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神话溯源:源于两河流域,深受多地文化烙印?
2025-09-26 09:08:56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11832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旧约神话溯源:源于两河流域,深受多地文化烙印?
《旧约》中记载了诸多神话,涵盖天地形成、人类诞生、洪水故事等主题。这些神话经过研究,大多认为源自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巴比伦神话体系。希伯来人的创世传说与两河流域的创世观念存在显著吻合。考古工作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发现了希伯来人亚当和夏娃形象的前身。关于洪水的传说,在苏美尔—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中已有记述。希伯来民族曾旅居埃及与巴比伦,受历史影响,其神话故事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两大文明区域的文化印记。
《旧约》开篇即《创世纪》,希伯来人原以为世界初始一片混沌,后来上帝创造了天地。地面全是水域,四周阴沉昏暗。上帝在首日创造了耀眼的光芒,将光明与黑暗融合,由此产生了白天和黑夜。次日,上帝在水中央造出了苍穹,将水分成上下两部分,上方以云和雨的状态悬浮,下方则滞留在地面。第三天,神聚集了水分,让陆地显现,显现的部分成为陆地,聚集的部分形成海洋,随后他促使大地生长青草、蔬菜和树木。第四天,神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它们能够区分日夜,亦可调节季节,确立年月周期,他还使黑夜点缀了繁星。第五天,神创造了海洋中的生命、鱼类,并让天空拥有飞鸟。第六天,他还制作了地上的各类昆虫、家畜以及野兽,接着,他取地上的泥土,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管理海洋与陆地生物的职责。第七天,上帝完成天地万物的创造后,便进入了安息状态,这一天被视为上帝的圣日,现今的礼拜天正是由此演变而来。这个神话,体现了古希伯来人对宇宙生成、人类起源的初步认知,也展现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奥妙的好奇与探寻。
天地万物由神所造,人类更是神精心制作,因此《创世纪》将造人的事迹单独列为篇章。传说神先取尘土塑成人形,此形与神相似,随后神将生命气息注入其鼻孔,人便有了灵魂,神赐名亚当。接着,上帝在伊甸东面建造了一片园林,定名为伊甸园,并将亚当置于其中居住,园内遍植各种树木,核心位置还生长着生命之树与辨别是非的树,园中有一条水道,用以灌溉这片土地,亚当被委派守护这片园林,上帝告诉他,园内所有果实均可食用,唯独那能分别善恶的果实不可触碰。亚当依照神的旨意,独自在园中居住,后来神发现他过于寂寞,便决定为他创造一位伴侣,以便相互陪伴。接着神趁亚当熟睡之际,从他的身体中取出一条肋骨,并将伤口缝合,从而塑造出一位女性。神还在园中培育了诸多花草树木。神将女性赐予亚当,使他能明白她与自己是血脉相连,肌肤相贴,她将作为他的伴侣,从此以后,男性将与女性相伴,结为伴侣。亚当与他的伴侣共同度日,他们坦荡无衣,自由自在,生活愉悦。然而,在神所造的众多生灵里,蛇却是阴险的生物,有一天,它哄骗女性去品尝那能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那位女性抵达园内核心地带果树近旁,见到果实模样十分讨喜,禁不住蛇的怂恿,她摘下果实立刻品尝,还将果实递给她的配偶分享。两人食用后双眼顿时恢复清明,他们惊觉自己竟毫无衣物,于是寻找无花果的叶子编织成服饰穿上身。那个时刻黄昏,神去探访他们,看见他们已经享用了那不能吃的果子,意识到了难为情,神极为不悦,于是定下诅咒让蛇变成所有走兽和禽鸟都厌恶的存在,并且只能用身体匍匐前进,以泥土为食,还预言蛇要与女性永久对立,它将受到女性后代的欺凌。神向女性揭示,妊娠过程会变得更为艰难,生产时刻将充满煎熬,她毕生都要仰仗伴侣,成为其附庸,亚当因此命名她为夏娃,此名蕴含“万物孕育者”的含义。后来神对亚当宣判,他因违背禁令而必须终生劳作,唯有汗如雨下地耕作,方能糊口,直至回归尘土,毕竟他原本就源自泥土。上帝最终用兽皮为人类做衣服,不让生命树的果子被再次偷吃,于是将他们逐出伊甸园。这个神话揭示了人们对文明退化的认识,体现了部落社会从母系向父系转变的历程,并且对男人务农,女人生育等情况进行了形象有趣的说明。这些都是远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朴素认知。
