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运动品牌崛起,安踏、李宁等业绩亮眼,耐克、阿迪达斯在华遇冷

2024-10-15 19:05:21发布    浏览42次    信息编号:93936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国产运动品牌崛起,安踏、李宁等业绩亮眼,耐克、阿迪达斯在华遇冷

每年的三四月,是运动品牌重点制作财报的日子。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乌云”相比,2021年各公司业绩明显好转。安踏集团、李宁、特步集团、361°等国内运动品牌在港股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数据。

不过,同样是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在2021年似乎日子不好过,尤其是龙头企业耐克和阿迪达斯。

从年报来看,阿迪达斯全球营收增速达到15%,但大中华区仅为3%;耐克年报尚未发布,但前九个月大中华区营收增速为-11%。

安踏在财报中提到,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集团营收为493.3亿元,首次超过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营收(343.4亿元),距离耐克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仅一步之遥。中国。水平(510.2亿)已经不远了。

市场份额的变化似乎更能说明问题。根据最新分析,2021年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40%(耐克占25.2%,阿迪达斯占14.8%),打破了2018年至2020年一直保持的43%的格局;安踏集团(ANTA)+FILA等)市场份额提升0.8个百分点至16.2%,首次超越阿迪达斯,升至第二位。第四位的李宁也上升了1.5个百分点,达到8.2%。

(2020年、2021年运动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变化)

公司数据也能揭示线索。季报数据显示,两个品牌在大中华区的增速在2021年后均出现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且明显低于品牌全球水平。

由于刚刚拆分,阿迪达斯只有2021财年大中华区的数据,业绩也不容乐观。

一般来说,2020年疫情过后,从国内运动品牌的数据来看,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应该会更好。耐克、阿迪达斯为何在中国市场遭遇“暂时亏损”?这对这两个领先品牌意味着什么?

《特别的2021》

肖英还记得,4月份她去北京国贸商城时,感受到了店里的“悲喜交加”——耐克受到有关棉面料产地的舆论影响,店里空无一人;不远处,中国李宁公司刚刚宣布正式签约肖战时,粉丝们慕名而来,需要限售,并在店外排起长队。

舆论事件确实是消费意愿突变的最直接原因。这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例如,2012年,受中日关系紧张影响,日本汽车销量出现较大波动。 2012年10月丰田销量下滑近70%,直到次年3月日系车企整体跌幅才开始进一步收窄,但仍存在变数。

虽然涉及的国际品牌众多,但耐克、阿迪达斯显然成为了各方针对的“头号鸟”。据“淘数据”分析,在3月份棉面料产地事件之前,耐克和阿迪达斯月销量交替第一,几乎常年霸榜,国产品牌最好成绩位居第二;事件发生后,耐克、阿迪达斯的月销量份额迅速被国产品牌抢占,安踏次月冲上榜首。李宁、特步、鸿星尔克也接手。

但与舆论事件相比,生产力短缺或许是制约耐克、阿迪达斯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来自亚洲国家,尤其是越南。根据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财报数据,2020年耐克的鞋子有50%,阿迪达斯的鞋子有42%是在越南工厂生产的。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越南工厂停工,直接影响了耐克、阿迪达斯的产能和供应。

9月24日,耐克首席财务官马特·弗兰德(Matt)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耐克在越南南部80%的鞋厂和近50%的服装工厂都处于封锁状态。仅在本财年第一季度(2021 年 6 月至 8 月),耐克就经历了 10 周的生产损失。

对于本财年第二季度(2021年9月-11月)大中华区业绩下滑20%,耐克财报表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越南工厂关闭,导致产品库存水平较低。”

2021年9月,耐克表示鞋款生产和交付延迟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多款新品的发布也被推迟。

供应链研究机构估计,在最坏的情况下,耐克可能无法在 2021 年交付 1.6 亿双鞋。

更糟糕的是,运输成本上涨和港口拥堵导致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入速度减慢,导致生产成本飙升,变相降低了毛利润。

幸运的是,越南工厂于2021年底得以复工复产,缓解了耐克等品牌的产能危机。

除了舆论和产能供给的影响外,疫情依然是阻碍增长的第三只手。 2021年7月开始的当地疫情反复,以及洪水等灾害的影响,导致国内市场出现区域性门店关闭、客流减少、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的情况。

