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音乐剧重返中国舞台:2011年广州首演开启150场亚洲巡演

2025-01-17 12:12:22发布    浏览17次    信息编号:10579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重返中国舞台:2011年广州首演开启150场亚洲巡演

雨果同名小说中关于人类爱情与欲望的故事通过巴黎圣母院而永垂不朽,这座被他誉为“伟大的石头交响曲”的建筑也因这部杰作而在19世纪获得新生,更具人性的同情心和光辉,堪称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最美丽的时期。

这位雄伟的诗人走上舞台,大声唱起序曲:“大教堂支撑着这个信仰的时代。人类试图攀登星星的高度,在彩色玻璃和石头上刻下自己的事迹。”这首歌丰富而明亮。 ,仿佛引领着灵魂盘旋上升,奔向大教堂崇高而神秘的圆顶……任何看过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会很难忘记这非比寻常的开场场景。时隔8年,这部“代表法国音乐剧最高水平”的作品重返中国舞台。 2011年11月在广州拉开了150场的亚洲巡演,并将于12月27日起在北京展览馆连续演出5场。

雨果关于人类爱与欲望的故事通过巴黎圣母院而永垂不朽,这座被他誉为“伟大的石头交响曲”的建筑也因这一杰作而在19世纪获得新生。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悲悯和光辉,堪称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最美的倒影。

巴黎圣母院的入口是法国道路的归零地

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塞纳河畔西岱岛东南端,坐东朝西,与巴黎市政厅、卢浮宫博物馆隔河相望。每年接待约1300万游客。西岱岛是巴黎历史的起点。它在法语中的意思是“城市”。它是巴黎最早的雏形,塞纳河原本是环绕城市的“第一条护城河”。 2000多年前,一群名为“巴黎”部落的高卢人在此定居,并在岛上修建了堡垒。公元前50年左右,凯撒率军入侵高卢北部。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该岛失守,岛上原住民巴黎人的名字被凯撒在他著名的“高卢战争”中记录下来,后来也成为巴黎城的名称。

公元4世纪左右,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巴黎圣母院最早的前身圣泰雷诺教堂就建在西岱岛上。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西岱岛西侧开始修建王宫、法律宫殿和古代监狱,犹如一座岛屿王国。数百年来,西岱岛逐渐变得拥挤,城市最终不受控制地向两岸扩展,巴黎不断发展壮大。但西岱岛仍然是巴黎的司法、安全和宗教中心,被誉为“巴黎的头、心、髓”。每年成群结队而来的游客经常在巴黎圣母院入口附近停下来寻找镶嵌在人行道上的青铜星——法国道路的起点。巴黎到法国所有城市的距离都是从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开始测量的,这里可以说是巴黎的中心。

完美对称的哥特式建筑

法国的天主教堂大多以“圣母院”命名,但没有一座能与巴黎圣母院相媲美的声誉和地位。它也是欧洲最大的供奉圣母玛利亚的天主教堂。正面宽47米,双塔高60米,正殿进深约125米。可同时容纳9000人就餐。祭坛外面是教堂标志性的尖顶,高90米,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哥特式建筑起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最初,“哥特式”一词带有贬义,意味着野蛮和半文明。这是当时崇尚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人们所起的贬义词。但哥特式建筑代表了中世纪人们对天堂和神的无限崇拜的精神审美。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哥特式的典型元素包括高耸的尖顶、尖拱、大窗户和彩色玻璃。设计中采用尖肋拱顶和飞扶壁,营造出飞向天空的轻盈修长感。整个建筑线条笔直,雄伟壮观,外观和内殿高大宽敞的空间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高贵而庄严。

与哥特式建筑中的其他著名队友,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相比,巴黎圣母院应该算得上是最优美、最匀称的了。它以其完美的对称感而闻名。正面立面没有刺破长空的尖锐结构,主体上端也没有像蘑菇一样长出的尖塔。教堂特殊的平顶双塔结构一直保留至今,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独特的哥特式建筑,没有双塔。它在无数镜头中最常见的“标准照片”是西侧的主立面,形状为立方体,分为三层。立柱和装饰条将前立面分成9个小长方形,具有横纵比例。它几乎是1:0.618的黄金比例,堪称哥特式建筑中最美丽、最和谐的形式。

巴黎圣母院底层有三个桃形门洞。左门称为“圣母之门”,右门称为“圣安娜之门”,中间的门是著名的“最后审判之门”,代表的是耶稣。在“世界的尽头”宣告每个人命运的场景。当时教堂里的神父只用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拉丁语讲道。这些雕塑可以帮助不识字的人理解《圣经》中的故事,因此被称为“穷人的圣经”。

