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图片 文博时空:探秘香囊里藏着的乾坤,领略古人的浪漫与智慧

2025-09-16 16:03:05发布    浏览4次    信息编号:11762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香包图片 文博时空:探秘香囊里藏着的乾坤,领略古人的浪漫与智慧

文博时空 作者 颜歆窈 提到颜歆窈在《鹧鸪天·香香的香囊》中描绘的香囊,就是“五彩丝线缠绕香囊,美好祝愿充满心间。”一想到香囊,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端午节:龙舟比赛掀起的浪花随风飘荡,将草药的清香送到了对岸。

现在许多人以为香囊都是用丝绸做的,其实从前还有金制的香囊、银制的香囊,以及用玉石雕琢的香囊等等。香囊有很多用处,它既可以当作男女之间表达爱意的信物,也可以用来盛放并点燃香料,同时还能作为配置驱除瘟疫和调理身体的药方的容器。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始终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与众不同的角色。

香囊常寄托着佩戴者的复杂情感,有时是平静淡泊,有时是含蓄腼腆,有时又充满忧伤。凝视香囊却一言不发,任凭泪水打湿了红色的纱面。无数话语都封存在香囊之内,伴随着芬芳的气味渐渐散去。

小小香囊 内有乾坤

清代画作《雍正十二美人图》局部中,一位女性身旁,腰间悬挂的丝带连接着深紫色香料袋,袋内装满香料

香囊,也称作香袋、香包、荷包,又被称为容臭、花囊,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袋子里面装着香料。古人佩戴香囊的习俗,最早可以上溯到商周年代。《礼记·内则》的注释里提到:“容臭指的是香物,是辅助打扮的装饰品,用绳子系着。”这描述了香囊最初的样子。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流行佩戴香囊的习俗。屈原在《离骚》中写道:“穿戴江离和辟芷啊,把秋兰串联起来当做饰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散发着香气的植物,串联意味着把它们系在一起,饰物指的是用作装饰或挂件的物品,这与香囊的作用非常相似。

清 清画院所作《十二月月令图轴》中的五月部分,展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作品里,大人小孩都佩戴着香囊,这件藏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汉魏年间,“香囊”一词首次见于典籍记载。东汉繁钦所作《定情诗》中提到:“怎样表达深情意,耳畔佩戴双明珠。怎样传递挂念心,香囊系于臂弯处。”这说明那个时代的香囊是挂在手臂内侧、藏在衣袖里随身携带的,依靠衣袖将淡淡的香气慢慢透出。当时人们常把朋友赠送的香囊挂在身上,以此传递真挚情谊,香囊也由此成为受欢迎的礼物。

唐代,熏香习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促使了可燃香的金银香囊的出现,这种香囊制作精良且方便随身携带,当时社会名流不分男女都会佩戴在身上,或系于车驾,年终祭拜众神时更是必备,白居易有诗云“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描述人们将香球系于袖口,悬于腕间,亦可取其暖意。

唐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局部,展现仕女佩戴着香囊,这件作品如今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面

宋代国内外香料药材交易十分兴盛。香料同茶、盐一样,在宋代系官方统制商品,高级香料药材供应宫廷需求之后,再销往市井,每年为朝廷赚取丰厚的财政收入。《清明上河图》里,有一家店铺的幌子上印着“李氏精选沉檀香药”,门楣上方悬挂着“李氏沉檀XX丹药香肆”的匾额。这家店铺的标识也能证明,沉檀历来是香药销量的主体,进口的香料主要提供给皇宫和官宦人家日常佩戴,官员们讲究上朝时衣着带有香味,皇帝也会将香料赏赐给官员,那个时期,传统的丝质香囊和能够燃烧的金银香囊依然非常受欢迎。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民间的香料铺(局部)

明清时代,香囊制作技艺达到新的高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随身佩戴或作为装饰品欣赏。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多次出现香囊的描写,反映出当时官宦权贵们佩戴香囊是一种常见的风尚。有传闻称,清代各省总督巡抚每年都要向皇宫进献数百乃至数千个香囊。每逢节庆,皇帝还会将香囊赏赐给大臣,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恩宠与重视。