同期,李宁、安踏等品牌增速也放缓,但耐克、阿迪达斯受影响相对较大。行业分析师龚诚认为,当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支付高额溢价购买耐克、阿迪达斯的产品。相反,当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时,一些消费者会寻找低价替代品,而一些消费者会偏好“延迟消费”——即减少购买该品牌的频率。这种现象在高收入群体和年轻人中更为明显。

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

除了大环境外,国产品牌的崛起也是耐克、阿迪达斯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国产运动品牌正在努力摆脱“质优价廉”的标签,朝着注重品质的方向发展。领先品牌的技术研发和原材料应用水平与耐克、阿迪达斯不相上下,与专业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

跑步、篮球已经成为大品牌的主战场。

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赛事几乎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的“必争之地”。国际级别的金牌赛事基本都有国内品牌作为主赞助商,国内的顶尖跑者也大多是这些品牌招募的。

以特步为例。悦跑圈数据显示,2021年4月,在疫情后首场金牌马拉松厦门马拉松3小时内跑完的职业跑者中,特步跑鞋占51%,耐克占26%。这两个数字在2019年分别为4%和70%(2020年因疫情暂停)。

厦马是特步常年赞助的,很多职业跑者也是特步签约的运动员,所以这场比赛也许并不能说明问题。不过,特步一直在跑步领域培育消费者。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之后,只要产品跟得上,消费规模就会很快发生变化。

北京一位跑团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国产品牌推出新款跑鞋时,都会为跑团预留,“将产品直接输送到目标消费群体”。产品的口碑会在跑步群体中口耳相传,性价比高的产品更受欢迎。

这种现象其实也出现在安踏、李宁等其他品牌,以及篮球等跑步以外的运动中。

此外,消费者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国内运动品牌普遍把握了中国文化的潮流,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耐克和阿迪达斯目前没有类似的产品线。

难以割舍的中国市场

不过,也有人认为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缺陷不掩其优势”——这两个品牌在国外都有很大的市场,这是国内品牌难以比拟的。耐克2021财年(2020年6月-2021年5月)全球总营收相当于6个安踏集团(2021年营收),阿迪达斯2021财年营收也约等于3个安踏集团。或许有人认为,中国市场并不是两国领导人必争之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耐克全球四个区域部门中,只有大中华区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该地区在2020财年和2021财年占全球收入贡献的19%,全年排名第三,其息税前利润有时超过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排名第二。

(图:耐克2020财年各地区收入贡献比例。图片​​来源:耐克2020年财报;翻译/辛晓彤。)

去年6月,耐克CEO约翰·多纳霍(John )曾声称“耐克是一个属于中国、服务中国的品牌”,一度成为热搜话题。

多纳霍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耐克进入中国市场已有40年。 2020年疫情爆发前,耐克曾创下大中华区市场连续22个季度增长超过10%的记录,领先耐克全球及其他部门。

阿迪达斯在2018年将大中华区划归亚太市场,直到2021年公布新的五年规划,大中华区才独立出来。该地区占其全球收入的22%。根据新的五年规划,阿迪达斯重点布局大中华区、北美和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预计到2025年,这三个战略市场将贡献约90%的销售增长。

(图:阿迪达斯2021财年各地区营收贡献比例。图片​​来源:阿迪达斯2021财报;翻译/辛晓彤)

由于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成为各国际品牌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市场。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期间,欧洲和美国大部分门店都关门了。最先恢复正常市场运营的大中华区,自然成为各品牌的“救命稻草”。疫情之下,阿迪达斯亚洲是所有地区中唯一收入增长的地区。

内心的忧虑比外在的忧虑更严重

外部原因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我们再来看看品牌的内部因素。相比之下,阿迪达斯的问题比耐克更大。

阿迪达斯最新的全球五年计划中,反映了一些2015年制定但尚未实现的目标。过去几年,阿迪达斯不但没能拉近与第一梯队耐克的距离,反而在市场上被安踏集团、安踏集团、VF集团(含多个品牌)组成的第三梯队紧追。价值和市场份额。 。

