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引发业内讨论,原材料价格暴涨成主因

2024-07-04 06:04:47发布    浏览43次    信息编号:7757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引发业内讨论,原材料价格暴涨成主因

“动力电池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一辆车的电池成本超过40%,甚至超过50%。”近日,在一场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发言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朱华荣称,根据各项数据测算,长安汽车每辆新能源汽车成本增加5000元至3万元,“‘电费贵’严重影响产品效益,电池成本的增加远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

新能源车企长期饱受电费高企之苦,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称,整车厂都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宁德时代也抱怨自己“在一点点利润的边缘挣扎”。

“电价贵”的背后,是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锂、钴、镍均出现大幅涨价,锂价屡创新高。上海钢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甚至达到每吨59万元的高位。

面对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企,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及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或将成为破解“电价贵”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退役电池剩余容量较高(额定容量的70-80%),可用于多种场景。同时,退役电池中含有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可以回收利用。

但另一方面,如果废旧动力电池不能得到专业化、规模化的回收处置,其中潜在的污染源将直接暴露于环境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成分扩散到环境中,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将对空气、水体、土壤等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动力电池回收又被称为“车轮上的矿山”,是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更加科学地回收退役电池,将是这一产业链各参与方共同的考验。

围绕这个话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动力电池回收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目前动力电池回收面临哪些痛点?

3、动力电池回收标准化发展下一步如何布局?

跑步入口

2019 年,特斯拉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Brian

决定辞去特斯拉的工作,专注于一项神秘而复杂的业务——拆解废弃电池。

促使这位电池专家做出这一决定的,是当时市场对废旧动力电池的漠视。在施特劳贝尔看来,与手机不同,新能源汽车报废后,半吨重的动力电池不能就这样被闲置在垃圾抽屉里。当时,还没有处理这些动力电池的计划。

他意识到,未来五年内,早期电动汽车将开始大量淘汰,这将掀起一场海啸。于是2017年,施特劳贝尔创办了一家公司,从事电池回收业务。两年后,施特劳贝尔宣布从特斯拉辞职,开始专注于电池回收业务。

据该公司称,自成立以来,斯特劳贝尔和他的团队已经筹集了近 8 亿美元,使公司估值达到约 37 亿美元。

其客户包括松下与特斯拉合作的超级工厂,以及美国田纳西州的远景电池工厂。它还与亚马逊合作,回收电动汽车和其他锂离子电池以及部分运营中产生的电子垃圾。

施特劳贝尔并不是唯一一个看到如此高利用率、高潜在价值的行业的人,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全球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图片来自摄图网)

2020年末以来,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拉动下,上游金属价格进入上行通道,普遍呈现较大涨幅,导致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按照新能源汽车5-8年使用年限(营运车辆3-5年),首批新能源汽车已逐步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阶段,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已初步形成。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凶猛上涨,推高了废旧电池回收市场的价格,再加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发展带来的庞大存量,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从早期被忽视的行业,迅速变成了人人争相抢购的“抢手货”。

在连续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市场,动力电池回收有望成为千亿元规模的“新蓝海”。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总量约32万吨,同比增长60%。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约78万吨。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将催生出千亿元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面对巨大的市场容量,众多玩家争相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新增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分别为1196家、1424家、1883家、3840家、2.49万家。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增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数量接近3万家。

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天赐材料、格林美等龙头企业加速入局,进一步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推波助澜。

其中,按照在产业链上下游所扮演角色的不同,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参与者可分为四类:一是以比亚迪、蔚来、东风汽车等为代表的整车厂商;二是以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三是以华友钴业、厦钨等为代表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四是以格林美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企业。

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逐渐加深,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原材料厂​​均布局电池回收业务,主要通过参股/控股第三方回收公司(含分级及回收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直接布局等方式。

这样,上下游企业通过延伸业务,形成行业壁垒,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动力电池成本;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可以保障钴盐等一些原材料的供应,形成动力电池供应链的闭环。