清 姚文瀚 《仿宋人勘书图》轴(局部)

香囊的过往里,有个关于“贵妃香囊”的往事令人印象深刻。依据《艳异编正集·艳异编》以及《旧唐书杨贵妃传》所述,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急匆匆前往蜀地,在马嵬坡这个地方,禁军将领处决了杨国忠父子,进而要求处决杨贵妃。唐玄宗感到无计可施,只得让杨贵妃上吊,这一事件被称作“马嵬之变”。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就地埋葬。

收复西京之后,唐玄宗派遣人手将杨贵妃的遗体迁走,随即秘密指派高力士将坟墓掘开重新安葬。彼时,杨贵妃的身体已经腐烂不堪,唯有胸前佩戴的香囊依然保存完好。玄宗看到这件物品,不由得触景生情,流下悲伤的泪水。八十年后,唐代诗人张祜对这件事感慨万千,创作了《太真香囊子》:“金丝编织的妃子小花囊,胸前佩戴的香气已经消散。有谁能替君王再次取下,此生遗恨牵动心房。”

金银玉木均可做香囊

多数人认为香囊都是丝绸制品,不过目前发现的最早佩囊实物却是羊皮制成的。这件物品出自春秋战国年代,在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中被发现。它的外形为长方形,袋口是敞开的样式,还配有皮带方便悬挂佩戴;两边用细皮绳缝合,缝合的地方到现在依然非常牢固。

春秋战国 佩囊 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

时代进步,产生了丝织香袋,这种袋子用绸缎、绉纱、织锦、缎匹等物料制成。汉代留下了诸多丝制香袋,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香袋最为精巧,此墓还出土了辛追夫人的“素纱襌衣”等诸多珍贵文物。

马王堆考古发现了四件香囊,包括白绡信期绣熏囊、绀绮信期绣熏囊、素信期绣熏囊和红绮熏囊。这些香囊在出土时内里都装有香料,香料种类有茅香、花椒和辛夷等。香囊的材质都是桑蚕丝织成,其面料类型涵盖了绢、绮、锦、罗等。除了面料本身具有的花纹外,香囊的绢质部分还运用锁绣针法,绣制出非常精致的变体云气纹和凤鸟纹装饰图案。

西汉时期出产的绮地“信期绣”香囊,在马王堆一号墓中被发现,目前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里面。

唐代开始有了金属香囊,这种香囊是用金和银这两种贵重材料制成的,形状像个中空的金属球体,非常精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的地宫里,发现了两个非常出色的金属香囊,一个是鎏金双蛾团花纹镂空银香囊,另一个是鎏金瑞鸟纹银香囊,它们都是金属香囊中的杰作。

这件鎏金双蛾团花纹镂空银香囊出自唐代法门寺地宫,如今保存在法门寺博物馆里面

宋代香囊的样式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款式,还制作出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金银香囊。明清时代,选材范围有所扩大,除了金银和织绣,还加入了玉石、象牙等材料。出现了玉雕镂空、金丝编织、银丝编织、翠鸟羽毛镶嵌和丝线刺绣等工艺。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带角的倭式形、葫芦形、石榴形以及桃形等多种设计。

清 镂雕玉双龙戏珠腰果式香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清时代,还有另一种以香木制成的佩饰,即香囊,颇为盛行,常在清心洁身或祭拜神明时佩戴,这类香囊多由沉香木、黄桃木等名贵材料雕琢而成,故而通常只有官宦世家和富商巨贾才有能力拥有。

清 沉香斋戒香囊

旋转香囊与航天陀螺仪

唐代金银香囊不仅材质新颖,更因功能设计而巧妙非凡。熏香香囊由两个半球构成,设有子母口实现扣合。下半球内部包含两个同心圆环装置,以及一个用于盛放香料的小盂。大环与球体外壁固定相连,小环则分别与大环和香盂相互连接。

