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墙体改梁 慈禧陵与慈安陵:两宫太后陵寝规制的演变与历史故事

2024-06-30 19:16:11发布    浏览81次    信息编号:77178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平顶山墙体改梁 慈禧陵与慈安陵:两宫太后陵寝规制的演变与历史故事

慈禧太后的陵墓正式名称是普陀峪定东陵,与此陵一沟之隔,还有一座普上峪定东陵,即慈安皇太后陵。慈安皇太后陵与慈禧皇太后的陵墓相邻而建,布局相同,最初的做法也相同。

两座定东陵的航拍照片。图片左侧为慈安陵,右侧为慈禧陵。引自《清孝陵大碑塔》

定东陵与慈安陵之间有分隔槽,左侧为慈安陵,右侧为慈禧陵。摄影:小曼

对于两位太后的陵墓规章,一开始可是费了不少心思,设计方案也出过不少。一开始想让他们俩负责妃嫔的陵墓,在妃嫔的陵墓里给他们建两座明楼,但毕竟是两位太后,和妃嫔挤在一个大院子里,有失身份,于是就把设计方案拆了,重新做了一个。

《顺水峪牌坊修缮方案图及尺寸》。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的规划仿照景陵贵妃陵,在定陵贵妃陵东侧普陀山脚下修建了一座陵墓,陵后院修建了两座方塔、宝城、宝顶。但百年后两人若“住”在同一个院落里,日日相见,难免会发生矛盾,不合适就换规划吧!

《顺水峪东普陀山遗址规程尺寸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最终方案是在定陵东侧的平顶山和平顶山东侧的普陀山上,为两位皇太后各建一院,两陵并列而建,规模、布局相同。后来,平顶山改名为普上峪,普陀山改名为普陀峪。两陵的布局和规制最终确定。

普香峪、普陀峪万年祭地规模全图,左(西)为慈安陵,右(东)为慈禧陵。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这两座定东陵的位置,还有一段故事:东皇太后慈安的陵墓在西侧,而西皇太后慈禧的陵墓在东侧。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东侧风水好,而慈安死得早,所以慈安死后,慈禧就把东皇太后葬在了西侧,而把东侧风水好的陵墓留给了自己——西皇太后。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个故事只是传说,根本不可能存在。两座陵墓在选定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在哪一边。至于谁的陵墓更尊贵,不只是风水问题,还和离主陵的远近有关。定东陵的主陵是咸丰帝的定陵,定陵在西边,两座定东陵在它的东边,有一条神路相连。慈安陵比慈禧陵离定陵更近,咸丰帝如果要拜见这两位皇后,必须先拜见慈安,然后才轮到慈禧。所以,上述野史故事只是玩笑,葬在东边还是西边,与东西太后无关。

丁岭与丁东岭的关系。蒲香峪丁东岭与丁岭较近。底图,小满标注

说了这么多,现在进入正题,为什么叫《重建慈禧陵墓》呢?

原来,定东两陵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年后的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陵墓建成两年后,也就是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去世,同年葬于蒲香峪定东陵。此后十余年间,定东两陵并无大动静,只是每年定期修葺,相对平静。

慈安画像,史密森尼学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负责保护的大臣上报,普陀峪万年祭地已经破败不堪,需要修缮。朝廷派人前去调查。这位大臣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怎么会不了解情况呢?他看得出来这里不对,那里不对。说白了,他看得出来,凡是他不喜欢的地方,都要修缮!于是,慈禧太后陵墓(当时叫普陀峪万年祭地)建成十多年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慈禧太后照片,史密森尼学会

这次修缮,隆恩殿、东西配殿、明楼、方城等均被拆毁整修,未拆毁的建筑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更换了一些构件和材料。整修工程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直到慈禧去世前几天才进行工程验收,不知是否与慈禧太后的身体状况有关,所以整个整修工程就草草结束了。

慈禧太后葬礼照片。照片由莫里森拍摄

经过重建之后,慈禧的陵墓建造材料更加先进,材料更加坚固,建筑也更加坚固。尤其是修缮一新的三座大殿,精美绝伦,无与伦比。放眼整个清代陵墓建筑,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即使在皇宫里,也看不到如此豪华精致的建筑。

可惜清朝灭亡之后,东陵地区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在下葬仅仅二十年后就被土匪洗劫一空,地宫里的陪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地面建筑也几乎全部被盗。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慈禧陵和刚建成时的样子已经大不相同了。好在修缮前后留有一些老照片,让我们得以一窥当年的风貌。接下来,我就用一些有档案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看修缮期间和修缮之后的慈禧陵吧!

