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古店文化:探索二手商品的桃花源,国人消费热潮不减
2024-12-04 16:12:42发布 浏览103次 信息编号:10169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日本中古店文化:探索二手商品的桃花源,国人消费热潮不减
在日本从事二手商品买卖的行业被称为“中间件”(ちゅうこ),原意是二手的。日本几乎沉迷于中世纪。街道上随处可见二手店,人头攒动。它们和国内的便利店一样常见。
您在这里可以找到的商品包括服装、奢侈品、玩具、乐器、书籍、电子产品和亚文化物品。其中大多数状况良好,并且像传家宝一样得到维护。去日本旅游,二手店是旅行指南上没有写到的天堂。
日本街头著名的二手店“大黑屋”
近年来,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对于参与中世纪消费的痴迷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人。日本有1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按人均两件奢侈品计算,日本在泡沫经济时代消费的2亿件奢侈品,通过网络扔进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瞬间被淹没。
日本老板“慌了”
这些各种各样的二手店有的挤在市场的巷子里,有的则开在大街上。它们属于代表消费主义的商品市场。他们与高层购物中心并驾齐驱。二手文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世界。这个国家独特的风景也成为了中国人淘金的一种方式。
2018年,走在日本御徒町车站附近的二手店时,大约有一半的顾客是中国人。他们主要购买1克拉以上的大钻石,不少情况下购买金额超过300万日元(约合18万+人民币)。 ,很多二手店都配备了中文服务。
当我走进大黑屋(日本大型连锁二手店)时,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他们用不同地区的方言热情地谈论着包包的价格。这些女人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眼睛闪闪发亮,挤满了附近日料店的热闹生意。
线下如此,线上亦如此。
“半个月卖空三个县(这里的“县”是日本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城市)”是马小雨作为淘宝全球代购日本买家的记录。从2016年底开始,马小雨就进驻淘宝全球购,主打二手非品牌珠宝和奢侈品包包。她最直观的感受是,日本二手店的进货速度跟不上销售速度。
“一开始直播的是几千元的套餐,几万的套餐就不敢播了,怕价格太高。后来几万的套餐也被买了,现在有人拍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包裹。”小宇的妈妈是这样描述的。
耿欣和小智都是淘宝全球日本买家,他们也有和她一样的感受。他们都选择在2016年至2017年进入淘宝直播,在奢侈品包袋、服装、珠宝等领域寻找商机。目前,大多数买家的月销售额可达百万甚至千万元。
小智的家乡是黑龙架。他在初中的时候就去了日本。他在那里呆了十多年,熟悉了当地的零售交易。他回忆说,代购和微商早已占据了中国人购买古董的渠道。直播出现后,比图片更直观的视频吞噬了微商的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也提高了古董在国内的认可度,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在消费能力的推动下,大多数老板愿意和中国人做生意,但也有少数日本老板向拿着自拍杆的买家挥手。
一方面,日本非常重视顾客体验,直播会遭到在店里悄悄挑选商品的顾客的抱怨。另一方面,店主也不希望优质产品流向其他国家,导致货物无法再次退货。
“5-6年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了。日本的中老年在5年内是卖不完的,之后我们可能就得想其他办法了。”对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耿新既高兴又无奈。
经过近两年的“扫货”,原本在本国买卖商品的日本商人开始活跃在香港二手市场。这就形成了日本销售——中国大陆采购——寄售香港——日本收购——再销往中国的供应路径。转账次数越多,费用越高。
“LV老花桶前年的价格是17800日元,现在是6万到7万日元,是价格的三四倍。”小智说道。在耿鑫经营的中世纪珠宝领域,平均价格涨幅也达到了10-20%。
泡沫催生的中世纪经济
虽然日本二手货的价格不断上涨,但仍然比一手奢侈品便宜很多。日本人经营诚信,资质有保障,这也是中国人如此热衷日本中世纪的原因。
水有源,树有根。很少有人知道,中世纪的背后,隐藏着日本人噩梦般的过去。
1986年至1991年的五年间,日本经历了战后第二次经济快速发展,迎来了最疯狂的消费时代,史称“平成繁荣”。
当时,日本的经济规模即将超越美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日本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的情绪。
地价飞涨,东京市中心丸之内地价超过纽约曼哈顿,成为全球最高地价。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1亿,人均GDP从4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 90%的人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存在“一亿人中产阶级总数”的现象。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个时代,那就是:钱太多了。东京最繁华的银座街道上,一亿日元的大额存单在空中飞舞,而两亿日元的现金则躺在树丛中无人认领。
日本中产阶级花大量钱去西方国家旅游、疯狂购物,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一家50多岁的二手店老板感叹,当时日本人买珠宝都是用盒子。
这种疯狂一直持续到1990年,当时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例下降到25%,而非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例则上升到37%。看似繁荣的经济已成为空中楼阁。
1992年是幻灭的开始。全国地价下跌,坏账浮现,大批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破产。日本迎来了“失去的十年”。