唐代鎏金银香囊,在陕西西安东南郊沙坡村一个窖藏中被发现,目前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顺应世俗只需随波逐流,身处中心切记稳固不动。对朋友的情意从不感伤,却仍诧异爱火为何持续燃烧。金属香囊里,香盂因自身重量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力学平衡,无论怎样滚动都能维持水平,香灰不会散落。这一原理现今仍应用于航空陀螺仪。

香囊的外壳全部雕刻着细致的花饰,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香气能够借助这些孔洞缓缓散发。香囊配有提手,顶部有挂钩,既可以系在身上,也能挂在室内帐幔上。

纹样之美: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魏晋及唐宋年代,香囊的图案展现出动植物融合的特色。安徽博物馆藏有镂空双龙纹霞帔坠,亦称“双龙金香囊”,可为证。此物纯金制成,包含两片金箔。每片金箔中心均饰有龙纹,两条龙首尾相连,身形盘绕,尾端上扬,口部阔大,显得颇为雄壮。周边部分则雕刻有草叶和联珠图案。

宣城县西郊的窑场出土了一对宋代的镂空双龙纹霞帔坠,这件文物目前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里面。

明代时期,香囊的装饰图案既沿袭了动植物并用的传统手法,又增添了以文人艺术为主导的图画纹样,这种纹样以书法绘画为主要表现方式,山水风光和各式人物均可作为香囊的装饰题材,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玉质镂空雕刻山水人物香囊,其上呈现出一幅景象,水边小船上有一人正躺着休息,松树白云环绕的山峰间,有两位青年男子在向远处眺望。

清 玉镂雕山水人物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朝时期经济兴盛、文化昌盛,皇室对吉祥观念的喜爱,使得吉祥图案在当时广为流行。吉祥图案大致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通过图案形象来体现,第二种借助名称的谐音来传达,第三种采用附加文字来解释。这三种类型可以组合运用,共同表达美好的愿望和顺利的寓意。

常见的吉祥图案包括五福捧寿、连年有余、事事如意、长寿万代等。五福捧寿由五只蝙蝠环绕一个圆寿图案构成;连年有余由莲花和鱼组合而成;事事如意由柿子两个、如意头或灵芝状图案构成。很多传统香囊选用织有这些吉祥纹饰的布料制作,也有采用刺绣技法绣上这些纹样,还有直接以这些主题形象塑造香囊形态。

清 象牙雕五蝠捧寿香囊

表达爱恋的信物

郑旦是越国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曾写下诗句表达心意,诗中提到想要编织一对鸳鸯,却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接着她将这双鸳鸯做成香囊送给了心仪之人,希望这个香囊能够一直挂在对方的衣袖上。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时宝玉佩戴的一些东西被小厮当作赏赐拿走了,林黛玉得知后,立刻赶到宝玉那里查看,发现那些东西真的都不见了,于是她询问了宝玉,说完便生气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为了发泄情绪,她把宝玉前几天请她做的那个香囊拿过来,气冲冲地剪坏了。不料宝玉把荷包藏在衣服里面,小厮没能夺走。黛玉见他对荷包如此爱惜,心中既感到惭愧,又有些恼怒。

林黛玉体弱多病,缝制香囊颇为艰难。这精巧的香囊蕴含着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她甚至因此生气,想要剪碎香囊,误以为贾宝玉不懂得珍惜。这类小巧的香囊也是古人表达爱慕的物件,其散发出的香气,恰似爱情那般浓烈芬芳。

春秋时代起,送香囊就作为情意代表,借香囊表达爱慕,方式含蓄又雅致。因此,香囊与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关系十分密切。从《十二月月令图轴》和《月曼清游图册》这两幅古代艺术作品中,可以见到佩戴香囊的祈巧女子。

清 清画院所作《十二月月令图轴》中的七月部分,目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陈枚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件特殊文物,这件文物将香囊与鹊桥相会融为一体,寄托了深厚的爱慕和思念,这件文物就是白玉镂雕鹊桥相会香囊。