结合现存老照片,从后向前依次对防城明塔、隆恩殿、东西配殿作一简单介绍。

有宝城一座,城压面荷叶槽石块错位,垛墙地面与墙体间有下陷,城下土衬石碎裂变脆,台基石块错位,拟全部拆除修复。……城上有宝顶,抹灰皮脱落,拟重新修筑抹灰。……有方城一座,城体东南角砖块开裂变脆,拱石割断,城上金砖变脆,西侧扶手、南侧垛墙砖变脆,方城坑道拱砖变脆,过楣石前后间有漏缝痕迹,坑道砖变脆。城上荷叶槽错位变脆。 城四周台基石块错位,砖块脆化,拟全部拆除修复。……方城牌坊门扇油饰开裂,拟重新粉刷。正面有碎砖,石块错位,拟补补归安石。象眼砖块脱落,拟全部修复。……有明楼一座,两面各有三间,椽子上油饰已脱落,台基压地,石块破碎,地面凹陷,踩踏石块碎裂,拟全部拆除修复。

《清定东陵完整工程考》引内务部档案节录

从前引内务府档案可知,当时的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基本全部拆毁修葺,从现存的建筑旧照中,可看出当时的建筑面貌和一些保护措施,现附上照片并加注。

方城和宝城的外皮已被拆除,未重建。宝城顶部建有千福流云图案的华盖。明塔已拆除,但朱砂碑未移,已建华盖保护。方城前的竖带和象眼已被拆除,只剩下石块。地面的面砖已被拆除。图右为方城下的须弥座石料,图左为立面用的线墩。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与上图相同,但信息量比上图略多。左侧可见一个树池,池内种有树木,方城外搭有脚手架。图片右下角是五尊石供品所在位置,五尊供品存放在陵墓墙外的“尊藏五公库”内,里面的砖块可能是石祭坛,外面也用砖块围起来保护。摄影:穆墨

慈禧陵在慈安陵后院​​拍摄。图片右侧为朱砂碑檐和塔顶华盖,左侧为慈安陵方城一角及五座石供品。摄影:穆墨

慈禧太后陵墓修缮后的方形城墙和石制五供台。修缮后,外观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更换了一些砖石。五供台上的紫砂石灶台、蜡烛、灵芝花等十分精美,可惜已被毁坏,不复存在。摄影:甘博

慈禧陵现存的方城、明楼、石屋,摄影:小曼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重中之重!慈禧陵大部分建筑的外观和建造都没有改变,还是沿袭祖制或者保持重建前的样子。唯独隆恩殿和东西配殿三座大殿在重建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豪华程度堪称清陵中之最。清朝灭亡后,慈禧陵三座大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豪华和独特。幸好还有一些在修建和毁坏前拍摄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三座大殿昔日的辉煌。

现存正殿一座,五间,顶部漏水,琉璃瓦间有裂痕,东北角梁、西北角梁均有下垂,椽子腐朽开裂,正脊、垂脊、角脊间有裂缝,檐口铁箍、金柱脱骨,油皮脱落。整个暖房漏水,天花板发霉,装饰架油饰与两根北面金龙柱金饰间有裂痕,拟拆除修复。

《清定东陵完整工程考》引内务部档案节录

重建前部长汇报的隆恩殿受损情况听起来有些严重,但本来可以通过修缮解决的问题最后还是重建了,甚至连建筑材料都更换了。不得不说做这项工作的部长很能干,毕竟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慈禧陵初建时,三殿承袭祖制,隆恩殿面阔五开间,重檐歇山顶,东西配殿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顶。三殿均为木柱结构,下框彩绘,上框彩绘宣子彩画,天花板饰以金莲、水草。墙体下部碱干,上身粗砌抹灰,外抹红浆,内抹黄浆。隆恩殿及殿前月台四周有石栏,栏杆、柱子上雕有水池、龙凤柱头等。但慈禧陵重修三殿时,除建筑格局、规模有所调整外,其余大部分均有调整,而且精雕细琢,十分美观。

普香峪定东陵(慈禧陵)隆恩殿旧照。右侧可见朱砂碑和陵顶华盖。慈禧陵隆恩殿初建时原貌如旧,重建后许多细节有所改变。摄影:穆默

其中,三殿初建时所用木材为楠木、松木,此次除斗拱所用柏木外,其余均改为黄花梨木。三殿植木也由过去地杖涂漆的做法,改为木面覆本色,细水打磨,再覆亮漆。最令人称奇的是,三殿内数十根外露柱,一改过去做法,改为嵌八宝云纹,柱脚为福寿山海纹,全铜贴金。三殿墙面全部为干砌至顶,内壁镌刻万年福寿、万代寿星,并扫赤金。这样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下面附图片说明。

慈禧陵隆恩殿华盖上有祥云纹,华盖中间有三道门槽,门前土坡为殿前御道踏脚石,御道石已被拆除。图片左侧还可见慈安陵方城及明塔。摄影:穆默

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的檐篷和西配殿的“梁”。梁是古建筑建造中的重要部分。在架设大木之前,先搭一个框架,将正房的脊檩搭在上面,这就是梁,然后才能装大木。这张照片因为拍到了梁,所以更加珍贵。图中墙后是慈禧太后陵寝的建筑,中间的是隆恩殿。图片来源网络