《创世纪》里还有个关于洪水的段落非常出名。据说亚当和夏娃离世后,他们的子孙在大地上生活繁衍,由于人类身上带着原罪的印记,也就是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所犯的罪过,因此人类注定要经历辛苦的劳作才能维持生计,这就导致人们心中积聚了不满,他们不听从上帝的告诫,彼此争斗抢夺,称霸一方,世间充满了残酷的行为。人类行为完全堕落,上帝决意用水灾消灭所有人及万物,但他又疼惜自己造的人,发现挪亚一家品行端正,便指示他们建造方舟,以便在大水中幸存,日后恢复和平幸福的景象。挪亚领会了神的旨意,着手准备各项事务。挪亚到了六十岁那一年,洪水突然降临,所有生物都遭遇毁灭,只有挪亚全家以及他们携带的草木和动物得以保全。他们乘坐着庞大的方舟,在洪水中漂泊了一百五十日,后来上帝发慈悲,使水位逐渐回落。数日之后,诺亚的方舟停泊于亚拉腊山体,接着诺亚开启船的窗口,放飞了一只乌鸦,随后又放飞了一只鸽子,鸽子发现外部到处是水域,无法停歇,便飞回方舟。七天过后,诺亚再次放飞一只鸽子,这次鸽子归来时口中叼着一片橄榄枝,他们因而欣喜若狂,明白洪水已经退去。第二年再度来临之际,挪亚应上帝之邀,领着所有人及各类生物离开了方舟。随后挪亚为表达对上帝的感激,建造了一座祭坛,并将神所视作洁净的草木与飞鸟献祭。这一神话传说虽受苏美尔—巴比伦故事启发,却也体现了古希伯来人对自然灾害的惊惧情绪,以及期盼克服灾祸的强烈心愿。关于那艘名为挪亚方舟的船的真实性,曾经引起过人们的关注,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任何确凿的实物证据,与此同时,研究古代历史的学者们指出,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世界上确实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洪灾。
《创世纪》里记载着神话传说,其它部分同样包含不少神话内容,比如先知书提及了耶和华神与海怪争斗的情节,此外还有许多涉及埃及法老的说法流传至今。
《旧约》里的神话叙事大体上源于两河流域和埃及,它的文本风格、内容构造和主题思想都明显带有这些地区的印记,这种情况在古代文献中并不罕见,许多文化的早期神话都有类似的现象,这种文化交融的现象也体现在了不同文明的宗教信仰和宇宙观中,可以说《旧约》的神话部分是多种文化因素交织的产物,这种影响在文本的细节和整体结构上都有所体现,使得研究这些古代文献时需要考虑到更广阔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交融的现象也反映了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这种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习成本远低于巴比伦和埃及的神话,那么关于希伯来历史和英雄传承的叙事,则完全展现了希伯来民族的真实状态。《旧约》的流传中常常夹杂着一些神话成分,而且其中很多是借助民间传说来提升人民英雄和民族先祖的个人形象。
《旧约》里的英雄传说以《出埃及记》最为人所知,这部书主要讲述了希伯来先贤摩西的事迹。据说在公元前 13 世纪,以色列人在首领雅各带领下,因为食物短缺,前往埃及避难。但埃及统治者担心他们势力壮大会危及自身,于是对他们施行奴役和压迫,甚至下令将希伯来女性所生的男婴全部投入尼罗河中溺毙。一对希伯来夫妇诞下第三个孩子,孩子的母亲得知埃及法老的女儿对被处决的男婴抱有怜悯之心,便将婴儿放进涂抹了松脂的柳条箱,使箱子顺着水流漂向法老女儿常去沐浴的芦苇地。法老的女儿见到这个男孩,真的将他收为养子,赐予名字叫摩西。摩西在埃及皇宫居住了四十年,他的母亲在他成年后向他透露了自己的来历以及希伯来人的过往。