清 白玉镂雕鹊桥相会香囊

这件香囊有一个圆形框架,框架的外部装饰着相连的云形图案,而内部则镂刻着缠绕的藤蔓以及牛郎织女相会的画面。匠人运用简洁的短阴线勾勒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发丝和衣褶的层次。牛郎与织女分别伫立在银河的两边,远远地凝视着对方,周围有喜鹊飞舞,似乎正要搭建一座彩桥,以便让他们能够相会。这香囊成对出现,应当是当时贵族男女之间定情的信物。

白玉镂雕鹊桥相会香囊的内部已经没有了香料,可是依然有若有若无的香气弥漫,令人心生眷恋,仿佛古代男女之间那份连绵不断的情意。

装上草药,辟疫治疗

香囊在古代具备另一个关键作用,就是预防疾病和驱赶邪祟。古诗中有“石榴花开角黍香,今日谁家不设宴”的句子,描绘了当时人们庆祝端午节的多种活动。端午节期间,民众除了享用粽子、悬挂艾草外,还流行佩戴香囊的习俗。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暑气炽盛,毒虫滋生,人们容易患病,瘟疫也易传播,因此称其为“凶月、凶日”。然而端午节期间阳气充沛,是各类草药生长最为旺盛、药效最为显著的时刻,采集草药的风俗便由此形成。《十二月月令图轴》五月部分展现了一座堂屋,堂屋内部陈设着若干个药柜,柜子前方立着一张方桌,桌上放置着两个壶状容器,此处即为园中制药之所。

清 清画院所作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五月部分,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采集的草药可以用来煮水洗澡,也可以用来酿造雄黄酒,还能放进香包里,人们经常把香包挂在身上,认为这样能够赶走邪气,对健康有益。画面里有三个小孩在嬉戏,其中有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男孩,正要跨过石阶,似乎准备翻越矮墙,他背后挂着一个与众不同的香包。这种香包也被称作“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用来辟邪的饰品,寄托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清 清画院 《十二月月令图轴》之五月(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时候,香囊能预防疾病也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这种疗法不靠口服药物,而是把药材或非药材用在身体皮肤、孔道、穴位和病变位置,目的是让身体机能变得更好,让经络通畅,使体表和内部能够互相联系。

古人很早就明白病症能够通过口鼻侵入身体,因此他们会在香囊里装入各种药材,期望这些药物能够驱散邪祟之气,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缓解表层的病症,使气息清新,消除湿气,并且让思路变得清晰。

元 《天中佳景》轴(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里,装着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杜衡、辛夷、佩兰、干姜这些药材。东晋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提到的“虎头杀鬼方”,就是指把香囊里的药佩戴在身上。这个方子里有虎头骨、朱砂、雄黄、雌黄、皂荚、辛夷这些成分,它们大多属于香燥类药物,能够通畅气机,去除湿浊,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使用香囊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到现在仍然很普遍,比如可以借助香囊来预防流感、缓解咳嗽、舒缓胸部的压迫感、减轻心脏的不适、消除头晕、改善睡眠质量、应对鼻塞、以及用来驱赶蚊子等。依据病症差异,香囊内需填充各异药材,例如针对睡眠障碍,会选用冰片、肉桂、朱砂等成分;为防止腹部不适,可配置肉桂、艾叶、苍术、白豆蔻、小茴香等材料;日常为提升防御能力,亦可挑选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细辛、白蔻仁等若干草本,组合成袋佩戴。

这表明香囊能够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或许是因为它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还有古人蕴含其中的精妙构思。时光流转千年,它的深远影响依然存在。

更多香囊相关的文物

【丝质类】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清 压金、银丝蒲芦式荷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荷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白玉镂雕人物香盒,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银类】

清 金累丝镶珠石香囊

清 金镂花嵌玉石香囊

清 镀金葫芦式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镀金累丝点翠团寿花篮香囊(正面),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镀金累丝点翠团寿花篮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镀金累丝嵌宝双囍花篮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镂空嵌宝金累丝石榴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类】

清 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

清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清 碧玉镂雕石榴式香囊

清 碧玉透花荷叶香囊,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象牙类】

清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清 象牙雕花卉荷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木雕类】

清 木雕腰果式荷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参考资料:

邢翠娟.中国古代香囊的历史、纹样与制作工艺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00):241-245.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