巴黎圣母院也是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之一。在此之前,欧洲的教堂建筑大多体积庞大:厚重的墙壁、厚重的石拱门、狭窄的空间、阴暗压抑的内部;在它之后,基于其哥特式的高度笔直,欧洲教堂开始拥有明亮的拱顶和开放的空间。后世许多基督教教堂均仿效其外观,如北京著名的西什库教堂。

国王路易七世奠基,工程历时180年

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了巴黎圣母院的奠基仪式。当时,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邀请了两位杰出的建筑师让·德·舍赫和皮埃尔·德·蒙泰耶,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建设中。 ,绘制了蓝图并领导了该项目的第一阶段。

建筑师首先用木头制作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模型,预先组装,并多次修改和定型,然后选择石头将模型放大。石头不是简单地堆放,而是每块之间用凹槽或键连接,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安全性。 1182年,巴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初步形成,唱诗班建成。此后,总共更换了四位无名建筑师,哥特式标志性穹顶逐渐完成。教堂的双塔立面直到13世纪才由第三位建筑师开始设计,1220年由第四位建筑师将其与小屋屋顶连接起来完成。巴黎圣母院终于在1345年完成了最初的设计计划并基本竣工。整个工程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的创始人路易七世也改变了法国和英国此后300年的命运。 1136年,路易七世与阿基坦公爵的女儿阿里埃诺结婚。于是,阿里埃诺嫁妆的领地被并入了王室领地,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三倍。 1147年,虔诚的信仰终于使他追随教皇踏上了征服巴勒斯坦的征程,并与德国国王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路易七世白天礼拜,晚上忏悔。阿瑞诺感觉自己被冷落了。她曾说过:“我想嫁给国王,但最后我发现我嫁给了一个和尚。”两人从未有过孩子。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阿里埃诺跟随她的丈夫远征。也正是在这段饱受战争蹂躏的旅程中,阿里埃诺爱上了她叔叔的丑闻传开。 1152年,他们的婚姻结束了。同年,离婚后,阿里埃诺与比她小10岁的诺曼底公爵再婚。两年后,他成为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她的阿基坦领土被转移到英国王室手中,从而使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土处于英国王室的控制之下。路易七世当然很不爽,后来连续发动了两次收复领土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但英法之间长达三个世纪的对抗开始了。这场婚姻为1337年爆发的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圣女贞德在巴黎圣母院被宣告无罪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神圣的寺庙,近七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巴黎天主教的中心。它高耸的塔尖直指云端,散发着世界另一边的气息。但它与世间的悲欢离合密不可分,远远超出了教会的功能和意义。早在它建成之前,巴黎圣母院就成为法国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1248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高举十字军旗帜,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从巴黎圣母院出发,一直到埃及。 1302年,为了谋求全国团结反对教皇,腓力四世在这里召开了有公民参加的“大会”。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三大阶层会议,标志着资产阶级公民参与政治的开始。生活。 1422年,法国在“百年战争”中惨败,整个北方已被英军占领。英国宣布,刚满10个月大的婴儿国王亨利六世也将成为法国国王。加冕仪式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医院第一次遭遇国耻。

也正是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法国人誉为民族英雄的圣女贞德脱颖而出。或许历史上没有哪个女孩比她更传奇了。关于圣女贞德的身世有很多版本。有人说她是国王查理六世弟弟的私生女。然而,更“平实”、确凿的史料表明,圣女贞德是1412年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普通女孩,不识字。未来的故事可以用无数的文字和图像来解读:16岁时,她声称收到了“来自上帝的启示”。 17岁时,她遇见了查尔斯王储,请求组建一支军队来抵抗英国军队——奇迹般地得到了答复。两个月后,身穿白色铠甲的圣女贞德率军在战略要地奥尔良击败了英军,法军开始连战连胜。 “她继续带领军队取得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1429年,查理如愿,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

但不幸的是,圣女贞德在1430年的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俘获,并送给了憎恨她的英国人。次年,圣女贞德被宗教裁判所定为女巫,并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柱上。她当时只有19岁。 20年后,当英国人被彻底驱逐出法国时,琼年迈的母亲说服教皇卡利克斯图斯三世重审琼的案件,最终为她平反。 1455年,圣女贞德的启示仪式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现在在巴黎圣母院的大厅里,仍然可以看到她佩剑双手合十祈祷的雕像。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

文艺复兴时期神父和牧师的形象常常成为讽刺曝光的对象,而作为天主教神学威严的象征,巴黎圣母院也未能免遭嘲笑。法国著名作家拉伯雷在其代表作《巨人传说》中,用一种俏皮荒诞的手法嘲讽了几乎所有与宗教有关的神圣事物。于是巴黎圣母院就遇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尴尬一幕:主角之一的卡冈图亚国王把巴黎圣母院的大钟摘下来当马铃。他还骑在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喝了气泡酒。尿液,一口气淹死人??