2020年疫情开始爆发的季度,阿迪达斯下跌了58%(2020年1月-2020年3月)。西蒙·欧文等瑞士信贷分析师认为,“阿迪达斯是主流运动品牌中最脆弱的”。

阿迪达斯的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现金流和高库存。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阿迪达斯库存较去年同期增长19%至40.8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4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仅有8.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相比之下,安踏集团同期的现金及等价物为人民币180亿元。

疫情之下,库存销售刻不容缓。 2020年“6·18”大减价期间,耐克、阿迪达斯品牌频频推出“最低30折或以上40折”,简直比“莆田鞋”还便宜,甚至挤压了国内的降价空间品牌的销售库存。

令人失望的是,经过一年的调整,阿迪达斯的库存仍为38亿美元(2021财年财报数据),与2019年和2020年相比并没有减少多少。现金及等价物升至38.28亿欧元,但出售锐步获得的21亿欧元也必须考虑在内。

事实上,在疫情之前,阿迪达斯的大部分产品都很难以正常价格出售。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阿迪达斯官方旗舰店打折已经成为常态,就连新品都有折扣。这会变相培养消费者“等待折扣”的习惯,让正价商品更难卖出去。现在打开阿迪达斯天猫店,首页推荐的商品几乎都是折扣商品。

瑞士信贷认为,阿迪达斯的价格波动与其分销结构有关。他们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分析道,“随着经销商急于套现,阿迪达斯过时的批发分销结构可能会导致坏账和价格混乱”。

所谓“过时的批发分销结构”在报告中指出,直销渠道少,公司缺乏市场灵活性。在国内的订单交易会上,经销商只选择六个月后生产的产品。然而,阿迪达斯经销商只有少数产品的进货和发货周期在六个月以内,有的发货周期甚至接近一年。

为了保证产品能够顺利销售,经销商往往会选择与之前类似的产品,不会轻易尝试,否则就要承担货物的损失。这一点也体现在公司身上。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前选品官告诉《财经》记者,公司选品时倾向于“黑、白、灰”,是“不会出错的配色”,但并不出众。

当大量产品掌握在经销商手中时,价格就变得无法控制。尤其是在市场动荡的时候,经销商往往会选择降价、抛售。这时,企业能做的就是从经销商处回购货品,防止市场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品牌力的体现,中国李宁产品线等全年几乎没有折扣。

2022年,市场对耐克的预期相对温和,但对阿迪达斯的预期仍然不乐观。根据全球主要运动鞋品牌的收入增长预测,只有阿迪达斯为负数。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两个品牌的一些态度。

(图片来源:;图片编辑、翻译/辛晓彤。)

无论疫情是否有障碍,摆在耐克、阿迪达斯面前最有效的发展路径就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或许是解决困难的关键

自2015年耐克将DTC(直接面向消费者)升级为企业战以来,此后一直在加速DTC零售体系的发展。在国内,耐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在线服务体系。

疫情导致门店大规模关门,线上渠道成为最稳定的风口。 2020年6月,耐克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在致员工的信中提到,数字业务已成为耐克应对疫情影响的首要发展战略。

可以说,在疫情之前,耐克大多已经为新零售建立了护城河,部分策略对于国内运动品牌也具有指导意义。大环境的变化成为公司发展的试金石。如果耐克做得不好,其他品牌只会做得更差。

相对而言,阿迪达斯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数字化,也非常有效。

(图片来源:,图片翻译:财经十一。)

在2021年公布的最新五年计划中,阿迪达斯表示将投资超过10亿欧元用于公司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直营业务将占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以减少经销商的负面影响。通过自有电商渠道的销售额预计将翻一番,达到80亿至90亿欧元,目前销售额超过40亿欧元。

现阶段,两个品牌在国内营销方面都比较低调,主要针对环保、公益等领域。耐克赞助了单板滑雪运动员蔡雪桐,但在冬奥会期间并没有投入太多。

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来说,2022年唯一可以期待的体育赛事就是年底的卡塔尔世界杯。两个品牌基本包揽了大部分强队,在营销方面应该有所动作。

上述行业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示,耐克和阿迪达斯在2022年的复苏并不容易,就连国产运动品牌也纷纷下调了2022年的营收预期。两个品牌(尤其是耐克)在2022年的“黄金时代”大中华区似乎已经结束了。当前形势下,企业只能苦练内功。只有坚定不移,才能谋求后续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