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沦为债务逾期者,背后原因引发商业思考
2024-10-30 23:06:21发布 浏览210次 信息编号:96115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法门寺沦为债务逾期者,背后原因引发商业思考
刘木总/钛媒体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国内5A景区法门寺运营主体(以下简称“法门寺文化发展”)因多只融资租赁产品出现逾期。据统计,其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总计超过40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不足1亿元。
据钛媒体报道,自2021年6月以来,法门寺文化发展因租金偿还违约而卷入多起诉讼。目前法院已将其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寺庙本应是佛教的净土,为何法门寺成了逾期债主?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商业思考?
“一手好牌,打得不好”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它最初被称为阿育王寺。
1981年8月,塔楼在暴风雨中倒塌。塔倒塌后,陕西省政府开始筹建重建工作。直到1987年,考古人员才正式对法门寺展开抢救性发掘。
在这次清理工作中,建筑工人发现了一座封闭的地宫。除了数千件唐代珍宝外,地宫还意外发现了一件佛指舍利(释迦牟尼的中指骨),震惊了海内外佛教界。
如此独特的瑰宝,不仅吸引着中外信徒、学者、游客,也让当地政府思考经济发展。
2003年,宝鸡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成立,并邀请台湾设计师李祖源设计佛光大道和合十礼塔,总预算约6亿元。
然而,项目一启动,法门寺当局就表现出了不合作的态度。原因是,佛舍利虽然出土属于法门寺,但一直保存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金库里。寺庙当局一直想将舍利带回寺庙供奉。如果再建一座灵塔来供奉舍利的话,他们的愿望就更加遥远了。
2005年5月15日,赫玛斯特舍利塔奠基仪式举行。法门寺无代表出席,寺院与景区矛盾升级。
此外,由于该项目投资巨大,项目方测算,不计利息,需要13年才能收回12亿投资。单纯靠招商已经无法盈利,于是捐献香火钱就成了项目方眼中的一根救命稻草。
但寺庙有权捐献香火钱,其不配合的态度导致景区项目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营。
这时,曲江新区(以下简称“曲江新区”)挺身而出,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据钛媒体报道,曲江新区的出名得益于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唐慈恩寺遗址公园等景点的打造。它依靠旅游产品带来人气和生意,拉高周边土地价格,然后出售土地实现商业循环。凭借骄人的业绩,曲江新区成为西安的新贵,其“曲江模式”也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
大雁塔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6年10月1日成立,曲江新区运营团队进驻,全面负责法门寺文化景区建设。
过去成功的运营经验让曲江新区雄心勃勃。法门寺景区规划面积也从一开始的5平方公里跃升至12.5平方公里。其投资资本也有所增加。景区建成后,投资规模将达到12.5平方公里。 32亿元的巨额。
景区开放前不久,曲江新区与寺庙之间的矛盾再次升级。
2009年3月20日,法门寺景区僧人因在寺门口修建围墙而激怒法门寺景区僧侣。他们手持木棍,蜂拥而至,将4米高的围墙推倒。随后,寺庙当局在官网发布公告,指责法门寺景区擅自设置围墙、出售高价门票,严重伤害了全体佛教徒的宗教感情。
当年的票价有多离谱?法门寺景区门票原价28元,涨至120元,涨了近十倍。不仅僧侣们愤怒了,游客们也纷纷抱怨。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法门寺景区不得不做出让步,保留法门寺门口的车辆通道。
此外,曲江新区还针对古寺内的功德箱,想将其全部没收,但因僧侣强烈反对而放弃。
事实上,寺庙与景区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堵路”或“偷功德箱”那么简单。有媒体测算,景区开发前,寺庙的香火钱高达近2000万,但景区建成投入运营后,这笔收入只有300万左右。
2009年5月9日,法门寺风景区建成开放。然而,这一次,“曲江模式”在法门寺失败了。法门寺地处偏僻,周边设施匮乏。没人在这里买房,自然无法推高周边地价。
法门寺景区,图片来源@
曲江新区面临严峻的生存困难,开始想办法赚钱。
据钛媒体报道,开园当日,陕西法门寺慈善基金会揭晓。该基金会的核心职能是募捐。法门寺景区内每一位罗汉、菩萨、佛前,都有一个巨大的功德箱。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功德箱里的香火钱不断流入曲江新区的口袋。
为了保证收入,基金会还为景区功德箱捐款设定了KPI,即每年800万元。
除了香火钱外,景区内的每一尊菩萨佛像都可以“捐”,价格从1000万到5000万不等。
2011年,雅居乐地产集团董事长陈卓林大笔一挥,向基金会捐赠1100万元。这一事迹被纳入法门寺慈善基金会《2022年年终总结》并广为宣传。
此外,还以景区内的树木为祭品,以“为众生筑福田”为名,每年金额4800元。
募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一些游客遇到免费抄经的情况。抄完经文后,打扮成和尚的人就会上前给游客算命。当然,这需要付费。据了解,这些算命先生也是景区聘请的“假和尚”,从中赚取金钱。一些游客在参观佛塔时,一名“和尚”为游客念咒净化自己,并劝他们供灯,收费数万元。