中产阶级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家庭主妇和年轻女性靠卖奢侈品养家糊口,甚至开办皮革和肉类生意来维持生计。高价物品涌入二手市场,看重物有所值的买家和急于出售的卖家在二手市场握手言和。
而扮演边缘角色的有偿交友女孩,为侦破造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和应对货币贬值,他们要求雇主使用奢侈品作为硬通货进行交易,真伪认证也被提升到了高度重视。随后几年,日本二手店以维修标准高、价格合理、产品齐全而闻名。
日本老板们拒绝资源外流,想把有限的资源留给中国人民使用,这也不难理解。如今,这些泡沫经济时代产生的华而不实的泡沫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中国消费者购买。
中国人购买了全球32%的奢侈品
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郭丽珍,每天背着一个旧的LV图案包进出SOHO大楼,穿着风衣和高跟鞋,都是她从淘宝全球购买的。
对她来说,一个30出头的女人没有LV只能意味着一个问题:她过得不好。
郭丽珍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在她的圈子里,这几乎是共识。 “女同事聚在一起的时候,看上去像是在吃饭、聊天,但实际上她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包包、衣服和珠宝上。”说话间,她举起了脖子上刚买的钻石项链。
Gucci的包包和鞋子是女孩子的追求,西装和劳力士手表是男人的装备。在很多领域,知名品牌都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识别体系,通过穿着来定义身份和社会阶层的现象屡见不鲜。低价、高品质的二手产品成为了这群人的窗口。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购买特殊款式,避免“撞衣”。
30岁出头的白领女性渴望奢侈品,但事实是她们并不是主力消费者。
“40岁以下的女性占比不足30%,40岁至50岁的消费者超过70%。”耿鑫专门经营二手珠宝。 “30多岁的女性喜欢看,选择个性化的款式,最多一个月。”买一两件。 40多岁的女性每月购买十多二十件。虽然他们有很多钱,但他们也很看重价格。 ”
这似乎是符合现实的。事实上,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9853元,但中国人贡献了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2%。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人对二手奢侈品的痴迷并非独一无二。 《贝恩年度奢侈品报告》显示,2018年欧洲二手奢侈品交易额占奢侈品总交易额的一半。在美国,一家二手奢侈品寄售网站今年7月宣布,已完成1.15亿美元G轮融资,与Gucci、Prada等业内一线奢侈品牌合作。
与此相吻合的是,2018年全球奢侈品行业增速仅为7%,而这一数据未来几年可能还会继续下滑,这与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和越南人来日本购买二手包包。”这似乎预示着二手奢侈品在全球范围内买卖的未来。
中国二手市场
日本二手货价格上涨,二手资源日益稀缺,促使一些买家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专营服装(二手服装)的小智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并在淘宝上开展了国内寄售业务。
但做生意并不那么容易。除了买家之外,寄售店店主也承担着假货的风险。小智找到了北京权威的奢侈品鉴定机构帮忙鉴定,保证商品的真实性。目前淘宝上有很多代销商家,属于闲鱼精品类。
但也有一些人暂时不敢轻举妄动,比如耿鑫。 “我暂时不会考虑在国内做二手货,需要有一个可以提供权威资质检验的平台。就像支付宝一样,卖家先把货物发到平台检验,然后再汇出。”确认后付款。”
淘宝全球购等平台也在通过直接合作帮助买家解决货源问题。
就日本二手奢侈品行业而言,经营者需要政府认证,整个行业有比较完善的鉴定、评估和培训体系。与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成熟发展相比,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据华夏典当行引用的《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研究统计,中国人手中可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已达3000亿元,总量仍在快速增长。然而,国内二手奢侈品交易量还不到市场的1%,市场空间非常想象。
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近日刚刚公布了几个数据:2018年GMV突破1000亿,61%的用户出生于90后,人均收入4296元。数据是惊人的。
卖假货并不是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初衷。但由于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的产品渠道控制、商品流通风险,以及市场发育不成熟、高级鉴定人才缺乏、缺乏制度规范等原因,无法来鉴别真伪。二手奢侈品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莫泊桑的《项链》中,年轻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向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去参加聚会,以炫耀自己的美丽。项链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丢失了。她不得不借钱买一条新项链并把它还给她的朋友。为了还债,她节衣缩食,给别人打工,辛苦了十年。最后我才知道,我借的项链其实是一条假钻石项链。
莫泊桑的小说出版于1884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对象征地位的奢侈品的追求没有改变。生活还在继续,消费也在继续。理性消费时代,未来可能属于二手产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