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乐城岛,探寻藏在岁月深处的动人往事与厚重人文
2025-07-26 18:05:43发布 浏览22次 信息编号:11394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俯瞰乐城岛,探寻藏在岁月深处的动人往事与厚重人文
俯瞰乐城岛。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乐城岛的古代石狮遗存。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琼海市乐城岛,这座深藏于时光长河中的岛屿,一半沉浸在丹青般的诗意之中,另一半则展现着烟雨朦胧的繁华景象。
21世纪初,“博鳌热”引发了显著的开发热潮。紧邻博鳌的乐城,很快吸引了众多从事旅游开发的富豪和专家学者。他们纷纷踏上岛屿,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挖掘。
他们走完全程后,不禁感到惊讶,这个小岛竟然蕴藏着众多感人的历史故事,承载着悠久而丰富的人文遗产。他们沿着阴阳山下那由明代砖石铺就的古道前行,来到村委会老屋前,发现了一座雕刻着莲花图案的古县衙柱础,村民们用它来拴牛;在西门的便道上,一块断裂的石板上,清晰可见清代门匾“阜成”二字,字体遒劲有力;而在一处墙根处,还有一块斜置的石牌匾,上面刻有“温泉书院”四个字。至于石狮、石鼓、石碑、石凳等,在普通的街巷中随处可见。若有人不慎落座于石凳之上,似乎能瞬间“穿越”至明代。这些,仅仅是地表上可见的古城遗迹,更不用说地底深处可能还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宝藏。城隍庙会、正月十五的灯展、赛肥鸡等,这些源自元明清时期的独特民俗活动,更是让人心驰神往。
在宣统三年(1911年)编纂的《乐会县志》中,特约记者蒙钟德负责了摄影工作。
千年乐会“莲花县”
读取一座城的记忆,要从历史开始。
《旧唐书》与《新唐书》中均记载了乐会设立县级行政区的历史,而在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乐会县志》(康熙八年版)中,对这一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县治距离府城东南方向有三百五十里之遥。具体而言,在唐显庆五年(公元660年),该县治便设立于现今的会同县泗村都黎黑村。
唐代时,乐会县治位于泗村都黎黑村,此地现今属于琼海市烟塘墟。其中“乐会”一名源于《礼记》中的“大乐与天地同和”,寓意着通过礼乐汇聚各方,因此得名。这表明当时朝廷对新设的乐会县抱有极高的期望,而以礼乐汇聚各方则成为历代执政者的坚定信念。
乐会官民果然没有辜负众望,经过在泗村长达627年的治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
宣统所著《乐会县志》中提及,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县治迁移至太平乡调懒村。二十八年,设立会同县,县治再次迁移至万全河北岸。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遭遇敌寇侵扰,县治又迁至河南洲上。由此可见,在元代,随着中央政权在海南岛东部沿海至内陆的扩张,乐会县治历经迁移,先后定居于调懒村(现琼海潭门新朝村)、博鳌旧县村以及乐城岛。
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那段时间里,乐会县北境及其县治之地设立了新的会同县(县治位于现今的琼海博鳌旧县村,后于1914年更名为琼东县),此举将乐会县的北部区域划归给了新成立的会同县,同时,中南部山区则保留给了原乐会县。乐会县因此承担起了推广中央治权和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使命。
自那时起,乐城岛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替,其归属权随着纷争的转移而变动。起初,它只是简陋地存在,后来人们筑起了城墙,使其成为一座城池。随后,这里逐渐聚集了更多的人,形成了市场。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水路逐渐被废弃,乐城岛最终陷入了寂寞与荒凉。
正如方志所载,在1300年,县治之所以迁至乐城岛,其根本原因在于彼时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乐城岛被水环绕,宛如天空的屏障。在岛上设立县治,首先可增强抵御贼寇入侵的能力;其次,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往来。在古代,水路是主要的交通线路,船只则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乐城岛位于万泉河的中央,乘坐船只顺流而下可抵达博鳌港,进而出海;逆流而上,则可达嘉积、龙江、石壁等地,直至海南岛中部的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此外,万泉河下游土地肥沃,鱼虾和稻米产量丰富,物资供应条件相对较好。
经过实践检验,此次迁治至乐会县,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标志着一段崭新历史的开启。
迁治至乐城岛之后,乐会县添置了一个雅致的别称——“流花县”,这个名字深受人们喜爱,据说是“莲花县”的谐音转化而来。由于乐城岛上下游各有一座形态与神韵都十分相似的莲花墩,因此人们便将“乐会县”更名为“莲花县”。其中,位于岛下游的石莲花墩更是古乐会县八大名胜之一。陈遇清,广府举人,明乐会教谕,曾以《石莲花墩》为题,吟咏了一首诗。诗中云:“听闻渡海有仙人,降临琼华显出美丽。墩上何时长出紫竹,河中片石映现青莲。淤泥中不染污,凭借波浪得以清洗。花朵能够长久绽放,对着圆满的月亮盛开。偶然遇到溪云舒展玉叶,我乘此景如同坐船。”
乐城岛上保留着“岁进士”这一称号的牌匾,该牌匾象征着岁贡的身份。特约记者蒙钟德拍摄。
筑城营造“安乐地”
