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刺绣:承载历史与审美的传统工艺

2025-04-12 08:13:53发布    浏览24次    信息编号:11059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刺绣:承载历史与审美的传统工艺

本文发表在《巴蜀史记》2022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上

“.

彝绣(梁山彝绣)。

级别:国家级

类别: 传统美术

公告时间:2021年(第五批)。

彝族的传统刺绣技艺承载着大大小小的凉山山脉中彝族人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是彝族先民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四川彝绣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乐山市儒边县、马边县、金口河区,攀枝花市延边县、米屎县,甘孜州九龙县、泸定县,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其中凉山州甘螺县彝绣具有重要代表。

圆盘绣、锁针绣、平绣、十字绣等技法构成了彝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其中圆盘绣、锁针绣最为特色。板绣工艺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型图案具有浮雕感,锁针刺绣因其“锁”法和针长而具有不同的纹理效果。彝绣花纹都有相应的过程,不能随意改变,同样的花纹会用三四种不同的技法来完成,传统花纹多达十几种,主色调鲜明,色泽复杂而不混杂,呈现出华丽多彩的姿态。

彝绣图案具有明确的参照和象征意义,主要以马樱花为主的写实图案和几何图案,以三角形、折线、圆圈分别指代山水、鸟兽、日月等,通过组合形成特定的形象形象,成为彝绣图案的审美特征。

长期以来,彝族妇女一直擅长刺绣,主要是在家常刺绣上自给自足。男装的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刺绣图案以素色为主;女装以蓝色、绿色和橙色为主,经常使用鲜艳的刺绣图案。

在实施国家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彝绣技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彝族妇女的家庭就业问题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彝绣”产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易家刺绣姑娘的美好生活(照片由 Yin Bin 提供)。

特别提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