摩西在了解自身背景后,便开始为希伯来人的未来谋划,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思考,他决心要将自己的族人拯救出来。在他八十岁那年,他遇到了先知,随后又与上帝耶和华相见,上帝赐予他三项神迹:能够使手杖变成蛇,将清水化为脓血,还能传染或治愈麻风病。摩西召集了埃及的以色列首领们,向他们传达了自己的想法,随后法老得知此事,对以色列人的迫害升级了。摩西施展了神通,给埃及带来了连串的灾祸,法老在上帝和摩西的双重压力下,最终同意让以色列人离开。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踏上了漫长的荒漠征程。那时候,耶和华上帝在西奈山上召见了摩西,向他宣布了以色列人需要遵循的十项准则,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摩西十诫”。这些准则不仅是以色列人向往的行为规范,也是犹太教最重要的法规。摩西去世后,约书亚领导以色列人继续前行,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艰难旅程,他们最终抵达了迦南地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旧约》中的《撒母耳记》记载了 David 的英勇故事,据说他幼时是羊倌,某日,他给当兵的兄长送食物到军营,听闻扫罗王的部队被非利士人击败,于是他请求参战,扫罗接纳了他。先前,一个力大无穷的非利士巨人,在战场上连续多日叫阵,却无人敢应战,David 得知此事,鼓起勇气前去迎战。巨人看见大卫一人,便挥舞兵器猛攻,大卫面对巨人的冲锋没有硬拼,而是灵巧地用弹弓射出一颗石子,准确命中巨人的额头,导致巨人当场倒地,大卫趁机冲上前去,夺取了巨人的利刃,将其斩杀,接着大卫被拥立为以色列和犹太合并王国的君主,他的事迹在希伯来民众间广泛传播。
另外书中还记述了名叫参孙的勇士的传说,参孙是玛挪亚的妻子受神赐予的婴孩。为答谢神的恩典,天使嘱咐参孙双亲务必不让这孩子饮酒、剃发。参孙降生后天生神力,既勇猛又机敏。有一次他遭遇一头雄狮挡在途中,竟然徒手将狮子撕成了两半。参孙后来加入军队,与非利士人交战,仅凭一根驴腮骨就击毙了一千名敌人。因此,以色列人推举他担任士师,也就是军队的首领。由于参孙非常勇敢,非利士人对他毫无办法。后来他们得知参孙有个致命弱点,就是迷恋女色,于是用金钱收买了参孙的爱人大利拉。大利拉原本是非利士人,在那件事之后,她先后三次试图从参孙口中套出他力大无穷的奥秘,但均告失败,到了第四次,大利拉运用了各种妩媚手段,参孙终于吐露了实情,即他的力量源自头顶的七束头发,非利士人获知这个消息后,便剪掉了他的头发,结果他的神力就此消失殆尽。非利士人擒获了参孙,又剜去了他的双目,将他囚禁在阴暗的牢房中推石磨,从事繁重的劳役,非利士人在举行盛大祭祀时,将参孙拖到神庙,让他为大家弹奏乐器助兴,致使参孙承受极大的屈辱,参孙被囚禁期间,他的头发开始慢慢再生,此时他被非利士人的凌辱激起了怒火,他暗自向上帝祈求力量,最终他终于用双臂推倒了神庙的主柱,让整个建筑轰然坍塌,压死了所有在场的非利士人,他自己也壮烈死去。
这些传说记载了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和杰出人物,展现了先祖与君王建功立业的功绩,也极力颂扬了希伯来人历经磨难,面对侵略始终坚韧不拔、顽强抗争,为捍卫事业不懈努力的气概。当代以色列人常将民族伟人尊为神明般敬仰,在记述历史人物的英勇行为时,总是将神明视为英雄力量的源泉,因此英雄借助神的威能变得才智出众,成就显赫。正因如此《旧约》中虽有真实的历史记载,却常被神化处理,使得故事充满极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色彩。若从历史视角审视,这些内容并非可靠史料,但从文学角度分析,它们却极具生动性和趣味性,且产生了深远影响。
希伯来文学中除了《旧约》之外,还有另外两部作品传世,分别是《次经》和《伪经》。这两部作品里也包含了一些神话元素,与《旧约》相似,书里的故事明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其文学价值远远不及《旧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