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系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024-06-24 05:15:20发布 浏览170次 信息编号:76391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铁系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物理性质报告
编辑
铁系元素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势等性质基本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规律性变化,但镍的原子量小于钴,这是因为质量数较小的镍同位素所占比例较大。
铁基元素均为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钴略带灰色。它们都具有较大的密度和较高的熔点,其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3d轨道上的单电子数按Fe、Co、Ni(4、3、2)的顺序依次减少,金属键依次减弱。
钴比较硬而脆,铁和镍延展性好,均表现出铁磁性,它们的合金是良好的磁性材料。
化学性质报告
编辑
铁系元素电位图
从铁系元素的标准电极电位来看,它们都是中等活性的金属。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下:
①在酸性溶液中,Fe2+、Co2+、Ni2+分别是铁、钴、镍离子最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氧能将酸性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但不能将Co2+和Ni2+氧化成Co3+和Ni3+。
从数值上可以看出,高氧化态的铁(VI)、钴(III)和镍(IV)在酸性溶液中都是强氧化剂。
②在碱性介质中,铁的最稳定氧化态为+3,而钴、镍的最稳定氧化态仍为+2;低氧化态铁、钴、镍在碱性介质中比在酸性介质中更容易氧化成高氧化态。低氧化态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按Fe(OH)2>Co(OH)2>Ni(OH)2的顺序降低。
例如,向 Fe2+ 溶液中加入碱可以产生白色的 Fe(OH)2 沉淀,但空气中的氧气会立即将白色的 Fe(OH)2 氧化成红褐色的 Fe(OH)3 沉淀:
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粉红色Co(OH)2比较稳定,但放置在空气中,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慢慢氧化成棕色的Co(OH)3:
在同等条件下,生成的绿色Ni(OH)2最为稳定,根本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可以看出,Fe(OH)2还原性最强,且最不稳定,而Ni(OH)2还原性最差,且最稳定,这是由它们在碱性介质中标准电极电位的大小决定的。
③铁元素易溶于稀酸,只有钴在稀酸中溶解很慢,遇浓硝酸均呈“钝化”状态。铁能被热的浓碱溶液腐蚀,而钴和镍在碱溶液中比铁稳定。
④在没有水蒸气的情况下,在常温下,铁基元素对氧、硫、氯、磷等非金属几乎不起作用,但在高温下却发生剧烈反应。
目的报告
编辑
铁、钴、镍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铁是重要的基本结构材料,铁合金应用十分广泛。钴合金硬度较高。镍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镍不与强碱发生反应,实验室中常用镍坩埚来熔化碱性物质。镍粉还可用作加氢反应的催化剂。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