城墙既是抵御外敌的屏障,也是抵御风雨的避风港。在冷兵器时代,长矛大刀横行的岁月里,一座坚固的城池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城墙,无疑是出色的防御策略。对于乐城岛的居民而言,城墙不仅是抵御敌人侵袭、抵御洪水冲击的坚实壁垒,更是他们心中永恒的钢铁长城,象征着家的归属和安宁。
乐城建制初期,条件颇为简陋。直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王思恭方着手建造堂宇、门廨、吏舍以及仓库,至此规模初具。然而,在随后的270多年里,衙署始终缺乏资金来修建城墙。尽管乐城岛被四面环水所环绕,但这并未能阻止盗贼的侵扰。
明隆庆六年,即1572年,海盗李梦焚毁了我县的栅庐舍(据宣统《乐会县志》记载)。副使陈复升提出筑城以抵御海盗的建议,知县张纲同意,并批准发放九百余两银子,征召一万二千名壮丁,运送石材进行城墙建设。城墙周长达到三百七十二丈,同时开设了南北两个城门。此后,在万历五年、三十八年、崇祯十三年以及顺治十年,历任知县彭大化、王怀仁、陈蕃、刘叔鳌等人,先后围绕城池挖掘护城河,完成城墙的雉堞构筑,对城墙进行扩建,并对城门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得整个城池拥有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到了康熙五十五年,知县谢鉷增建了子城和门楼。雍正元年,知县赵光绪对城墙进行了重修。
自筑起城墙并挖掘了护城河,乐城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的防御力显著提升。在清顺治三年九月,数百名来自万州的黎族百姓闯入县城南门河附近进行劫掠,但被守军击退。次年二月,又有数百名文昌地区的盗贼围攻城池。知县邵俊明秘密逃至万州,请求增援兵力以平息这场动乱(见宣统《乐会县志》)。
乐城的集市起源于元朝末年,被命名为县门市。到了明隆庆时期,县门市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城南门外新设的朝阳市。然而,在万历年间,朝阳市亦被废弃,县门市得以恢复,同时新增了南门市和北门市。进入清代,三市被废除,朝阳市再次得以重建。
朝阳城呈东西走向,分为一纵二横,纵向长度超过400米,依次为东门街、客行街和鱼行街。横向则由新街和米行街构成。在民国时期,商铺数量已增至250多家。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乐城岛设有五个渡口,它们是连接乐城内外人员和物资的重要通道。其中,上东坡渡口码头水深达到6米,能够容纳百艘以上的大型帆船停靠。从这里出发,船只可以驶向博鳌港,并直接航行至湛江、江门、廉江、北海、厦门以及南洋等地区,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商贸港口。在古代,这里就已经设立了海关,负责对过往货物进行检验和征收税费等事宜。
乐会的领导者深知,随着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他们必须时刻铭记朝廷当初赐名“乐会”的初衷。
明万历四十一年,刘叔鳌知县与学子们共同出资,在文庙东侧建立了书院,命名为“安乐会馆”。在闲暇时光,他们在此聚集讲学。因此,许多学子励志苦读,其中不乏考取功名者,共有30余人先后中举。清同治己巳年,乐城城脚村的林魁抡考中岁贡,随后担任了训导一职。乐城,也因此成为了乐会县文化的摇篮。
自明代至清代,乐会县历任知县共计135人,明代有52位,清代则有83位。这些知县在任职期间,勤勉治理,使得乐会县的经济与社会逐步繁荣,民族间的和谐关系也日益增进。
自沐浴清化以来,乐境之内,太和之气弥漫,蒸蒸日上,焕然一新。即便地处弹丸之地,其形态与教化习俗依旧保持。士人秉承旧德,农夫遵循先祖遗风。县境位于山海之间,民风淳朴。入清之后,朝廷推行诸多促进民族团结、开发边疆的政策,并注重文化教育的强化,社会渐趋稳定,人口亦迅速增长。
封建王朝通过礼乐盛会的形式,实现了汇聚各方力量的政治意图,这一目的得到了充分展现。乐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其作用显著,已经成为海南岛东部地区一个至关重要的城镇。
曾经的乐城石砖古道。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岁月不居“先行者”
水运兴则乐城兴,水运衰则乐城衰。
在20世纪20年代,海口至三亚的榆林东线公路(也就是后来人们习惯称呼的海榆东线)宣告通车,随之而来的是水路运输业的日渐式微,乐城原本的优势转而变成了劣势。到了1952年,乐会县委和县政府正式搬迁到了中原镇。乐城从此结束了长达652年的建置历史,城内的商业活动逐渐衰落,而居民们也纷纷选择搬迁他处。
1959年3月,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了琼东、乐会、万宁这三个县,并将它们原有的行政区域进行整合,正式设立了琼海县。此举标志着乐会县长达1299年的历史正式落下帷幕。
这座岛屿位于万泉河的正中央,历经磨难,岁月更迭,承受着风雨的侵蚀和洪水的冲击,最终恢复了宁静。
这座城市,历经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变迁,才积淀出今日的深沉底蕴,乐城也不例外。它历经风雨,见证了繁荣与衰落、宁静与喧嚣的更迭,最终迎来了一场绚烂的复兴……
时光荏苒,季节如梭。得益于博鳌开发的推动,乐城再次迎来了崛起的良机,并被赋予了承担改革开放使命的责任。
2013年2月28日,我国政府正式批准在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这标志着我国首个专注于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以及国际组织汇聚的国家级开发区正式诞生。与此同时,国务院为乐城先行区颁布了九项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医疗特区”。这座兼具古老与年轻的城镇,正夜以继日地努力,不断书写着其成长的传奇。(王仪 钟积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