这些无良的招揽活动引发了游客的投诉。开放两年来,该景区旅游投诉量占全市投诉总量的95%,法门寺声誉一落千丈。
更尴尬的是,法门寺的僧人无法忍受被绑在法门寺景区带来的耻辱,纷纷离开法门寺。原来的260名和尚只剩下几十名了,景区的门票价格也涨到了几百元。 ,不仅堵住了外行人的脚步,也堵住了曲江新区的赚钱之路。
据曲江文化投资2011年短期融资券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投资控股的法门寺集团截至2010年9月末资产总额34.2亿元,负债总额23.2亿元。2010年1月至9月3月份利润总额-473万元,未实现盈利。
更重要的是,预计耗资45亿元的二期建设项目也将开工建设。在一期项目尚未盈利的情况下,筹集45亿资金将更加困难。
种种困难之下,曲江新区无奈退出,2013年6月宝鸡市政府接手运营,数十亿元债务也转移到宝鸡市政府名下,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为了挽回声誉,法门寺景区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于2014年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无法扩大,只能沦为普通景点。近年来,收入状况并没有好转。
法门寺生意陷入困境,负债累累无力偿还
目前,法门寺文化发展披露的经营数据主要来自《2018年第一期中期票据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评级报告”),从中可以一窥其经营情况地位。
报告显示,法门寺文化发展主要从事法门寺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并通过门票销售、提供景区内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等方式获得收入。以及墓地销售。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9.86%。上述旅游业务收入1.03亿元,占收入的88.13%。
从核心业务收入结构来看,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景区门票销售,2019年占核心业务收入近80%,为8200万元,同比下降5.91% ,主要是客流和旺季下降所致。受机票价格下调等因素综合影响,在此影响下,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至27.27%。
此外,2019年景区网约车服务收入为1200万元,同比下降19.40%,核心业务收入占比小幅下降至11.19%;其他旅游服务业如导游服务、餐饮住宿、劳务服务、商业租赁和停车场管理服务业比重较小。 2019年主要是劳务收入同比下降约70%至3000万元,导致其他旅游服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至9.46%。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销售和墓地销售对公司营收规模形成了一定的补充。 2019年,公司实现上述两项销售收入分别为5000万元和600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9%。其中,2019年出售墓地墓葬175座,价格从1.5万元到7.2万元不等。
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景区,法门寺的文化发展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 2019年,公司获得政府补贴1600万元,同时还可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公司2019年净利润仅为73.19万元,盈利能力堪忧。
2020年逐渐肆虐的疫情将对法门寺景区的运营产生较大影响。
2020年一季度,景区基本关闭,仅接待游客2.74万人次。收入同比下降88.73%至3000万元,其中景区门票销售收入下降至2000万元,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2020年全年,法门寺文化发展实现收入4433.45万元,同比下降62.08%,亏损5908万元;
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4800万元,亏损4707万元;
2022年受西安、宝鸡疫情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仅500万元以上;
……
《评级报告》显示,公司因法门寺景区前期建设而积累了大量债务,加上运营后升级改造项目的推进以及股东借款利息的计提,债务总额仍保持较大规模。 2019年末和2020年3月末分别为40.22亿元和41.05亿元。同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2.64%和73.22%,负债经营水平较高。
与此同时,为缓解债务压力,法门寺文化发展启动了多项景区资产融资租赁业务。中登网显示,2017年至2020年,法门寺文化发展先后出租景区步道、停车场、安防系统、夜间灯光系统等,融资租赁登记多达7项,涉及登记资产评估值7亿多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法门寺文化发展总资产55.15亿元,负债总额40.28亿元,净资产14.8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3.03%。
2021年6月起,法门寺文化发展因拖欠租金被中国、中国起诉,大量银行账户、股权等财产被查封。
