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葡萄酒庄庄主之痛!反补贴调查下还能在中国市场立足?

2025-09-25 02:02:37发布    浏览3次    信息编号:11823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澳大利亚葡萄酒庄庄主之痛!反补贴调查下还能在中国市场立足?

但是,时局变幻莫测,澳洲的葡萄园管理者现在可能对此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奔富酒庄属于澳大利亚富邑集团,是该国最知名且规模最大的酒庄,在中国市场享有较高声誉。该酒庄在中国销售的主要产品是750毫升玻璃瓶装的酒液。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商务部今年第35号公告的内容,公告指出从即刻起,将对原产于澳大利亚且装入2升以下容器的进口葡萄酒实施反补贴调查。

与近期印度那种无视国内供应链状况,笼统推迟各类货物通关的做法不同,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具有高度可替代性,其产业链十分简短,仅包含运输环节和终端销售,并非生活必需品,因此,八月份起,澳洲葡萄酒能否继续在中国市场对法国酒形成压制,同时削弱智利酒的市场份额,目前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在天猫销售的澳大利亚红酒

进口葡萄酒的税率计算

通常情况下,只要查明出口国存在补助之类的非正当商业活动,进口国就会针对出口国实施带有惩罚性质的应对手段,例如增加进口税。

澳大利亚葡萄酒在关税上,比其他国家更具竞争力。在中国,一般进口葡萄酒的关税为14%。自2015年12月20日中澳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关税率从14%下调至11.2%。按照合同规定,协议生效后的每年1月1日,这项关税的比率都会比上一年减少2.8个百分点,到了2019年,从澳大利亚输入的葡萄酒已经不需要缴纳关税了。在现行中国海关的协议税率清单上,能够生产葡萄酒的国家中,只有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格鲁吉亚这四个国家适用零关税政策。从货物输入的数量统计来看,澳大利亚得到的优势非常显著。

顺便说说:目前中美贸易争端持续进行中,中国针对来自美国的葡萄酒,按照现有关税标准,额外增加了四成税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规定,当前进口瓶装葡萄酒的税率设定,具体分为三个类别,税率各不相同

关税比例是百分之十四,关税金额等于到岸价格乘以百分之十四;消费税比例是百分之十,消费税金额等于

(到岸价格+关税额)/(1-10%)

百分之十; 3、增值课税:税率是十三,增值课税等于到岸货值加上关税数额再加上消费课税乘以十三。

根据海关资料统计,2019年全年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总量达到61550.0万升,同年进口这类酒品的总金额为.3万美元。通过计算得出平均每升的价格为.3除以61550.0等于3.96美元。若按750毫升的标准瓶计算,其单价为3.96乘以0.75等于2.97美元,折合约3美元。

现在我们开始核算从各个不同的葡萄酒原产国引进葡萄酒所需缴纳的税费,并比较它们的成本差异。为方便计算,先忽略运输费用因素,将到岸价格定为3美元,同时采用现行汇率标准,即1美元可兑换6.84元人民币。

如果从法国进口一瓶葡萄酒:

关税:14%,3*14%=0.42 消费税:10%,

(3+0.42)/(1-10%)

十分之一等于零点三八,增值部分为三加零点四二加零点三八乘以十三个百分点,等于零点九四,通常情况下需要支付的税款为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总和,也就是零点四二加零点三八加零点九四,合计为一点七四,一瓶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成本为三加一点七四,折合四点七四美元,大约相当于三十二点四二元人民币,法国葡萄酒的整体税率通过计算得出为五十八个百分点

如果从澳大利亚进口一瓶葡萄酒:

关税:0,3*0%=0 消费税:10%,

(3+0)/(1-10%)

十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消费税是百分之十三,(三加零加零点三三)乘以百分之十三等于零点四三,常规情况下需要支付的税款为零加零点三三加零点四三,一瓶来自澳大利亚的酒在中国境内的成本是三加零点七六,折合约二十五点七二元人民币,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整体税率计算为(零点七六六六除以三)乘以百分之一百,得出百分之二十五点三三

如果从美国进口一瓶葡萄酒:

关税部分合计为五十四之四,加上百分之四十,消费税为十分之一,三乘以五十四等于一百六十二

(3+1.62)/(1-10%)

十分之一等于点五一个,消费税为百分之十三,括号内数字之和乘以百分之十三等于点六七,常规情况下应缴税款为一点六二加点五一个加点六七,等于二点八,法国产的酒在中国境内的成本为三点加二点八,合计五点八美元,折合约三十九点六七元,美国产的酒整体税率是二点八除以三点再乘以百分之一百,得出九十三点三三百分号

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相较于其他多数产酒国,具备高达四分之一的成本优势,这一点显而易见,中国有多少行业能获得如此高的利润率?一旦反补贴调查确认澳大利亚存在不正当的贸易行为,中国若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与美国相同的关税,那么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口成本必将急剧上升。由于澳大利亚在处理与中国相关事务上与美国立场相同,因此我们也能够实施相应的回应措施。

增加澳洲酒类的进口税,是否会在我国民众的日常开销上有所体现?