18世纪,宗教和教会被完全否定。法国作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人无情地揭露了宗教生活的黑暗腐败的一面。这样的历史场景注定很快就会到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雅各宾独裁时期,巴黎圣母院主教堂被关闭,政府禁止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 1789年7月15日,国民议会和市政府成员来到巴黎圣母院,庆祝前一天攻占巴士底狱,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彻底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巴黎圣母院底层和中层的分界线是国王画廊。每个拱门上都雕刻着国王的雕像,代表旧约中记载的以色列28位国王。 1793年,巴黎民众涌入巴黎圣母院,以为是法国历代国王的雕塑,愤怒地将其砸成碎片。也正是在这一年,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18年前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的国王,似乎并没有得到圣母玛利亚的祝福。巴黎圣母院的大部分宝藏都被毁坏或掠夺。流离失所的雕塑和斩首的雕像随处可见。唯一在熔毁中幸存下来的钟。后来巴黎圣母院被改建为理性神庙,再后来又变成了酒库。直到拿破仑掌权后,它才恢复宗教用途。

1801年7月,拿破仑与教皇签署恢复法国宗教信仰的协议,承认天主教为“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宗教”。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停止了十年,又再次敲响。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选择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皇帝。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他没有像以前的国王那样让教皇亲自为他加冕,而是迫不及待地从教皇庇护七世手中接过皇冠。他从那里取下王冠戴在头上……这个“果实”令革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钦佩这种“大胆的举动”。他原本把这个动作当作素描,但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画出了著名的油画《拿破仑一世加冕》:画中展示的是已被宣布为皇帝的男人。拿破仑为约瑟芬王后加冕。

雨果是巴黎圣母院的粉丝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最诗意的描述。这部举世闻名的小说也让大多数游客一进入巴黎圣母院就难以忍受。他不断地四处寻找曾经震耳欲聋的驼背卡西莫多的大钟,猜测着美丽的吉普赛女孩埃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的地方,猜测着虚伪的克洛德主教来自哪里。他是从楼顶被推到哪里的?

雨果在小说的序言中写道,他的创作动机来自于一次参观巴黎圣母院,在那里他无意中发现了他在阴暗角落的墙壁上用手指刻下的希腊文字“命运”,暂时激发了他无限的遐想。雨果的经历的真实程度不得而知,但小说中发生在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实际上纯属虚构。他以这部情节跌宕、情感丰富的小说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真善美、假恶丑鲜明对比的原则。

雨果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哥特式建筑爱好者。他从小就对巴黎圣母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年轻时就开始专门研究它。他花了至少三年的时间来熟悉中世纪的建筑。法国社会多次深入巴黎圣母院的角落和缝隙,尽可能多地收集和阅读相关信息。大概得益于他细致的个人经历,雨果才能够赋予这座古建筑特殊的灵性。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主体也完美地融入到小说中,为小说服务。 1831年《巴黎圣母院驼背》出版后,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文字传遍世界各地,成为此后数百年电影和戏剧经久不衰的主题,从而开启了巴黎圣母院的国际声誉。 。

维克多·雨果感叹巴黎圣母院的破败腐朽,“也许它快要从地球上消失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人们都希望能够修建当时已经破败不堪的巴黎圣母院,并自发组织筹款,最终引起了政府当局对巴黎圣母院悲惨状况的关注。 1845年开始,由当时的建筑天才欧仁·维奥莱特公爵主持了全面的修复计划。该项目持续了近20年。从雕像、排水系统、窗户、门墙到大厅的屋顶,一切都被重建。巴黎圣母院重焕光彩。按照中世纪的习俗,尤金还以自己为模特,创作了一尊圣汤姆的雕像,至今仍矗立在巴黎圣母院的尖顶旁,分享着它不朽的辉煌。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经常独自漫步的大钟楼。入口位于北塔。 422级螺旋台阶将人们带到西墙的顶端,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天主教传说中的奇禽异兽。这座雕像俯视着整个巴黎城。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这些怪物的图像被提取、放大并放置在四根长方形的柱子上,并在舞台上作为大教堂的象征。立意大胆写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哥特式的怪物其实是屋顶上雨水的排水口。这也得益于尤金的聪明才智。

一百多年来,这座历经沧桑的大教堂一直矗立在巴黎市中心,聆听着历史急促而缓慢的心跳:无论是庆祝二战胜利的巴黎解放纪念仪式1944年8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密特朗的葬礼和追悼会均在此举行。历史的丰富与巴黎圣母院今天的辉煌相得益彰,它将继续见证法国历史的深刻沉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