此外,法门寺文化还欠曲江新区统一贷款15.29亿元,其中本金11.17亿元,利息4.12亿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法门寺文化发展的营业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
拥有让佛教界羡慕的佛指舍利,怀着成为“世界佛都”的期望,法门寺本可以打出一手好牌,却因无底洞的投资,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最终落得如此惨淡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感觉。
寺庙生意,虔诚与欲望的“悖论”
据中国佛教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有寺庙3.26万座,其中20%以上已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四川等地。地方。
佛教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寺庙经济也相当复杂。
在佛教寺庙管理研讨会上,星云法师简单列举了寺院租金、经佛仪轨、骨塔、法事油香、信徒供养、斋宴、募捐等十六项寺院经济。食品、农工业品、标准贷款、观光朝圣、社会事业、会费、服务业、文化教育、产业经营、弘法事业等。
对于大多数寺庙来说,门票、信徒的捐款、香火钱、功德箱、周边消费品等是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
钛媒体APP注意到,上海静安寺制作的“福慧百刹”小程序上,不同寺庙的牌位价格有所不同。上海静安寺的亡灵牌位每年2000元,太平报恩寺每年1000元。静宁惠明寺500元/年。
在“功德”栏,“建寺功德”包括建寺、建塔、造像、贴金、助人五项功德。其中,雕像的价格是最高的。比如,向隆平寺捐赠一尊护国神像的价格就达到了9000元,而且捐赠金额没有上限。
此外,各寺庙还提供佛教仪式、法会、法器、香茶等多项服务,收费清单也一目了然。
据钛媒体App显示,除了极少数信徒捐功外,大多数香客通过买票、献香、供奉牌位等方式表达虔诚。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拜拜的盛行,有些寺庙甚至只要交钱就可以拜拜。不需要对崇拜谁进行任何审查,也完全没有道德底线。
在所有寺庙中,少林寺的商业化道路最为激进,也引来了各界人士的质疑。
1999年8月,34岁的释永信成为少林寺第33任方丈。此后,少林寺开始进行一系列商业化尝试。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0年,释永信创建少林寺网站,宣传少林文化;
2002年,释永信创办少林图书公司,出版《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文选》等书籍,进一步弘扬少林文化;
2003年,少林药房成立,相继推出少林生产的活络膏、灵芝茶等药品;
2006年,施永新在澳大利亚南部购买了一块约1248公顷的土地,用于建设和运营海外文化中心;
成立于2007年,经营体育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
2008年5月,“少林欢乐园”淘宝店开业,销售佛教用品、武术用品等。同年成立。此后十年,平台已投资16家企业,涵盖茶叶、文旅、演艺等领域;
2015年,释永信斥资2040万元开发少林村房地产项目,还投资了一家四星级酒店;
……
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少林寺已涉足出版、电商、娱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商标、短视频等多个行业。
收入方面,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国内吸金能力也相当强。据悉,2007年少林寺的门票和香火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可以说是暴利。
今年4月,郑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新《招标公告》显示,郑证动初【2022】2号地块以4.52亿元的价格中标。
根据郑东新区管委会该地块产业实施方案,该项目定位为文化产业项目,经营范围涵盖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文化创意产业办公、酒店、酒店式公寓等。力争建成后五年内发展。年累计收入超过8亿元。
铁松科技的背后是少林寺。少林寺对于此次大规模搬迁给出的解释是正常的商业投资行为,但其背后无疑表明了其商业版图的重新扩张。
然而过度的商业化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不好的名声,而且对佛教文化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佛教本是净土,是六根清净之地。但寺庙变成了生意,和尚变成了职业,佛教也变了。最终受到影响的是寺庙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外界对少林寺的质疑,释永信曾表示:“少林寺从一座破败的寺院走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寺院,它向社会索取多少,就需要承担多少。”
在佛教世界中,虔诚与欲望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目前,各类寺庙的商业化仍在继续,如何在宗教性质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刘木宗)
参考:
南方周末:《斗法门寺》
:《2018年第一期中期票据跟踪评级报告》
伽墨星球:“债台高筑的法门寺景区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
原标题《法门寺雷雨背后,寺庙在商业浪潮中迷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