显然不会。

酒类并非生活必需品。即便澳大利亚的酒品不复供应,仍有许多其他产地的酒类可供选择,对于大多数市场购买者来说,不同国家酒品的差异并不显著,远小于鸡肉与猪肉的区别。倘若中国的进口商马上终止从澳大利亚输入酒品,市面上澳大利亚酒品并不会马上脱销。了解那个关于82年酒的传闻,便能明白葡萄酒属于能够存放极长时间的物品。进口商们常年在各保税仓库囤积许多酒,因此断货的情况不会发生,趁机抬高价格则是意料之中的事。

进口葡萄酒产业链和后续影响

有些留意的人或许会察觉到一处疑点,按平均价位算来,进口酒的进价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25到40元,然而在售卖处常常能见到这些进口酒的标价在150到500元之间,看起来调高澳洲货物的进口税,对商家赚钱的幅度影响并不会很显著

这一现象揭示了进口葡萄酒领域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惯例,即其标价与实际花费之间存在显著差距,从表面看似乎能获得丰厚回报。凭借多年的行业观察,可以得知中国市场上单瓶进口酒的购入成本通常在0.5至5欧元之间,若包含相关税费,每瓶的总开销一般不会超过人民币50元。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进价超过2欧元的红酒,往往品质较为上乘,它们在中国的零售价格通常定在人民币300元以上。观察欧洲各处超市售卖的酒类商品,可以留意到许多酒的独立售价在1到2欧元之间,这个数值是欧洲地区面向最终购买者的直接交易费用。

葡萄酿造的果酒称作葡萄酒,它的酒精含量位于啤酒与白酒的中间地带,确实在国内酒类市场中填补了部分空缺,并且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对于葡萄酒富含营养、能够促进健康的相关论述,社会上广泛传播。我并非食品科学领域的从业者,无法判断这些言论是否属实;不过我清楚,当某个商品的制造成本与其市场标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该商品往往会被附加上文化象征和实用工具的意义,而进口酒类恰好同时具备了这两种特质。

欧洲人常把喝酒红葡萄酒当作日常习惯,它也是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描绘古代欧洲的影视作品中,总少不了衣着考究的贵族们手里时刻拿着酒杯的镜头,欧洲还拥有不少历史非常悠久的酒厂,并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葡萄酒传统。

以葡萄酒文化最为发达的法国为例,法国葡萄酒分为4大等级:

法国葡萄酒最高等级为原产地法定区域管制餐酒,即AOC。这种葡萄酒必须使用特定区域内的葡萄品种酿造,严禁掺入其他地区葡萄汁,以此确保其品质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优良地区餐酒,即地区餐酒,是迈向AOC等级的必要阶段,与AOC等级酒类似,仅能选用特定区域内的葡萄品种酿造地区餐酒,源自原先的日常餐酒,是品质有所提升的版本,酒标上能够注明具体产区,所用的葡萄仅限于当地种植,但葡萄种类不受限制,日常餐酒则是法国最基础的葡萄酒,适合日常饮用。

在法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波尔多,分布着59家被评定的优质酒庄,它们的评级体系如下:

二零一一年Liv-ex评价体系,又评定出五十九家列级酒庄,这些酒庄的级别,是用一箱葡萄酒(包含六瓶)的平均售价来确定的,详细规范如下:

顶级酒庄,价格超三千英镑;中上酒庄,价格在七百到三千二百九十九英镑之间;中档酒庄,价格介于四百到六百九十九英镑;次中档酒庄,价格在二百八十到三百九十九英镑之间;基础酒庄,价格范围在二百二十到二百七十九英镑。

其中被划分为一级的酒庄有6家:

拉菲非常出名,拉图也很有名,玛歌备受推崇,木桐庄极受喜爱,侯伯王品质卓越,美讯庄同样出色

最初进入中国的洋酒被视为西方文明与生活情趣的标志,价格昂贵很自然。中国人慢慢认识这类饮品后,它早已不再那么神秘;当前价格依然很高,因为它有了某些实用功能。

葡萄酒的整个供应链运作方式是,国外的酒厂承担酿造任务,将产品以每单位0.5至5欧元的价格供应给国内的进口商,国内的进口商负责将货物采购并运抵国内保税仓库进行存放,随后以每单位约40元人民币的价格转售给国内的零售商或者企业客户。

这个症结在于那些公司客户。公司里的采购代表能够以四十块钱的价位买到进口酒水,然而对于企业整体而言,合同上注明的价格和最终付出的成本未必都是四十块钱。到底是四十元还是四百元,关键因素通常并非酒水本身,而是采购代表以及其关联方的实际需求。葡萄酒的多样级别,各种风味、含糖量、历史背景、酿制手法,以及过去西方和东方文化的象征意义,都发挥着作用。

会计和审计人员一旦察觉公司购置一个杯子的费用达到400元,总会认为其中隐含不合理因素;然而,某家历史悠久的顶级酒庄出品的限量版葡萄酒,市场售价为400元,采购成本为360元,这种交易便显得十分合理。此外,葡萄酒属于可以持续采购的消耗品。

当前产业格局与市场行情下,倘若我国提升来自澳洲的葡萄美酒的进项税负,那些原本从澳洲进货的国内商号便会承受费用增加的困境。一旦开销突破原先的渠道定价,这些国内商号极有可能转而选购别国的葡萄佳酿。

中国是澳洲葡萄酒销往最多的国家。二零一九年,澳洲对华出口的酒类产品总金额创下纪录,达到十二亿八千万澳元,这个数字远高于位列第二的出口对象美国,其金额为四亿三千万澳元。今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本就面临困境,如今又遭遇反倾销调查,倘若最终裁定不利,对澳洲葡萄酒生产销售环节来说,将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

然而,身为华夏儿女,此事反而使我领悟到商务部反倾销调查的独特价值。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