献巨大,“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无法维持这项事业。”她强调,自己有把握带领大家,让厦门珠绣重焕光彩。

【名片】

厦门珠绣

它是一种以玻璃珠和电光胶片作为原料的手工刺绣品。这种工艺的技法包含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多种形式,作品展现出立体感强的图案,当光线照射时能够产生变幻的色彩和光线变化。

厦门珠绣是闽南海洋文化的重要标志,许多构思都源自厦门特有的海洋环境。2021年,这项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