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号6部门联合公布办法实施,网络身份证究竟是什么?

2025-07-23 08:07:13发布    浏览20次    信息编号:11369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7月15号6部门联合公布办法实施,网络身份证究竟是什么?

文案:张英、兰佳琛(实习)

出镜:张英

剪辑:兰佳琛(实习)

7月15日,公安部联合国家网信办等六个部门共同发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此事非同小可。在今天的新闻更新中,我们将对此“证”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探讨一下这个“证”究竟指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难道电子身份证不是已经存在了吗?”

实际上,二者之间的差异极为显著。过去我们所使用的电子身份证,不过是实体身份证的“电子化身”,主要应用于线下场合。相较之下,“网络身份证”官方正式名称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它依托于国家统一构建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向个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身份验证等多元化服务。其中的关键在于,通过“网号+网证”的双重保障机制,将我们熟悉的身份证资料转换成加密的电子凭证,从而达成公民身份信息“可供使用却不可直接查看”的安全效果。

其次,实施这一“证”的必要性,简而言之,在于“保障”与“便捷”。

在数字时代,维护秩序的关键在于确立“网络规范”。据公安部网络安全局提供的数据,常规的网络身份验证方式,如依赖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直接信息,每日平均存在超过两千万次的信息泄露风险。在当前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的背景下,随着“网络身份证”的推广实施,这一风险将得到显著降低;同时,它还能有效遏制互联网平台以实施“实名制”为名,超出规定范围收集和保存公民个人信息的做法,从而为国家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让民众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

便利性体现在数字时代追求的“高效数字操作”。昔日,注册软件需手动输入身份证信息,办理线上业务则需多次进行人脸或指纹识别;然而,如今网络身份证的问世,使得我们无需四处填写身份证号码,亦无需重复进行人脸或指纹识别,只需轻点认证图标即可完成。

最后,来谈谈这个“证”的未来。

目前,网络身份证的使用还处于“自愿”状态。一方面,只有具备NFC功能的手机才能申请;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推广通常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正如移动支付从可选变为必需一样。

尤为令人憧憬的是,“网络身份证”的功能远不止于当前的认证与登录,它已在若干互联网平台以及政务、教育、旅游、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展望未来,它极有可能演变成为数字社会的“基石材料”。

在推广“网络身份证”的过程中,我们还需关注并协助老年人克服可能遭遇的“数字鸿沟”障碍。

归根结底,“网络身份证”并非旨在增加我们的负担,它旨在让我们在数字领域中享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大的便利,从而使数字技术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