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工作绕不开品牌,为何难定义却又如此重要?
2025-09-04 22:00:57发布 浏览7次 信息编号:116819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公司里负责市场推广的人员,肯定会对品牌这个词很熟悉。不过我敢断言,即便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人,通常也无法准确解释品牌的真正含义!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品牌属于一种虚幻的构想,要给任何虚幻事物做出解释都十分不易。特别是在业内,关于品牌的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方说法互不一致,使得这个概念显得含糊不清。
然而其具有相当大的意义;任何涉及市场、运作、宣发、对外沟通、业务拓展以及推广的活动都与之紧密相连。
其意义何在?举例而言,一个品牌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个公司能否生存下去,以及生存的质量如何。
随便挑一个公司主管,询问品牌对他而言的重要性,若非首位,也必定位列前三位,至少与产品同等重要。不把品牌放在眼里的公司,最终必定无法持续经营。
因此哪怕存在阻碍,我们仍需设法把握品牌的根本属性,尝试独立地给出一个解释。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缕一缕它跟企业和产品的关系。
一、品牌与企业
品牌不是企业,品牌由企业创造和运营,它是企业的无形载体。
品牌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而企业则是实实在在的实体。
我注意到实际生活中,有些人无法区分这两者的不同,原因在于公司同样拥有品牌,品牌包含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具体内容稍后阐述。
某些公司的名称与其品牌名称完全一致,诸如小米、百度、华为等,不论将它们称作品牌还是企业,表述均无不可。
我的体会是,一旦涉及对公司的理解,那就是在谈品牌,而不是公司本身。
二、品牌与产品
产品是品牌的根基和载体。
品牌的形象需要借助产品来建立,没有产品就无法形成品牌。人们从认识品牌,到信任它,再到与品牌建立情感连接,最终都离不开产品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成为品牌。
换个角度看,任何品牌都必须具备商品(服务也可视为商品)和名称,然而仅有商品、名称或标记,并不代表形成了品牌。
比如,刚出厂的苹果手机,假如加上你自己选的名字和标志,就不能算作品牌;然而,只要加上苹果的标志,就成了品牌。
建立品牌是为了促进商品流通;反过来,商品流通也能影响品牌形象。
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品牌分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宝洁和联合利华属于企业品牌,海飞丝、飘柔、玉兰油、舒肤佳则属于产品品牌。
有的公司注重打造产品品牌,会淡化其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比如你可能就不知道飘柔、汰渍、SK-II都是宝洁的品牌。
有的公司则主要打造企业品牌。
同属网络冰淇淋,钟薛高是一家独立公司品牌,双蛋黄冰淇淋是奥雪集团的一个子品牌;人们熟悉钟薛高,却不一定认识奥雪。
小米是一家常见的企业品牌,其产品名称都统一为“小米XX”格式,例如手机称作小米手机,电视称为小米电视,充电宝被称为小米充电宝。
传统行业通常专注于产品品牌的建设,而新兴的在线公司则更倾向于塑造企业品牌。
各个品牌彼此独立,互不干扰,一个品牌遭遇损失,不会牵连到其他品牌。
品牌数量过多是个弊端,对企业财力、人力和心力都是严峻的挑战,毕竟每个品牌都要消耗许多推广费用。
其优势体现在推广目的较为单一,因而能集中资源塑造一个商业标识。
当然,弊端相当显著,声誉与形象紧密相连,一旦企业形象出现负面,旗下所有商品都会遭受波及。
四、品牌的定义
我们不妨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品牌”。
假如,长辈为你说媒结识了一位异性,描绘一下你们初次见面的情形,会是如何进行?
首先,你会询问他的姓名,同时留意他的外貌特征,包括身高体态,是高大魁梧还是矮小精悍,体格是丰腴还是单薄,面容是俊朗还是普通,他平时的衣着打扮具有怎样的特色。
接着,你将获知他的个人背景,包括学习经历、职业履历、经济状况,是否拥有房产和车辆,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
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他的性情,他的志趣、倾向、价值取向,乃至旁人对他形成的观感。
最终,你会形成对他的印象:诸如“他长相出众,为人沉稳,追求进步,是我欣赏的对象”。
结识相亲对象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者了解并适应一个品牌的过程。
首先,你会听到一个品牌的名字、见到它的logo。
接下来你将明白这个品牌的主要业务是什么,有哪些商品,能够应对哪些难题,以及它的产品同其他公司的产品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最终你能明白它的深层意义、所属类型、文化背景,它所主张的信念等等,从而形成“偏爱或者反感”的情绪。
所有这些方面,诸如这个品牌的名称、标志、商品、宣传口号、品牌背景等等,共同形成了你对它的印象,而众多这样的印象,就汇聚成了它的“品牌”概念。
品牌究竟是什么?它关乎人们对于商品或机构的了解深度,属于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
它的载体是:
它通过骨、像、皮影响人的认知,进而影响品牌本身。
明白品牌的内涵及其功能,就能掌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其核心在于影响顾客的思维过程。首先要让顾客注意到你,接着让他们熟悉你,最终促使他们信服你。
五、品牌有什么用
阐述完品牌的内涵,接下来探讨它的功能,通常包含三个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作为品质保证,实现商品差异化。
1. 品牌溢价
苹果手机为何能卖出万元高价,而多数国产手机却仅售千元左右。
LV、爱马仕的包包卖好几万,它们的高仿品牌却只能卖几百元。
同样是矿泉水,农夫山泉只卖3元,依云却卖18元。
你说他们的产品有差别吗?