以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宁德时代收购废旧电池回收公司邦普回收,进军电池回收业务。2018年,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近日表示,邦普回收已建成221个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将占全国的50%。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近日公开征求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拟公布企业名单(第四批)意见,本批“白名单”企业共计41家。

此次公示若获通过,加上此前已发布的3份名单,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数量将超过80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望加速进入正规军竞争的新阶段。

亟待解决的痛点

尽管参与者众多,但目前行业对动力电池回收主要选择两种方式: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可按照梯次利用原则优先利用,继续用于储能、低速电动汽车等。例如比克电池与南方电网联合打造的7.27MWh梯次电池用户侧储能系统,采用退役三元动力电池整包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多支路储能逆变器,实现一对一电池整包管理,有效降低电池组拆解重组成本。

对于达不到梯次利用标准的废旧电池,可按照拆解、回收、再利用的原则,通过拆解、破碎、筛分等方式,提取动力电池中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再次用于动力电池生产。

光大证券预计,2022年三元锂电池中锂、镍、钴、锰的回收量将分别达到2200吨、8000吨、4700吨、5300吨,并预测2025年这些数字还将翻一番。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达到99.3%,锂的回收率也达到90%以上。他预计,到2035年,通过回收获得的电池材料可以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图片来自摄图网)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和社会价值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但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尚处于起步阶段。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电动汽车车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坡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还有不少痛点亟待解决。

例如,产业链上下游存在信息不对称,包括退役信息难以及时获取、综合利用企业回收难度大、交易价格信息不透明等;梯次利用技术亟待突破,包括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困难、退役电池检测效率低、缺乏一致性检测体系等;自动化技术与装备亟待提升,包括电池兼容性不强、智能化程度不高、绿色化能力不强等。

以回收难为例,目前,不正规的回收渠道、不合规的回收方式扰乱了行业秩序,行业内还存在回收“小作坊”,工艺设备落后,缺乏相关资质,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严重。与合规企业相比,这些“小作坊”回收成本低,通过高价抢夺退役动力电池资源,正规的第三方回收公司很难获得大部分实际退役电池资源。

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白名单”企业回收的报废电池不足20%。“我个人估计,2021年前90%的废旧动力电池都会流入小作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加速标准化

事实上,自2016年起,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密集出台并进入全面试点阶段,诸多迹象表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化进程正在加快。

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顺序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相继出台,对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进行规范管理,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行业探索形成了“二手电池以租代卖”“以废为原料”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商业闭环形成。

(图片来自摄图网)

在这个过程中,车白智库认为,有四条路径值得借鉴。

一是将回收需求融入电池产品设计。加强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二次利用企业、回收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探索将二次利用及回收需求融入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阶段的解决方案,推出行业领先产品。

二是推动标准化回收网络建设。探索产业链企业共建共享回收服务体系模式,完善责任归属和管理制度,推动形成标准化回收网络建设,提高网络利用率,分担网络建设成本,保障产业链企业在各区域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提高退役电池运输效率。通过动力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等合作,探索退役电池运输最佳解决方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推动形成相关行业标准。

四是创新合作模式。在某一区域设立运营中心,由该区域内所有参与的动力电池回收从业者与政府共同出资,提供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物流、仓储、追溯、残值评估、拆解等基础共性服务。既可以节省成本投入,又可以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相关标准的建设,同时不影响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梯次利用、材料回收等阶段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将成为汽车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新中心。无论从缓解动力电池对上游资源高依赖的角度,还是从低碳发展、环境保护的角度,动力电池回收都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完善准入机制、推进体系建设、探索商业模式……只有守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彰显其绿色底色。

【全文参考】

[1] “电池回收海啸来袭,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汽车商业评论》,朱林

[2] 《动力电池退役潮倒逼回收业加速发展》中国青年报,徐亚杰

[3] 《年底将掀起“回收热潮”,动力电池千亿商机图景》,莱卡智库、追新

[4] 《行业献策破解动力电池回收痛点》中国汽车报,赵琼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