隆恩殿内大型木结构,左下应为主脊檩等,脊阶已上漆,只等上梁收楣。殿内所有柱、梁、椽均用箍筋包裹,箍筋为黄铜,外覆镀金。摄影:穆墨

以上六张图均为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修缮后的外景,建筑仍为重檐歇山顶,乍一看与其他帝王陵寝隆恩殿无异,但彩画、栏杆等已与以前截然不同,内容后面详述。照片来源为甘博拍摄,徐光远先生提供,国家图书馆收藏,网上查了两次,并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

六张隆恩殿修缮后内部照片。单从照片来看,其豪华程度远超以往帝王皇后陵墓。图片来源:四张甘博拍摄的照片,一张在史密森尼学会,一张来自网络搜索

隆恩殿剪影。后面的陵门和明楼与重建前相同。右侧主殿的绘画、墙壁和栏杆均有改动。详情稍后公布。图片来源:互联网

西厢房旧照。壁画、柱子和墙壁都已改变。详情稍后公布。摄影:Gambo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三座大殿重建之后的一些变化:

柱子:柱子由油彩涂金改为天然木材,抛光后涂上亮光漆。柱子外侧开有凹槽,上面镶嵌着八条龙和云纹。柱脚镶嵌着寿山、福海等字样,都是铜镀金。龙须是用弹簧做成的,据说当殿门打开时,龙须随风摆动,栩栩如生。可惜民国时期,镀金的铜龙全部被盗,殿内的铜龙被文管处复制,龙头的方向被复制错了。

左图为标准方法,红漆贴金箔。中图为慈禧太后陵墓所用方法。右图为龙的复制品。

梁画:按制则应为宣子画,慈禧陵改为造型奇特的梁画。档案记载“金龙方心、框心、宋锦皆以漆金绘之”,三殿皆以此法制作,用金量巨厚。

陵墓绘画的标准方法是用宣子画法。此图为太陵。

慈禧太后陵墓的彩绘。前四张是隆恩殿,最后一张是偏殿。偏殿里仍可见到河西彩绘,但隆恩殿究竟是什么风格实在难以分辨……

慈禧陵西配殿的画梁历经百余年,依然美丽。

暖室隔断:陵墓三殿及暖室的隔断都有三十字六碗菱形图案,裙板上雕有如意云纹。暖室上方的横窗也有三十字六碗菱形图案。慈禧陵墓三殿隔断的样式没有改变,只换了油画。暖室的隔断和横窗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隔断和横窗改为寿星寿星图案,裙板上也雕有寿星寿星图案。

温暖房间隔断的标准做法,。

慈禧陵的做法。

天花板:按规定,陵墓天花板应为金莲花水草天花板。但慈禧陵重建后,天花板彩绘改为“用细水磨亮漆制成的天然木植物,五彩云坐龙,用漆涂金,云角、通道、花卉和燕尾,用漆涂红金”。清朝灭亡后,慈禧陵墓的天花板也遭到严重损坏,现在仅存的五块半树枝。

太陵隆恩殿天花板上,装饰着金莲花和水草。

慈禧太后陵寝龙恩殿天花板改为坐龙。

慈禧太后陵墓隆恩殿天花板的现状。

墙体:按规定,陵墓墙体底部干砌碱砌,上部用灰泥粗砌,刷红黄浆。慈禧陵三殿重建后,墙体全部干砌至上部,内部用方砖陡砌,雕有寿星寿星图案,刷以赤金,即库金红金。双色金使内壁雕刻的立体感更加突出。非常漂亮!

慈禧陵隆恩殿内壁雕非常精美!

慈禧陵西配殿壁上的雕刻,历经百余年,依然光彩夺目!

栏杆柱:帝陵隆恩殿四周栏杆柱均设计龙凤柱头,柱头和栏杆上雕有水塘。慈禧太后陵栏杆改建后,“栏杆内侧加设龙凤、彩云、龙鳞、鬃毛、凤毛,重叠的彩云、海洋上加设龙凤”。每根栏杆内外均雕有龙凤纹,凤引龙追龙,立体生动,凤嘴贯穿。每根柱子的柱身两侧雕有云龙,柱头均为凤柱头。 鼓石上还刻有凤龙图案,上凤下龙的御路石也被重新制作成更加立体的御路石,原御路石被埋藏,建国后才被挖出。

女儿墙和栏杆的标准做法。

慈禧陵墓栏杆的修建。

慈禧陵墓栏杆的建造。

慈禧陵鼓石的制作。

重建前的御路石。

修复后的御路石。

以上内容是我们从重建的慈禧陵的一些老照片中看到的,其实重建之后的变化还有很多,有些是照片中没有体现出来的,或者是老照片还没有找到,所以本文就不多讲了,只对现存的照片进行解读,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根据现存的建筑进行补充。

因为慈禧太后的陵墓遭到严重破坏,一切原貌只能从黑白老照片中看出来,无法完全体会到昔日的辉煌。于是借助科技,我尝试用AI给几张老照片上色,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可以弥补没有彩色原图的遗憾。文章最后会贴几张上色后的照片。

参考:

《清代鼎东陵工程研究》

《普陀峪项目概要》

清孝陵大碑亭

地图

故宫博物院藏杨石磊作品

网上搜到的各种老照片,感谢摄影师

先前的建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