确实存在差异,不过,若仅仅是产品性能方面的不同,那么消费者肯定不会愿意支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高昂费用来购买。
要说产品质量,奢侈品牌的高仿包甚至比正版还好呢!
最近两年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则消息,称福建莆田制造的山寨耐克阿迪运动鞋,其耐用程度居然超过正品,这种事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因此促使购买者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根本原因,并非商品本身的实际特点,而是品牌所附加的内在意义:
它让消费者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和被需要,让消费者有归属感。
它促使顾客主动购买,并且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这体现了品牌的额外价值。
品牌的溢价作用能为品牌带来高额利润。
以手机市场为参照,苹果产品占据了全球智能设备收益的百分之六十六,三星公司获取了百分之十七的收益,其余的百分之十七由其他手机厂商分享。
品牌必然存在附加值,缺乏附加值的不能称之为品牌,至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品牌。
2. 信用背书
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主要源于一种深层的心理认知,即这些品牌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不太可能突然消失,一旦出现故障,也会有相应的机构承担后果。
这就是品牌的信用背书作用——让人有安全感。
人们往往偏爱已知的事物,这就像你通常更信赖熟人而不是陌生人一样。
去商店购物时,对于相同的物品,人们通常倾向于挑选自己有所耳闻的牌子。这是由于之前接触过它的宣传,也听过旁人的介绍,再次遇到时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感觉会转化为信赖。
不要轻信所谓的酒香远飘的言论,也不要认同我最为厌恶那些铺天盖地的宣传,这些说法都是不真实的。
人们口头声称不买,实际花钱时还是会下单;好比Boss直聘那个极具感染力的宣传,尽管网络评价不佳,却无法阻挡其成效显著。
许多购买者通常认为,只要某个企业愿意投入资金做宣传,就说明它属于知名企业;
大品牌,产品和服务不会差,也不会做些坑蒙拐骗的事情。
实际情况也类似,企业体量越庞大,违背承诺的代价越沉重。规模越宏大的企业,越加在意自身的声誉管理。
该品牌广受关注,一旦曝出不利消息,就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
本质上,品牌的存在,也是对企业的一种约束。
3. 与竞品区分
品牌的另一大作用就是用来区分,证明所有权。
卓越的品牌,应当具备鲜明的特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而言,那些能够使其与同类产品产生区隔的特质,方为品牌的本质所在。
即便物品的作用特点大致相同,标识也能使自家物件显得与众不同。桌上摆放着两杯液体,一杯是农夫山泉,一杯是依云,可以辨别出哪一杯是哪一杯,哪一杯口感更佳吗?
一旦将它们装入相应的容器中,并加上对应的标识,你对它们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你会觉得它们的味道也会不一样。
那么品牌是如何做到的呢?
品牌识别符号可以体现答案,这些符号涵盖了包装、logo、文字、声音、气味、颜色、图案、吉祥物等等方面。
你是蓝瓶的,我是红瓶的。
你是小丑,我是爷爷。
你是阿猫,我是阿狗。
你主打安全,我主打豪华。
总之一句话,“我们不一样”。
产品越是缺乏个性,品牌的分量就越重;东西都差不多的时候,要想让顾客迅速记住你,就必须在品牌形象上多下功夫,打造专属于你的特色。
六、写在最后
品牌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品牌也是万万不能的。
多数人觉得打造品牌是规模企业的专属,规模小的公司不涉及品牌,也没必要去构建。
然而,自从你的公司建立起来,当你获得第一位客户时,你的品牌就已经形成了。
你的所作所为都会左右大众对你的看法,这也就是关乎你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塑造不好,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影响。
品牌并非仅由市场推广团队负责,而是一项整体性任务,要求整个组织成员共同承担,紧密配合完成。
每一个员工都是品牌的代言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品牌本质上是研究人的学问,关键在于服务对象,也就是消费者。用心对待你的服务对象,就是在维护你的品牌形象。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奢侈品修复培训上看到的!